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污水之物理處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污水之物理處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污水之物理處理

2 污水處理常用之物理處理單元: (1) 攔污柵 (2) 沈砂池 (3) 調和池 (4) 混合池 (5) 沈澱池 (6) 浮除池

3 7-1 攔污柵 攔污柵(bar screen):斜置於污水流經的渠道上,其功能為去除大塊、漂浮及懸浮物質,以保護機械(如pump),防止管道阻塞,減少對水流之阻礙 根據柵條間隔,可分為粗柵(間距25~50 mm)、中號篩(間距10~25 mm)及細篩(間距<10 mm);細篩可攔除的物質較多,但水頭損失較大,容易阻塞 依篩除物(screenings)之清理方法,可分為人工清理及機械清理,前者之柵條傾角為45°~50°,後者之柵條傾角約70°(圖7-1,p. 227) 功用上可分為雨水用攔污柵(設於沈砂池之後,採用粗欄污柵),污水用欄污柵(設於沈砂池之前,採用中號篩及/或細篩)

4 攔污柵之設計要領: 攔前流速限值:計畫流量下之流速= 0.45 m/sec,平均流量下之流速<0.3 m/sec,暴雨下之流速<0.9 m/sec 通過攔污柵之流速:計畫流量下之流速<1.0 m/sec 攔污柵之水頭損失(一般約10~15 cm)計算:

5 式中, Β = 攔污柵之形狀係數,長方形者為2~3 Α = 與水平方方向之夾角(度) T = 柵條厚度(cm) B = 有效間隔(cm) V = 柵前流速(m/sec) G = 重力加速度= 9.8 m/sec2

6 式中, V1 = 通過欄污柵之流速(m/sec) V2 = 柵前流速(m/sec) 通常攔污柵前後水位差:1 m以上 設有粗攔污柵及中號篩(或細篩):以分別去除較大及較小的夾雜物

7 7-2 沈砂池 沈砂池可分為普通沈砂池(水平流式、垂直流式及水平圓形流式)和曝氣沈砂池,旨在去除粒徑0.2 mm以上、比重2.0~2.5以上之顆粒(砂粒、礫石、煤渣等)

8 一、沈砂池之功用 保護污水處理廠之機械設備及抽水機,避免產生磨損 避免砂土在初沈池及污泥消化槽底部產生沈積黏結現象
減少在管線、渠道產生大量的砂土沈積、阻塞及沖蝕現象 表7-1 沈砂池可能的配置點(p. 229) 可能配置點包括:(1)在抽水站之前,(2)在抽水站之後,及(3)緊臨初沈池之前

9 表7-1 沈砂池可能的配置點(p. 229)

10 二、沈砂池之種類 曝氣沈砂池(aerated grit chamber)
污水以螺旋路徑(spiral flow)進入池內氣泡攪動的方向,若氣泡攪動速度過大,砂粒將被帶出沈砂池,若氣泡攪動速度過小,有機懸浮物質會和砂粒一起被去除,故應合理操控氣泡攪動速度 曝氣沈砂池之設計要領(表7-2,p. 231)

11 曝氣沈砂池之設計要領(表7-2,p. 231)

12 (1)池之尺寸:池深(2~5 m)、池長(7. 5~20 m)、池寬(2. 5~7. 0 m)、寬與深比(1:1~5:1)、長與寬比(2
(2)表面水平流速:0.6~0.8 m/sec (3)水力停留時間(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2~5 min (4)空氣供應量(air supply):4.6~12.4 L air/sec-m池長 (5)進流與出流設備:須防止短流與渦流;進流污水以螺旋方式進入池子;進流與出流應保持0.3 m/sec以上流速 (6)隔板(baffle):水平與垂直隔板可增加沈砂去除效率 (7)消泡設備:消除曝氣可能產生之泡沫

13 2. 水平流沈砂池 (horizontal-flow grit chamber)
污水沿沈砂池的水平方向流動,而流速以比例堰或巴歇爾水槽置於出口處,控制在0.3 m/sec,而後大部份有機懸浮物質不沈澱,其他無機砂粒、礫石則可沈澱;水平流沈砂池通常為長方形 水平流沈砂池之設計要領(表7-3,p. 232)

14 表7-3 水平流沈砂池之設計要領(p. 232)

15 (1)水平流速:0.3 m/sec (2)流入口坡度:0.5~1.0%(防止短流發生) (3)池之尺寸:池長(10~20 m)、池深(2.5~5.0 m)、長與寬比(15~30) (4)水力停留時間(HRT):30~60 sec (5)去除顆粒大小:污水0.2 mm、雨水0.4 mm(比重通常>2.65) 例題7-1 水平流沈砂池之設計(p. 232)

