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2 《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寶萊塢生死戀》,是一齣很具代表性的寶萊塢片,甚至該說是寶萊塢片中少數高成本高質感的電影。
在印度本國獲得9項大獎,也是2003金馬影展開幕片、2002坎城影展競賽片、2002 MTV亞洲電影獎。

3 劇情簡介 《寶萊塢生死戀》講述一段青梅竹馬戀人遭受命運玩弄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寶萊塢生死戀》講述一段青梅竹馬戀人遭受命運玩弄的愛情故事。 遠赴重洋的男主角德阜達心繫在家鄉等候的愛人帕蘿,學成返鄉時馬上奔向愛人跟前重拾往日恩愛時光,不料兩家身份階級不同,加上被小人挑撥離間,帕蘿硬生生地被迫嫁給豪門的年長鰥夫,無法與德阜達共結連理。

4 失去所愛的德阜達開始墮落沈迷酒國之中,並認識了妓女嬋佐穆琪,雖然嬋佐穆琪傾心喜歡並照顧的無微不至,但德阜達始終無法忘懷帕蘿。
德阜達因此四處流浪沈溺杯酒之中,最後抑鬱病危。但為了完成一個他對帕蘿的許諾,他抱著病跋山涉水來到帕蘿跟前,只為了再看最後一眼

5 集華麗、激情、悲劇於一身的《寶萊塢生死戀》是印度最耳熟能詳、並不斷被重新賦予新生命的銀幕愛情經典。
而且這次的製作更是印度電影工業有史以來斥資最鉅的一部,成就出這部連奢華都難以形容、令人目不暇給的豪門景觀,及令人如癡如醉的歌舞場面,相形之下連華麗的「紅磨坊」也都要黯然失色。

6 《寶萊塢生死戀》由人稱「印度湯姆克魯斯」的沙魯克罕,及前環球小姐冠軍出身的艾許維亞瑞伊共同領銜主演。
本片不但囊括2003年印度電影獎9項大獎,更代表印度參加坎城影展競賽片,此外也是2003年金馬國際影展開幕影片。

7 導演 本片導演為桑傑里拉班薩里(Sanjay Leela Bhansali) 印度相當有名且重要的導演,在2003年底由印度電影工業相關人士評選出的寶萊塢最具影響力名人排行榜中,他排名第四位。 

8 德阜達,由沙魯克罕 (Shah Rukh Khan)飾演。
沙魯克罕有「印度的湯姆克魯斯」之稱。 在2003年底的寶萊塢最具影響力名人排行榜中,他可是排名第一!

9 帕蘿,由艾許維亞瑞伊 (Aishwarya Rai)飾演。
艾許維亞瑞伊是1994年的世界小姐,在2003年底的寶萊塢最具影響力名人排行榜中,她也排名第七,在英國一項最具魅力女人的票選中,她是排名第一。 就連好萊塢也發現了她的魅力,之後將接演007,飾演龐德女郎,與皮爾斯布洛斯南合作。她目前是印度最具人氣的女星

10 嬋佐穆琪,由瑪荷莉狄特 (Madhliri Dixit)飾演。
瑪荷莉狄特曾是印度一線名模,後來則活躍於寶萊塢影壇。 而且舞技超群,是真正印度傳統舞蹈世家出身的,有機會可以仔細看他詮釋歌舞的動作和眼神部分,其藝術性高過其他寶來塢女星。 

11 放諸四海皆歡迎的 寶萊塢舞蹈   到了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時代,印度電影中的載歌載舞,即是源自蒙兀兒王朝之宮庭舞蹈的概念或民族舞蹈,結合西方好萊塢的舞台表演和編曲和電影手法編導而成。 從黑白到彩色,到了90年代,豪華大卡司的載歌載舞的場景,配合更先進的拍片攝影器材,電腦合成,令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到了2002年的寶萊塢生死戀(Devdas),風糜世界,除了如”梁祝”悲不可抑的悲劇感人肺腑外,歌舞場面功不可末。從此也奠定所謂”印度寶萊塢舞蹈”的風格和地位。

12 在舞蹈的表演通常是有一羣舞團,為男女主角伴舞,在變化上比西方多彩多姿。
曲風-音樂原素仍然是非常印度的,但在編曲有很豐富的西方調式,讓年青人或西方人更容易接受。 百年的印度電影,澎渤的發展,如今印度電影工業已名列世界的前矛,載歌載舞的印度舞蹈,成為印度電影最重要的賣點,令世人為之驚艶!透過精緻編舞和高科技設備”如今”寶萊塢舞蹈”已風糜世界!

