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剖析 以2012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 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剖析 以2012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 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为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剖析 以2012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 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为例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剖析 以2012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 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为例 重庆市勘测院:冯永能 2013年3月

2 各审图机构意见 1、市政勘察: 1)高边坡的勘察与道路常规勘察布孔、侧重点的主要区别。市政道路工程高切坡、高填方较常见,但设计人员根据道路常规勘察(中心线布孔勘察)进行边坡设计,而未要求针对边坡专门勘察,边坡范围内无勘察资料,边坡安全无法审查。 2)桥梁勘察往往系根据方案阶段性桥墩、桥台位置布孔勘察,而施工图时桥墩、桥台位置有可能进行调整,导致桥墩与勘察孔位不对应,这种情况该如何进行审查?

3 各审图机构意见 2、勘察文件重要错漏: 1)报告章节不完善,如或缺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岩溶地区)等。
2)直接详勘(一次性勘察)缺初步勘察阶段要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的要求。 3)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偏重计算,轻视稳定性定性分析评价。认为边坡稳定程度由边坡稳定性系数大小决定。 4)平面图缺勘察范围边界线及标示,缺少剪切波速测试图例符号等。 5)剖面图(平面图)缺少环境边坡(基坑边坡)编号等。

4 各审图机构意见 3、岩溶地区勘察报告审查要点; 4、线性(如道路)工程勘察对边坡高度如何计算、界定(起止点);
5、地震效应评价中,地下室与主体结构是否应分别评价。 6、岩溶地区,勘察报告多数未进行地面物探工作。 7、多数报告未进行钻孔波速测试。 8、岩土取样数量偏少 9、有些项目勘察工作量不足。

5 各审图机构意见 10、对边坡分析评价不完全到位,建议的支护措施偶有不合理现象。
11、个别勘察单位每次审查均有类似错误,纠正问题后及时更改,应提醒勘察单位不应再有类似错误。 12、地震效应评价多有场地类别、有利不利地段划分错误的现象。 13、岩土参数差异大以及较大面积场地不分区评价、分区提供岩土参数。 14、输入的成果数据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错漏。

6 主要内容 1. 总体评价 2. 存在的问题 2.1本市检查情况 2.2勘察基础性文件 2.3勘探工作布置 2.4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2.5室内试验

7 1 总体评价 2012年4~6月,住建部抽调专家组成15个检查组,分赴全国30个省市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共抽查了180个安居工程。 总的感觉是:各省市区对国家这项惠民安居工程高度重视,工程勘察工作基本上均能严格按国家现行有效强制性标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勘察工作质量较稳定,属可控状态。

8 1 总体评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检查未发现重大的影响工程安全的质量问题。检查组共提出问题762条,最多的55条(宁夏),最少的8条(重庆) 。 这些问题按性质归类:勘探测试212条、岩土分析评价67条、地下水评价54条、地基基础评价85条、原始记录不完整71条、签章不完善63条、资料不完整55条、地震效应评价21条、边坡分析评价16条、岩土参数选取45条、一般错漏39条、执业资格8条、针对性评价6条和超前建设1条。

9 1 总体评价 其中有58条属违反规范强条,主要分布在地下水评价、地基均匀性分析、土样采集数量和拟建工程基础资料方面;
按存在问题对建设工程勘察质量影响程度划分:严重的有33条,主要为违反强条和对工程勘察质量有较大影响;较严重的有206条,主要为勘察资料质量有较大缺陷,对勘察工作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性问题523条,主要表现为质量瑕疵,对勘察工作质量有影响。

10 2 存在的问题 2.1本市检查情况 2.2勘察基础性文件 (273条) 2.3勘探工作布置 (115条)
2.4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341条) 2.5室内试验 (33条)

11 本市检查基本情况 2.1

12 2.1 本市检查情况 ①情况通报 2012年5月14日至18日,我市主城区、涪陵区、璧山县接受了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检查组对我市受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标准制度完善,对参建各方的监管到位,措施得力,成效较为明显,工程质量整体处于受控状态,并对重庆市城乡建委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与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市即将实施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构筑了第一道坚固的防线,强化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

13 2.1 本市检查情况 ①情况通报 7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座谈会。会上,郭允冲副部长通报了本次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结果,从检查的总体情况看,我市的检查符合率高达83.7%,排在北京之后,为全国第二;从检查的实体质量看,我市的检查符合和基本符合率高达99.3%,位列全国第一。重庆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取得的成绩,受得了住建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常抓不懈,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做好,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14 2.1 ①情况通报 本市检查情况 重庆检查所提意见共8条 1、璧山县西山秀苑小区定向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17号楼:应增加对场地土均匀性的评价。
2、西彭城西公共租赁住房项目5组团7号楼: 报告中2.5节地层岩性:应对砂岩、砂质泥岩其顶部的强风化层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厚度变化等。并应在4.5节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选择时,说明采用中等风化层作为持力层时对强风化层的处理意见。 3、涪陵市李渡新区教育公租房2 #楼: 报告中个别表格数据有误;如中等风化砂岩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中弹性模量标准值大于平均值;表 及表 中抗剪强度c、φ平均值等于标准值。

