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6.5 应用性学习

2 重点: 1.正弦稳态网络函数概念,电路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2.正弦稳态的叠加、平均功率叠加 3.RLC串联电路谐振特性

3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网络函数的定义 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4 网络函数的定义 电路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 电路响应随激励频率变化的特性。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 单一激励的正弦稳态电路,响应(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相量与激励(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相量之比,称为网络函数,记为H(jω),即

5 幅频特性 ω H ~ (jω) 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 |ZR| = R

6 |ZL| = ωL |ZC| = 1/ωC

7 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低通 超前 高通 带通 滞后 带阻 利用不同网络的频率特性 可实现滤波、选频和移相等功能。

8 1. RC低通电路 转移电压比: 固有频率: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9 当: 时, ,此时功率降低1/2,称 为半功率点频率,工程上把 称为通频带,又称 为截止频率,此时相移-45°。
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 当: 时, ,此时功率降低1/2,称 为半功率点频率,工程上把 称为通频带,又称 为截止频率,此时相移-45°。

10 2. RC高通电路 转移电压比: 固有频率: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11 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 当: 时, ;而ω → ∞时, 。 截止频率为 ,通频带为 。 1 ) ( = j H

12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2.1 多频率正弦激励的电路响应 6.2.2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的电路响应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多频率正弦激励的电路响应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的电路响应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叠加

13 非正弦周期交流信号的特点: (1) 不是正弦波 (2) 按周期规律变化 6.2.1 多频率正弦激励的电路响应
多频率正弦激励的电路响应 生产实际中不完全是正弦电路,经常会遇到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和无线电技术等方面,电压和电流往往都是周期性的非正弦波形。 非正弦周期交流信号的特点: (1) 不是正弦波 (2) 按周期规律变化

14 (a) 矩形波 (b) 锯齿波 (c) 等腰三角波 (d) 全波整流波形

15 基波(和原 函数同频) 周期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直流分量 二次谐波 (2倍频) 高次谐波

16 (a) 矩形波 (b) 锯齿波

17 (c) 等腰三角波 (d) 全波整流波形

18 计算步骤: 6.2.2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的电路响应 (1) 利用傅里叶级数,将非正弦周期函数展开成若干种 频率的谐波信号;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的电路响应 计算步骤: (1) 利用傅里叶级数,将非正弦周期函数展开成若干种 频率的谐波信号; (2) 利用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对各谐波信号分别 应用相量法计算; (注意:交流各谐波的 XL、XC不同,对直流C 相当于 开路、L相于短路。) (3) 将以上计算结果转换为瞬时值迭加。

19 例1 式中, rad/s,又R = 10 Ω,L = 1mH,试求稳态 时的电感电压的前4项频率分量。
图(a)所示为幅度1 V、周期T为1 ms的锯齿波信号,作用于图(b)所示的RL电路。已知锯齿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为 式中, rad/s,又R = 10 Ω,L = 1mH,试求稳态 时的电感电压的前4项频率分量。

20 解:(1) 直流分量:U0 = 0.5 V 基波分量: 二次谐波分量: 三次谐波分量: (2) 电压转移函数: (3) 直流分量:
H(j0) = 0,输出电压U0 = 0。 基波分量: =

21 二次谐波分量: 三次谐波分量: 由叠加定理得时域表达式为: uL(t)=0.16sin(ωt+57.9°)+ 0.12sin(2ωt+38.5°)+ 0.09sin(3ωt+27.9°) V

2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叠加 1. 有效值

23 结论: 周期函数的有效值为直流分量及各次谐波分量有效值平方和的方根。

24 2. 平均值 磁电系仪表的偏转角

25 3. 平均功率 得:

26 结论: 平均功率=直流分量的功率+ 各次谐波的平均功率

27 例2 已知单口网络的电压和电流为: 其中u(t)、i(t)为关联参考方向,求:(1) 单口网络的端口电压、电流的有效值;(2) 单口网络吸收的平均功率。 解: (1) (2) = 9.9W

