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内容提要 文件概述 软件需求管理 评审 风险管理 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过程度量 软件资产复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内容提要 文件概述 软件需求管理 评审 风险管理 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过程度量 软件资产复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3 内容提要 文件概述 软件需求管理 评审 风险管理 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过程度量 软件资产复用

4 文件概述

5 文件概述 项目管理覆盖的范围 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策划 周报月报 项目例会 配置管理 评审 软件质量保证 计划跟踪监控 人力资源管理 采购仓储 项目范围定义 开发过程裁剪 风险管理 相关方网络 分包供方管理 咨询立项 费用预算控制 设施管理

6 文件概述 项目管理要素 范围管理 T-Q-C-P-S 背景、信息目标、功能和性能 质量Quality 人 People 范围Scope
成本Cost 工期Time 范围Scope

7 文件概述 思考题 特工小组与项目小组 团队管理比较

8 文件概述 士气杀手 缺少“保健因素” 虚假的管理监控 进度计划的压力 技术决策不当 无法参与相关决策行为 生产率障碍 低质量的产品
没有或过分夸张的激励形式

9 文件概述 保健因素 合适的光线、供暖、空调 方便使用的办公设备 随手可得的办公用品 设备的有效维护与故障排除 可用的参考手册和出版物
辅助参考书和在线帮助工具 基本的培训和新的软件、工具、方法

10 文件概述 软件需求管理 统一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明确需求更改控制 评审 区分会议评审与网上评审 增加评审准备 强调评审效果的改善

11 文件概述 风险管理 强调风险管理的持续性 改变风险分类原则 风险示例的使用 加强风险监管 增加风险管理总结

12 文件概述 配置管理 标识规范 增加硬件集成项目配置管理 强调项目级配置管理的开展 完善配置管理策划 强调配置状态跟踪 强调配置审计
项目管理记录与职能管理记录区分

13 文件概述 软件质量保证 过程度量 强调项目级SQA工作开展 完善SQA计划和审核报告 完善开发过程度量 增加系统集成过程度量
增加服务过程度量

14 文件概述 软件资产复用 事业部复用资产库的建立 源码开放管理 强化项目总结

15 软件需求管理

16 软件需求管理 目的 软件需求分类 系统特性和功能需求 降低需求风险 缓解进度压力 提升客户满意度 技术需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非技术需求:《项目开发计划》 系统特性和功能需求

17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分析 需求调查表 获取用户需求 将用户需求 转化为软件需求 设定需求优先级 公司 审批 编制软件需求文档 NO
依据需求基准进行开发 建立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调查表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需求跟踪矩阵RTM 客户 确认 公司 审批 NO YES

18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优先级的设定 目的 设定原则 避免引入不必要的需求 控制需求蔓延 裁减低优先级的功能 高:基本系统特性 核心任务 通用构件
高:基本系统特性 核心任务 通用构件 中:单独的非基本系统特性 低:不影响产品能力的系统特性

19 软件需求管理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词汇表 软件概述 外部接口需求 需求规定(按系统特性描述) 其他非功能需求
软件范围、系统特性概述、假定和依赖 外部接口需求 用户界面、硬件、软件、通信接口 需求规定(按系统特性描述) 特性说明、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 其他非功能需求 一般性性能、安全性需求、用户文档需求

20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文档编制要求 可使用性 明确性 完整性 可验证性 一致性 可修改性 可跟踪性

21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状态跟踪 目的 小型项目不必编制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状态 跟踪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确保软件开发与既定的软件需求的一致性 小型项目不必编制需求跟踪矩阵 项目规模≤10人月&周期≤2个月 &项目组人数≤5人 需求状态 已建议 已批准 已实现 已验证 已删除

22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跟踪矩阵

23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跟踪矩阵的作用 保证所有需求都会在开发中实现 建立需求和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 评估需求更改带来的影响
查看到当前系统的需求实现状态 测试中指出最有可能的代码段 过程度量、产品释放、交付的输入

24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更改的影响 有效控制需求更改 连锁反应------ 变更分析 制造困难 版本2 短的发布周期
任务分派-管理和沟通-计划和监控-设计-编码-测试-文档-用户支持-客户培训-配置管理 有效控制需求更改 变更分析 制造困难 版本2 短的发布周期

