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7.5 缓冲溶液 重点内容: 1.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2.酸碱平衡的移动的影响因素 3.体系离子浓度、pH值、离解度的计算 4.缓冲溶液概念、pH值的计算、配制

2 §7.1 电解质溶液 7.1.1 电解质、电离度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中几乎全部解离。
§7.1 电解质溶液 7.1.1 电解质、电离度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中几乎全部解离。 弱电解质:在水中仅部分解离。 7.1.2 解离度(α) 浓度: 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 解离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越高,解离度越大

3 7.1.3 离子氛和离子强度 1. 离子氛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是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都受到相反电荷离子的束缚,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并不完全自由。 溶液导电能力下降; 解离度下降; 依数性异常。

4 2. 活度与活度系数 指有效浓度,即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来的表观离子有效浓度,即扣除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浓度。 活 度 a:活度
c:总浓度 γ:活度系数 稀溶液中, γ< 1 极稀溶液中,γ 接近1

5 3. 离子强度( I ) mi :溶液中第 i 种离子的浓度 Zi:第 i 种离子的电荷 I:离子强度
表示离子在溶液中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离子强度越大,正负离子间作用力越大

6 规 律: ① 离子强度越大,离子间相互作用越显著, 活度系数越小; ② 离子强度越小,活度系数约为1。稀溶液接
近理想溶液,活度近似等于浓度。 ③ 离子电荷越大,相互作用越强,活度系数 越小。

7 §7.2 酸碱质子理论 7.2.1 酸碱电离理论 1. 酸碱定义 2. 局限性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H+的物质是酸。
§7.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1. 酸碱定义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H+的物质是酸。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OH-的物质是碱。 酸碱反应是H+和OH-作用生成水的反应。 (1)对酸碱物质的范畴有局限性 (2)对酸碱反应的范畴有局限性 2. 局限性

8 7.2.2 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的定义 凡是能给出质子(H3O+)的物质都是酸 凡是能得到质子(H3O+)的物质都是碱
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的定义 凡是能给出质子(H3O+)的物质都是酸 如: HCl HAC NH4+ Fe(H2O)63+ 凡是能得到质子(H3O+)的物质都是碱 如: Cl- AC- CO32- NH3 [Fe(H2O)5(OH)]2+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得到质子的物质是两性物质 如: HCO3-, H2O

9 规律 2. 酸碱反应的术语 酸碱半反应 通式: 酸 H+ + 碱 例如 H2PO4- H+ + HPO42- NH4+ H+ + NH3
2. 酸碱反应的术语 根据酸碱定义,酸失去质子变成碱,碱得到质子变成酸——共轭关系。 因质子得失而相互转化的每一对酸碱——共轭酸碱对。 酸碱半反应 通式: 酸 H+ + 碱 例如 H2PO H+ + HPO42- NH H+ + NH3 Fe(H2O) H+ + Fe(H2O)5(OH)2+ 酸总是较碱多一个正电荷,酸碱可以是分子,阳离子,阴离子。 规律

10 3.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1 H+ + 碱1 +) 碱2 + H+ 酸2 酸1 + 碱2 酸2 + 碱1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3. 酸碱反应的实质 碱2 + H 酸2 酸 H+ + 碱1 酸1 + 碱 酸2 + 碱1 +)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一个酸碱总反应。

11 HAc(aq) H+(aq)+Ac-(aq) HAc  Ac-
例:HAc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是一个HAc 与H2O的酸碱反应。 酸碱半反应 HAc(aq) H+(aq)+Ac-(aq) HAc  Ac- 共轭酸碱对 酸碱半反应 H2O(l)+H+(aq) H3O+(aq) H2O  H3O+ 共轭酸碱对 总反应 HAc(aq) + H2O(l) H3O+(aq) + Ac-(aq) 简写 HAc(aq) H+(aq) + Ac-(aq)

12 NH3 (aq) + H+ (aq) NH4+ (aq) NH3  NH4+
应。 酸碱半反应 H2O (l) H+ (aq) + OH- (aq) H2O  OH- 共轭酸碱对 酸碱半反应 NH3 (aq) + H+ (aq) NH4+ (aq) NH3  NH4+ 共轭酸碱对 酸碱总反应 NH3 (aq) + H2O(l) NH4+ (aq) +OH- (aq)

