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然科学进展》编辑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然科学进展》编辑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然科学进展》编辑部 E-mail: rensl@mail.nsfc.gov.cn
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然科学进展》编辑部

2 主要参阅资料 任胜利. 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科学出版社, 2004) 肖 宏. 面向国际的医学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
肖 宏. 面向国际的医学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 高 福. 科技论文写作 李 婴. 英文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讲座 马新亮. Smart Writing Lambers H. Preparing your results for publication

3 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1 写作前的准备 2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 3 文法与表达 4 投稿及与编辑的联系

4 论文写作的目的 学术论文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的重要形式 Publish or perish (发表或者灭亡)
— 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曾存在; — 科研人员:没有论著发表,职业生涯将难以为继

5 There are three necessary steps in useful research: the first to begin it, the second to end it and the third to publish it —— M. Faraday 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撰写论文之前, 就什么也不算. 在学术领域, 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 出版物就像硬通货币, 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 如果结果没有公开发表, 就等于没有做实验,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 D. Kennedy

6 应该发表什么样的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应该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的新知识, 或者一些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
一点之见即成文; 不要发表毫无独创性的论文, 即便是综述性论文, 其独创性也应体现在作者对所综述材料的有眼光的选择, 以及对相关主题研究现状的评述与展望

7 应该发表什么样的科技论文? 不要把属于同一研究成果的素材“支解”为多篇“香肠”论文(salami slicing);
避免无意或有意的剽窃行为(即引述他人思想、数据或论述而不注明出处); 抄一篇为剽窃,抄多篇为创新; 避免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

8 一稿多投与二次发表 —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以上数据的论文;
一稿多投(repetitive publication):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 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 不属于一稿多投的情况: —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 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 —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以上数据的论文; — 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简单的内容描述)

9 一稿多投与二次发表 二次发表(secondary publication):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表, 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 二次发表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 已经征得首次和二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 并向二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的文章; — 二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 — 二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 — 二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采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10 阅读“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 刊物的宗旨和范围; 各栏目论文的长度、章节的顺序安排, 等;
投稿要求: 投稿的份数、形式(可否以电子版形式投稿)、图表如何准备, 等; 履行何种形式的同行评议? 多长时间后能决定可否录用; 采取何种体例格式? 如: 页边距、纸张大小、参考文献的体例, 等

11 阅读“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 如果稿件中涉及对人或动物所作的实验, 则需弄清楚拟投稿期刊在伦理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采用国际计量单位制(SI); 其他: 对于语言的要求(如: 采用英国英语拼写还是美国英语拼写);有关缩写和术语方面的规定, 等等; 所推荐的词典或文体指南:“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12 Who are the authors?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有关作者资格的界定:
(1) 课题的构思与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2) 文稿的写作或对其中重要学术内容作重大修改; (3) 参与最后定稿,并同意投稿和出版 — 以上3项条件应全部具备方可成为作者; 作者的排列顺序应由所有作者共同决定; 每位作者都应该能够就论文的全部内容向公众负责

13 Who are the authors? 论文的执笔人或主要撰写者应该是第一作者; 贡献相同作者的表达: — 共同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 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 避免随意“搭车”署名、不能遗漏应该署名的作者、不可擅自将知名人士署为作者之一以提高论文声誉和影响

14 对于不够署名条件, 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者, 可以“致谢”的形式列出, 作为致谢的对象通常包括:
— 协助研究的实验人员; — 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的人员; — 对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仪器、检查等) 的机构或人员; — 资金资助项目或类别(但不宜列出得到经费的数量);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建议、给予审阅和提供其他帮助的人员(但不宜发表对审稿人和编辑的过分热情的感谢)

15 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1 写作前的准备 2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 3 文法与表达 4 投稿及与编辑的联系

16 科技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名+眉题 作者姓名+通讯地址 摘要+关键词 引言(Introduction)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结果(Results) 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 致谢 参考文献 Where do I start?

