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Chapter 2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The History of Social Work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Chapter 2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The History of Social 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Chapter 2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The History of Social Work

2 社会工作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person)、群体(group)、社区(community)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NASW)

3 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4 你过去学习历史的经验 学习历史的方式:记忆时间、地点、事件来龙去脉? 你对这个经验有什么感觉? 与你的日常生活有无关联? 你有没有兴趣?

5 学习专业发展史的建议 清楚不同历史阶段的主题 分辨不同历史阶段的区别 了解影响历史由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的因素 理解现在与过去的关联

6 历史背景 The background 思想背景 The ideology background 社会背景
The social background

7 思想背景 The ideology background
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 基督教文明 人道主义价值观

8 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 古希腊 幸福是在与他人分享中获得的,富人将自己的财富分给穷人是获得幸福的一个有效途径。 古希伯来
强调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

9 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 古罗马 富人对穷人的帮助被看作是宗教责任,并且在帮助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穷人的尊严,这样富人才能显出自己的尊贵。这就将富人的尊贵与穷人的尊严联系在一起,从而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10 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宣扬的“博爱”观念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直接的思想根源。
《圣经》宣扬的“明爱”(caritas)是指“献身于他人的福利”或是“聆听、回应、转化之爱”;“意志之爱”(agapae)强调爱是无条件的。 《圣经》强调爱自己的邻居,甚至陌生人。

11 人道主义价值观 人道主义承认人的价值与尊严,并把它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人道主义对人的本性持乐观态度,认为人是有尊严、有理性的,人拥有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

12 人道主义价值观 人道主义宣传通过社会改革减轻人们的困苦,主张给人们发展的机会及促进个人的权利。
人道主义认为天赋的和社会的个人自由有极高的价值。人道主义者相信只要为人们提供机会和自由,人的潜能就能释放出来。

13 社会背景 The social background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英国,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 工业化 城市化 法国大革命(1789年) 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14 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15 重要事件 The important events
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 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英国) 友善访问员(18世纪中期,英国) 睦邻组织运动(英国、美国) 汤因比馆(1884年,英国) 赫尔馆(1889年,美国)

16 伊丽莎白济贫法 The Elizabethan Poor Laws
内容 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上的责任; 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先例;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这是最早的工赈法。

17 伊丽莎白济贫法 The Elizabethan Poor Laws
院内救济(indoor relief)与院外救济(outdoor relief)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 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救助对象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

18 伊丽莎白济贫法 The Elizabethan Poor Laws
将贫民分成三类: 1834年进行了三点修改: 救济设施必须全国一致,各区应分别联合成立协会,每个协会最少设立一所济贫所,由驻伦敦的委员下乡进行监督,负责拟定章程规则和监督审核帐目; 济贫所内给予被收容者的待遇应较一般工作低; 原则上只进行院内救济,废除院外救济。

19 伊丽莎白济贫法 The Elizabethan Poor Laws
意义 政府责任 社会工作诞生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 “有劳动能力的乞丐”

20 伊丽莎白济贫法 The Elizabethan Poor Laws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说,伊丽莎白济贫法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门化视作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21 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友善访问员(the friendly visitor) 17世纪 法国 “慈善夫人社” “慈善女儿社”。 作为早期的志愿工作者的助人知识和技巧主要依靠实践经验,其服务的志愿性质也说明此时的社会工作还不是一项专业(profession)。 友善访问员不仅向贫民提供物质帮助,还给贫民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 慈善组织会社(COS)也广泛使用“友善访问员”。

22 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于英美。 1868年英国的亨利索里牧师建议成立一个组织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 1869年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正式诞生。 该会社接受托马斯·查默斯(Thomas Chalmers)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

23 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慈善组织会社的基本工作方法 成立一个中央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分成若干区,每个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每区有志愿委员会,主持救济物资的分配工作; 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设咨询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申请救济者的资料。 各区派人对提出申请的人进行调查; 提高救济款物的配额,使之足够申请人生活所需。

24 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慈善组织会社的意义 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积累了实践经验 促进了社会工作者的专门化进程。 社会个案工作(Social Casework)的开端 为社会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和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的发展中做出了贡献。 慈善组织会社运用统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