13 印度音樂的由來: 印度音樂一般相信是源自吠陀(Veda)。 由濕婆神所創,傳授音樂給印度人的聖者稱李習(Rishi)。
李習拿拉達(Rishi Narada)、善彈維納琴,唱聖歌。 相傳李習的音樂技巧和印度音樂的建立,是受到全智神維希奴(Vishnu) 所感召的。

14 山吉他(Sangita): 印度梵語,涵蓋聲樂(Geet)、器樂(Vadya)、舞蹈(Natya)和戲劇等元素。
印度古典音樂;區分為北和南2大支,南印度稱之卡那提克(Carnatic),是泛指南部大省卡納塔克(Karnataka)和其他南部各省的南印度音樂。 北印度又稱之為興都斯坦尼音樂(Hindustani)是指北部興地語(Hindi)地區和西北邊境及東部西孟加拉等均統稱北印度音樂。

15 北印度音樂: 又稱興都斯坦尼音樂,興都斯坦尼也並非是指單一的音樂型,北印度在不同的地區或家族、族群,亦創造不同的風格興都斯坦尼的音樂,在北印稱之為賈拉那(Gharana),意為家族音樂。 不同家族音樂,擁有各自的傳統和音樂理論,擁有自已的訓練傳承方法。這种族式的音樂,造就不同風格的樂風,得以傳承至今,歷久不衰。

16 卡那提克: 南印度音樂又稱卡那提克音樂,亦稱之廟堂或宗教音樂,不論是器樂或聲樂或和宗教頌讚慶典舞蹈,幾乎都和印度教有關。
這些音樂搭配不同的節拍,從單純到變化多端,非常多樣。 至於卡那提克的樂風,比較統一,即便在不同的學校,但所教授的樂風,幾乎是來傳統的拉格(Raga)約有72种。 一些有名的南印度樂器如維納琴、笛、印度小提琴,打擊樂器,如魔力單根鼓及陶壺鼓等,個別音樂家的成就,遠高過於學院制的;這點和北印度頗為相似。

17 印度音樂的音階: 印度音階組成稱為史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其組成的音符稱謂沙/利/加/馬/帕達/妳 SA/RE/Ga/Ma/Pa/Dha/Ni這和西方的音符Do/Re/Me/Fa/So/Ra/Te很近似,但並不等同。 西方的鋼琴可細分到12個微分音程,因為印度的音階則可分成22個微分音程,稱之為書如替(Suruti)。

18 拉格(Raga) 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基本調(Tune)
拉格(Raga)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基本調(Tune),也可說是旋律的種子,拉格在興都語源自(Sanskrit),其意為色彩(Color)或熱情(Passion) 。 因此,拉格企圖借特定的音符組合的旋律,來引領聆聽者的情緒和感情,由5個到7個音符,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變化。

19 拉沙(Rasa): 拉沙(Rasa): 是拉格的情境或情緒,可歸納成九種;
1) 喜感的=遊戲 2) 驚喜的=驚奇 3) 悲傷的=悲情 4) 憤怒的=憤恨 5) 恐佈的=害怕 6) 排坼的=厭惡 7) 情慾的=性愛 8) 英雄的=征服 9) 寧靜的=和平

20 在傳統習慣上,不論是唱或演奏要點選的拉格是完全依據時間、季節、情緒來決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傷/喜悅/春夏秋冬或敬神
在傳統習慣上,不論是唱或演奏要點選的拉格是完全依據時間、季節、情緒來決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傷/喜悅/春夏秋冬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 拉格和表演者的關係和要求:拉格不只是固定之旋律型,由於加上時間、加上拉沙(Rasa)等抽象的情境情緒的訴求及即興的技巧、演奏長短自主的操控。 因比表演者也是創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勝任稱職的印度表演者。

21 印度音樂的養成: 傳統印度音樂傳承是師徒制的,老師稱古儒記(Gurujee),在梵語是“協助除烏雲見晴天之人” 。
由於印度識字率低, 授課是由古儒記(Gurujee)唱或彈或打給學生(Shishiya) 聽,學生再亦步亦趨地學習各種技巧,沒有統一的課程,風格各異,相同的是口授(Oral) 教學法。

22 印度的古典樂器: 印度有非常豐富的樂器,可從古代文獻中或古寺廟的刻畫中得到印證,由於宗教的傳承和印度的酷愛傳統,千百年來印度的樂器改變不大。
而英國統冶了300多年,但歐洲的樂器卻只剩被改良的印度式小提琴、手提式風琴和近代改自吉他的魔漢維納(Mokhan Vina)而已。

23 西塔琴的發明: 西元 伊斯蘭教王朝的宮廷樂師阿米枯樹(Amir Khusru)將維納琴(Vina)改成西塔琴,此大師亦是將波斯音樂和印度音樂改成拉格的先河!


Download ppt "《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