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第二十三講:利益團體(二)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2011).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2 利益團體如何有效運作? 單一議題團體的崛起 規模與成員向心力 僅次於金錢第二重要的因素:特殊議題的宣揚、推動時機
多是道德性:墮胎、同志婚姻、死刑⋯⋯ 規模與成員向心力 影響力:社經地位、數大不見得美 美國三大遊說利益團體:AARP(最大)、AIPAC、NRA

3 美國工會的影響力 大多國家在兩成以下 組工會率以瑞典最高,達78%,其次為英國28% 1950年代後,美國人加入工會數逐年遞減
美國工會罷工影響力大

4 利益團體如何有效運作? 接近管道(Access) 結構性通路(structured access):有門路固定緊密地影響到 想影響的人?
接觸方式的規範需求: 遊說本身即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 接近管道仍有差別,非公平競爭

5 利益團體的策略選擇 遊說國會議員:法律面 接近行政官員:執行面 《政治獻金法》的規範需求:「金錢買通路」 例如:美國菸酒業要求國外開放市場
旋轉門條款(Revolving Door):卸任行政官員可能遊說 在職同事、部屬,故要求限期不得從事相關行業

6 利益團體的策略選擇 影響司法部門 訴諸群眾 主要在西方民主國家,透過司法訴訟方式追求目標達成 透過媒體、公關行銷爭取民眾支持
例如:Brown Case (1954) – NAACP 訴諸群眾 透過媒體、公關行銷爭取民眾支持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347 U.S. 483 (1954)

7 利益團體的策略選擇 示威遊行(Demonstrations) 動員認同者上街,有利弱勢利益團體表達訴求 暴力抗爭
「公民不服從」運動:甘地、梭羅;美國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 暴力抗爭 不相信政府回應,認為暴力手段是尋求體制外注目的唯一方式

8 利益團體之優劣 利益團體如何連結群眾需求? 利益團體只代表團體中的精英利益? 國家整體利益在利益團體充斥下被忽略:全意志的存在?
利益團體少有為大多數或整體的共同利益存在

9 利益團體之優劣 政策扭曲 僵局產生 利益團體多爭取部分人的利益,而非全體 政策原旨在過程遭到扭曲,例如:證所稅
尤其發生在兩黨制國家,政治僵局與四不像政策容易出現

10 Olson: 集體行動的邏輯 Mancur Olson ( ) 公共選擇學派的開山學者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1965)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1982) 小而積極的組織往往得以操作公共利益 利益團體若過於強大反倒阻止變革、成長,使得國家停滯 例如:日本鐵三角的政客、官僚與經濟利益團體

11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 / 來源 1-11 轉載自 Microsoft Office 2010 PowerPoint 設計主題範本-Winter, 依據 Microsoft 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3 Open Clip Art Library / nicubunu ( 5 WIKIMEDIA COMMONS / Architect of the Capitol ( 7 WIKIPEDIA / Unknown ( 瀏覽日期:2013/05/01。


Download ppt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