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柳 林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柳 林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柳 林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1

2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要求: 掌握海洋数据的类型、特点 理解海洋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2

3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模型 3 3

4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2.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 数据表达 4

5 §2.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表达 陆地GIS一般处理二维平面或曲面上的问题,而海洋水体的温盐密等物理要素及其形成的梯度等都是三维分布且相互关联的,同时还与其他三维分布的生物和化学等要素密切相关。当我们试图表现它们的分布时,往往无法用现有二维的GIS表达这种真三维现象,因为二维GIS并不能表达水体内部现象。 对于这种问题,一种处理方法是忽略垂直维的变化,对整个深度上的数据进行求和或者求平均,此方法在不需要考虑垂直变化时是行之有效的,比如了解海洋生物种群区域性属性分布等; 5

6 §2.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空间表达 第二种方法是将水体分成不同深度大面和不同断面进行二维GIS分布研究;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表达 第二种方法是将水体分成不同深度大面和不同断面进行二维GIS分布研究; 第三种方法是建立3-D体模型,即三维体的数据结构的研究(Raper 2000),但目前主要应用在矿产、石油、水文方面,而海洋领域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Harding,MacNab)。Varma基于HH编码,通过对空间的等分,从而索引空间对象(Varma 2000)。Meaden则提出了一种通用层次3D数据结构,任何海洋空间用这种网状瓦片切分都有六种分解,其索引采用Magnitude码,不同应用使用不同分辨率(Meaden 2000)。 6

7 §2.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时空数据表达 时空数据表达是相对于空间静态表达而言,属于过程研究的范畴。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数据表达 时空数据表达是相对于空间静态表达而言,属于过程研究的范畴。 通常海洋GIS中对于时间处理往往是忽略时间的连续变化,将时间分段或取某时刻代替,即假设时间为静态,以表达现象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特征与属性。 比如Meaille等(Meaille,Wald 1990)用不同时段的地图形成一张综合图。这种方法是将GIS陆上方法直接套用到海洋中来,忽略时间属性,其分析结果及其科学性值得讨论。 7

8 §2.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数据表达 时空数据表达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解决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沿用陆上GIS许多较为典型的时空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在表达海洋GIS中均有不可弥补的缺点,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模型的出现。二是从海洋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研究对象的特征,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理论,构造新的数据模型。 例如,仉天宇发掘了适用于海洋连续场的海洋GIS模型数据和概念模型,通过对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和设计原则的概括和总结,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洋场模型理论的构思和基本内容。 8

9 §2.1 海洋地理空间及其数据表达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GIS时空数据表达(据仉天宇 2002) 9

10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10

11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海洋数据采集技术也日新月异, 所能获取的海洋数据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在这些海洋数据中,既包 括传统的断面、船舶报、站点等海洋观测数据,也包括ADCP, ARGO、航天遥感器、多波束回声仪等先进设备所获取的数据。 相对于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获取海洋环境数据,航空和航天遥感越来越多介入到数据获取中。这些先进手段对于海洋数据获取,无论从数量、质量、分辨率以及精度来讲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要将类型纷繁复杂的海洋数据投入实际的应用当中,首要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工作。海洋数据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每一种分类标准都针对一定的目的,由此也就造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ADCP,声学多普勒测流剖面仪。 台站数据,只通过设置的固定站点监测海洋波浪、气象及温盐数据。我过台站有十几个。 船舶报指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简称船舶测报)是全球天气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合国气象组织规定各海洋国家应尽的一项国际义务。船舶测报包括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和以后的资料处理,所获得的资料能反应出测报船只所在海域的水文气象基本状况,为研究防灾减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世界每天有近六万艘运输船舶、百万艘渔船航行在海上,遍及各个角落。测报船舶发回的海上水文气象要素资料对实时天气和海况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却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对灾害性天气预报时,更显其特殊意义。 11

12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类型 按照学科划分,可以将海洋数据类型分为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生物、渔业、气象等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 按照学科划分,可以将海洋数据类型分为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生物、渔业、气象等数据。 按照海洋数据的时空形态来划分,则可以划分为海洋场数据和海洋点数据。 在物理海洋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将海洋数据类型分为海洋要素数据和海洋现象数据。 按照数据源可以分为遥感数据、站点数据、海上测量数据、基础地图数据以及数值数据。 12