17 Begin with the Results 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
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文字? 图? 表? 顺序?); 为帮助读者的理解,可适当评论原始数据(对结果的说明、解释、与理论模型或他人结果的比较等)

18 Results:注意事项 按逻辑顺序描述或总结重要的观察结果;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就尽量不用图表再复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
尽可能列出“结果”的原始数据,而不能只报道统计处理后的数据; 照片图必须具备高清晰度,显微照片的放大倍数应使用图示法(标尺刻度)表示,照片中的符号、字母、数字等,必须在图注中详细说明;如果使用人像,要使其不能为他人所辨认,否则,必须征得研究对象本人的书面同意

19 The choice between a Figure or a Table
表格:很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 图形: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 表格和图形应具有“自明性”: 图表中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 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所表达的内容; 图表题名:准确而清楚地表达出数据或资料的含义, 切忌简单地描述数据

20 表格的编排 列举数据时应尽量确保同组数据纵向排列(由上向下阅读), 以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只保留数字中小数点后面有效位数; 数值的个位数和小数点应分别对齐; 表注: 解释说明获得数据的实验、统计方法、缩写或简写等; 如果相关的缩写在多个表格中出现, 可在第一个有缩写的表注中注明全部或大部分缩写的含义, 其后表注中简单注释为“Abbreviations as in Table 1”

21 插图的制作 图形是表格的直观化,对于可以用较短的文字清楚表述的数据, 就不要以图形的方式来表达;
不要因追求美术效果而将图形做得过于花哨(如增加不必要的阴影或立体效果等); 坐标图的标值应尽量取0.1–1000之间的数值; 表头内容或坐标轴的说明应清楚, 量和单位缺一不可

22 Continue with Discussion
“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 撰写讨论时要避免含蓄, 尽量做到直接、明确, 以便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论文为什么值得引起重视(Place your results in a wider context) “Selling” my data!

23 Discussion:基本内容 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 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没有的话, 为什么?
概述最重要的结果, 并指出其是否与先前的假设或其他学者的结果一致; 如果不一致的话, 为什么? 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 根据这些结果, 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 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局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 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

24 Discussion:注意事项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 简洁、清楚:着重讨论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要过细地重复引言或结果中的数据或资料; 推论要符合逻辑, 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 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 对结果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的表达要实事求是, 适当留有余地; 讨论的最后最好是论文的最重要的结论(“take-home-message”)

25 Conclusion - 结 论 有时也可将“结论”单独列为一节(通常情况下, 有关结论的内容都包括在“讨论” 或“结果与讨论”中);
“结论”中的基本内容:  作者本人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包括最重要的结果、结果的重要内涵、对结果的认识等);  总结性地阐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 结论中不应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实, 也不能在结论中简单地重复摘要、引言、结果或讨论等章节中的句子

26 结果、讨论与结论的侧重 结 果: 介绍研究结果(必要时应使用图表);对重要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说明;
讨 论: 探讨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目的或假设的关系、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重要研究结果的意义(推论); 研究展望; 结 论: 主要认识或论点; 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 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方向

27 Now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材料和方法”部分应清楚、准确描述是如何获得研究结果的; 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包括所有必要的细节(以便他人能够重复实验);  不能遗漏重要文献;  描述要准确(“room temperature” is not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 参考拟投稿期刊的表达方式

28 Materials and Methods: 写作要点
明确描述实验对象的选择, 医学论文中还应说明实验过程是否符合伦理学要求; 详细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实验试剂的规格、批号、型号、制造厂家名称、厂址(城市名)等; 准确地记载所采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 列举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并做简要描述(但不需全部重复描述); 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限度应给以评价

29 The Introduction is next
综述研究背景:概述本项工作的研究或观察的理论基础,给出简明的理论或研究背景,一定要列举重要的相关文献; 指出存在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 阐述研究目的:说明有别于他人的“主意” (Write for a range of interested scientists)  “引言”要与“讨论”形成“呼应”关系 (Use your Discussion as a guideline)

30 Introduction:注意事项 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 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有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 避免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 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与理解; 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 应慎重且留有余地

