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2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产生国际贸易的前 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生产要 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不 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3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相同,贸易必然 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出现 均等化。这种均等化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虽然 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但这是贸易中不可 避免的结果。

4 俄林(Bertil Ohlin) 《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每一地区在生产含有丰裕而便宜要素的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澳大利亚农地供应丰裕,但人口稀少,同大多 数其他国家相比,土地便宜而工资高,因此生产如羊 毛这些需要土地多、劳动力少的产品是便宜的;那些 拥有较多劳动力和资本的地区专门从事制造业则会有 利可图。

5 俄林(Bertil Ohlin) 《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贸易的直接原因总是:货物从外面买进比在 家里生产更加便宜;反之亦然。而这种价格和成本 差异是禀赋上差异的体现。

6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 (2)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的要素禀赋不同;
(3)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在生产中密集使 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在生产中密 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7 H—O模型的基本概念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 一国拥有的资本、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 例。
K / L :人均资本存量 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资本、劳动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 kx = Kx / Lx ;ky = Ky / Ly

8 要素密集度 K K 1单位A L L O O 要素密集度不变 要素密集度逆转 1单位B (w/r)2 1单位C A 1单位D C D

9 H—O模型的基本假定 2、两国的技术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报酬不变; 5、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 6、无运输成本;
1、2×2×2模型; 2、两国的技术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报酬不变; 5、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 6、无运输成本; 7、完全竞争市场; 8、贸易平衡。

10 H-O理论的贸易格局 Y(钢铁) A’ 1 A C 2 1 B B’ 国家2 O X(大米)

11 H-O模型的证明(一) 1、充分就业关系式: аKx·X +аKy·Y = K аLx·X +аLy·Y = L 2、(2.1)除以L得:
аKx·X/L +аKy·Y/L = K/L аLx·X/L +аLy·Y/L = 1 (14.1) (14.2)

12 H-O模型的证明(二) X/L = Y/L = 3、(2.2)变形求解: аLy·K/L -аKy аKx·аLy -аKy·аLx
аKx -аLx ·K/L X/L = (14.3) Y/L =

13 · H—O模型的证明(三) аKx аKy аLx - аLy аLx·аLy (аKx -аLx·K/L) d(X/Y) d(K/L)
4、(2.3)推出 аLy·K/L -аKy аKx -аLx·K/L 5、求导得出: d(X/Y) d(K/L) X/L Y/L X/Y (14.4) = = аKx аKy аLx - аLy (аKx -аLx·K/L) аLx·аLy (14.5) = 2

14 结论 (1)假如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导数为正,意味 着K/L越大,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15 提供曲线的推导(国家1) Y Y P2 P1 P1 P2 O X X O

16 推导(国家2) Y Y P2 P1 P1 P2 X O X O

17 说明 1、提供曲线过原点,这时没有国际贸易,进出口 量 为0。 2、过原点作提供曲线的切线,其斜率等于没有贸 易 时国内相对价格。
3、连接原点和提供曲线上其他点,直线的斜率等 于 该点对应的国际相对价格。 4、随着进口的增加,每一个国家愿意付出的出口 愈 来愈少,这决定了提供曲线的弯曲方向。

18 国际均衡价格 Y P0 X O

19 H-0模型的推论 推论一: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 推论二: Rybczynski定理 推论三:Stolper-Samuelson 定理

20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类要素的 绝对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因此 国际贸易替代了国际要素流动。

21 赫克歇尔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赫克歇尔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是相同的 话,……贸易就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 生产要素的价格出现均等化。……下一步,我们必 须考虑这种均等化是否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虽然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但这是贸易中 不可避免的结果。

22 俄林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 很容易举例说明在贸易上价格均等化的趋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森林产品便宜,所以出口 木材。但是如果不出口木材,斯堪的纳维亚的森林 还会更便宜些。……相反,在美国森林相当昂贵, 如果不从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输入木材,美国的 森林价格还要高。

23 俄林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 就澳大利亚而论,如果没有农产品出口的 话,农田显然会比现在更便宜些。阿根廷的牛肉 也是如此。欧洲的情况则相反,如果没有食品进 口,农田的价格会涨得很高。因此,贸易提高了 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土地的价格,而降低了欧洲土 地的价格。相对于土地价格,澳大利亚的工资下 降,而欧洲的工资却提高了。

