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理学教程 1999年10月7日,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六年级班主任将学生王某的头按到墙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左面颊上刺了个“贼”字,并涂以红墨水,企图让他留下“永久”的记忆。原因是他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 1999年11月2日,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某班的11名学生在班主任的威逼下,轮流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自己耳光,原因是这些同学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及格,“搞坏”了整个班的总体成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理学教程 1999年10月7日,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六年级班主任将学生王某的头按到墙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左面颊上刺了个“贼”字,并涂以红墨水,企图让他留下“永久”的记忆。原因是他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 1999年11月2日,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某班的11名学生在班主任的威逼下,轮流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自己耳光,原因是这些同学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及格,“搞坏”了整个班的总体成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学教程 1999年10月7日,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六年级班主任将学生王某的头按到墙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左面颊上刺了个“贼”字,并涂以红墨水,企图让他留下“永久”的记忆。原因是他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 1999年11月2日,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某班的11名学生在班主任的威逼下,轮流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自己耳光,原因是这些同学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及格,“搞坏”了整个班的总体成绩。 1999年11月15日,四川省内江市某小学四年级某班的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集体下跪,原因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不肯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 1999年11月24日,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某小学一个三年级学生因上课与其他同学讲话,经批评后仍不改正,班主任一气之下让班上的同学举手请缨,打该学生三记耳光。 1999年12月8日,西安市长安县东大乡某小学一个一年级学生被班主任用滚烫的火钳在脖子上夹了两下,留下了四道伤疤。原因是她在教室外屋檐下,教师喊她,她没听见。 1999年12月13日,贵州省湄潭县某小学五年级一个学生上课时向后张望,该班主任厉声呵斥一番之后,强令后排的学生向该学生吐口水,吐到第三口时,该生因忍受不了还了一口,班主任见状火起,竟强令该生吃屎。

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对心理本质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练习

3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879年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简称心理)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 (1832年—1920年)
德国心理学家。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说明人的高级心理现象,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的 范畴,进入了科学的行列。他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创建人。

5 心理现象

6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基础)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是思维) 情感过程 (动力)
认识过程 (基础)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是思维) 情感过程 (动力)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意志过程 (调控作用) 人在行动中自觉得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 个性心理(简称个性) 个性倾向性(动力因素) 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性心理特征(个别性集中表现) 能力、气质、性格

8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关系 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 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

9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10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以下是低级神经中枢 大脑半球分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低级中枢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低级神经中枢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心理是脑的机能

11 脑是心理的器官

12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心理是脑的机能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 吮吸 条件反射(后天习得)望梅止渴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13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客观现实分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14 狼孩

15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6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从时间上看分 长期和定期 从范围上看分 全面和重点 从规模上看分 群体和个体
从时间上看分 长期和定期 从范围上看分 全面和重点 从规模上看分 群体和个体 调查法 谈话法 问卷法 测验法 产品分析法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17 课堂练习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年,创始人是 国心理学家 。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年,创始人是 国心理学家 。 2.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客观”是就其反映的 而言;“主观”是就其反映的 而言。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 4.下列活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吮吸 b食物入口会分泌唾液 c异物入眼会流泪 d“望梅止渴” 5.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 a反馈 b反映 c反射 d反应 6.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7.如果将新生儿置于一个完全缺乏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环境中喂养长大,他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8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18  第二章  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 定义 二 、特点 三 、功能

19 第二节 注意的分类 一 、无意注意 (一) 定义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第二节  注意的分类          一 、无意注意         (一) 定义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20 2 、个体本身的主观状态 2)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 有意注意 (一) 定义 (二) 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三)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2 、个体本身的主观状态      1)个体的个性倾向性     2)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 有意注意   (一)  定义   (二) 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三)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21   3)培养克服干扰的能力   4)合理地组织活动 三、 有意后注意      注意: 三种注意间的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22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 、注意的广度 (一) 定义          (二) 影响注意广度变化的因素        1、 刺激物的呈现方式       2、个体的知识经验

23

24 二、 注意的稳定性 (一)定义 • 狭义 • 广义 (二)注意的分散 (三)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四)如何保持注意稳定性
 (一)定义   • 狭义  • 广义  (二)注意的分散  (三)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四)如何保持注意稳定性  了解造成注意分散的原因   明确自己目前活动的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使注意对象多样化,不同活动交替进行  调节个体主观状态

25

26 三 、注意的分配 (一) 定义 (二) 注意分配取决于什么条件?
  (一) 定义   (二) 注意分配取决于什么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     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甚至达到     自动化的程度.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密切相     关的并形成了动作系统.