31 References:基本原则 所选用文献的主题必须与论文密切相关;
必须是亲自阅读过, 若为间接引用(即转引某篇论文的引文), 需要提及该中间论文; 优先引用最新发表的同等重要的论文; 一般不引用专利和普通书籍(如大学教材等); 避免过多地, 特别是非必要地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 确保文献各著录项(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期刊或专著名, 等)正确无误; 遵循拟投稿期刊的体例要求

32 参考文献的体例类型 有250种以上的参考文献列举形式 (著录项的取舍、著录项的编排顺序、字体变化、标点符号等方面);
 同一出版公司或遵循同一出版体例的不同期刊, 其参考文献在列举形式上也存在差别;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类型:  著者-出版年体系(name - year system,N-Y);  顺序编码体系(citation - order system或citation - sequence system,C-S);  著者-数字(顺序编码)体系(alphabet - number system,A-N)

33 著者-出版年体系 优 点:由于文献没有编号, 所以很容易增删. 无论文献被修改多少次, 文献的标注符号永远不变;
又称作“作者-年制”或“哈佛(Harvard)体系”:正文中文献的标注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 文献书目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分别集中, 然后按著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和出版年的先后来排列; 优 点:由于文献没有编号, 所以很容易增删. 无论文献被修改多少次, 文献的标注符号永远不变; 缺 点:当需要引用大量文献时, 读者常常要跳越多行引文标注才能连接到下面的正文, 从而影响到注意力的连贯性和阅读速度; 并且, 该体系的文献标注需要占用更多的版面, 从而增加印刷成本

34 顺序编码体系 优 点:避免了姓名-年体系的冗长, 同时也可根据正文中文献序号很快地找到文献书目中相应的文献;
也称作“数字制(Number system)”或“温哥华(Vancouver)体系”:正文引用文献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或括号“( )”中. 引用多篇文献时, 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括号内全部列出, 各序号间用“,”(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 文献书目中的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出现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 优 点:避免了姓名-年体系的冗长, 同时也可根据正文中文献序号很快地找到文献书目中相应的文献; 缺 点:增删引文会导致引文序号的混乱

35 著者-数字(顺序编码)体系 正文中文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体系”, 文献书目的著录则采用“著者-出版年体系” (即按著者姓名的字母顺序和出版年排列); 正文中用数字序号来标引文献可节省版面, 而按字母顺序排列文献书目可方便作者和读者(尤其是图书管理员)使用文献; 著者-顺序编码体系因为汲取了著者-出版年体系和顺序编码体系的长处, 因而被一些出版机构和学术团体偏爱, 如美国微生物学会和法国科学院的系列期刊均采取这种体系

36 References:出版物类型 期刊论文 书或专著:专著、会议论文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 其他出版印刷资料:报纸文章、法律文件
未发表资料:印刷中 (in press)、个人通信 电子版本资料:期刊电子版本论文、音像制品、专著电子版、计算机软件

37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举例 Chinese Sci Bull
Ren, S. L., Rousseau, R.,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of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s, Scientometrics, 2002, 53: 389–405 Nature Ren, S. & Rousseau, R.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of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s. Scientometrics, 2002, 53(3): 389–405 Science S. Ren, R. Rousseau, Scientometrics 53, 389 (2002) Proc Natl Acad Sci USA Ren, S. & Rousseau, R. (2002) Scientometrics 53, 389–405

38 Acknowledgements 感谢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技术上的帮助, 其中包括提供仪器、设备或相关实验材料, 协助实验工作, 提供有益的启发、建议、指导、审阅, 承担某些辅助性工作, 等等; 感谢外部的基金帮助, 如资助、协议或奖学金, 有时还需附注资助项目号、合同书编号,等等

39 Acknowledgements:应尽量具体、如实
致谢的对象应是对论文工作有直接和实质性帮助、贡献的人或机构, 因此, 致谢中应尽量指出相应对象的具体帮助与贡献; 致谢某人可能暗含着某人赞同论文的观点或结论, 如果被感谢的人并不同意论文的全部观点或结论, 那么论文公开后被感谢的人和作者都会很尴尬; 为表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投稿前应请所有被感谢的对象阅读论文的定稿(尤其要包括“致谢”部分), 以获得允许或默认