15 2.1 ①情况通报 4、涪陵市李渡新区教育公租房2 #楼: 结论中应有对场区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地段等的建议。
本市检查情况 ①情况通报 4、涪陵市李渡新区教育公租房2 #楼: 结论中应有对场区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地段等的建议。 5、李渡新区双溪5组团公租房及配套廉租房工程7号楼: 报告中部分内容引用了重庆市地方标准,应在勘察依据里将地方规范列入其中。 6、两江新区复盛公租房项目6# 楼: 5.1节"地基土均匀性条件评价"较为简单。建议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勘察期间随着地势的起伏,整个场区浅部土层变化情况;基础面以下岩性是否均匀,有无软弱夹层等情况。

16 2.1 ①情况通报 7、两江新区复盛公租房项目6# 楼: 2.4节地层岩性:应对泥岩、砂岩顶部的强风化层进行说明。
本市检查情况 ①情况通报 7、两江新区复盛公租房项目6# 楼: 2.4节地层岩性:应对泥岩、砂岩顶部的强风化层进行说明。 8、重庆江北木耳公租房C5#楼: 报告中3.4节岩土体参数建议值: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表3.4.1中泊松比μ提供的建议值多为标准值,而个别层提供的为平均值,建议统一提供平均值作为建议值。

17 勘察基础性文件(273条) 2.2

18 2.2 勘察工作基础性资料 ①合同、任务委托书、纲要(114条) 勘察任务委托书是勘察合同的重要组成构件,他是建设单位下达勘察任务的依据,一般应包括勘察阶段,勘察范围,规定勘察工作要达到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勘察报告评价的深度。并应在任务委托书中详细提供拟建物性质、高度、设计地坪标高和周围环境方案,提供拟建物荷载和地下室范围、标高。(规范4.1.11强条) 该类问题均为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工作时未取得任务委托书或任务委托书内容不全。

19 2.2 勘察工作基础性资料 ①合同、任务委托书、纲要(114条) 勘察纲要为勘察单位进行勘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一切勘察工作的大纲。检查的工程项目中部分无勘察纲要或纲要编制较粗,不能有效指导勘察工作。

20 2.2 勘察工作基础性资料 ②钻探原始记录(68条) 钻探原始记录为现场勘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是内业勘察资料分析的基础,有的被检工程未提供钻探原始记录,还有的是原始记录不规范,随意涂改,签署不全。不符合《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3号)的第十三条规定。

21 2.2 勘察工作基础性资料 ③原位测试记录(11条) 主要为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记录不规范,未按每10cm贯入击数记录。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第14.3.2条的规定。

22 2.2 ④基本建设程序、文件签署及签章不规范(68条)
勘察工作基础性资料 ④基本建设程序、文件签署及签章不规范(68条) 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勘察资料未按国家的相关规定加盖单位行政章、图说专用章、勘察资料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的合格章和执业资格章以及室内试验成果未加盖CMA计量认可章等。有几个勘察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的职称不满足相应勘察等级要求。不符合《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3号)的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规定。

23 2.2 ⑤钻孔测量资料(12条) 主要为少量工程未提供勘探钻孔的放、收孔记录,测量成果中未明确坐标、高程系统,测量仪器、方法、精度等。
勘察工作基础性资料 ⑤钻孔测量资料(12条) 主要为少量工程未提供勘探钻孔的放、收孔记录,测量成果中未明确坐标、高程系统,测量仪器、方法、精度等。 以上勘察基础性资料欠缺或不完整,主要是勘察单位从业人员责任心问题。

24 勘探工作布置 2.3

25 2.3 勘察工作布置 ①钻探(29条) 主要为勘探孔数量、密度、深度不满足工程要求,勘探点、线布置欠合理,不能有效控制整个建设场地。有的钻孔深度过大(一般40~50m即可满足要求,实际钻孔深度为75~80m)有的钻孔深度太浅,未钻及基底,基坑边坡外侧未布置勘探工作,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第4.1.18之规定(强条)。

26 2.3 勘察工作布置 ②原位测试(23条) 主要问题为未能根据建设场地实际地质情况,布置相应的原位测试工作。如软土层未进行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砂类土层未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基坑工程未做渗透试验,甲级建筑物的地基未进行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等。

27 2.3 勘察工作布置 ③波速测试(15条) 作为建筑抗震的地震效应评价,必须查明拟建场地覆土层剪切波速,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值划分场地类别,选取地震效应评价参数。主要问题为未布置土层的剪切波测试或测试数量偏少,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第4.1.3的规定