24 萨缪尔森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所有工人都 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 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 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25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证明 (1)国际贸易使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 (2)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的一 一对应关系。 K 4Y 1X L O

26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图示 ——从基础模型出发
Y A’ A C B O B’ X

27 贸易后:(K/L)A’ 等于(K/L)B’
从生产角度衡量 L 贸易前:(K/L)A 大于(K/L)B 贸易后:(K/L)A’ 等于(K/L)B’ OY Nation 1 K A OY L K B’ Nation 2 K A’ B OX L

28 从消费角度衡量 Px/Py A PA C PC B PB w/r O (w/r)B (w/r)A (w/r)C

29 绝对要素价格的均等化的证明 (文字表述) 劳动密集型国家:PL(低)、PK(高)
结果:PL=PL’ ;PK=PK’

30 绝对要素价格的均等化的证明 (公式证明) 经济含义:人均产出可以表示为人均资本的函数。 (1)生产函数 Y=F(K,L)
F(uK,uL)=uF(K,L) (2)简化形式 Y=L F(K/L,1) = L f(K/L) Y=K F(1,L/K) = K g(L/K) 经济含义:人均产出可以表示为人均资本的函数。

31 经济含义:边际生产力仅仅是投入比率的函数。
绝对要素价格 Э Y Э K g (L/K) – (L/K) g (L/K) = Э Y Э L f (K/L) = – (K/L) f (K/L) 经济含义:边际生产力仅仅是投入比率的函数。

32 绝对要素价格的均等 因为(K/L)1x =(K/L)2X, (K/L)1y =(K/L)2y 所以 MPK1x = MPK2x
MPL1X = MPL2X MPK1y = MPK2y MPL1y = MPL2y 由于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则 MPK1 = MPK2 MPL1 = MPL2

33 H-O-S定理的重要意义 1、解释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伙伴国收益分配 的格 局。

34 请思考 现实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工资差距越来越大,与H-O-S预示的不 同,这是为什么?

35 H-O-S实现的现实障碍 从H-O模型的基本假定出发: 1、 2×2×2模型; 1、贸易壁垒的存在和交易成本的存在;
2、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达不到自由流动; 3、生产技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4、服务行业的发展。

36 萨缪尔森——约翰逊图 (K/L)y K/L (K/L)x P1 P2 O PL/PK q1 q2 q3 q4 m n Px/Py

37 Rybczynski Theorem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改变原来比较 优势的格局,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 品生产扩大,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 商品生产缩小。因此该国的比较优势 向有利于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行业转 移。

38 Rybczynski Theorem证明(一)
以国家1为例,ûx、 ûy分别代表x、y部门的人 均资本存量。 (1)Lx + Ly = L ûx •Lx + ûy •Ly = K (2) ûy • L - K K- ûx • L ûy – ûx ûy - ûx (13.8) (13.9) Lx = Ly = ,

39 Rybczynski Theorem证明(二)
(3)一次齐次生产函数的简化形式 X = Lx • gx(ûx ) ; Y = Ly • gy(ûy ) 当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时, gx(ûx ) 和gy(ûy )是常 数。 (4)将(13.9)代入(13.10)得到: ЭX ûy ЭY ûx ЭL ûy – ûx ЭL ûy – ûx (13.10) • gy = = • gx

40 Rybczynski Theorem证明(三)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则: ûy > ûx 所以 ЭX ЭY ЭL ЭL 即X与L的增长成正比,Y与L的增长成反比。 <0 >0 ;

41 Rybczynski Theorem图示 Oy Oy’ N K M Ox L

42 Rybczynski Theorem 对现实的解释
一个普遍的发展规律: 劳动丰裕型国家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资本积累速度快于劳动增 长速度,资本逐渐相对丰裕,出口产 品中资本的含量增加。

43 “小国”进口替代型增长 钢铁 TOT 大米 O

44 “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 钢铁 大米 O

45 “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 钢铁 2 3 1 O 大米

46 “大国”出口扩张型增长 钢铁 大米 O

47 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大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福利恶化型增长” 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大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钢铁 O 大米

48 请思考 中国是否应该象日本战后一样实行“贸易 立国、出口第一”的发展战略?

