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勾股定理 平面上兩點的距離 自我評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勾股定理 平面上兩點的距離 自我評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勾股定理 平面上兩點的距離 自我評量

2 小學時學過,三角形中若有一個內角是直角(90°),這樣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對的邊稱為斜邊,其餘兩個邊稱為股(如圖2-12)。我們平常使用的三角板,都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
記號 、 是用來標示這個角是直角 圖2-12

3 拿出附件三中,四個邊長為 a、b、c 的相同直角三角形(如圖 2-13 )及甲、乙、丙三個正方形,分別排成一個邊長為 a+b 的大正方形(如圖2-14、圖 2-15 )。
圖 2-14 排法一: 圖 2-15 圖 2-13 排法二:

4 圖 2-15 中,由於紅色的角和藍色的角加起來是 90 度,所以四邊形丙的四個內角都是 90 度。且四個邊都等長,因此,四邊形丙是一個正方形。而四邊形甲和乙也是正方形。
由圖 2-14、圖 2-15 發現: 甲面積+乙面積=丙面積 因此可得: a 2 + b2 = c2 直角三角形三邊長 的數量關係

5 我們也可換個角度討論直角三角形兩股與斜邊的關係。
拿出附件四,將圖 2-16 和圖 2-17 的粗線框所圍的部分剪下,並將粗線框中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疊合在一起(如圖 2-18)。

6 圖 2-16 圖 2-18 圖 2-17

7 =(邊長 a+b 的正方形)減(三個直角三角形)
由於兩粗線框所圍面積相等, 分別再扣除一個直角三角形後, 可以發現,甲面積+乙面積=丙面積,因此也可得到 a2 + b2 = c2 。 兩粗線框所圍面積 =(邊長 a+b 的正方形)減(三個直角三角形)

8 我們再從另一角度討論直角三角形兩股與斜邊的關係。
正方形丙的面積=大正方形面積-四個直角三角形面積 c = (a+b) 2 - ‧4 =a2+2ab+b2-2ab=a2+b2

9 由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推導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關係:
任意一個直角三角形,其兩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 這個關係叫做勾股定理,西方人則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畢氏定理)。 接下來,我們舉一些應用勾股定理計算邊長的例子。

10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1) (2)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1 1 斜邊長的計算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1) (2) (1)由勾股定理知: c2=52+122 =25+144=169 因為c>0,故得c=13。

11 (2)由勾股定理知: c2=52+52 =25+25 =50 因為c>0,故得c= = 。

12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1) c2=32+42 =9+16 =25 因為c>0,故得c=5。

13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2) c2=72+242 =49+576 =625 因為c>0,故得c=25。

14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一股與斜邊的長,求另一股的長。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1 2 另一股的長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一股與斜邊的長,求另一股的長。 (2) (1) (1)由勾股定理知: a2+152=172 得a2=172-152=289-225=64 因為a>0,故得a=8。

15 (2)由勾股定理知: 32+b2=42 得b2=42-32 =16-9 =7 因為b>0,故得b= 。

16 如右圖,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10,一股長為7,求另一股的長。
a2+72=102 a2=102-72=51 因為a>0,故得a= 。

17 中國古時稱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弦」,直角的兩邊稱為「勾」和「股」,因此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關係稱為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
在西方,這項有名的數學定理,相傳是由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of Samos,古希臘,569BC—475BC)發現的。西元前二世紀,古希臘學者阿波羅多羅斯(Apollodorus)在

18 《希臘編年史》中提到:畢達哥拉斯的門徒為了慶祝發現這個定理,宰了一百頭牛祭祀神話中掌管文學、藝術、科學等的繆思(Muses)女神,以酬謝神的啟示,這就是著名的百牛之祭,所以也有人把畢氏定理稱為百牛定理。

19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1)由勾股定理知: x2=82+112=64+121=185 因為x>0,故得x= 所以對角線長為 。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2、3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1)求長方形的對角線長。 (1)由勾股定理知: x2=82+112=64+121=185 因為x>0,故得x= 所以對角線長為 。