13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类型 下面对海洋数据从获取数据源的不同,分别对五类数据进行说明: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 下面对海洋数据从获取数据源的不同,分别对五类数据进行说明: 遥感数据,主要包括航空飞机航拍数据;HY卫星数据、SeaWiFS数据、NOAA卫星数据、MODIS数据以及其他可购买的卫星数据;雷达数据;单(多)波束数据等。 特点,数据量非常巨大,成像周期短,有利于对一些突发问题进行研究。 HY,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探测海洋水色和海洋表面温度的卫星,2002年发射。水色要素包括:叶绿素、悬浮泥沙、可溶有机物等 SeaWiFS卫星 是美国1997发射的探测海洋水色的卫星。NOAA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泰罗斯”(TIROS)系列( 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系列( 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TIROS--N/NOAA系列。 13

14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 站点数据,在我国海洋站共有72个,长期验潮站有上百个,此外还有其他非日常观测站,在辽东湾海域内也包括大量的海洋站点。 海上测量数据,主要包括各种大面和断面数据、浮标数据和船舶报数据。其中规模较大的专项调查数据包括国家海洋局和日本科技厅合作的中日黑潮合作调查、中美海-气相互作用调查、大陆架临近海域勘查、南沙群岛及其临近海区综合考察、中国海岸带、海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国家海洋局 1980)以及大陆架调查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实测数据。 在我国海洋站共有72个(韩家新 2003),长期验潮站有上百个(郑文振 1998)。 14

15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 基础地图数据,主要是由国家测绘局完成的1:100万、1:50万、1:25万、1:5万基础数据;地方1:1万到1:5000;各城市1:1000万到1:500基础地理数据。 海洋数据中还包括海洋数值产品,这类数据主要是指从各种数据集中导出的数据,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盐度、温度和其他海洋变量等,如Levitus Levitus 1982版、1994版和1998版。 LEVITUS,是美国国家海洋数据中心(NODC)的海洋气候实验室生成的高质量的气候态海洋数据,利用客观分析技术对 年的多项实测参数(温度、盐度、氧气、磷酸盐、硝酸盐、硅酸盐等)进行了处理,是具有不同时间尺度(年均、月均、季节平均)的海洋主要参数再分析数据库。 15

16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类型(数据内容) 地貌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数据内容) 地貌数据 海岸线、高程、流域范围、水深;沉积物和泥沙、沿海土壤;海洋与海岸地质;含水层资料。 动力因素 潮汐、水流、波浪能;海水温度;气象;季节性影响。 生物地理 潮间带生境;水化学;渔业;鸟类(包括候鸟迁移路线、繁殖场、海岸鸟类、潜水鸟类);哺乳动物(海洋哺乳动物、海岸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植被。 政治地理 管辖边界、行政边界、立法边界、地藉边界。 16 16

17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类型 经济地理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类型 经济地理 陆地、海岸及近海开发利用(包括商业捕捞、水产养殖、渔业加工、废物处理);土地覆盖;建筑许可证;区域规划;突发事件;废物排放和废物处理设施;运动渔业和其它旅游体养业;海港及小型游艇码头。 运输系统 轮渡及其它海洋运输业;机场;道路网;通航河道。 专用区域 考古遗址;野生动物禁猎区;生态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地方公园;民族专用保留地。 17 17

18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体系结构 原始层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体系结构 原始层 原始层包含了整个数据体系的数据源,类型多样,各类型数据源特征显著,主要由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的原始文件组成。这些原始文件包括文本数据文件、二进制数据文件、描述儿数据的XML文件以及其他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文件。 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有数据集库、基础数据库以及基础元数据库。其中数据集库是以文件为单位对数据进行归档管理;基础数据库是数据集文件的关系化存储形式;元数据库保存XML数据、代码数据、导航数据、装载日志、访问日志等。 张峰等,数字海洋中数据体系结构研究[J].海洋通报,2009,28(4):1-8. 18

19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体系结构 集成层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体系结构 集成层 集成层保存了经过清洗、转换等处理后的基础数据,为高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如OLAP和数据挖掘)提供数据服务。 产品层 产品层保存只读的、用户定制的产品数据。包含中间产品库、最终产品库和产品儿数据,存放由以上各个数据层次产生的数据产品,如对基础数据的处理结果OLAP后产生的相关图形结果等数据产品的保存。 专题层 海洋令题信息数据库是在海洋基础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融合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ICI向实际应用需求建立的若干令题数据库。 19