25 软件需求管理 应该接受需求更改的情况 用户不了解真正需要 需要对用户做出响应 市场快速变化 促进开发人员创新积极性

26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完善控制 依据当前基准进行开发 NO 评审 提出需求完善请求 YES 完善的SRS 修改SRS 填写修改记录
PM/PSM确认 发布更新通知 修改相关工作产品 依据更新基准进行开发 更新需求跟踪矩阵 完善的SRS 完善的RTM 评审 NO YES 完善的相关工作产品 依据当前基准进行开发

27 软件需求管理 需求变更控制 依据当前基准开发 NO 提出需求变更请求 公司 更新阶段计划进度表 审批 评估变更影响 更新风险管理表 客户
修改SRS 填写修改记录 评估变更影响 依据更新基准进行开发 更新需求跟踪矩阵 完善的SRS 完善的RTM 客户 确认 公司 审批 NO YES 修改相关工作产品 发布更新通知 更新风险管理表 更新阶段计划进度表 变更控制报告 完善的相关工作产品

28 软件需求管理 用户现场开发的需求管理 依据当前基准开发 NO 提出需求更改请求 确认 软件需求更改记录 记录更改/分派责任 YES
需求更改实现 记录更改/分派责任 发布更新通知 完善的SRS 完善的RTM 确认 验证 NO YES 更改实现后的 相关文档回写 软件需求更改记录 完善的相关工作产品 跟踪修改情况 依据更新基准进行开发 审批

29 评 审

30 评 审 评审实质 评审中的组织角色 评审策划 SMG/部门负责人 责任人 主审员的选定 评审组的组成
评 审 评审实质 集中时间,发挥集体智慧,客观及时地揭示软件缺陷 评审中的组织角色 SMG/部门负责人 责任人 主审员的选定 评审组的组成 评审策划

31 评 审 会议评审的准备阶段 标准评审检查表 建立工作产品 确定主审员 工作产品拷贝 整理评审资料 相关资料 确定评审组 预备会议
评 审 会议评审的准备阶段 建立工作产品 确定主审员 整理评审资料 正式评审检查表 熟悉工作产品 裁剪标准评审检查表 标准评审检查表 工作产品拷贝 预备会议 评审组碰头会议 确定评审组 各人评审检查表 相关资料

32 评 审 会议评审的执行阶段 评审会议 建立工作产品 NO 通过 YES 确定评审结束 修改工作产品 完善的工作产品 主审员跟踪 问题解决情况
评 审 会议评审的执行阶段 评审会议 修改工作产品 确定评审结束 建立工作产品 审批评审记录 评审记录 通过 NO YES 填写评审记录 完善的工作产品 主审员跟踪 问题解决情况 视情况可采用网上评审

33 评 审 网上评审 网上评审 修改工作产品 确定评审结束 审批评审记录 评审记录 通过 NO YES 填写评审记录 完善的工作产品 主审员跟踪
评 审 网上评审 网上评审 修改工作产品 确定评审结束 审批评审记录 评审记录 通过 NO YES 填写评审记录 完善的工作产品 主审员跟踪 问题解决情况 视情况可采用会议评审 建立工作产品 整理评审资料 标准评审检查表 工作产品拷贝 确定评审组 相关资料

34 评 审 评审类型 技术评审与同行评审的区别与联系 按评审形式划分 按评审等级划分 按评审目的划分 会议评审、网上评审
评 审 评审类型 按评审形式划分 会议评审、网上评审 按评审等级划分 公司级、部门级、项目组级 按评审目的划分 管理评审、技术评审、同行评审 技术评审与同行评审的区别与联系

35 评 审 评审基本原则 评审工作产品而不是责任人 评审流程可适当裁剪 评审准备目的为了解而非判定 会议评审准备时间的限制 会议评审人数的限制
评 审 评审基本原则 评审工作产品而不是责任人 评审流程可适当裁剪 评审准备目的为了解而非判定 会议评审准备时间的限制 会议评审人数的限制 会议评审时间的限制 评审执行焦点在于发现问题

36 风险管理

37 风险管理 软件质量 取决于 “风险管理”