20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2)由勾股定理知: y2+32=62 得y2=62-32=36-9=27 因為y>0,故得y= = 所以另一邊長為 。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2、3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2)求長方形的另一邊長。 (2)由勾股定理知: y2+32=62 得y2=62-32=36-9=27 因為y>0,故得y= = 所以另一邊長為 。

21 (1) 求長方形的對角線長。 a2=52+92=25+81=106 因為a>0,故得a= 所以對角線長為 。

22 (2)求長方形的另一邊長。 b2+32=( )2 b2=( )2-32 =18-9=9 因為b>0,故得b=3 所以另一邊長為3。

23 如右圖,直角三角形斜邊長為13,一股長為5,求: (1)另一股的長。 (2)此三角形的面積。 (3)斜邊上的高。
配合習作 P25 基礎題 4 4 斜邊上的高 如右圖,直角三角形斜邊長為13,一股長為5,求: (1)另一股的長。 (2)此三角形的面積。 (3)斜邊上的高。

24 (1)設另一股的長為x,依據勾股定理: x2+52=132 得x2=132-52=169-25=144 因為x>0,故得x=12。
(2)三角形面積= ×5×12=30 (3)設斜邊上的高為h, 由三角形面積公式知 ‧13‧h=30, 得h= ,所以斜邊上的高為 。

25 設另一股的長為x, x2+242=302 x2=302-242=324 因為x>0,故得x=18 , 所以三角形面積為 =216。
如右圖,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及斜邊上的高。 設另一股的長為x, x2+242=302 x2=302-242=324 因為x>0,故得x=18 , 所以三角形面積為 =216。

26 設斜邊上的高為h, =216,h= 所以斜邊上的高為 。

27 5 生活上的應用 如右圖,翰翰把長2.5公尺的梯子放在離牆腳0.7公尺處。 (1)請問梯頂離地面多少公尺? (2)如果翰翰覺得梯子架得太高了, 想要降低 0.4 公尺,則應將梯腳 放在離牆腳幾公尺處?

28 (1)設梯頂離地面x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0.7)2+x2=(2.5)2 x2=(2.5)2-(0.7)2=5.76
(1)設梯頂離地面x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0.7)2+x2=(2.5)2 x2=(2.5)2-(0.7)2=5.76 因為x>0,故得x=2.4。 所以梯頂離地面2.4 公尺 梯子、地面與牆壁圍成直角三角形。

29 (2)原本梯頂離地面2.4公尺,降低0.4公尺後, 梯頂離地面2.4-0.4=2公尺。 設此時梯腳離牆腳y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2)原本梯頂離地面2.4公尺,降低0.4公尺後, 梯頂離地面2.4-0.4=2公尺。 設此時梯腳離牆腳y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y2+22=(2.5)2 y2=(2.5)2-22=2.25 因為y>0,故得y=1.5。 所以梯腳離牆腳1.5 公尺。

30 一把梯子斜靠在牆上,已知梯子長2.5 公尺,梯腳離牆腳2公尺,
(1)求梯頂離地面多少公尺? (2)若將梯腳向牆腳挪近0.5公尺,請問梯頂會向上移多少公尺? 梯頂離地面 (公尺) 梯頂向上移動 (公尺)

31 6 長方體的對角線 右圖為一長方體, =8 公分, =6 公分, =4 公分,試問: (1) 的長是多少公分? (2) 的長是多少公分?

32 (1)因為 ,所以 △GHE 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知: 所以 的長為 10 公分

33 (2)因為 ,所以 △AGE 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知: 所以 的長為 公分

34 右圖為邊長 4 公分的正方體,P 點為 的中點,試問:
(1) 是否垂直 ? (2) 的長是多少公分?