27 四、 注意的转移 (一) 定义 (二) 注意转移的意义 (三)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分 (四)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一) 定义  (二) 注意转移的意义  (三)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分  (四)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  有关  与一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与已有的习惯有关  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

28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 1、 刺激过多或过少 2、情绪急剧波动 3、反抗或淡漠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    1、 刺激过多或过少    2、情绪急剧波动     3、反抗或淡漠    4、 寻求注意和承认

29 二、 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一)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严格上课常规        4、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5、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30 (二)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 分散注意的刺激
(二)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      分散注意的刺激     2 、教学内容要新颖、科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      法要多样、灵活、富有启发性,适时呈现直      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三)引导学生三种注意交替使用, 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1 、正确组织教学     2 、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     3、教学速度适宜     4、教学活动要连贯

32 第三章 感觉、知觉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一、感觉 (一)定义理解 (二)感觉存在的意义 (三)感受性及其测定
第三章 感觉、知觉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一、感觉 (一)定义理解 (二)感觉存在的意义 (三)感受性及其测定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3、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33 人类一些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种类 绝对阈限 视觉 晴朗的夜空中,能看见千米之外的千分之一的烛光 听觉 安静的室内能听到六米外手表的滴答声
嗅觉 1滴香水扩散至三个房间人都能嗅到 温度觉 人能觉察到皮肤表面1度之差的变化

34 二、知觉  (一)概念  (二)感知觉比较   1、共同点   2、不同点   3、联系  (三)知觉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35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 (一)视觉 1、定义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 (一)视觉  1、定义  2、视觉现象及其规律 视觉适应 颜色视觉 色觉缺失 闪光融合

36    (二)听觉 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应
   (三)肤觉 当刺激物作用于皮肤表面时引起的感觉     1、触压觉      2、温度觉     3、痛觉    (四)嗅觉和味觉    (五)内部感觉       1、运动感觉(动觉)  平衡觉(静觉)     2、内脏感觉(机体觉)

37 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1)真正运动物体的知觉  运动物体的速度  运动物体离知觉者的距离  运动知觉的参考系  知觉者自身的状况

38     (2)似动物体的知觉       自动现象       闪动现象       诱动现象    4、错觉     (1)常见的错觉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2)产生原因

39

40

41 第三节 感、知规律 一、感觉现象和感觉规律 (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后象 2、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第三节 感、知规律 一、感觉现象和感觉规律 (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后象 2、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 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3、 联觉

42 二、知觉特性 (2)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1)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理解使知觉更深刻 理解使知觉更精确
理解提高了知觉的速度,扩大了知觉的广度 (2)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知觉经验 言语的指导作用 实践活动的任务

43

44

45 2、知觉的整体性 (1)依赖于知觉者的经验 (2)知觉的完整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 其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46 subjective contour

47 3、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1)意义 (2)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3)知觉为什么会具有选择性,影响选择性的因素是什么
知觉者本人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期待 刺激物的特点

48

49

50 4、知觉的恒常性 (1)意义 (2)种类 亮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3)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51 第四节 青少年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1、视觉、听觉等感觉能力超过成人 2、动觉有了很大发展
(二)青少年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 感知觉的随意性是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感知活动的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备的心理品质。

52 1、青少年观察的选择性有了很大发展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2、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 7~ 分钟左右 10~ 分钟左右 13~ 分钟左右

53 (三)空间知觉 首先,空间知觉的抽象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小学阶段 初中以后 其次,宏观的空间观念逐渐形成 (四)时间知觉
1、在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方面 2、青少年对各种事件或现象的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渐 完善。 3、青少年开始理解世纪、纪元等历史时间单位

54 第五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二、师生间的第一印象及对待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55 (1)下面每一题中都包含两组数字,如果这两组是相同的,请打“√”,如果两组不相同,请打“×”。

56 (2)在2分钟时间内,把数字表里的8、6、3用“√”划出来,划对一个记1分,划错一个扣1分,看谁的得分最高。
数 字 表 l 3 0 4 l l 6 7 l l l

57 课堂练习 1.感受性即 ,不同的人有 的感受性 2. 在小学阶段发展的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1.感受性即 ,不同的人有 的感受性 2. 在小学阶段发展的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a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当中途离开电影院,强阳光下,反而什么都看不清,这是感觉有 的特性。 a对比 b暗适应 c明适应 d疲劳 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 感觉之间 6.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 7.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8.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58 第四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想象概述 一、表象、想象的概念 1、什么是表象(记忆表象)? 表象就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保留并再 现的形象。 2、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

59

60

61 2、功能 表象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表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桥梁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表象、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一)表象的特征和功能 1、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 2、功能 表象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表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桥梁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62 (二)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2、功能 (1)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2)想象与其他心理过程密切联系
1、特征 :创造性 新颖性 2、功能 (1)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2)想象与其他心理过程密切联系