38 风险管理 风险类型 项目风险:威胁到项目计划 预算、进度、资源、客户合作、需求 技术风险:威胁到软件的质量及交付
设计、实现、接口、验证、维护 商业风险:威胁到软件的生存能力 管理层支持、市场、商业策略、 销售能力

39 风险管理 风险分析 注意事项 风险评估会议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项目进行中进一步的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措施可测量 项目实施会同客户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

40 风险管理 风险示例

41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风险监管 《项目风险管理表》的持续完善 风险管理总结 按确定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风险监管人员的选择
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实实施 《项目风险管理表》的持续完善 风险管理总结 积累风险管理经验

42 风险管理

43 配置管理

44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产生的背景 配置管理的作用 变化--隔阂 配置管理使整个项目演进过程处于一种可视状态
配置管理是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的保护性活动

45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中人的因素 习惯的力量非常可怕 配置管理是经验积累的重要手段 宏伟远大的目标是口号 配置管理要设定短期目标
半个月培训所有的员工,掌握基本操作 一个星期分配角色,明确角色职责 一个月后软件成果纳入配置管理系统管理 三个月后对配置项的修改须经过修改控制

46 配置管理 配置库 配置项 基准配置项 是配置管理的根本。
项目开发或系统集成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或产生的软件、硬件、工具、释放产品、文档等,包括基准配置项和非基准配置项。 基准配置项 通过正式评审成为下一步开发或实施基础的配置项,只有通过规范要求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被更改。

47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的角色职责 配置管理负责人CML 软件质量保证负责人SQAL 部门项目管理人员 项目负责人PM/PSM
制定配置计划;按计划实施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负责人SQAL 跟踪配置管理实施情况;参与配置审计 部门项目管理人员 确认配置库结构层次;跟踪基准配置项的 提交并备份;参与配置审计 项目负责人PM/PSM 协同CML实施配置管理;参与配置审计

48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工作任务 配置管理策划 配置库的建立 配置控制 配置状态跟踪 配置审计

49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策划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评审项目计划同时评审配置管理计划 按结构层次图 建立配置库 设置存取权限 确认 项目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表 配置库结构层次图 实施配置管理 YES NO

50 配置管理策划 配置管理策划内容 配置管理活动的组织成员 使用的配置管理工具 配置库结构、存取权限及存取时间 配置项的标识与基准配置项的确定
基准配置项的变更与完善控制界定 配置审计安排

51 配置管理策划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表

52 配置管理策划 配置库结构层次图

53 配置管理策划 硬件集成配置管理计划表

54 配置管理策划 配置项的标识要求 项目中提交的文档按《标识规范》 合同中有明确标识和追踪要求的按合同 外购产品采用原有标识
项目管理记录 项目文档:EP SDR-04 源代码与可执行程序: EP SRC-030F EP EXE 项目表格:软件测试、评审记录、评审检查表、周报月报 职能管理记录:FD 合同中有明确标识和追踪要求的按合同 外购产品采用原有标识 《标识规范》中无明确要求的保证唯一性

55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实施 按计划提交配置项 根据既定的评审等级和形式进行评审 做好有效标识 纳入配置 更新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库结构层次图 更新配置库结构层次 定期整理配置库 基准配置项备份 通知受影响的组和各人 按SQA计划跟踪 配置管理状况

56 配置管理实施 软件项目配置状态报告

57 配置管理 基准配置项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报告 提出基准配置项变更请求 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 受影响的项目文档 项目风险管理表 评审变更请求
做好版本控制 纳入配置 配置状态报告 变更控制报告 更新配置状态报告 基准配置项备份 通知受影响的组和各人 执行变更 确认 受影响的项目文档 项目风险管理表

58 配置项变更控制 非基准配置项的变更控制 基准配置项的变更评估 基准配置项的变更与完善控制界定 所有有关人员的任何,注意沟通
对其他配置项尤其是基准配置项的影响 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影响 增加需求须向客户提交报价单 基准配置项的变更与完善控制界定 目的:质量要求与进度要求间的权衡 风险是界定的原则 软件质量、成本预算、项目进度、项目相关方