20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体系 20

21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国家 海洋 数据 体系 系统 结构 21

22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 数据 体系 的数 据源 22

23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有很多存储形式和标准格式 二进制文件 ASCll文件 netCDF 、HDF文件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有很多存储形式和标准格式 二进制文件 ASCll文件 netCDF 、HDF文件 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BUFR 格网化的二进制文件GRID等。 23

24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特点 海洋数据由于测量方式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具有不同于陆上数据的独特之处。 动态性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特点 海洋数据由于测量方式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具有不同于陆上数据的独特之处。 动态性 海洋无时无刻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海洋数据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海洋数据的动态性特征表现最明显的是海洋现象的动态性。海洋现象的动态性不同于陆上的动态,陆上的动态一般不涉及全域的动态,往往是局部的,只是一小区域或其边界的变化,而且已经变化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但是海洋现象每时每刻都是变化的,而且都是全局性的变化。 24

25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特点 模糊性 海洋数据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和边界界定上,由于海洋是动态的,所以有些定义不像陆地上那么精确,由此从概念上就产生了模糊性。海洋中的边界往往是模糊地,如其一海区的温度变化,其区域边界是模糊的,若认为划分出变化区域的边界,似乎是精确的区域边界,实质上是损失了信息,确切地说是给出了不精确的描述。 25

26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特点 时空过程性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特点 时空过程性 海洋数据的时空过程性主要体现在海洋现象方面。海洋现象都具有时空过程性,不但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还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也就是具有过程性。在海洋现象中,上一个时态的特点与下一个时态的特点是不同的,有一些特征发生了变化;以涡旋为例,上一时刻与下一时刻其涡旋中心、涡旋边界、涡旋面积等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而每个要素的变化对于研究涡旋来讲都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数据的时空过程性在海洋研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6

27 §2.2 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 海洋数据特点 时空粒度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数据特点 时空粒度 海洋数据粒度不一,从许多海洋相关部门所获的数据来看,数据的粗细差别很大,有些是时空上或属性上是高层次的,也就是概括的,大粒度;有些是时空上或属性上是低层次的,也就是详细的,细粒度的。时间粒度是指记录数据的时间间隔,比如有以秒记录的数据,也有按天统计的数据。 27

28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2.3 海洋数据模型 28

29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通过对海洋数据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海洋数据具有时空多维性,为了更好的对其研究,就需要建立适合其特点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定义数据对象类型、对象关系、操作和规则以维护数据库完整性的模型(Codd,1980)。 时空数据模型可以有效地表达地理信息的空间三维和时态性,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前沿领域和国际热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Clangran 1992)都致力于对其进行研究,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29

30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1)时空立方体(Space-time Cube)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1)时空立方体(Space-time Cube) (2)时空快照序列(Sequent Snapshots) (3)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4)时空复合模型(Space-time Composite) (5)时空三域模型(Spatial Temporal Domain) (6)基于特征的时空模型(Feature-based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通过对目前时空概念模型的回顾和分析,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崔伟宏,张显峰 2000)。 30

31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1)时空立方体(Space-time Cube)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1)时空立方体(Space-time Cube) 时空立方体也被称为三维立方体(Szego 1987,Samtaney 1994)是用一个立方体表示二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一种时空数据模型。 该概念模型的思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但并不能反映目标间的时空联结和时空拓扑关系;另外也没有提出新的时空逻辑和数学算法,目前仅停留在最基本的思想阶段。 31

32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2)时空快照序列(Sequent Snapshots)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2)时空快照序列(Sequent Snapshots) 时空快照模型是由一系列不同时间内的空间数据层所组成,该模型用一个时刻的空间数据层记录地理现象的状态,通过一系列不同时间内空间数据层的集合便可以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化过程。这种模型起源于传统制图,并具有Video慢动作的特点,可以在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 该模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时空立方体的时间离散化形式,因此继承了时空立方体的良好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集的时间属性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模型虽然可以描述某一时刻目标的空间拓扑关系,但仅仅用模型却不能反映一个状态到另外一个状态变化的事件,也无法反映时空拓扑的时空关系,而且如果每一时刻都记录所有变化了和没变化的内容,数据冗余度大。 32

33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3)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3)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该模型是在时间序列变化的基础上,记录基本状态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变化。 t时刻状态 扰动区域 未受影响部分 33

34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3)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3)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为了避免连续快照模型将每张未发生变化部分的快照特征重复进行记录,基态修正模型按事先设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只存储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基态)和相对于基态的变化量。 同快照模型相比较,节省大量存储空间,减少了数据冗余量。Peuquest(1995)将其应用于建立地籍管理、土地空间变化查询并设计了TGIS原型系统。但该模型较难处理给定时刻的时空对象间的空间关系。 34

