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皮亞傑 指導老師:魏宗明 老師 組員: 9623002 陳思錡 9623022 張羽忻 9623042 薛惠文 9623052 曾毓麗
組員: 陳思錡 張羽忻 薛惠文 曾毓麗 廖雯淳 張雅婷
2
目錄 一.貢獻 二.影響 三.批評 四.補充 五.Q&A 六.資料來源
3
貢獻(3-1) ※於教育心理學以及教育實務的具有重大啟示 1.按兒童思維方式實施教學 2.循兒童認知發展順序設計課程
3.促進兒童心智發展的教育功能
4
貢獻(3-2) ※對於促進新學科的發展的貢獻 ※他的理論對於哲學認識論的貢獻 1.奠定了後世認知發展研究的基礎
2.對於發展心理學體系的完備性有著重要的貢獻 3.促進了人工智慧學研究的發展 4.開創了心理邏輯學的研究 ※他的理論對於哲學認識論的貢獻 對於認識論的研究方式提出了新的可能,突破了傳統僅以思辯的方式對 於認識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雙向建構」與「自動調節」的看法,為 傳統認識論中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爭議,提供了一條試圖可解的路 途。
5
貢獻(3-3) ※皮亞傑貢獻簡述 1.促進科學認識論豐富與深入 2.促進兒童智慧心理學的重大發展 3.促進西方中小學教育改革 4.推動啟發是教學法 5.重視教學歷程及教師地位的重要性 6.注重兒童經由 探索 → 發明 → 發現 的歷程
6
二.影響 皮亞傑這位世界大師,改變了人類所有的看法,不論是知識論、心理學、人類學、教育學,都有了重新的探討,重新出發的基礎,他的理論對於教育主要有四方面的影響: 1.知識論 2.交互作用理論 3.建構論 4.結構論
7
三.批評 1.缺乏積極的教育意義 2.過於生物化傾向 3.研究方法頗有問題,且部分理論模糊不定,難以考驗
8
四.補充(9-1)-皮亞傑與後皮亞傑的比較 觀點 皮亞傑 後皮亞傑 一般結構觀 VS 特殊領域觀 一般結構觀:
認知發展四階段,每一階段各有不同『質』的思考結構,可適用於各領域。 特殊領域觀: 每個個體發展,在各個特定領域內,是非常不同的,學前幼兒在豐富的領域中,會顯示精進的推理模式。 低估能力 認定幼兒能力 低估能力: 學前幼兒欠缺邏輯思考,在各方面均是無能力的。 認定幼兒能力: 只要有豐富的經驗,充分知識的領域內,其表現往往不遜於成人。 突速晉升觀 漸進發展觀 突速晉升觀: 6.7歲是關鍵點,關鍵前欠缺邏輯思考,關鍵後突然劇有邏輯思考,呈現兩個不同的時期。 漸進發展觀: 幼而各項能力,是從幼兒期就逐漸發展,日益增加的。 建構論 社會建構論 建構論: 強調知識是個體外在環境互動所建構而來的,重點在操作行動的省思。 社會建構論: 認為皮亞傑的建構論少了文化社會成層面,以及兒童發展所扮演的角色。 兩者皆認為: 兒童比須和環境互動來建構知識,是透過成人和兒童一起共同學習的。(是皮亞傑與後皮亞傑觀點最相同的一點) 發展先於學習觀 學習先於發展觀 發展先於學習觀: 常被用來討論兒童是否預備好了,兒童學習總是必須配合現階段發展,在教學上很難著力。 學習先於發展觀: 受近側發展區影響,教師不能消極等孩子進入完備狀態才施教,而是要用各種策略,為兒童搭學習鷹架,以發展兒童潛能。
9
補充(9-2)-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一)相同 1.知識是一種建構。知識不是先於或獨立於認知者存在,而是認知者主動建構的結果。
2.認知的作用具有適應性,以促成平衡與發展。 3.建構是主動的過程,需認知者主動參與,以認知者的基本模式或範疇,去意義化,概念化,統整所經驗的事象。 4.認知是認知主體與認知客體交互作用的過程,認知者成為一個自我調適的系統,求得內外在心理世界的平衡,使個體在環境中能適應,並在經驗世界能自圓其說(主動建構的能力)。 5.認知是持續不斷的的歷程,不是一蹴可及、立即能實現的過程。
10
補充(9-3)-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二)相異 1.發展動力 皮亞傑 維高斯基 先天遺傳基礎下,為適應環境,個體主動探索建構的過程。
社會文化取向:強調發展同時受到內在力量(自然成熟)與外在力量(社會歷史的影響)。
11
補充(9-4)-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2.發展以及學習觀點 皮亞傑 維高斯基