35 (3) 是否垂直 ? (4) 的長是多少公分? (公分)

36 一年級時我們學過,數線上A(a)、B(b)兩點的距離為 =|a-b|,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坐標平面上兩點間的距離如何計算。

37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3, 0)、B(-5, 0)、C(3, 2)、D(-5, 2)四點,
7與兩軸等距的兩點距離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3, 0)、B(-5, 0)、C(3, 2)、D(-5, 2)四點, (1)求 的長。 (2)求 的長。

38 (1)A、B 為x 軸這條數線上的兩點,由數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可得 =|3-(-5)|=8
(2)圖中C、D 兩點到x 軸的距離相同(y 坐標都為2),所以 平行x 軸。 同理, 平行y 軸, 平行y 軸,因此四邊形ABDC 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 =8。

39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C(1, -4)、D(1, 3)兩點,求 的長。
=|3-(-4)|=7

40 8 在兩軸上的兩點距離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 A(-4, 0)、B(0, 3)兩點,求 的長。

41 A(-4, 0)、B(0, 3)、O(0, 0)三點形成一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知
因為 >0,所以 = = 5。

42 在右圖的坐標平面上標出A(5, 0)、B(0,-3)兩點,並求出 的長。
因為 >0, 所以 =

43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1, 2)、B(4, 5 )兩點,
9平面上任意兩點的距離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1, 2)、B(4, 5 )兩點, (1)過A點作平行x 軸的水平 線,過B點作平行y 軸的鉛垂線,設兩直線相交於C 點,求C點坐標。 (2)求 的長。

44 (1)因為A、C兩點都在平行x 軸的水平線上,所以C 點的y 坐標為2。 因為B、C兩點都在平行y 軸的鉛垂線上,所以C 點的x 坐標為4。
(1)因為A、C兩點都在平行x 軸的水平線上,所以C 點的y 坐標為2。 因為B、C兩點都在平行y 軸的鉛垂線上,所以C 點的x 坐標為4。 故C 點的坐標為(4, 2)。

45 (2)連接A、B、C 三點可形成一直角三角形, 其中 =|4-1|=3 =|5-2|=3 由勾股定理知 因為 >0,所以 = = 。
(2)連接A、B、C 三點可形成一直角三角形, 其中 =|4-1|=3 =|5-2|=3 由勾股定理知 因為 >0,所以 = = 。

46 在右圖的坐標平面上標出A(-4, -5)、B(2, 3)兩點, 並求出 的長。
過 B 點作平行 y 軸的水平 線,過 A 點作平行 x 軸的 水平線,兩線交於 C(2 , -5),且 △ABC為直角三角形 因為 >0,所以 =10

47 坐標平面上A(x1 , y1)、B(x2 , y2)兩點,如圖2-19 所示。

48 過A、B 兩點分別作鉛垂線與水平線,得到交點C,則 =|x1-x2|, =|y1-y2|
由勾股定理可知 =|x1-x2|2+|y1-y2|2 =(x1-x2)2+(y1-y2)2 所以 = 坐標平面上任意兩點A(x1 , y1)、B(x2 , y2)間的距離為

49 已知坐標平面上A(2, 1)、B(-4, 9)兩點,求 的長。
配合習作 P25 基礎題 5 10 兩點距離 已知坐標平面上A(2, 1)、B(-4, 9)兩點,求 的長。

50 (1) 已知坐標平面上A(0, 0)、B(-8,-6)兩點,求 的長。

51 (2)已知坐標平面上C(-2, 0)、D(-7,-12)兩點,求 的長。

52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
2.已知一直角三角形兩邊的長度,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邊的長度。 3.平面上兩點的距離:坐標平面上任意兩點A(x1, y1)、B(x2, y2)間的距離為

53 你要確實的掌握每一個問題的核心,將工作分段,並且適當的分配時間。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

54 ( )2=( )2+a2 a2=( )2- ( )2 =7-3=4 因為a>0,所以a=2。 2-3 自我評量
1.利用勾股定理計算下列各圖形未知的邊長或對角線長: (1) ( )2=( )2+a2 a2=( )2- ( )2 =7-3=4 因為a>0,所以a=2。