25 睦邻组织运动 The Settlement Movement
睦邻组织运动也称社区睦邻运动,是通过对社区进行改良来实现助人目标的一场运动。 该运动起始于英国牧师巴涅特(Samuel A. Barnett)1884年在伦敦东区所设立的汤因比馆(Toynbee Hall)。 伦敦东区是当时伦敦最贫穷的教区之一,教区内居民生活环境极差,居民生活十分艰苦。 巴涅特目睹了教区居民的艰苦生活,他决心改变教区的面貌,改变居民的生活条件。 他举家嵌入教区内居住,并在社会上奔走呼号,动员人们为改造他所在的社区努力。

26 睦邻组织运动 The Settlement Movement
他动员当时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贵族子弟前往他的教区为贫民服务,并邀请他们住在教区中与贫民共同生活,了解贫民的生活状况,并研究解决的办法。 牛津大学的经济学讲师汤因比 “汤因比馆”。

27 睦邻组织运动 The Settlement Movement
睦邻组织运动的意义 为后来的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积累了实践经验。 睦邻组织运动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社区环境的改造。 睦邻组织运动对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在睦邻组织运动的推动下,1922年第一次国际社会工作会议在伦敦举行。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1926年成立了国际服务所及邻里服务中心联合会。

28 睦邻组织运动 The Settlement Movement
霍尔馆(Hull House,也译作称“赫尔馆”) 受英国汤因比馆的影响,1889年由亚当斯女士(Jane Addams)在美国芝加哥市成立。 霍尔馆与汤因比馆相比在服务内容上有很大发展,不仅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还为居民发展创造条件,为青年人和老年人提供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友谊的机会。同时,它还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 受霍尔馆影响,美国的睦邻组织运动发展迅速,到1937年,全美已有500多个社区睦邻服务所。

29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30 第一阶段 助人事业的科学化发展:1920年前 The First Perio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philanthropy: pre-1920

31 初期,社会工作主要使用“友善访问员”及“问题解决”法,以注重实效为特点
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西方国家,主要被用来应对由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初期,社会工作主要使用“友善访问员”及“问题解决”法,以注重实效为特点

32 将社会工作实务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第一人是玛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她在1917年写了《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 )一书,第一次提出来社会工作应该以对案主问题及所处环境的理解为基础,也是首次将评估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整体的一部分。

33 “诊断”概念强调了对案主的问题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与社会学的影响相比,这一时期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较弱。
《社会诊断》有两个重要暗示: 第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社会工作实践受医疗专业影响很大,这可以从借用“诊断”一词上看出来。 第二,里士满的书体现了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开始对社会工作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诊断”概念强调了对案主的问题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与社会学的影响相比,这一时期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较弱。

34 大体上说,1920年以前,社会工作主要以助人方法的系统化发展为特点。社会工作者不再单凭经验开展工作。他们开始认识到,要解决人们的问题,应该以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外在社会原因——的理解为基础。

35 第二阶段 评估与介入概念的发展:1921-1930年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1921-1930

36 评估(assessment ) 受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社会工作者改变了他们对人们问题产生原因的看法。与之前强调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相比,社会工作者更倾向于研究引起人们问题的个体及内在个性结构因素。虽然跟以前注重评估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相比,评估范围变窄了,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内,评估变得更有组织、更一致了。

37 “介入”(intervention) 1920年代的米尔福德协会试图界定社会工作的共同之处。介入这一概念得到关注,它被认为是帮助适应不良的案主通过利用资源重新适应社会现实。介入的目标是帮助案主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维吉尼亚·罗宾逊在她的《社会个案工作中的变化心理》(1930)一书中把介入看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进行的具有意义的互动。尽管“介入”概念还在早期发展之中,但是它已经涵盖了此前的要素。

38 第三阶段 人在情境中与助人概念的发展: 年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person-in-the-situation and helping:

39 人在情境中(person-in-the-situation)
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社会工作者开始重新考虑影响案主的外界因素。当时著名社会工作理论家戈登·汉密尔顿,在其《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1951年)中将“诊断”概念重新进行定义,认为诊断还应考虑到案主对其所处环境的主观阐释。对诊断的这种看法导致了“人在情境中”概念的出现,它实际上是以社会心理学方法来看待人的问题。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讲,这意味着综合案主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来理解案主的问题。

40 在这一时期,“助人过程”概念也产生了,它是指“研究、诊断与治疗”的结合。这一时期的人们认为,这三种活动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的;它们相互铰合在一起。诊断只是一种工作假设。在助人过程中多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诊断。诊断更进一步,治疗也要相应地调整。所以,“研究、诊断与治疗”是一个螺旋式的进程。这种理解赋予那一时期的社会个案工作以诊断的和功能的方法的特点