40 Acknowledgements:用词要恰当
要注意选用适当的词句来表达感谢之情, 避免因疏忽而冒犯本应接受感谢的个人或机构; 致谢的开始就用“We thank”, 不要使用“We wish to thank”, “We would like to thank”, 等;  如果说“I wish to thank Jones for …”则是在浪费单词, 并且也可能蕴含着“I wish that I could thank Jones for his help but it wasn’t all that great.”(我希望感谢John Jones的帮助, 但这种帮助并不那么大). 实际上用“I thank Jones”更显得简明和真诚

41 Acknowledgements:遵从期刊的习惯
参阅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和该刊已发表论文的致谢部分, 注意其致谢的表达形式和相关要求; 对于感谢有关基金资助的信息, 有些期刊要求将其放到“致谢”中, 有些则要求将其放到论文首页的脚注中

42 The Title 题名 题名的作用  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
 吸引读者. 题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label), 题名如果表达不当, 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使真正需要它的读者错过阅读论文的机会;  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 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 因而这些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 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

43 Title: 基本要求 准确(Accuracy):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
简洁(Brevity):中文最好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最好不超过10(12个单词; 清楚(Clarity):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 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  尽可能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  慎重使用缩略语;  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44 The Running Title (眉题) 用于论文的页眉; 是论文题名的缩写,一般不超过40个字符; 应包含论文中最核心的内容;
遵循拟投稿期刊的习惯

45 The Abstract 摘 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的类型
(1) 报道性摘要 (informative abstract): 也称作信息型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结构式摘要 (2) 指示性摘要 (indicative abstract):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 只简要概括论文的主题; (3) 报道-指示性摘要 (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46 Structured Abstract:结构式摘要
是报道性摘要的结构化表达 (1) 目的(Objective): 研究的问题、目的或设想等; (2) 设计(Design): 研究的基本设计, 样本的选择; (3) 单位(Setting): 开展研究的单位; (4) 对象(Patients, Participants): 研究对象的信息; (5) 处置(Interventions): 处置方法; (6) 主要结果测定(Main Outcome Measures):实验方法; (7) 结果(Results): 研究的主要发现; (8) 结论(Conclusions): 主要结论及其潜在应用

47 Structured Abstract:结构式摘要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Background,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s The Lancet Background, Methods, Findings, Interpretation JAMA Context, Objective, Design, Setting, Patients, Interventions, Main Outcome Measures, Results, Conclusion

48 The Abstract:撰写技巧 应大致包括IMRD 结构的论文写作模式; 使用简短的句子, 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
注意表述的逻辑性, 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 如使用“研究表明…”表示结果; 使用“通过对...的分析,认为 …”表示讨论等; 确保摘要的“独立性” 或“自明性”: 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和缩写; 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 尽量包括论文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49 Keywords 不要使用过于宽泛的词做关键词(例如:有机化合物,地球化学,等等),以免失去检索的作用;
避免使用自定的缩略语、缩写字作为关键词,除非是科学界公认的专有缩写字(如: DNA); 关键词的数量要适中; 医学论文:采用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 MeSH)中的规范术语(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撰)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颁布的《医学名词》, 如果MeSH中没有恰当的新词,可直接采用新词做关键词

50 作者姓名的拼音表达方式 中国人姓名的拼写变化:姓和名的前后顺序、正斜体、大小写、缩写或全拼、复名之间是否用连字符, 等等;
国家标准(GB/T ) 规定: 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 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如: Wang Jianguo (王建国), Dongfang Shuo (东方朔), Zhuge Kongming (诸葛孔明), 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规定: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 姓前名后, 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 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 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名字不缩写. 如: ZHANG Ying (张颖), WANG Xi-lian (王锡联), ZHUGE Hua (诸葛华)