63 第二节 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一、表象的种类 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 嗅觉表象 味觉表象 2、根据表象的概括范围不同: 个别表象 一般表象
1、根据表象的不同感知觉器官来划分: 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 嗅觉表象 味觉表象 2、根据表象的概括范围不同: 个别表象 一般表象 3、遗觉像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

64 二、想象的种类 3、根据与现实的关系: 幻想 理想 空想 1、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像分为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2、根据有无创造性可以把想象分为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3、根据与现实的关系: 幻想 理想 空想

65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夸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积极的思维活动 灵感 原型启发 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粘合 夸张 人格化 典型化
创造动机 夸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积极的思维活动 灵感 原型启发 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粘合 夸张 人格化 典型化

66 1 . 性和 性是表象的特征。 2 .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 b.消极 c.熟悉 d.情绪 3.当我们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的形象。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4.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 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 b.现实性 c.创造性 d.概括性 5、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6、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7、如何进行复习最有效? 8、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

67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二、记忆的生理基础 1、定位说 2、非定位说 记忆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参与的联合活动,但不同部位所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68 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 第二节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瞬时记忆 视后象 ~2秒 短时记忆 电话接线员 7± 不超过1分钟 长时记忆 分钟以上

69

70 第三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识记 (一)识记的种类 识记有无明确目的性和自觉性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二)影响识记效果的主要因素 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2、识记的目的、任务 3、识记的方法 整体识记法 部分识记法 综合识记法

71 二 保持 三 再现 (一)保持内容量的变化 记忆回涨现象 (二)保持内容质的变化
(一)保持内容量的变化 记忆回涨现象 (二)保持内容质的变化 三 再现 (一)再认 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影响再认因素 (二)回忆 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 联想

72 第四节 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四节 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学习停止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遗忘种类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73

74 关于遗忘原因的几种理论观点 衰退理论 干扰抑制理论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压抑理论

75 前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实验组 控制组 学习 A材料 休息 学习B 材料 学习B 材料 回忆 B材料 回忆B 材料

76 倒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实验组 控制组 学习 A材料 学习A 材料 学习B 材料 休息 回忆 A材料 回忆A材料

77 影响保持或遗忘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意义对保持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数量对保持的影响 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对保持的影响

78 减少遗忘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组织有效的复习 要把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复习过程多样化 注意用脑卫生

79 识记的目的性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请问一共停了几站?

80 112451352020 足球比赛 11个人; 踢2场球(主场、客场); 每半场45分钟;争一个球 ; 比赛完没有结果,加赛3分钟;
仍然没有结果,点球决一雌雄! 共点5个,主场一方进2,客场一方进0, 于是最终主场一方以2:0险胜!

81 第六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性 间接性 月晕知风 概括性 共性

82 第二节 思维种类 思维的凭借物(工具)分 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的不同和答案的多寡分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分散思维 集中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83 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决策与判断 推理(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人的决策是不是理性的? 人是依照什么法则来决策的?
代表性法则、可利用性法则、定锚和调整法则 影响决策的因素

84 方案一 : 可以拯救200人 方案二 : 600人全部获救的可能性有1/3, 一个人也救不了的可能性有2/3 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一个方案? 同样的情况,如果这两个方案分别是: 方案一 :400个人会丧生 方案二 :一个都没死的可能性有1/3, 全部死亡的可能性有2/3 你会选择哪一个方案?

85 问题解决 问题的三个特征 理解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动机 问题情境的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思维定势 功能固着
专家与新手

86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联系 从思维的基本特性来看 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来看 区别 本质特征不同
联系 从思维的基本特性来看 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来看 区别 本质特征不同 胜利机制不同 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构成要素不同 思维的规律与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87 水壶问题 问 题 A B C 目 标 1 24 130 3 100 2 9 44 7 21 58 4 29 12 160 25 98 5 19 75 46 6 23 49 20 18 48 22

88 一般问题解决方法 目标分级法 头脑风暴法 排除法 尝试错误法

89 渡河问题 三名传教士和三个野蛮人同时来到一条河边,他们都想过河到对岸去,可是河边只有一只最多只能同时载两个人的小船。在过河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河两边的传教士人数不少于野蛮人,否则野蛮人会把传教士吃掉。他们应该怎样才能安全过河呢?