1.重視階段,強調整體認知的階段論。 2.發展階段是普遍性的(領域廣泛)。 3.成熟先於學習。 4.學習與發展是分開的實體,學習為隨發展之後。兒童是積極主動的,社會環境應避免干擾兒童的自然發展。 5.水平互動合作學習有助於認知發展(促進認知衝突)。 社會文化取向:強調發展同時受到內在力量(自然成熟)與外在力量(社會歷史的影響)。 1.不重視階段,不強調整體的階段性。 2.發展並非普遍的,因社會文化不同而異。(主張領域特定階段)。 3.學習促進發展。 4.學習引導發展,發展是在主動的兒童和積極的社會環境下合作產生的。 5.垂直互動合作學習有助於認知發展(促進社會建構)。
12
補充(9-5)-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3.對學習預備度的看法 4.自我中心語言(私語) 皮亞傑 維高斯基
認為個體的心智發展,應屬自然預備狀態。 認為個體的心智發展在鷹架作用(Scaffolding)輔助下,應屬加速預備狀態。 皮亞傑 維高斯基 1.只是認知思維方式的表達,故語言是「表達」思考的工具,思考可獨立運作。 2.發展至具體運思期消失,變成社會語言,自我中心語言是發展不成熟的象徵。 3.自我中心語言是思考限制的表現。 1.幫助思維,積極促進認知的發展,故語言是思考的中介,為思考的元素之一。 2.隨著發展內化為內在語言,監控自己的思考與行為用以自我規範、溝通、思考,成為一種思考工具。
13
補充(9-6)-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5.在教學情境的看法 6.互動的對象 皮亞傑 維高斯基
主張以兒童為中心,強調以兒童為主體,並引伸出設置良好環境供其發展的教育主張。 偏向以環境為中心,為兒童創造良性社會互動機會和環境。 6.互動的對象 皮亞傑 維高斯基 強調兒童與實物互動的角色。 強調兒童與人互動的角色。
14
補充(9-7)-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7.對遊戲的看法 8.兩者延伸的教學方法 皮亞傑 維高斯基
遊戲是個體對環境刺激的同化,使現實符合自己原有的認知基模。遊戲得發生乃是個體在環境中處在一不平衡的狀態,同化的方式大於調適的作用。 強調遊戲中,個體能實現真實生活中所不能實現的慾望,遊戲即代表思考發展的開始。 8.兩者延伸的教學方法 皮亞傑 維高斯基 1.主動操作學習的重要性。 2.善用認知衝突。 1.強調合作學習、交互教學法。 2.鷹架作用。
15
補充(9-8)-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9.文化影響力 皮亞傑 維高斯基 智慧發展具有普遍性,不受文化影響。
文化情境決定認知類型,不廣泛採用形式推理文化,無法協助兒童形式操作的發展。
16
補充(9-9)-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比較 (三)綜合分析:
1.個人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的發展無直接關係,建構主義之間亦是如此。但重要的是,這些思想均導向了相當一致的方向,對實證主義傾向客觀主義的知識論觀點提出質疑。 2.論述重心而言: (1)社會建構主義所強調的是人類認知與知識形成的社會性基礎。 (2)個人建構主義所強調的則是作為認知主體的人,在認知過程的主動性與建構性。 3.在本質上,兩者的同質性大於異質性,均可說是一項導向人本的知識論思潮。而兩者的差異在於社會建構主義以群體的人―社會為論述中心,採行較鉅觀的觀點,而個人建構主義以個體的人為中心,採微觀的角度。將社會建構主義視為一個「總體理論」(grand theory),相對的將建構主義視為一個個體理論。
17
五.Q&A Q1.下列何者不屬於對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批評? (A)低估個體心智發展水平 (B)研究樣本太少 (C)資料蒐集時間太短
(D)資料分析不夠細緻。 A:(C) 資料蒐集時間太短 皮亞傑主要觀察對象為自己女兒,就其成長過程中瞭解他們的認知發展,因而提出有關於認知發展之看法,故其代表性受質疑。另外,皮亞傑在提問所觀察之兒童時,其提問方式有可能導致兒童誤解,或兒童為討好皮亞傑而做出錯誤回答,因而實驗結果低估兒童之能力。
18
Q2.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所受到的主要批評為何?