51 作者姓名的拼音表达方式 国外期刊一般会尊重作者对自己姓名的表达方式(但大多倾向于大写字母只限于姓和名的首字母);
发表于“Nature”(2002, 415: 732)的一篇短文中3位作者姓名的表达分别为 Shengli Ren, Guang’an Zu, Hong-fei Wang (任胜利, 祖广安, 王鸿飞) 这篇短文被他人引用时, 作者姓名有可能被缩写为“Ren S, Zu G, Wang H F”等多种形式; 应尽量采用相对固定的英文姓名的表达形式, 以减少在文献检索和论文引用中被他人误解的可能性

52 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的通讯地址, 对于大多数研究机构来说, 在不影响邮局投寄信件的前提下, 可以不列出详细的街道名, 但邮政编码必须要给出; 如果论文出版时作者调到一个新的地址(不同于投稿时作者完成该研究工作的地址), 新地址应以“Present address”(现地址)的形式在脚注中给出;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 作者应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 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多以星号(*)、脚注或致谢的形式标注通讯作者或联系人

53 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1 写作前的准备 2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 3 文法与表达 4 投稿及与编辑的联系

54 科技英语 文体特点: 词义明确、结构严谨、文风比较朴素和单纯; 非英语母语作者的表达问题:  句子内容的连贯性,  论述的逻辑性,
 语法的正确程度,  作者熟练使用语言表达论点的能力,  论文中各部分的组织结构是否层次分明, 等等

55 读者对论文结构信息的预期 宏观层次:IMRD的论文构架; 微观层次
 句子或段落的叙述要遵循一定的主线, 每个表达单元(语段或语域)的主题内容应明确、单一;  力求组织形式合理, 不同主题间要有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 语法上的主语和谓语必须紧密相连;  “先旧后新”: 将“旧信息”(前文提到过的)放在句子的开始位置(主题位置), 将新信息置于句子的末尾(强调位置)

56 力求句子结构紧密, 表达准确、简短、清晰 (1) 句子中相关部分应尽可能地紧邻: 修饰语与被修饰对象的关系应明确、尽量相邻, 等.
(2) 删除there be等冗词, 使句子更为紧凑. 如:  In most specimens there is more biotite than hornblende.  Most specimens contain more biotite than hornblende. (3) 尽量使用并列的动词代替叠加的名词, 以避免句子冗长、笨拙. 如:  Techniques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 Techniques us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57 保持句子成分(或词语)之间在人称、数、性等方面的一致, 尤其要注意主谓一致
(1) 不可数名词、集体名词的谓语动词取决于具体的语境. 如: data, number等单词的使用; (2) 由what, every, each, no, neither, one等引导的单数主语必须配合单数谓语动词; (3) 单数主语后面紧跟以with, together with, along with, including, in addition to, as well as等引导的短语时, 必须配合单数谓语动词; (4) 有关代词使用中的指代一致和数的一致

58 “先旧后新”:不仅可以逐步深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并且也符合读者的阅读预期(思路不致于中断)
The use of land, water and minerals has increased more than tenfold during the past two centuries. Future increases in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tensify this pressure. *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varying from disruption of local ecosystems to disturbance of the biosphere are the likely cumulat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 第三句应更改为: The cumulat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likely to lead to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varying from disruption of local ecosystems to disturbance of the biosphere.

59 对于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使用应自然、妥当, 不应刻意回避或追求采用某个特定的人称或语态
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ral localities. (Samples为叙述的主题)  We collected samples from several localities. (以研究过程为叙述主题)  Bees disperse pollen. (描述bees的论文)  Pollen is dispersed by bees. (描述pollen的论文)

60 (1) 优先使用主动语态  The fact that such processes are under strict stereoelectronic control is demonstrated by our work in this area. (18个词)  Our work in this area demonstrates that such processes are under strict stereoelectronic control. (14个词) (2) 避免在同一句子或段落内部改变语态形式, 以避免表达上的冗长和迂回 (3) 句子的主语在逻辑上要清楚、连贯, 避免随意更改  These vugs carry no gold and the tenor of the vein has not been affected by them.  These vugs carry no gold and do not affect the tenor of the vein.