13 NaAc Na+ +Ac - Ac - + H2O HAc+OH - NH4Cl NH4+ +Cl- NH4+ +H2O NH3 +H3O+
例:盐类的水解实际上是一个离子的酸 碱反应。 NaAc Na+ +Ac - H2O(l) 酸碱总反应 Ac - + H2O HAc+OH - NH4Cl NH4+ +Cl- H2O(l) NH4+ +H2O NH3 +H3O+ 酸碱总反应 优越性: 扩大了酸碱物质的范畴 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畴

14 7.2.3 酸碱的相对强弱 1. 水的解离平衡 (1) 表达式 水的自身解离平衡
1. 水的解离平衡 (1) 表达式 水的自身解离平衡 H2O(l) + H2O(l) H3O+(aq) + OH- (aq) 平衡常数表达式 Kw =[c(H3O+)/c ][c(OH-)/c ] KW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c(H3O+)}{c(OH-)} 简写 25℃: Kw ={c(H3O+)}{c(OH-)}=1.0×10-14

15 注意 (2) 平衡常数Kw 的性质 A、 一定温度下,水中H3O+浓度与OH-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
在纯水中,c(H3O+)与c(OH-)相等; 若在纯水中加入某种电解质(HCl、NaOH)形成稀溶液,c(H3O+)≠c(OH-),但{c(H3O+)}{c(OH-)}=Kw 的关系依然成立。 (2) 平衡常数Kw 的性质 A、 一定温度下,水中H3O+浓度与OH-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 B、水的离子积常数不随浓度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100℃纯水:Kw =5.43×10-13

16 2. 溶液的pH (1)定义:水溶液的pH就是该溶液所 含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OH = -lg{c(OH-)}
pH =-lg{c(H3O+)} Kw ={c(H+)}{c(OH-)}=1.0×10-14 pKw =pH+pOH=14.00 25° C:

17 (2)性质 (3)范围 (4)应用 表示水溶液中酸碱性强弱的标度,pH越小,酸性越强。
仅表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1mol·L-1以下的溶液的酸碱性。 (4)应用

18 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1)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a. 解离平衡 HAc(aq) + H2O(l) H3O+(aq)+Ac–(aq)
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1)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a. 解离平衡 HAc(aq) + H2O(l) H3O+(aq)+Ac–(aq) Ka :一元弱酸解离常数 简写

19 b. 共轭酸碱对 Ka 、 Kb 的关系 HAc(aq) + H2O(l) H3O+(aq) + Ac-(aq)
Ac-(aq) + H2O(l) HAc(aq) + OH-(aq) Kb :弱碱的解离常数

20 c. 意义 (1)比较酸的相对强弱 如 Ka (甲酸)=1.77×10-4 较强的酸 Ka (乙酸)=1.8×10-5
(2)已知某酸的Ka ,可求共轭碱的Kb Ka (HAc)=1.810-5 (3)比较共轭酸碱对的相对强弱 Ka 越大,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反之亦然。

21 d. 计算公式 以HAc为例 c 0 0 c-x x x (条件: c.Ka ≥20Kw; c/Ka ≥500 )
HAc(aq) + H2O(l) H3O+(aq) + Ac–(aq) c c-x x x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条件: c.Ka ≥20Kw; c/Ka ≥500 )

22 (1) (2)解离度 (Ka =c2)

23 Ki和α均可表示酸的强弱,但α 随 c 而变,而 Ki 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一定,是一常数,它不随c而变。
稀释定律: 溶液浓度越稀,解离度越大。即溶液的解离度近似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说明: Ki和α均可表示酸的强弱,但α 随 c 而变,而 Ki 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一定,是一常数,它不随c而变。

24 例:计算298K时0.10mol·L-1 HAc 溶液中H3O+,Ac- HAc,OH- pH, α (Ka =1.8×10-5)。
解: HAc(aq)+H2O(l) H3O+ (aq) +Ac–(aq) c(HAc)=0.1-c(H3O+)≈0.1(mol·L-1) pH = -lg{c(H3O+)}=2.89

