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检疫性植物病毒
2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可可枝肿病毒、香石竹环 斑病毒
了解检疫性植物病毒的种类、分布及重要性,掌握植物检疫性病毒的检验方法,掌握番茄环斑病毒、马铃薯帚顶病毒引起病害的症状、病原特性、寄主范围、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检验措施。 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方法 番茄环斑病毒 马铃薯帚顶病毒 *其他检疫性植物病毒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可可枝肿病毒、香石竹环 斑病毒
3
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方法 生物学检测技术 血清学检测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4
1.生物学检测技术 原理: 植物病毒对鉴别寄主或指示植物的特异反应。 鉴别寄主谱:
对一种病毒有特殊反应的一组寄主,一般包括3~5种不同反应类型的寄主植物。一般包括: 系统侵染的寄主 局部侵染的寄主 不受侵染的寄主
5
例1,TMV和CMV在田间烟草植株上都呈花叶症,为了确定是否有TMV,或是将两者区分开,便可通过下列三种植物的接种来确定。
6
2.血清学检测技术 原理: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 方法: 免疫电泳和免疫电镜、琼脂双扩散、ELISA等。
7
琼脂双扩散反应沉淀线判断图 两种抗原相同,都与已知的抗血清反应 抗血清不专化含有两种以上的抗体 两种抗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不完全相同 抗原1
抗原2 抗原1 抗原2 抗原1 抗原2 抗血清 抗血清 抗血清 两种抗原相同,都与已知的抗血清反应 抗血清不专化含有两种以上的抗体 两种抗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不完全相同
8
3.电子显微镜技术 主要方法: 超薄切片、负染技术、免疫电镜技术 原理:
以电磁波为光源,利用短波电子流,分辨率达到0.99Å,比光学镜要高1000倍以上 主要方法: 超薄切片、负染技术、免疫电镜技术
9
4.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分子杂交检测 PCR技术检测
10
分子杂交 在DNA和RNA之间进行,依据是RNA与互补的DNA之间存在着碱基的互补关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RNA--DNA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称为杂交。其中预先分离纯化或合成的已知核酸序列片段叫做杂交探针(probe),由于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核酸是RNA,其探针为互补cDNA也称为cDNA探针。
11
植物病毒分子探针具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快速等优点
分子探针的长度一般在500~1500核苷酸碱基对(bp) 常用广谱分子探针,即包括多个不同专化性基因的核苷酸片断。
12
PCR技术检测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联反应:将极微量的靶DNA片断,在4h左右特异性扩增上百万倍。 植物病毒主要是RNA病毒,进行PCR检测时,需要将RNA逆转录成互补DNA(cDNA),再进行PCR,即RT-PCR技术。
13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可可枝肿病毒、香石竹环斑病毒
了解检疫性植物病毒病害的种类、分布及重要性,掌握植物检疫性病原病毒的检验方法,掌握番茄环斑病、马铃薯帚顶病的症状、病原特性、寄主范围、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这两种病害的检验措施。 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方法 番茄环斑病毒 马铃薯帚顶病毒 *其他检疫性植物病毒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可可枝肿病毒、香石竹环斑病毒
14