90 创造性思维 定义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激励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
既重视培养集中思维,更重视发散思维训练 促进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91 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和 。 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 a概括性 b灵活性 c间接性 d直觉性 3、老师让学生解释“水”的含义,学生回答说“水就是海洋里的水”,“水池里的水”,这说明儿童概括的水平属于 。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具体形象水平 4、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5、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它与感知觉等认识的低级阶段无关。 6、谈谈思维的过程? 7、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8、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92 小丽的心情很沉重,她克制着,不想使自己的眼泪落下来,大家认为她是一个软弱的人,可是刚才那一幕幂的情景像录像一样又出现在她的眼前。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老师笑吟吟地迈进了教室,说:“这节课竞选班干部……”话还没说完,大家就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小丽虽是默默无言,但心里却像吃了定心丸,心想:“凭我当了几学期中队长的资历,再加上上学期又是三好学生,怎么说这中队长我是当定了。” 小丽静静地坐着,听着几位“自告奋勇”的同学的发言,不禁有点儿羡慕她们的勇气。突然,老师点了小丽的名字,她站起来愣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说:“我决心──继续当中队长。”老师听了也满意地笑了。她正在得意,谁知同班男生王燕伟霍地一下站了起来说:“我也想竞争中队长。”从他那涨红了的脸可以看出他内心一定非常激动。“哗”,教室里掌声四起。老师挥了挥手说:“下面给你俩10分钟时间,说一说搞好中队工作的设想,然后再进行民意测验。”结果,王燕伟的票数以绝对优势当选了中队长,小丽苦笑着,勉强拍了几下手。放学了,小丽呆呆地坐着,她不知回家如何面对父母,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

93 第七章 气质 什么是气质 气质的学说 含义 气质是指表现在个体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现以及动作灵活或迟钝等方面的较多受遗传影响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特征 体液说 体型说 血型说 激素说 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说

94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行为特征 兴奋型 胆汁质 活泼型 多血质 安静型 黏液质 抑郁型 抑郁质
(反应快 易冲动 难约束) 急噪 直率 热情 情绪兴奋性高 容易冲动 心境变化剧烈 具有外向性 活泼型 多血质 (活泼 灵活 好交际) 活泼 好动 反应迅速 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 兴趣容易变换 具有外向性 安静型 黏液质 (安静 迟缓 有耐性) 稳重 安静 反应缓慢 沉默寡言 情绪不外露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 善于忍耐 具有内向性 抑郁型 抑郁质 (敏感 畏缩 孤僻) 行动迟缓而不强烈 孤僻 情绪体验深刻 感受性很高 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 具有内向性

95

96 在回答下列问题时,你认为: 很符合自己情况的, 记 2 分 较符合自己情况的 记 1 分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 记 0 分
很符合自己情况的, 记 2 分 较符合自己情况的 记 1 分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 记 0 分 较不符和自己情况的, 记 –1 分 完全不符合自己情况的 记 –2 分

97 胆汁质 (A) 多血质 (B) 黏液质 (C) 抑郁质 (D) 汇总:A ( ); B ( ) ; C ( ); D( ) 2 6 9 14
17 21 27 31 36 38 42 48 50 54 58 合计 多血质 (B) 4 8 11 16 19 23 25 29 34 40 44 46 52 56 60 黏液质 (C) 1 7 10 13 18 22 26 30 33 39 43 45 49 55 57 抑郁质 (D) 3 5 12 15 20 24 28 32 35 37 41 47 51 53 59 汇总:A ( ); B ( ) ; C ( ); D( )

98 98

99 气质与实践活动 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气质与思维、记忆品质的关系 气质对个体智力特点和智力方式的影响

100 外向性反应总数 + 1/2 回答“不定”的总数 外向性指数 = ———————————————————— ×100 25 外向性题的编号是:2 、 4 、5 、8、 10 、11、 12、 18、 20 、21、 24、 25 、26、 28、 29、 34、 36、 37、 38、 40、 41、 46 、48、 49 、50 适合画○ 不适合 画□ 介于适合与不适合之间 △

101 第七章 性 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结构特质 整体性 复杂性 可塑性 性格的结构特征
第七章 性 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结构特质 整体性 复杂性 可塑性 性格的结构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与气质

102 性格的类型及了解途径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机能类型说 培因 向型类型说 容格 人格类型的PAC分析 梅恩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亲子关系 家庭结构 出生顺序

103 了解性格的途径: 通过活动,了解性格 通过言语,了解性格 通过表情,了解性格 运用自然实验法,鉴定性格

104 第八章 需 要 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种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八章 需 要 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种类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05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106 不同意 分 比较不同意 比较同意 同意 以下题目反向记分: 不同意 比较不同意 比较同意 同意

107


Download ppt "心理学教程 1999年10月7日,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六年级班主任将学生王某的头按到墙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左面颊上刺了个“贼”字,并涂以红墨水,企图让他留下“永久”的记忆。原因是他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 1999年11月2日,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某班的11名学生在班主任的威逼下,轮流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自己耳光,原因是这些同学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及格,“搞坏”了整个班的总体成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