28 2.3 勘察工作布置 ④岩、土、水试样采取(48条) 主要为岩、土、水试样采集数量、深度和取样方法不满足规范要求,勘察报告中未交代取土器规格及取土方法,部分工程未对场地土和水采集试样作土和水的腐蚀性分析。如有的取样孔均在钻孔的上部取1件土样,致使其下十几米的深厚土层无土工试验指标。该类问题为4.1.20强条,因勘察报告的地基承载力选取、变形计算均是以试验成果为依据。数据不准确,样本数太少或无代表性,均可能对建设工程安全和造价造成较大影响。

29 2.3 勘察工作布置 小结 勘察工作布置不合理或工作量(主要为测试和取样)不足的问题,主要为勘察收费方面的问题。

30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2.4

31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①采用规范适宜性(14条) 主要为没有根据拟建工程类型、性质、特点采用合适的规范,有的是规范使用不能完全包括拟建物的性质和特点。如道路未使用市政或公路规范。当使用地方规范时未注明。

32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②勘察报告及图件完整性(87条) 有的工程勘察报告内容不完整,缺一些必不可少或需专门评价的章节,如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应有专门章节叙述。对勘察结论如场地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不明确。审查意见没有修改回复等。 勘察图件是直观反映勘察场地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相关关系的资料,主要问题为平面图无地形、坐标、高程和相邻建构筑情况,基坑开挖范围、深度,设计地坪标高和周围环境标高。剖面无拟建物范围、设计地坪标高和周围环境标高及相邻建构筑物范围、基础形式埋深等资料。

33 2.4 ③地下水分析评价及水、土腐蚀性评价(56条)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③地下水分析评价及水、土腐蚀性评价(56条) 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为规范强条,也是评价砼使用寿命的主要指标,勘察单位对此普遍不够重视。经常不做这方面的测试和分析评价。地下水的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是合理选择基础施工方式,准确确定抗浮设计水位,制定基坑降水方案的主要指标,水文地质不清,可能造成施工的安全事故。如有个项目地下室埋深达12.2m的深大基坑,地下水丰富,未对地下水作测试工作,也未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34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④岩土性质、参数分析选取(48条) 主要为勘察报告推荐给设计、施工使用的参数不全,参数统计分析方法欠合理,提供的设计参数与相关试验资料不匹配。如动探、标贯的击数明显与提供的参数不吻合,报告建议进行沉降变形计算,又未提供变形计算参数和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等。

35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⑤岩土均匀性分析评价(42条) 场地岩土均匀性评价是合理选择基础持力层、对基础沉降分析计算的必备条件。该条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的14.3.3条第4款强条规定,若基础主要受力层不均匀,可能造成拟建物差异沉降,影响建筑物安全。

36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⑤岩土均匀性分析评价(42条) 如有个项目建议的桩端持力层层厚较薄,且相邻钻孔下覆地层在水平方向上差异大,不均匀;有个项目拟建车库范围ZK9孔基础持力层下有厚度达5.8m的有机质软弱土,勘察报告未对地基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有个项目建议的基础持力层第③层土中有埋深和厚度变化很大且相对土性较差的第③-1层土时,对地基承载力、变形带来的差异和不利影响未评价等。

37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⑥建设场地地震效应评价(28条) 主要表现为地震液化判别方法、计算不合理,建设场地建筑抗震地段划分、场地类别确定不准确。部分地震参数不全。有的工程在地震设防烈度7度区未进行地震液化判别;有的判别了地震液化,但在液化场地桩基分析中,未考虑到液化土及以上土层的摩擦力折减或负摩擦力的问题。

38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⑦环境及基坑边坡分析评价(18条) 环境和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支护方案建议是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的重要内容,该问题主要为部分勘察报告提供的基坑边坡高度不准确,有的未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破坏模式、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评价,不能有效指导基坑支护设计,易造成工程安全隐患。

39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⑧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分析、推荐(33条) 主要表现为未结合场地地层情况和成桩可能性,推荐合适的基础方案,对地基处理未提供明确的质量控制要求,持力层选取欠合理等。如有个项目推荐强风化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未确定其坚硬程度及基本质量等级,未对桩端入土深度提出建议及成桩的可能性进行评价;有两个一级高层建筑,在该场地条件下建议预应力管桩方案不合理;有的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无成桩可行性分析中,未提出降水措施等。

40 2.4 ⑨工程建设对相邻建筑及环境影响评价(15条)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⑨工程建设对相邻建筑及环境影响评价(15条) 在城市进行工程建设,打桩、基坑开挖极易造成建设场地周围建筑变形、市政设施、管网的破坏。因此勘察时一定要将拟建场地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查清,勘察报告应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对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有两个项目未评价因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影响;有的缺少沉桩可能性及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相邻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41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经验欠缺所致。
2.4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 小结 勘察报告分析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经验欠缺所致。

42 室内试验 2.5

43 2.5 室内试验(送样单、试验方法及内容)(33条)
主要为送样单填写内容不全,无收样、开样记录,试验方法不合理,如未提供有关试验原始记录等,均为一般问题。有7个工程软土的室内试验未进行前期固结压力试验等。 主要为责任心问题。

44 谢谢!


Download ppt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剖析 以2012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 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