61 悬垂修饰(Dangling modifier)
悬垂修饰:指句子中动词短语与句子主语没有联系, 即: 动词短语的逻辑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不相一致. (1) 悬垂分词 错: Using the procedure described previously, the partition function can be evaluated. 对: Using the procedure described previously, we can evaluate the partition function. 错: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se limitations, the experiments were discontinued. 对: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se limitations, we discontinued the experiments.

62 悬垂修饰(Dangling modifier)
(2) 悬垂动名词 错: After determining the mapping of Ai from L1 to Lp, the next array dimension can be processed in the same way. 对: After determining the mapping of Ai from L1 to Lp, we can process the next array dimension in the same way. (3) 悬垂的不定式 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 (显然, the organism不能来determine…) (4) 悬垂的省略从句

63 独立结构 (Absolute construction)
 Assuming that distance d is induced by the norm, M is a symmetrical and positively defined matrix.  Taking this value as an upper limit, the two shortest distances are sometimes too long for incipient hydrogen bonds.  To prepare compound 2, the method of Garner was followed. 在独立结构成分中经常出现的引导性动词有: concerning; considering; failing; given; judging; provided; providing; regarding; 等等

64 标点符号 英文中没有顿号(、)和书名号(《》); 标点符号用法举例:  The complex consists of three conformable, well-layered units of gabbro, 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and granophyre. 这个“units”是由“(1) gabbro, (2) diorite, (3) granodiorite and granophyre”组成的?还是由“(1) gabbro, (2) 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3) granophyre”组成的?含义不清

65 标点符号 连字符或连接号 (- hyphen):约为半个英文字母的宽度;
短破折号( en破折号):相当于英文大写字母“N”的宽度, 约为连字符长度的2倍; 长破折号( em破折号):相当于英文大写字母“M”的宽度, 约为en破折号长度的2倍; 连字符主要起连接作用, 破折号则主要起分隔作用

66 国际单位制(SI) SI基本单位(7个): 长度: 米(m); 质量: 千克(kg); 时间: 秒(s); 电流: 安培(A); 热力学温度: 开(K); 物质的量: 摩尔(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cd); SI导出单位: 是用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单位符号中的乘和除采用数学符号). 例如: 速度的SI单位为米每秒 (m/s); SI词头: 用于构成倍数单位(十进制倍数单位与分数单位), 但不得单独使用(如: 106/m3不能写作M/m3); 也不允许使用重叠词头(如: 109 m可写作nm, 不能写为mm).

67 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的应用与表达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应根据使用方便的原则选取: 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之间. 如:
m 可写成 mm; 3.1  108 s 可写成 31 n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相乘所构成组合单位作为分母时, 应使用括号或连乘表示, 以避免误解. 如: 正确:mkg/(s3A), mkgs3A1 错误:mkg/s3/A, mkg/s3A

68 物 理 量 物理量简称量, 是指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 例如: 钠的一条谱线的波长为:  = 5.896  107 m
 为物理量波长的符号, m 为长度单位米的符号, 5.896  107 是以米作单位时, 这一波长的数值 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 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印刷

69 量符号的字体形式 量符号中下标符号表达的原则为: 表示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 其他下标用正体. 例如:
正体下标: Cg (g  gas, 气体); r (r  relative, 相对) 斜体下标: Cp (p  压力); nann (n  连续数) 一些约定的常数 (Re, Fo等), 使用斜体形式; 有关矢量、张量和矩阵等符号, 需要采用黑斜体形式; 动植物等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名称(如: E. coli, Oryza), 使用斜体形式

70 非变量的符号需用正体表示 计量单位和词头符号, 如: s (秒), L (升), Pa (帕); k (千), m (毫), M (兆); 等; 缩写符号或特殊函数符号.如: min (最小), exp, ln, sin, cos;  (圆周率), e (自然对数的底), i (虚数), 等; 数学运算符号, 如d (微分),  (偏微分), Σ(连加), Π(连乘), 等; 化学元素符号、电子态、电子轨道, 如: s, t, g, f, 等, 某些特殊的集符号需要用空心正体形式, 如: Z (整数集), Q (有理数集), R (实数集), C (复数集), 等