(B)低估青少年期的形式運思能力 (C)將認知發展階段的順序倒置 (D)低估兒童期的認知思維能力 A:(D)低估兒童期的認知思維能力 各年齡組與與實際發展水平不符:低估兒童卻高估了青少年的認知思維能力,至於導致其結果缺乏驗證性的原因住要是因為方法欠妥
19
Q3.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皮亞傑與維高斯基都是重要的認知心理學家 (B)皮亞傑與維高斯基對兒童私語的觀點是相同的 (C)皮亞傑與維高斯基對發展與學習間關係的看法是不同的 (D)皮亞傑與維高斯基都重視遊戲的價值。 A:(B)皮亞傑與維高斯基對兒童私語的觀點是相同的 皮亞傑認為私語是認知思維方式的表達,故語言是「表達」思考的工具,思考可獨立運作。維高斯基認為私語幫助思維,積極促進認知的發展,故語言是思考的中介,為思考的元素之一。
20
Q4.下列何者非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的差異?
(A)語言 (B)學習 (C)學習的主題 (D)概念 A:(D)概念 - 兩人都是認知發展論
21
Q5.下列哪一個不是對於皮亞傑-認知發展論的優點?
(A)各階段的順序不能顛倒。 (B)各階段的發展是個體成熟與學習兩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C)以訓練方式使幼兒提早至高一階段的發展,其可能性很低。 (D)取樣人數多,具代表性。 A:(D)取樣人數多,具代表性。
22
Q6.下列何者對於皮亞傑的貢獻何者有誤? (A) 促進科學認識論豐富與深入 (B) 重視教學歷程及教師地位的重要性 (C) 注重兒童經由 發現 → 發明 → 探索 的歷程 (D) 促進西方中小學教育改革 A:(C) 注重兒童經由 探索 → 發明 → 發現 的歷程
23
Q7.下列對於皮亞傑的敘述,何者錯誤? (A) 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兒童的知識,而是設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境,讓兒童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B) 教育觀極為強調受教育者的積極主動性。 (C) 開啟了往後「開放式教育」的濫觴。 (D) 認為兒童是具體而微的「小大人」 A:(D) 認為兒童是具體而微的「小大人」
24
Q8. 皮亞傑的理論對於教育有哪四方面的影響? A: 1.知識論–對於知識的起源,知識本質的論點。
2.交互作用理論–兒童是主動的,他的一切表現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 3.建構論–知識的產生是每一個人,藉由對四周環境事物的實際探索與操作,經由同化和調適的過程,而逐漸「建構」形成的。 4.結構論–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期,他的思維與行動有一定的模式,這個模式,原由於「能」的認知結構,三歲有三歲的模式,四歲有四歲的模式,每一個心理年齡層都有其獨特的模式,若結構能成形,發展自然均衡;若未能建立結構,則成為在某些領域的獨特表現,因此教育者能使得結構依序發展到較高層次,自然可以培育出對未來世界擁有較好品質的人類。
25
Q9.請問皮亞傑的貢獻有哪些? A: 1.促進科學認識論豐富與深入 2.促進兒童智慧心理學的重大發展 3.促進西方中小學教育改革 4.推動啟發是教學法 5.重視教學歷程及教師地位的重要性 6.注重兒童經由 探索 → 發明 → 發現 的歷程
26
Q10.皮亞傑認知發展論所受到的批評為何? A: 一、缺乏積極的教育意義 二、過於生物化傾向 三、研究方法頗有問題,且部分理論模糊不定,難以考驗。
27
六.資料來源 1. 2. 3. 4. 5.
28
謝謝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