28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谐振条件和特征 电路的选频特性

29 谐振是正弦电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物理现象,谐振现象在无线电和电工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电路中谐振现象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谐振的定义: 含有R、L、C的一端口电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端口电压、电流同相位的现象时,称电路发生了谐振。 R,L,C 电路 发生谐振

30 R j L + _ 谐振条件和特征 条件: 谐振条件 谐振角频率 仅与电路参数有关 谐振频率

31 特性阻抗: 欧姆(Ω) 品质因数 特征: (1) 阻抗模为最小值

32 (2) L与C串联总电压为零 电压谐振

33 谐振时,电路与电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电感与电容之间周期性地进行磁场能量与电场能量的交换,且这一能量的总和为一常量。
(3) 电路的无功功率为零,P与S相等。 谐振时,电路与电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电感与电容之间周期性地进行磁场能量与电场能量的交换,且这一能量的总和为一常量。

34 电路的选频特性 电流谐振曲线 幅值关系: 谐振时电流达到最大,当 偏离0时,电流从最大值U/R降下来。即串联谐振电路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响应,对谐振信号最突出(表现为电流最大),而对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加以抑制(电流小)。这种对不同输入信号的选择能力称为“选择性”。

35 Q越大,谐振曲线越尖。当稍微偏离谐振点时,曲线就急剧下降,电路对非谐振频率下的电流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所以选择性好。因此,Q是反映谐振电路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36 通频带BW: 得上、下半功率点频率:

37 品质因数越高,通频带越窄

38 例3 设计一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为104 Hz,通频带为100 Hz,串联电阻及负载电阻为10 Ω及15 Ω。通频带起止频率是多少?
解 : 电路总电阻为( ) Ω = 25 Ω。

39 当Q值较高时

40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6.4.1 谐振条件和特征 电路的选频特性

41 6.4.1 谐振条件和特征 + jωC 1/ j ω L G _ 谐振角频率: 品质因数: 谐振频率:

42 特征: (1) 导纳模为最小值 (2) L与C并联总电流为零 电流谐振

43 谐振时,电路与电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电感与电容之间周期性地进行磁场能量与电场能量的交换,且这一能量的总和为一常量。
(3) 电路的无功功率为零,P与S相等。 谐振时,电路与电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电感与电容之间周期性地进行磁场能量与电场能量的交换,且这一能量的总和为一常量。

44 电路的选频特性 |Y| w w0 O G  0 O U( ) IS/G 品质因数越大,通频带越窄

45 例4 + G _ U=10 × 10 V = 100 V IL= IC =20 × 10 A = 200 A
已知G = 0.1 S,L = 25 µH,C = 100 µF,外施电流源电流有效值为10 A,若电路处于谐振,试求各支路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 jωC 1/ j ω L G _ 解: U=10 × 10 V = 100 V IL= IC =20 × 10 A = 200 A

46 例5 图4所示为实际电感线圈和电容并联的谐振电路模型,求电路的谐振频率及谐振时的阻抗。 解: 电路发生谐振时,虚部为零,即 谐振频率:
谐振时的阻抗:

47 *6.5 应用性学习:RC移相电路的频率特性 RC移相电路 频率特性的Multisim仿真

48 RC移相电路 1. 超前 幅频特性: 例如,当 相频特性: 超前 45º

49 2. 滞后 幅频特性: 例如,当 相频特性: 滞后 45º

50 频率特性的Multisim仿真 当R = 1 kΩ和电容C = 10 µF: 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

51 小 结 (1)正弦稳态电路的网络函数定义为响应相量与激励相量之比,记为H(jω)。取其模 称为幅频响应,取其相位角 称为相频响应。 H (jω) (2)一般周期信号都可展开成傅里叶级数,即任意周期信号可分解为直流和各次谐波之和。 (3)多频率电路是指同一电路中存在着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源的电路。求解方法是叠加原理。 (4)多频率电路的电流或电压的有效值为

52 (5)多频率电路的平均功率的计算可用叠加原理
(6)RLC串联谐振和G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角频率均为 (7)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GLC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8)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为:阻抗模最小, LC串联谐振相当于短路。 (9)G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为:阻抗模最大, LC并联谐振相当于开路。

53 谢谢观看


Download ppt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