55 (2) b2=52+72=25+49=74 因為b>0,所以b= 。

56 (3) 72=22+c2 c2=72-22=49-4=45 因為c>0,所以c= = 。

57 (4) d 2=32+72=9+49=58 因為d>0,所以d= 。

58 (5) e2=42+42=16+16=32 因為e>0, 所以e= =

59 (6) 92=62+f 2 f 2=92-62=81-36=45 因為f >0, 所以f = =

60 2.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8,一股長為5,求另一股長。
設另一股的長為x,由勾股定理知x2+52=82,得 x2=82-52=64-25=39 因為x>0,故得x= 。

61 3.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41,一股長為40,求另一股長。
設另一股的長為x,由勾股定理知x2+402=412,得 x2=412-402=1681-1600=81 因為x>0,故得x= =9。

62 4.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分別為 、5,求斜邊長。
設斜邊的長為x,由勾股定理知 x2=( )2+52=11+25=36 因為x>0,故得x=6。

63 5.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4,求第三邊的長。
設第三邊的長為x, (1)若第三邊為斜邊,則由勾股定理知 x2=32+42=9+16=25 因為x>0,故得x=5。 (2)若第三邊不為斜邊,則由勾股定理知x2+32=42,得 x2=42-32=16-9=7 因為x>0,故得x= 。

64 6.如右圖,兩個相同的綠色直角三角形(兩股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與一個藍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長為c)拼成一個梯形,請問:
示) (2)藍色三角形的面積= ____________ 。(以c 表示)

65 (3)由「梯形面積=藍色三角形的面積+兩個綠色三角形的面積」列出算式,並將它展開、化簡,可以得到什麼式子?
= +2‧ ‧ab (a+b)2=c2+2ab a2+2ab+b2=c2+2ab a2+b2=c2 C2

66 7.虎克船長在無人島上埋藏寶藏,他先在A地紮營,然後向東走15公里到達B地,藏了第一批珠寶;再由B地向南走8公里到達C地,藏了第二批珠寶;之後,疲倦的虎克船長由C地走直線回到A 地。虎克船長共走了多少公里? 因為 >0,所以 = =17。 虎克船長共走了 (公里)

67 8.求下列各小題中,坐標平面上兩點間的距離:
(1) A(6,-3)、B(-2,-3) (2) C(2,-1)、D(5, 3)

68 (3) E(5,-3)、F(-2, 21) (4) G(1, 1)、H(2, 3)

69 畢氏數 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學會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即a2+b2=c2。我們把滿足a2+b2=c2的正整數a、b、c稱做畢氏數(Pythagorean triples),畢氏學派證明了有無限多組畢氏數存在。

70 畢達格拉斯提出一組直角三角形三邊長的公式:兩股長分別為2n+1與2n2+2n,斜邊長為2n2+2n+1,其特點是斜邊與其中一股的差為1。柏拉圖提出了另一組公式:兩股長分別為2n與n2-1,斜邊長為n2+1,此時斜邊與其中一股之差為2。

71 若直角三角形兩股長分別為u2-v2與2uv(u、v 為正整數,且u>v),運用第1章所學的乘法公式,我們可得
=(u4-2u2v2+v4)+4u2v2 =u4+2u2v2+v4 =(u2)2+2(u2)(v2)+(v2)2 =(u2+v2)2

72 將u、v 分別用不同的正整數代入,即可得到許多組畢氏數。例如:
用u=2,v=1 代入可得u2-v2=22-12=4-1=3 2uv=2 × 2 × 1=4 u2+v2=22+12=4+1=5 即直角三角形三邊長為3、4、5。

73 同學們可以想想看,課本例題中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長,是將u、v 分別用哪些正整數代入u2-v2、2uv 與u2+v2 而得的畢氏數呢?


Download ppt "勾股定理 平面上兩點的距離 自我評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