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司馬遷與史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司馬遷與史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司馬遷與史記

2 司 馬 遷 的 生 平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關於其生卒年,學界頗多爭論,現取較為可信的說法:約生於西元前145年,卒於西元前90年。司馬遷生於史官世家,從小聰明好學,十歲就能閱讀古文,瀏覽先秦典籍。二十歲開始遊歷各地,考察了大量歷史遺跡和採集民間傳說。起初任職郎中。西元前111年,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安撫少數民族。翌年父喪,立志繼承父願,潛心述史。兩年後,繼父職為太史令。西元前99年,因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被牽累下獄,受腐刑。出獄後發憤著書,終於在西元前91年完成巨著《太史公書》,後人稱為 《史記》。

3 司 馬 遷

4 (一) 二十壯遊之旅 二十歲,第一次漫遊祖國的名山大川。行程近三萬里,歷時約兩三年,沿途蒐集資料,為以後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奉使西征之旅 任職郎中,奉武帝之命出使巴蜀以南。他的足跡遍及四川、雲南、貴州,歷時一年三個月。此行完成了任務,還為撰述民族史傳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三) 泰山封禪之旅 從西元前108年出任郎中以後三十多年中,常扈從漢武帝到各地去巡遊,其中泰山封禪是隆重而排場的典禮,對他寫作《今上本紀》和《封禪書》等篇章很有幫助。 司 馬 遷 三 次 重大的 遊歷

5 西元前110年三、四月間,漢武帝第一次封禪大典就要在泰山舉行,作為職掌天官的司馬談卻生命垂危不能參加。幸好,兒子司馬遷出差歸來,趕到父親病塌前,司馬談握著兒子的手,流淚囑咐後事。他說:「我死了,你一定要做太史,把祖宗的事業繼承下去。……當了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撰寫一部歷史巨著。……現在漢朝興盛,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遍地,我作為太史,未能將他們記載下來,使歷史斷絕了,我感到非常恐懼。這個歷史使命你一定要牢牢記住!」司馬遷俯首流涕,答應父親要好好守著這個神聖的事業。(《太史公自序》) 父 親 臨 終 遺 命

6 太 史 令 的 職 責 太史令是皇家的史官,官品不高,俸祿不厚。其職責是記載和修訂天文曆法,籌辦皇帝的祭祀典禮,占卜推算吉凶禁忌。同時掌管皇室圖書,整理秘笈和歷史資料,記述古今歷史。當皇帝需要決定軍政大事的時候,隨時作為皇帝的顧問提出意見。這種將記人事和知天道的職責集中於一人身上的做法,反映了當時「神意天命論」的歷史觀。

7 天漢二年(西元前99年),漢武帝命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從居延出發,北擊匈奴。初時頗為順利,但不久被三萬強敵圍困,李陵因寡不敵眾而兵敗降敵。武帝大怒,群臣都說李陵有罪,司馬遷則根據對李陵的印象,說他一向懷有報國之心,這次只領五千漢兵,殺敵一萬多,雖戰敗降敵,但功可抵過,並認為李陵降敵並非真心,只是等待時機回報漢朝。武帝起初接受了司馬遷的意見,但後來捕獲的俘虜稱李陵助匈奴練兵以對抗漢軍,武帝於是族滅李陵全家,並對司馬遷處以殘酷的腐刑(即宮刑)。 受 刑 發 憤 著 書

8 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年)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專治《春秋公羊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中國社會以儒學為正統之先河。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等。司馬遷在元朔三年壯游歸來回到京師,受學於董仲舒。董氏對司馬遷的影響有:反對暴政、尊王攘夷以及把「崇讓」、「尚恥」作為褒貶歷史人物的道德標準。 司 馬 遷 的 老 師

9 孔安國是孔子第十二代孫,西漢經學家,武帝時任諫議大夫、臨淮郡太守。相傳他曾得孔子住宅壁中所藏古文《尚書》而開創了古文學派。他是司馬遷的歷史文獻學導師,對司馬遷的影響主要在於使他注重利用以古文記錄的歷史典籍撰述歷史。《五帝本紀》是司馬遷運用古文資料創作的精彩篇章之一,一切傳說、百家之言都要根據古文版本的典籍來驗證,取材精嚴。 司 馬 遷 的 老 師

10 《史記》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天漢年間近三千年的史事。由《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組成,全書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字。書中包羅了政治、歷史、天文、地理、哲學、文學、經濟、軍事、法學、醫學、水利等方面的知識,是一部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著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史 記 的 介 紹

11 史 記 的 五 種 體 例 本紀:帝王為中心, 十二本紀 世家:諸侯的事蹟, 三十世家 表:以各國為中心,十表 書:記載典章制度,八書 列傳:社會各階層人物事蹟,及編將各國概況。

12 一、編纂方法 《史記》有五體,是中國第一部五體俱備的歷史巨著。它又以人為中心記述歷史,所以又被稱為「紀傳體」,是紀傳體史書的開山祖。 二、歷史觀 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就是研究天和人的關係,弄清楚從古到今歷史上的發展變化大勢,並提出司馬遷自己的看法。 史 記 的 特 色

13 史 記 的 特 色 三、寫作風格 「寓論斷於序事」是《史記》主要的寫作風格,通過敘述古往今來的歷史進程,引導讀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
四、歷史評論 《史記》中的「太史公曰」為司馬遷首創的史論形式,簡稱為「史記論贊」。「史記論贊」有春秋筆法之意,藉褒貶人物或歷史事件,顯示史官秉筆直書的精神。


Download ppt "司馬遷與史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