25 (2) 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c. 计算公式 a. 解离平衡 Kb (NH3):一元弱碱的解离常数 b. 意义:与Ka 类似。
(2) 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a. 解离平衡 NH3(aq) + H2O(l) NH4+(aq) + OH -(aq) Kb (NH3):一元弱碱的解离常数 b. 意义:与Ka 类似。 条件: c.Ka ≥20Kw; c/Ka ≥500 c. 计算公式

26 例:已知298K下0.200mol·L-1氨水的解离度为0.934%,计算溶液中OH-的浓度和氨的解离常数Kb 。
解: =c(OH-)/c(NH3)×100%=0.934% c(OH-)=c(NH3)  =0.200 ×0.934% =1.87×10-3 mol·L-1

27 例:已知NH3·H2O的Kb = 1.76 × 10-5,   求NH4+的Ka。 解:

28 提示 (3)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a. 解离平衡
(3)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a. 解离平衡 H3PO4(aq) + H2O (l) H2PO4- (aq) + H3O+ (aq) H2PO4- + H2O HPO42- + H3O+ HPO42-+ H2O PO43- + H3O+ Ka1 >> Ka2 >> Ka3 酸性强弱 :H3PO4  H2PO4-  HPO42- 溶液中H3O+主要来自第一步解离平衡,c(H3O+)的计算可按一元弱酸处理。 提示

29 b. 共轭酸碱对Ka 、 Kb 的关系 PO43-(aq) + H2O(l) HPO42-(aq) + OH-(aq)

30 HPO42- (aq) + H2O(l) H2PO4- (aq) + OH- (aq)
H2PO42-(aq) + H2O(l) H3PO4(l)+ OH-(aq)

31 c. 计算公式 Ka1=1.32×10-7 Ka2 = 7.1×10-15 由于 Ka1 >> Ka2
(以H2S为例) Ka1=1.32×10-7 H2S(aq)+H2O(l) H3O+(l) + HS-(aq) Ka2 = 7.1×10-15 HS-(aq) + H2O(l) H3O+(l) + S2-(aq) 由于 Ka1 >> Ka2 故 c(H+)≈c1(H+) 条件: ① 多元弱酸中 ②纯二元弱酸中 c(S2-)= Ka2 与初始浓度无关 ③混合酸中

32 例:计算0.100mol·L-1H2S溶液中的H3O+, OH-, S2- 浓度和溶液pH 。 解: (1)c(H3O+) H2S(aq) + H2O(l) H3O+(aq) + HS-(aq) HS-(aq) + H2O (l) H3O+(aq) + S2-(aq) (2)c(OH-)

33 HS- (aq) +H2O(l) H3O+ (aq) + S2- (aq)
(3)c(S2-) HS- (aq) +H2O(l) H3O+ (aq) + S2- (aq) 起始浓度/(mol·L-1) 1.15× × 平衡浓度/(mol·L-1) 1.15×10-4-x ×10-4+x x c(S2-)≈Ka2=7.1×10-15 (mol·L-1)

34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3.1 同离子效应 HAc(aq) + H2O(l) H3O+(aq ) +Ac-(aq)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3.1 同离子效应 1.定义:在弱酸或弱碱溶液中,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 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平衡向左移动,弱电解质 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如在平衡体系中 HAc(aq) + H2O(l) H3O+(aq ) +Ac-(aq) 加入强电解质 NaAc(s) Na+(aq) + Ac- (aq) H2O(l) 结果:Ac-浓度增大,平衡左移,HAc解离度减小,酸性减弱,这就是同离子效应。

35 NH3(aq) + H2O(l) NH4+(aq) + OH-(aq)
又如在平衡体系中 NH3(aq) + H2O(l) NH4+(aq) + OH-(aq) 加入强电解质 NH4Cl(s) NH4+(aq) + Cl-(aq) H2O(l) 结果:NH4+浓度增大, 平衡左移, NH3解离 度减小,这也是同离子效应。