49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实际收益的长期影响: 1、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2、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 3、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50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的证明(一)
基本公式: W=P•MPL R=P•MPK 要素的收益(市场价值)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以 产品的市场价格。

51 证明(二) 出口X,进口Y: 1、Px ,在X部门使用的要素报酬 , 要素流向该部门。
2、假定X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其生产扩张需要相对 多的L和相对少的K,而Y部门转移出来的要素构成 是相对多的K和相对少的L。因此MPL 、 MPK 。

52 代入基本公式 货币工资(W): Wx =Px MPLx Wy =Py MPLy Rx =Px MPKx Ry =Py MPKy
Wx=Wy, Rx=Ry x y

53 放大效应 S-S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 格的变动。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 这种效应,并将要素价格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变 动幅度的结果称为“放大效应”。

54 结论 1、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提 高在生产它时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 真实报酬。
2、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会减 少在生产它时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 真实报酬。

55 重要启示 本国稀缺资源的真实收益可以 通过保护而提高; 同理,本国充裕资源的真实收 益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而增加。

56 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在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相对劳 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 键比率
(Ky/Ly)/(Kx/Lx)只有0.77。 而根据H-O模型,该比率应该大于1。这就是 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57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人力资本: 要素密集度逆转 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 对美国要素禀赋的重新认识

58 H—O模型的拓展(一) 多种产品 1、琼斯的“链式命题”:2•n • 2
如果按照要素密集度给商品排序,则一国所 有出口商品必须在进口商品之前。 巴格瓦蒂证明了在要素价格均等化时该命题 不成立。

59 多种产品、多种要素 2、瓦尼克2•n • m模型:
假定存在要素价格均等化,两国之间 要素禀赋价格的排序如下,并且至少有一 个严格不等式成立, V* V* V*m V V V*m 则带*国是要素1,2,…,j服务的 净进口国,是j+1, …,m要素服务的净出 口国。

60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多种要素 3、戴道夫r •n • m模型 (1)要素形式的H-O定理:
全部国家所有要素在自给自足情形下的要素价 格组成的向量,与由所有国家每一种要素的服务的 净出口组成的向量,二者是负相关的关系。 因此,每个国家一般都倾向于成为本国充裕要素 的净出口者和稀缺要素的净进口者。

61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多种要素 (2)商品形式的H-O定理:
要素富裕度组成的向量、要素密集度组成的向量、 世界价格下的净出口组成的向量三者之间是正相关关 系。 因此出口商品通常相对密集使用较为充裕要素,进 口商品通常相对密集使用较为稀缺要素。

62 H-O-S定理的一般化 产品种类为n、要素种类为m: n=m,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导致要素价格 的均等化;

63 新H-O模型:法尔维(1981) 基本假定:(2×2×2模型) 1、垂直差别:产品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 别。
2、资本的专用性,不能在产业之间流动。 3、数值指数a:生产质量为a的产品需要 一单 位劳动和a单位的资本。

64 基本模型 1、成本函数 Nation 1: p1(a)=W1+aR1 Nation 2: p2(a)=W2+aR2
2、假定 W1 > W2 , 则R1 > R1 p1(a)- p2(a) =W1- W2 +a(R1-R2) 当p1(a)= p2(a)时, a * = (W1- W2 ) / (R2-R1) > 0

65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 a*-a a* 当a<a*时, p1(a)- p2(a)>0,国家2有成本优 势;
p1(a)- p2(a) =(W1- W2) • 当a<a*时, p1(a)- p2(a)>0,国家2有成本优 势; 当a>a*时, p1(a)- p2(a)<0,国家1有成本优 势; a*-a a*

66 新H-O模型图示 P(a) P2(a) P1(a) 国家1出口高质量的产品, 进口低质量产品;国家2相反。 W1 W2 O a a0

67 Claim 1、H-O模型的基本含义和贸易获利分析。 2、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1)从一国角度衡量: 短期:特定要素模型;
长期:Stolper-Samuelson定理。 (2)从两国角度衡量:H-O-S定理。 3、从动态角度理解要素禀赋的变化。 4、H-O模型面临的挑战及其解释。


Download ppt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