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工气道管理与呼吸皮囊的使用 浙大一院 浦其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工气道管理与呼吸皮囊的使用 浙大一院 浦其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工气道管理与呼吸皮囊的使用 浙大一院 浦其斌

2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切套管 人工气道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3 推荐意见1:MV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
推荐意见2:短期内不能撤出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推荐意见3: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

4 推荐意见4: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推荐意见5:MV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

5 人工气道管理 1、人工气道建立的目的 2、人工气道建立方式 3、人工气道建立的确认 4、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6 1 、人工气道建立目的 保证呼吸道通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有利于分泌物的清除 实施正压机械通气

7 2、人工气道建立方式 鼻插管 口插管 气管切开

8 3、人工气道建立的确认 胸廓起伏、呼吸音、胸片 气管插管壁水雾(呼气相) 挤压胸廓,气管插管开口出现气流
通气、氧合(呼出潮气量、血气、SPO2)

9 3、人工气道建立的确认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纤维支气管镜 喉镜直视下明确气管插管位于双侧声带间

10 4.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11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气管插管:刻度(距门齿)、松紧、牵拉 气管切开:角度(居中,垂直)、松紧、牵拉

12 4、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13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人工气道梗阻的特点 1、隐蔽性 2、原因复杂 3、危害严重 --潮气量↓呼吸频率↑反比呼吸
1、隐蔽性 、原因复杂 3、危害严重 --潮气量↓呼吸频率↑反比呼吸 --产生内源性PEEP,通气恶化 --呼吸作功增加,呼吸肌疲劳 --影响对病人的评估,尤其在撤机时

14 人工气道梗阻常见原因 --气管插管扭曲 --气管插管位置不佳 --外部受压 --痰痂形成

15 如何发现人工气道梗阻 --吸痰管进入不畅 对于任何不明原因的人机对抗、撤机困难、氧合恶化者皆需排除人工气道梗阻
--压力时间、流量时间波形的特征性改变 --可以通过纤支镜、更换气管插管来明确 对于任何不明原因的人机对抗、撤机困难、氧合恶化者皆需排除人工气道梗阻

16 4、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17 吸入气湿化 正常的湿化机制 温度-37℃ 湿度-100 % 含水量-44mg/L

18 干燥的医用气体 医用气体 室内空气 肺部 温度 15 22 37 相对湿度 2% 35% 100%
医用气体 室内空气 肺部 温度 相对湿度 % % % 绝对湿度 mg/L mg/L mg/L

19 } 吸入气湿化 - 湿化的重要性 吸入气湿化不足可以导致 纤毛功能的丧失 粘液腺干结 纤毛-粘液毯运输的中断 细胞质减少、 粘膜溃疡
表面活性物质丢失 分泌物潴留 气道、肺泡损伤

20 吸入气湿化目标 近端吸入气温度34℃-37 ℃, 34-44mgH2O/L,100% 注:任何时候应防止湿化冷凝水倒流入患者气道

21 4、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22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封闭气道,防止误吸 封闭气道,便于正压通气

23 气囊管理 气囊压力25-30cmH2O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位置及内径
压力过高引起支气管粘膜溃疡甚至坏死 压力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位置及内径

24 气囊充气方法 1、机械通气时发现漏气就给气囊充气 2、 用手指感觉充气囊的充盈度 3、 气囊内注入气体的容量
4 、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容积 5、 应用气囊测压表

25 气囊测压表

26 4、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27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途径:鼻、口、人工气道 浅部吸引与深部吸引 在吸痰前后应给予纯氧通气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和循环状态
吸痰管的旋转,在拇指和示指之间

28 根据插管内径选择吸痰管 提高吸痰效率,在痰液积聚处做停留 需高FiO2、高PEEP时使用封闭式吸痰 吸痰是操作:手、眼、耳、脑
关注吸入气的湿化,关注咳嗽反射 根据插管内径选择吸痰管 提高吸痰效率,在痰液积聚处做停留 需高FiO2、高PEEP时使用封闭式吸痰 吸痰是操作:手、眼、耳、脑 吸痰既是操作又是评估和诊断

29 人工气道管理内容总结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防止吸入(经气囊,经插管) 气道分泌物(湿化、吸引)

30 总 结 保证气道通畅和避免吸入 是气道管理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31 呼吸皮囊的使用

32 呼吸皮囊的通气原理和目的 提供手控的正压通气,正压来自于对皮囊的挤压,并能提供一个高的吸入氧浓度 皮囊通气辅助目的:通气维持和膨肺
膨肺:防止肺容量减少,使不张、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促进分泌物排出

33 呼吸皮囊通气的应用时机 在没有建立人工气道前,通过与加压面罩相连提供正压通气 在呼吸机故障、转运病人、人机对抗、心肺复苏(CPR)时
在气道内吸引前后,对病人进行膨肺治疗时

34 呼吸皮囊的组成 -呼吸器 (1)V型阀(单向阀) (2)PEEP阀 (3)减压阀 (4)皮囊 (5)氧气储气阀 (6)氧气储气袋
(7)氧气导管

35 呼吸皮囊使用前必须自检 皮囊主体、储氧袋检查, PEEP阀检查 送气检查:封闭呼吸皮囊送气端,用力按压皮囊,正常情况下皮囊不能凹陷
进气检查:按压皮囊后,观察皮囊能否自动复原 呼气检查:皮囊接模拟肺,送气后观察模拟肺是否自动复原

36 呼吸皮囊通气的特点 皮囊通气时缺乏监测,操作者不能明确每次送气的潮气量、压力等通气参数
皮囊通气时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每个操作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 皮囊通气作为正压通气的一种,操作不当易带来危险

37 呼吸皮囊通气的危险 过高的送气压力可以引起气压伤 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对循环的不利影响,使复苏成功率下降

38 呼吸皮囊辅助通气调查 普遍是送气频率过快(与病情有关) 潮气量过大、送气压力过高 不顾及病人肺部的病理生理状态

39

40 Do we hyperventilate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皮囊辅助通气参数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26). 潮气量: ml(平均619) 每分通气量: /分 (平均13.0) 送气压力 : cmH(2)O (平均60.6). 气道正压占呼吸周期的百分比: %. (平均95.3% ) 结论:Guidelines on respiratory rates are well known, but it would appear that in practice they are not being observed. O'Neill JF, et,al. Resuscitation Apr;73(1):82-5.

41 Tom P. Aufderheide et,al Hyperventilation-Induced Hypotension During
CPR时快的通气频率导致复苏成功率下降 Tom P. Aufderheide et,al Hyperventilation-Induced Hypotens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irculation 2004;109; ;

42 呼吸频率 PaO2 CvO2= 1.34×Hb×SvO ×PvO2

43 呼吸频率 PacO2 JOHN G. LAFFEY et al, N Engl J Med, Vol. 347, No , 2002

44 Cardiovascular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extreme iatrogenic PEEPi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airways disease Br J Anaesth ,83(3):493-5

45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皮囊通气常在紧急时使用,操作者习惯性给予快的送气频率,大的潮气量,目的是增加氧合和通气 操作者为了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
操作者其实不明确每次送气的具体参数及肺的病理生理状态

46 呼吸皮囊通气策略 呼吸皮囊使用前必须自检,注意PEEP阀值 加强培训,模拟训练(呼吸频率、吸呼比) 明确病人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通气策略
皮囊通气时给予监测

47


Download ppt "人工气道管理与呼吸皮囊的使用 浙大一院 浦其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