71 量与单位符号: 应注意的问题 只有SI规定或认可的单位方可用于表示量的大小, 为方便某些特定的读者群, 其他体系的单位可在括号中表示或解释. 如: 动脉血压16 kPa (120 mmHg); 避免不规范的单位缩写. 如: 不可用sec代替s或second, 不能用cc代替cm3或cubic centimeter, 避免用mps代替m/s或meter per second, rpm应改为r/min; 单位符号或单位名本身不能加下标或其他信息. 如: Vmax = 1000 V不能表示为V = 1000 Vmax; a mass fraction of 10%(质量分数为10%)不能表示为10% (m/m) or 10 % (by weight)

72 量与单位符号: 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类似“the length l1 exceeds the length l2 by 0.2 %”的叙述, 以免误解(0.2 %为0.002), 应使用“l1 = l2( %)” or “ = 0.2%”( 定义为 = (l1  l2)/l2)代替; 单位与其相关的量的关系应明确, 数学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数值的运算关系应清楚. 如: 35 cm  48 cm  48 cm 123 g  2 g, 或(123  2) g  2 g 70%  5%, 或(70  5)%  5% 15%  40%  40%

73 量与单位符号: 应注意的问题 “含量”(content): 应根据特定情况使用标准化的量名称 (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 ;
“浓度”(concentration): 是指混合物中某成分的某一量与混合物的总体积V之比, 常用单位是“mol/L”;  百分浓度(%), %(W/V), %(W/W),%(V/V)等均是“浓度”的不规范表达; “ppm”, “ppb”和“ppt”等字母组合不能用来表示part per million, part per billion 和 part per trillion 等;  “含量(浓度)…ppm”: 量的概念不清楚

74 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1 写作前的准备 2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 3 文法与表达 4 投稿及与编辑的联系

75 如何选择拟投稿的期刊? 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 期刊的声誉 出版时滞(稿件自接收至发表的时间); 是否收取版面费
 “读者须知” 中有关刊登论文范围的说明;  作者本人经常阅读和引用的期刊 期刊的声誉  引证指标 (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  期刊在科学界的影响力 (同行的看法) 出版时滞(稿件自接收至发表的时间); 是否收取版面费

76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该年引证该刊前2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2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
如:《自然科学进展》 2001年和2002年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为 500 篇; 2003年上述1000篇论文被引总次数为 300 次; 2003年《自然科学进展》的影响因子为: 300/500 = 0.600

77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影响因子表示了期刊在近2年所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因而被认为是最能客观地反映不同大小期刊的相对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子的计算基于论文在发表后的1–2年达到被引高峰; 综述类期刊通常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 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没有可比性;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一个动态指标

78 总被引频次(Total Citations)
某刊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包括期刊自引) 总被引频次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实际被利用次数的最直接指标,指示了期刊受重视的程度,较客观地反映了相关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

79 2003年影响因子位居前10位的科技期刊 期 刊 名 I F T C 1 Annu Rev Immunol 52.280 13 797 25
Articles 1 Annu Rev Immunol 52.280 13 797 25 2 Annu Rev Biochem 37.647 16 322  24 3 Physiol Rev  36.831 13 475 33 4 Nat Rev Mol Cell Bio 35.041 6 588 71 5 New Engl J Med 34.833 366 6 Nat Rev Cancer 33.954 3 338 78 7 Ca-Cancer J Clin 33.056 3 342  13  8 Nature  30.979 859 9 Nat Med 30.550 35 913  167 10 Annu Rev Neurosci 30.167 7 925 23