番茄环斑病毒 Tomato ring spot virus
分布: 1936年,美国东部新泽西发生ToRSV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该病毒,主要集中在北美温带地区,即美国和加拿大。
15
寄主: ToRSV寄主范围广,包括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35个科,自然界,ToRSV主要侵染木本植物,草本及观赏植物。
16
危害情况: 1975年,ToRSV侵染加拿大安大略的地区葡萄,产量损失76%~95%,甚至造成绝产。同年,ToRSV 侵染后,纽约葡萄严重减产,奥尔良悬钩子果实减产21%~50%。
17
症状: 番茄症状(番茄环斑病) 枝条卷曲和坏死,嫩叶、叶柄生褐色坏死环和波纹,果实受侵染,外表产生环斑,灰色到褐色栓皮
18
葡萄上的症状(葡萄黄脉病) 叶黄脉、斑驳、环斑,节间缩短呈莲蓙状丛生,植株严重矮化,果实败育变小,至绝产,几年内植株渐渐坏死。植株剥皮后,可见增厚的海绵状韧皮组织及坏死凹陷
19
苹果上的症状(apple union necrosis and decline)
砧木和接穗接合部肿胀,裂开,剥开树皮,树皮内侧变厚,多孔,愈合斑连接处有不明显的线,在这条线相对方向的形成层表面也有一类似的线,沿着这条线有一小的深沟或一条光滑的细缝,坏死的树皮覆盖在沟或缝上。 叶变少,变小,黄化,嫩枝呈束状丛生,果实较小,果皮颜色加深。树皮颜色淡红
20
桃树和李属其它树种上的症状(桃树黄芽花叶):沿中脉产生扁椭圆形羽缘状病斑,由灰绿色变为浅绿色,芽发育成为小而变形的丛生叶,成浅黄色而死亡。
(桃树茎痘病):树皮变厚,发软,海绵状,剥开树皮,树干上出现凹陷的痘斑和沟槽。叶片褪绿,叶芽发育推迟,落叶提前,果实畸形,果味变异,提前成熟和脱落。
21
复盆子上的症状:侵染当季不表现症状,第二年叶片表现黄色斑驳,条纹或脉褪绿,叶片生长推迟,病株表现不结果或形成易碎果
悬钩子上的症状:植株矮化,小果并减产,幼龄植株叶片出现褪绿环斑。第二年,叶片症状不明显,但新叶出现偏上性,早落。第三年有10%~80%的果枝死亡。
22
病原: 番茄环斑病毒 学名 Tomato ring sopt virus (ToRSV) 异名 烟草环斑病毒2号 Tomato ring spot virus No.2 烟病毒13号 Nicotiana virus 桃黄芽花叶病毒 Peach yellow bud mosaic virus 葡萄黄脉病毒 Grape yellow vein virus 分类地位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 R/1:2.8/44+2.4/41:S/S:S/C,Ve/Ne Nepovirus
23
病毒特性: 等轴对称球形,直径28nm,在烟草汁液中,58 ℃下10min、20 ℃下2d、4 ℃下21d、-20 ℃下几个月以后失去侵染力。接种的烟叶和黄瓜子叶汁液,稀释限点为10-3,而系统侵染的烟草汁液,稀释限点低于10-1。
24
生物学特性: 稳定性差,难纯化,纯化的病毒制剂中有两类粒体:无RNA的蛋白外壳的T粒体和侵染性核蛋白的B粒体,B粒体具侵染性,二者血清学性质有差异。T粒体分子量3.2×106,沉降系数53S,B粒体分子量5.5×106,沉降系数126~128S。B粒体RNA分子量2.3×106 ,占粒体重量的40%
25
生理分化: 烟草株系:以烟草环斑病毒2号为代表,是典型株系。自然发生在温室的烟草幼苗,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 桃黄芽花叶株系:自然发生在杏、扁桃、桃上,分布在美国西部。此株系与Price 的烟草株系较难区分。因为两株系在草本寄主上的症状相似,血清学上无区别,而且大多数分离物在桃树上都产生黄芽花叶症状 葡萄黄脉株系:自然发生在葡萄上,在草本寄主上引起的症状与上述两个株系类似,但可在豇豆上引起顶枯,血清学上也与上述两个株系不同,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 其他株系:李属植物上不同分离物 (李褐线分离物 Prune brown line,李茎环孔分离物Prunus stem pitting和樱桃叶斑驳分离物Cherry leaf mottle)存在血清学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樱桃叶斑驳分离物不能由Xiphinema californicum传播
26
传播: 田间传播介体是剑线虫属,其中Xiphinema americanum优势种群。成虫和三龄幼虫都能传毒,在病根部饲毒1h可获得病毒,而后在1h内又能将病毒传给接种植物。 由繁缕、千日红、悬钩子、大豆、弗吉尼亚草莓、烟草、番茄和红三叶草等植物的种子传播。 杂草是重要的田间毒源。 远距离传播依靠植物的种子和苗木调运进行
27