16 7-3 調和池 一、調和池(equalization basin)設置之目的
7-3 調和池 一、調和池(equalization basin)設置之目的 減少水質及流量之變化,而使廢水處理系統(尤其是生物處理系統)能正常運轉 減少廢水pH之變化,可減少中和所需之藥品量 當工廠休假停工期間,可由調和池繼續供應生物處理系統之進水 可避免高濃度之毒性物質進入生物處理系統

17 二、調和池適用之情況(pp. 233~234)

18 三、調和池不適用之情況 工廠各個製程廢水性質差異甚大,而需採用不同處理方法:如含六價鉻、氰化物之廢水
工廠各個製程廢水混合後可能產生不良之作用或影響:如 (有毒氣體); (堵塞管線) 污染低,不必處理者:如冷卻水 廢水經簡單處理即可再利用:如低污染性洗滌水 廢水中有回收價值之成分:如電鍍廢液 危除性或有毒性之廢水:如氰化物廢水

19 四、調和池調整流量之方法 泵定量抽送之方法 須依計畫廢水量採用適當的定量泵 泵輸送管上設分叉管之方法
於泵之輸送管上設分叉管,則流入調和池之廢水,以泵抽取並流經已設定開口度之固定閥,超過部份之流量則仍迴流至調和池(此法須注意閥裝置可能會發生阻塞問題) 計量槽分水之方法 流入調和池之廢水,以泵抽取並送入設有三角堰或矩形堰之分水計量槽,而使一定量之廢水自堰溢流入後續處理設施之方法,此法必須使分水計量槽內之水位保持一定,故除了分水計量送水用之堰外,尚需設置將超量廢水迴流入調和池之堰

20 五、調和池溶積之計算方法 矩形波模式法

21 累積曲線法(mass diagram) (1) 將累積進流廢水量劃於縱座標,而將一天的時間劃於橫座標 (2) 劃平均累積進流量線(即自原點劃一直線連接累積曲線之終點) (3) 劃累積進流廢水量曲線上之二條切線且與平均累積進流量線平行,則二切線間之垂直距離,即為調和池之容積(圖7-6,p. 237)

22 圖7-6 以累積曲線法求調和池體積 (p. 237)

23 統計法 適用於足夠的水質檢驗資料,出水流量一定,且調和池出流水質在某一定範圍內,則有下列關係式:

24

25

26 例題7-2 調和池之設計(統計法)(pp. 237~238)

27 六、調和池之設計要領 維持懸浮固體物不沈澱所需之動力為0.005~0.01 HP/m3池體積 維持好氧狀態所需之空氣量為0.01~0.015 m3 air/min-m3池體積 應有流量調節設施,使出水流量維持一定值 例題7-2 調和池體積之設計(統計法)(pp. 237~238)

28 7-4 混合 混合(mixing)可應用在化學混凝/膠凝、浮除、曝氣、氧化/還原、中和等;經由混合,可使各種物化反應均勻且能達到快速處理之目的;混合可採用空氣壓縮機(鼓風機)送空氣進入池底或於池面裝置機械攪拌設備

29 7-5 沈澱池 沈澱池有初沈池(primary clarifier;分離可沈澱之SS)、終沈池(secondary clarifier;分離生物處理單元之MLSS或脫落之生物膜)及化學混凝沈澱池(分離化學膠羽)

30 7-5-1 單顆粒沈澱理論 藉由流體力學理論,推求單顆粒之沈澱速度,進而推求沈澱池之效率單一粒子在水中受浮力之影響,其沈降力如下:

31

32 考慮顆粒大小,其值不同(Re不同),所呈現之亦不同,說明如下:

33 2. 中粒子(1≦Re≦500) 3. 粗粒子(500<Re<200,000)

34 7-5-2 沈澱效率 Stoke’s公式 如圖7-7,顆粒之沈降軌跡為顆粒沈降速度(Vs)與池中水平流速(V)之向量和

35 圖7-7 沈澱池顆粒沈降過程(p. 246)

36 若顆粒之沉降速度(Vs) ≧表面溢流率(V0)(即Q/A;Q =進流量m3/day,A =沈澱池表面積m2),則顆粒可被沈降去除
若Vs < V0 ,則顆粒在圖7-7中的b點以上進入池內將不會沈降至池底,故沈澱池之去除率

37 由式(15)可知,當進流量(Q)一定時,沈澱池表面積愈大(溢流率愈小),將去除較小的顆粒,亦即沈澱效率愈高;換言之,沈澱效率與池表面積呈正相關,而與池深無關(惟有效池深通常為3.0 m以上)