36 2. 计算 比较在纯0.10mol·L-1HAc和在0.10mol·L-1HAc中加入NaAc晶体,使NaAc浓度为0.10mol·L-1时的c(H3O+),α,并做出结论。 解:a. 纯0.10mol·L-1HAc

37 b. 在0.10mol·L-1HAc中加入NaAc晶体
HAc(aq)+H2O(l) H3O+(aq) +Ac-(aq)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x x x 0.1±x≈0.10 x= Ka =1.8×10-5 c(H3O+)=1.8×10-5mol·L-1

38 盐效应 1. 定义: 在弱酸或弱碱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平衡向右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2. 原因: 易溶强电解质的加入,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使离子间相互作用增强。

39 §7.4 酸度对弱酸(碱)各组分 浓度的影响 →分析浓度 7.4.1 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某种物质的量,包括已离解和未离解两部分,也称总浓度,用C表示。 →平衡浓度 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用[ ]表示。

40 2. 酸的浓度与酸度,碱的浓度与碱度 →酸的浓度与酸度:酸的浓度又叫酸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酸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度是指溶液中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H表示。 →碱的浓度与碱度:碱的浓度又叫碱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碱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碱的浓度。碱度是指溶液中OH-的浓度或活度,用pOH表示。

41 3.分布系数(δ) 弱电解质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占 其 总浓度的分数,以表示。 弱电解质的性质 溶液H+浓度(与总浓度无关) 影响 因素 能定量说明溶液中的各组分的分布情况; 利用其可求溶液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对掌握反应的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的和等于1。

42 4. δ计算及分布图 (1)一元酸溶液 如HAc:HAc,Ac-

43 δAc- = δHAc =0.50, HAc与Ac-各占一半; * pH<pKa,主要存在形 式是HAc;pH>pKa,
*δ与总浓度c无关,是pH和pKa的函数。 [HAc]和[Ac-] 与总浓度c有关。 HAc和Ac-的分布系数 与pH的关系曲线

44 (2)二元酸溶液 如草酸:H2C2O4, HC2O4- ,C2O42— δ0

45 草酸的三种形式在不同 pH时的分布图。 * pH<pKa1, 主要存在形式是H2C2O4, pKa1 < pH<pKa2,
草酸三种形式的分布系数 与pH的关系

46 (3)多元酸溶液 例如 磷酸:H3PO4,H2PO4-1,HPO42-,PO43-

47 H3PO4的δ-pH曲线

48 §7.4 缓冲溶液 定义 加入1滴(0.05ml) 1mol·dm-3 HCl 加入1 滴(0.05ml) 1mol·dm-3 NaOH 50 ml 纯水 pH =7 pH = 3 pH = 11 50 mLHAc—NaAc [c(HAc) = c(NaAc) =0.10mol·dm-3] pH = 4.74 pH = 4.73 pH = 4.75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或 稍加稀释,而使溶液的pH基本不变的溶液。

49 7.4.2 组成 弱酸  共轭碱 HAc  NaAc HCO3-  CO32- H3PO4  H2PO4- 弱碱  共轭酸
组成 NH3  NH4+,PO43-  HPO42- HAc  NaAc HCO3-  CO32- H3PO4  H2PO4- 弱酸  共轭碱 弱碱  共轭酸

50 7.4.3 原理 在平衡体系中 HAc(aq)+H2O(l) H3O+(aq)+Ac-(aq) 加入强电解质
原理 在平衡体系中 HAc(aq)+H2O(l) H3O+(aq)+Ac-(aq) 大量 少量 加入强电解质 NaAc(s) Na+(aq) + Ac-(aq) H20(l) 大量 大量 由于存在大量Ac-,对平衡产生同离子效应,平衡左移,HAc解离度减小。 缓冲溶液中存在了大量的抗酸成分和大量的抗碱成分。

51 移项 若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HCl HAc(aq)+H2O(l) H3O+(aq)+Ac-(aq) 溶液中的大量的Ac-与H+反应,生成解离度很小的HAc。 结果:c(Ac-)略有减小,c(HAc)略有增加,比值基本不变,c(H3O+)基本不变,pH基本不变。