59 配置项变更控制 项目文档版本控制 源代码与可执行程序的配置 0.7  以0.1为单位递增  1.0
0.7  以0.1为单位递增  1.0 1.0完善-0.1递增;1.0变更-1递增 源代码与可执行程序的配置 编码结束后须配置 集成测试结束后须配置 系统测试结束后须配置 用户现场实施前后须配置 用户试用反馈修改后须配置

60 配置管理 配置审计 目的 时机:项目总结阶段或重大变更 审计组成员及职责 基准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 配置库系统的结构和层次
配置管理工作与组织文件的符合性 报告并跟踪对缺陷的解决情况 时机:项目总结阶段或重大变更 审计组成员及职责 部门项目管理人员、CML、PM/PSM、相关开发、实施人员、SQAL

61 配置管理 配置审计报告

62 配置管理 现场开发、实施的配置管理 确立临时配置管理负责人CML 现场开发的配置管理活动 实施过程中的配置管理活动
备份源代码的标识方式 代码名称(代码编号)+顺序号+版本号 严格控制变更 实施过程中的配置管理活动 实施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开发、实施结束后配置状态的统一归档

63 软件质量保证

64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是软件开发项目中 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质量保证负责人 是软件开发项目组中 必要组成成员

65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保证 客观地检验工作产品和过程活动对确定的标准、 规程和需求的遵守程度,为管理层提供对软件
项目所用的过程和提交的工作产品适当的监控。 客户监控 项目实现过程 软件质量保证

66 软件质量保证 SQAL的确立 SQAL的职责 软件工作产品、软件工具和设备审计 软件开发过程评审 查看工作记录、参与工作产品评审
对软件工具和设备评估适用性与可行性 软件开发过程评审 参与项目例会、监控项目进度及风险 监控配置管理状况、参与配置审计

67 软件质量保证 SQAL工作注意事项 SQAL权力 低姿态介入 第三方视角 须得到项目负责人的支持与协助 须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视
协助PSM识别项目关键点并加以监控 汇报项目与软件定义过程的不符

68 软件质量保证 思考题 住宅装修工程的关键点

69 过程度量

70 过程度量 过程度量与产品度量的明确 软件开发过程度量 工作产品质量-BUG分析 生产效率 进度控制水平 成本控制 过程管理

71 软件资产复用

72 软件资产复用 复用资产整理 事业部部门文件 技术培训、业务培训 行业标准、业务规范 执行程序与代码级复用构件 过程度量与客户满意度测量
项目计划、需求、设计等 项目风险及总结

73 软件资产复用 事业部复用资产库的建立 复用资产的配置管理 复用资产的应用 复用资产的维护 《基本版复用资产统计表》 《任务分解书》
《复用资产出库申请单》 《项目复用信息统计表》 复用资产的维护

74 源码开放管理 《源码开放申请报告》 申请评审----公司开发副总审批 源码使用 信息安全 原因、用途、内容、开放期限 《源码开放跟踪报告》
申请人及申请单位在源码使用过程中不得以 任何渠道、任何方式向其他方透漏源码,应 对源码使用的安全性,保密性负责。

75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成果 项目统计分析 软件成果、软、硬件交付内容 开发、运行环境、需求变化情况
软件复用统计分析(资产生产与应用) 项目管理统计分析(日常管理、评审) 进度、工作量、规模及生产率统计分析

76 项目总结 软件开发评价 生产率评价 技术方法评价 评审效率评价 软件复用评价 代码行数、修改BUG数与人月数的比较
新/旧技术使用情况以及经验教训 评审效率评价 不同评审形式、准备时间评审效率的对比 不同准备时间评审执行用时的差异 不同工作产品评审准备用时的差异 软件复用评价 软件质量、生产率、项目成本的变化

77 项目总结 系统集成实施评价 经验和教训 系统运行评价 技术方法评价 软件质量评价 系统运行情况与用户需求、集成方案之间差异
新/旧技术使用情况以及经验教训 软件质量评价 试运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系统缺陷 经验和教训

78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阶段的其他活动 配置审计 调整项目计划 完善系统设计 整理项目问题 完善部门复用资产库

79

80 The End 谢 谢 !


Download ppt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软件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部 内容提要 文件概述 软件需求管理 评审 风险管理 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过程度量 软件资产复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