38 7-5-3 沈澱過程 一般廢水在沈澱過程中,除了沈砂池屬於較明顯的單一顆粒沈澱外,大都會因顆粒間互相聚集而形成粗大顆粒或膠羽(加速沈澱效果);在沈澱池中,因整流牆使進流廢水流速降低,池水處於近乎靜止狀態,質量密度較大之顆粒會向下移動(沈澱),反之,質量密度較小之顆粒會浮上

39 7-5-4 沈澱類型 第Ι 型沈澱 此型沈澱又稱自由沈澱或單顆粒沈澱,沈砂池即屬於此類型;沈澱效率與池深無關,惟沈澱速度與顆粒直徑的平方呈正比,而與液體溫度(水溫)呈正相關,即水溫愈高,顆粒之沈澱速度愈快

40 第Π 型沈澱 此型沈澱又稱膠凝沈澱,初沈池及化學混凝沈澱池即屬於此類型,廢水中低濃度SS在沈降過程中會互相聚集(膠凝),由於顆粒增大,沈澱速度亦加快,顆粒間碰撞機會與表面溢流率、池深、顆粒大小分佈與濃度及流體特性皆有關

41 第III型沈澱 此型沈澱又稱層沈澱,廢水中有著中等濃度之SS,沈澱過程中,顆粒間之引力足以妨礙鄰近顆粒之沈澱,固體-液體間有明顯之界面 第IV型沈澱 此型沈澱又稱壓密沈澱,當廢水中有著高濃度之SS,會形成污泥氈,底下形成之壓密質量支撐上面顆粒之重量,在壓密過程中,會將顆粒間孔隙的水分擠出,而達到固體物濃縮的結果

42 7-5-5 沈澱池種類 沈澱池依外型可分為長方形、正方形及圓形沈澱池(圖7-8,p. 249);依流向可分為水平流及垂直流(圖7-9,p. 250),一般以水平流式者之效果較佳

43 圖7-8 沉澱池。上圖為長方形沉澱池,下圖為原型沉澱池 (p. 249)
回上頁

44 圖7-9 各種流向之沉澱池 (p. 250)

45 7-5-6 沈澱效果之影響因子

46

47 一般設計條件:初沈池之表面溢流率= 20~50 m3/m2-day,堰負符<250 m3/m-day;終沈池之表面溢流率= 20~30 m3/m2-day,堰負符<150 m3/m-day
(表7-6 沈澱池之設計規範,p. 252)

48 表7-6 沈澱池之設計規範 (p. 252)

49 7-6 浮除 浮除(flotation)為利用釋壓原理或攪拌作用在處理槽中形成細小氣泡,以吸附廢水中懸浮狀及膠體狀物質,形成比水輕的漂浮物質,而自液體中分離出來;浮除法可用於去除廢水中懸浮性物質,亦可用於污泥濃縮處理上 微細氣泡與粒子間之吸附機構:(1)凝聚粒子間具有微細氣泡,當處在釋壓情況,微細氣泡長成大氣泡,而將凝聚粒子藉由浮力作用加以去除;(2)氣泡向粒子吸附,此吸附力是由兩相關的界面張力所引起,並作用在兩相界面上的分子引力

50 7-6-1 浮除系統 浮除系統主要設備有加壓抽水機、提供空氣與廢液接觸的停留槽、減壓閥及浮除槽(圖7-23, p. 270;圖7-24,p. 271) 無迴流之浮除系統

51

52 圖7-23 無迴流之浮除法系統 (p. 270)

53 循環迴流之浮除系統

54 圖 具有循環迴流之浮除法系統 (p. 271)

55 7-6-2 浮除法之種類 擴散空氣浮上法(dispersed-air flotation)
7-6-2 浮除法之種類 擴散空氣浮上法(dispersed-air flotation) 利用送風機或壓縮機經由散氣器(diffuser)壓送空氣至廢水中或高速攪拌廢水以產生氣泡,再利用氣泡與廢水中與懸浮狀物質接觸並加以浮上去除,此法效果差 溶解空氣浮上法(dissolved-air flotation , DAF) 廢水先以抽水機送至壓力槽(2~4 atm),並送入空氣,然後降至一大氧壓下,則溶解氣體形成小氣泡游離於顆粒表面,使懸浮物浮上;壓力槽之停留時間為1 min,空氣量約0.18~0.36 m3空氣體積/m3水體積;DAF之優、缺點(p. 272)


Download ppt "第七章 污水之物理處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