52 若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碱NaOH HAc(aq)+H2O(l) H3O+(aq)+Ac-(aq) c(H3O+)略有减少, c(HAc)略有减少; c(Ac-)略有增加,比值基本不变;c(H3O+)基本不变, pH基本不变。 结果:

53 提示 7.4.4 计算 HAc(aq)+H2O(l) H3O+(l) + Ac-(aq)
计算 HAc(aq)+H2O(l) H3O+(l) + Ac-(aq) 由于HAc解离度很小, 加之同离子效应,使HAc解离度更小, 故c(HAc), c(Ac-)可认为是其原始浓度。 提示

54 c(共轭酸) = c(NH4Cl) = 0.2mol·L-1
例:在50mL的0.15mol·L-1NH3,0.2mol ·L-1NH4Cl 缓冲溶液中,加入0.1mL、1.0mol · L-1的HCl。计算 加入HCl溶液前后溶液的pH各为多少? 解: 未加HCl c(碱) = c(NH3) = 0.15mol ·L-1 c(共轭酸) = c(NH4Cl) = 0.2mol·L-1 pH= =9.14

55 由于加入的HCl全部解离产生H+与缓冲溶液中的NH3反应生成同数量的NH4+
NH3 (aq) + H2O(l) NH4+ (aq)+ OH-(aq)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x x

56 7.4.5 缓冲能力(容量) (1)定义 衡量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称为缓冲能力。 (2)影响因素
缓冲能力(容量) (1)定义 衡量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称为缓冲能力。 (2)影响因素 浓度:共轭酸碱的浓度要适当的大,其缓冲能力才能足够的大。

57 比值:缓冲组分的比值为11,才有最大的缓冲能力,此时pH = pKa 。
最大缓冲容量 通常比值在110  10:1之间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此时 pH = pKa ±1 有效缓冲范围 所以:缓冲溶液的pH应在缓冲范围内且尽可能接近缓冲溶液的pK a 。

58 常用的缓冲溶液 弱酸 共轭碱 pKa pH范围 邻苯二甲酸 邻苯二甲酸氢钾 2.88 1.9~3.9 醋酸 醋酸钠 4.75 3.7~5.8 磷酸二氢钠 磷酸氢二钠 7.20 6.2~8.2 氯化铵 氨水 9.25 8.3~10.2 磷酸钠 12.3 11.3~13.3

59 结论: 1. c(共轭酸)/c(共轭碱)值越接近于1,缓冲溶液的pH值或pOH值越接近于pKa或pKb;而c(共轭酸)/cθ与c(共轭碱)/cθ的值越大,则缓冲能力越强。 2. 缓冲溶液的选择:应同时符合两个要求: (1) c(共轭酸)/c(共轭碱)值应接近于1,缓冲溶 液的pH值或pOH值则接近于pKa或pKb,缓冲能力强; (2) c(共轭酸)与c(共轭碱)的值越大,则缓冲能力越强。 例1 欲配制pH = 5.0的缓冲溶液 应选择体系NaAc - HAc体系,pKa = 4.74 例2 欲配制pH = 9.0的缓冲溶液,应选择NH3-NH4Cl 体系, pKb = 4.74, pH = 9.26

60 7.4.6 缓冲溶液的应用 工业应用 农业应用 生物学应用 科研应用 问题讨论 1、比较同浓度NaAc溶液在20℃、50℃、80℃
时pH值的大小。 2、在相同浓度的一元酸溶液中,c(H+)都相 等,因为中和同体积同浓度的醋酸溶液或盐 酸溶液,所需的碱是等量的。对吗?为什么?

61 第 七 章 总 结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水的解离平衡和pH 1. 酸碱的定义 2. 共轭酸碱对和酸碱反应的实质 25 ℃:
1. 酸碱的定义 2. 共轭酸碱对和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水的解离平衡和pH 25 ℃: Kw ={c(H3O+)}{c(OH-)}=1.0×10-14

62 三、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四、 缓冲溶液 1. 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pH计算 3. 盐溶液的pH的计算
1. 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pH计算 3. 盐溶液的pH的计算 四、 缓冲溶液 1. 同离子效应 2. 缓冲溶液的计算


Download ppt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