41 这一时期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尽管这些新的工作方法的知识基础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是这些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各种社会工作机构应用于各种案主群体中。

42 第四阶段 社会工作关系概念的发展:1945-1960年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work relationship: 1945-1960

43 费利克斯·别斯泰克的著作《个案工作关系》(1957年)将“社会工作关系” (social work relationship)概念进一步做了发展。社会工作关系是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进行的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动态的相互影响,以帮助案主好地适应环境为目的。

44 该时期另一位杰出的社会工作理论家是海伦·伯尔曼Helen Perlman 。她在其《关系:助人的核心》( Relationship: The Heart of Helping )(1978年)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关系的特点是有目的的、接纳的、支持性的和教育性的,这对于帮助案主建立对社会工作者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

45 在这一时期的后期,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基础得到了比较好的整合。尽管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方法仍然盛行于世,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基本上都被看作具有共同的基础。1958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了“社会工作实践的工作定义”,提出社会工作实践的特征是目的、价值、知识、认可和方法的结合。这一定义指出,各种不同的方法都以帮助案主提高社会功能为目的,都有一套价值和知识基础。而且,这些方法受到公众的共同认可。因此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身份。

46 第五阶段 通才(整合的)实践和多种实践方式的发展: 年 Development of generalist (integrative) practice and diverse practice modalities:

47 在自身更牢固的知识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开始重新定义它的实践概念。这表现在不再使用医疗术语,如“诊断”及“治疗”,而是使用更概括的术语,如“评估”与“介入”。当然,这不仅是术语上的变化,更是概念本质上的变化。评估和介入,与诊断和治疗相对,更强调案主参与到理解他自身的问题之中。

48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引入通才the generalist 或综合方法 integrative approach 。人们认识到,每一种传统助人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要解决案主问题,使用强调结合不同方法的通才方法是有必要的。这一时期有很多理论家推进了这一发展。他们的大多数作品用作全世界社会工作训练机构的教科书和重要参考文献。

49 同通才方法一起出现的许多新方法更好地满足了特定案主的需要。这些新方法中包括重视介入家庭系统的家庭疗法;针对帮助案主摆脱危机情境的危机介入方法;通过帮助案主达成重要任务缓解其问题的任务中心方法;强调认知与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行为方法。尽管侧重点不同,所有这些方法都提出了案主-社工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强调评估以及介入的策略。因此,可以说,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框架已经发展出来了。

50 第六阶段 社会工作核心概念的巩固:1976年至今 Consolid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1976-present

51 人在情境中(The person-in-the-situation)
这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中心。社会工作者既不仅仅关注个人也不仅仅关注情境,而是关注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因为这种互动既影响案主又影响情境。因此,当一位社会工作者处理一个儿童的行为问题时,关注的中心并不是其行为本身。社会工作者更关注该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例如在家、在学校、在玩伴中,等等。普遍社会系统理论经常用来分析“人在情境中”。

52 关系(relationship) 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情感与态度的动态的相互影响。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发展出来的信任与理解是案主能够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环境的重要媒介。

53 过程(process) 过程是指从社会工作者遇到案主那一刻开始,到他们的专业关系结束为止的周期性专业活动,而不管该活动是否达成了令人满意的既定介入目标。这项专业活动通常包括会见案主、以评估为目的的资料收集、建立契约以及介入。

54 评估(assessment) 评估是指对处于情境中的案主进行理解的持续过程。这种理解是社工与案主一起制订介入计划的基础。

55 介入(intervention)(或译作“干预”)
介入是指社会工作者根据事先与案主协定好的改变方向,对案主、或案主的处境、或案主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进行改变的活动。

56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1949年以前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pre-1949

57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Social welfare 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ancient China
九惠之教 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振困;接绝 仓储制度 汉代“常平仓”;隋、唐“义仓”;宋、元“广惠仓” 社会救助机构 清朝养济院、普济堂、育婴堂 外国宗教团体在华举办的社会救助机构

58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典型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社工专业在大学中建立 社会工作课程的设置 社会工作实习与社会服务的开展 探访慈善机构 个案工作方法的实习 培训农村社会服务人员 典型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家:张骞,熊希龄

59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助人模式 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几乎所有的福利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活动都是由政府负责推行的,同时几乎所有资源也都由政府提供。

60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代以来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1980s-present

61 1980年代以来 1987年,民政府组织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 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设立社会工作专业,次年开始招生。
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次年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2003年12月,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学已有126家。


Download ppt "第二章 Chapter 2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The History of Social Work"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