80 2003年被引频次位居前10位的科技期刊 期 刊 名 I F T C 1 J Biol Chem 6.482 384 393 6 515 2
Articles 1 J Biol Chem 6.482 6 515 2 Nature 30.979 859 3 P Natl Acad Sci USA 10.272 2 725 4 Science 29.162 926 5 J Am Chem Soc 6.516 2 994 6 Phys Rev Lett 7.035 2 962 7 New Engl J Med 34.833 366  8 Astrophys J 6.604 2 435 9 Cell 26.626 281 10 Lancet 18.316 553

81 稿件的录入与排版 尽量不要使用脚注; A4纸、Times New Roman字体、12号字、单面、通栏、隔行打印 (视要求决定是否附寄软盘文件); 打印稿应留有足够的页边距 (不少于25 mm); 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拼写方面的不同; 文字处理软件视要求选用(备份一个纯文本格式); 使用指定的绘图软件制作图件(>600 dpi的分辨率); 避免使用连字符来分隔单词 (各行的右端不必对齐)

82 录入与排版: 最后的检查 作者本人一定要仔细阅读打印稿(包括投稿信);
投稿前请一位或多位同事阅读稿件( 检查一下稿件中是否还有拼写错误或表达不够明白的地方); 如有可能, 请英语国家的合作者或朋友阅改:  提高文字的表达质量,  是否符合西方人的思维

83 投稿前需要检查的项目 是否满足期刊所要求足够份数的原件和复印件; 通讯作者详细的通信地址、E-mail地址、电话号码;
论文的字数、摘要的格式等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 表格和插图分别单独打印, 并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 确保参考文献目录中的各著录项准确且完整无缺; 并且在正文中分别有引用标注; 其他:注明正文的字数; 附寄所有作者签名的声明信 (贡献单);说明已获得所有致谢人的书面同意; 附寄所有直接引用资料的书面同意函, 等等

84 投稿一般注意事项 务必遵照期刊的要求将期刊投寄给指定的收稿人或收稿单位(期刊的编辑部、编委会、主编、执行编委或助理编辑);
仔细检查稿件内容并确保满足拟投稿期刊的全部投稿要求(投稿前需要检查的项目); 与编辑部联系的所有信件(包括磁盘、打印稿或复印件等), 都应标注联系作者的姓名; 在磁盘上标明电子文档使用的是哪种软件、哪种版本, 并以打印件的形式附带一份磁盘中的文件名清单, 并列出各文件的具体内容

85 投稿信(cover letter)的写作 简短明了、重点突出, 最好不要超过一页; 投稿信的基本内容:  稿件的栏目类型;
 建议的审稿人或需回避的审稿人;  联系人或通讯作者详细的联系地址、电话号码、 地址、传真号码

86 如何推荐审稿人? 引文的作者; 期刊的编委; 重要的研究群体或个人:  与期刊主办单位的关系,  否曾经是期刊的作者,  知名度
Who quality?

87 同行评议的内容 稿件的内容是否新颖、重要; 实验描述是否清楚、完整; 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
文字表达与图表使用

88 与编辑的联系 如果没有收到期刊的“收稿回执”,可在2-3周后通过 E-mail或电话询问编辑部;
如果2个月后没有收到是否录用的决定,可以询问; 审稿结果: 无须修改即可录用; 改后录用; 退稿(或改后再审)

89 如何处理“改后录用”的稿件 仔细阅读并思考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 修改信: 尽快返回修改稿  逐条说明按要求修改的内容;
 如果认为审稿人或编辑的修改建议不合理,可坚持己见,但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尽快返回修改稿

90 如果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 认真思考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 不要将不做任何修改的原稿件转投他刊  暂不再投稿;
 修改稿件, 并重投到同一份期刊(explain why);  修改稿件,改投其他期刊 不要将不做任何修改的原稿件转投他刊

91 Take-home-message 严格遵循“作者须知”的规定 重视稿件给编辑和审稿人的“第一印象”  尊重拟投稿期刊所惯用的论文结构;
 图表的选择和设计应必要、美观; 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准确、适当;  文法正确、量和单位的使用妥当;  投稿的份数要足够 重视稿件给编辑和审稿人的“第一印象”  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一半

92 Thanks!


Download ppt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然科学进展》编辑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