检验方法: 生物学检测: 黄瓜:局部褪绿斑,而后产生系统褪绿和斑驳 苋色藜和昆诺阿藜:小局部褪绿斑,后系统侵染顶端枯死
菜豆: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系统症状为皱缩和顶叶坏死 烟草:局部坏死或环斑,幼叶系统褪绿环纹和斑纹,后隐症 矮天牛:局部坏死斑,幼叶坏死和枯萎 番茄:局部坏死斑,幼叶产生系统斑驳和坏死 豇豆: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引起系统侵染,植株顶端坏死
28
形态学检测:浸渍法制样,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测量粒体大小。
血清学和PCR检测:琼脂双扩散、免疫电镜、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
29
检疫和防治: 禁止从病区引进大豆种子、烟草种子、唐菖蒲球茎及桃、杏、樱桃、葡萄和草莓等植物的无性材料。 病区应采用无毒种子和苗木,施用药剂消灭介体线虫,清除杂草减少毒源。
30
马铃薯帚顶病毒 Potato mop-top virus
分布: 1965年首先在英国发现,现已传入欧美多个国家。日本(1981)、美国(2002)报道。中国未见报道。 寄主:马铃薯是唯一的自然寄主。人工接种可侵染多种寄主植物。
31
危害性: 在英格兰,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受侵薯块的产量损失可达26%。此外该病为害后,病斑常影响到薯块的外表,是商品价值降低。马铃薯在储藏期间,若储藏不当,病斑在薯块上扩展,进一步影响马铃薯的经济价值。1966年和1967年PMTV在秘鲁曾引起产量损失30-40%和75%。
32
症状: 植株: 帚顶、奥古巴花叶和褪绿V型纹 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植株矮化,束生奥古巴花叶:不规则黄色斑,环纹和线状纹褪绿V型纹:褪绿V型纹症状
33
薯块上的症状 初生症状(Primary Symptom)当年受侵薯块所表现出的症状。薯表轻微隆起,产生坏死或部分坏死,直径为1-5厘米的同心环纹,这种环纹并不局限于某一部分,常互聚在一起或分开。将薯块切开,内部表现为坏死弧纹或条纹,它们向薯块内部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一定来自薯表的环纹,其延伸程度似乎与薯表的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34
次生症状:由病的母薯长成的植株所结的薯块的症状。畸形、大的龟裂,网络状小龟裂,横切面上,表面的坏死环纹环绕薯块,内部的坏死和这些效相连接,髓部的坏死斑常延伸至薯块端部的生殖根上。
35
病原:马铃薯帚顶病毒 学名 Potato mop-top virus 异名 Chlorogenus solani, Potato virus 11, Solanum virus 15 potato witches’ broom agent 分类地位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组(Furovirus)成员
36
病毒特性:直杆状,100~300nm×16~20nm,沉降系数为126S、171S和236S。外壳蛋白亚基呈螺旋状排列,螺距2. 4~2
病毒特性:直杆状,100~300nm×16~20nm,沉降系数为126S、171S和236S。外壳蛋白亚基呈螺旋状排列,螺距2.4~2.5nm,单链RNA,病毒的致死温度为75~8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10周以上(20℃)。 核酸:可能为单链RNA
37
发病规律:可汁液传染,50%的病块茎可将病毒传给下一代。田间主要通过马铃薯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ce)传播,病毒在休眠孢子囊中,至少存活1年,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侵入寄主时,将病毒粒体带入马铃薯根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发生较重。 远距离通过带病或带菌的种薯调运而传播。
38
检验方法:隔离试种,观察系统症状。用病叶汁液接种鉴别寄主。
苋色藜:产生局部坏死坏斑或细环纹,可扩大到全叶。 普通烟:在20℃以下时,接种叶上产生局部坏死或褪绿环斑。 检疫和防治:(1)实施检疫,禁止疫区马铃薯种薯进境。(2)病区需实行轮作,倒茬,播种无病种薯,防治粉痂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