35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4)时空复合模型(Space-time Composite)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4)时空复合模型(Space-time Composite) 时空复合模型是时空一体化模型(Langran 1988),该模型是对不同时间段的地理现象叠加的结果,其实质上是对基于状态修正模型的发展。 时空复合模型将时空组合成为一个具体的时空集,把三维的时空体变为一个二维的空间,通过非空间属性来说明时间序列产生的时空组合。但是由于该模型把所有变化放在同一层上并建立拓扑关系,将空间目标分成许多小的弧段,并且必须为空间目标中每一个新的弧段分配标志码,分割了空间目标的完整性。 35

36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4)时空复合模型(Space-time Composite)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4)时空复合模型(Space-time Composite) 时空复合模型使得按照地理目标进行查询十分困难。该模型在理解和时间上都存在比较多的困难,而最大的问题是时空复合模型不能使用现有的GIS系统实现,现有GIS系统在数据录入、显示和分析功能上都不支持将空间目标的多个版本放在同一数据层上,所以该模型很难实现。 36

37 §2.3 海洋数据模型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5)时空三域模型(Spatial Temporal Domain)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5)时空三域模型(Spatial Temporal Domain) 时空三域模型 最早是由Peuquet(1995)提出来的,最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在深入探讨时空三域模型的建立问题。时空三域是指空间域、时间域 和专题域。在一般的时空模型中,通常忽略了专题信息,因此时空三域集成后比简单的时空模型更能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体。 时空三域模型,作为一个概念模型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专题域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此专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这一概念模型下,如果脱离实际情况,想实现进一步的物理结构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37

38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在这种数据模型中,时间位置成为用于记录变化的组织基础,时间维上的时间顺序,表达了地理现象的时空过程,时空轴(time-line)用事件表(events list)表达。事件表记录了地理现象已知变化的顺序变化过程,每个时间位置与地理现象已发生变化(已被观测到发生变化)的一组位置或特征相关联。在给定的时间分辨率下,只记录发生变化的时刻,在时间的组织上可以看作是时间游程编码,类似于记录空间变化的栅格游程编码。事件表达了状态的变化,事件表存储了与时间有关的变化,而且仅仅是变化。除了灾难性事件引起的突然变化外,变化也可以是渐变的。对于逐渐变化,记录的变化事件可以是从上次记录以来的累积变化量或按照特定的领域规则,关键问题是如何决定连续变化的时间位置。在基于事件的方法中,与每个变化相关的时间按升序或降序排列、存储,可以是任意时间分辨率。 时间三域模型将时空关系进一步提炼,并提出了一些方法,对实际应用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8

39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6)基于特征的时空模型(Feature-based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基于特征的时空模型(M J Egenhofer 1999)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技术,对空间对象以类和实例对象两个层次来表达,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在该模型中,类是指与有共同特征的地理现象,如河流、道路、耕地等;对象则指具体的地理目标,如京沪高速、候机大楼等。 39

40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时空数据模型 以上传统的时空数据模型由陆地GIS发展而来,不能满足海洋环境数据动态、连续、边界模糊等特点的特殊要求,而且现有模型的时间性不强,只能记录某个或某几个时刻的状态,时间上不连续,基本上局限于TGIS的研究范畴。目前多数海洋时空数据模型也都是在陆地GIS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扩充,对复杂海洋现象的描述与表达能力尚有欠缺。因此设计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是海洋环境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40

41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或现象在时空域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其空间、时间和属性是过程的统一体,传统的GIS时空数据模型在描述、表达、组织与分析这类数据时面临许多挑战。然而,基于特征的数据模型和以过程为对象的时空数据组织在动态数据的描述与表达的方面具有优势。 基于特征的时空模型(Egenhofer et al.,1999)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技术,对空间对象以类和实例对象两个层次来表达。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特征看作基本单元,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特征的空间、时间和时空的属性、功能和关系及其实例间的关联。如下图所示。 41

42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框架 42

43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43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由于海洋现象具有实时的动态变化特性,即具有过程的特性,ESRI在2005年提 出了海洋数据模型试行版(Marine Data Model Beta),试图对海洋现象的动态特征 进行描述与分析。 43

44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苏奋振等人将过程作为属性、功能和关系在空间、时 间和时空上的统一体提出了基于特征的海洋时空过程 数据模型(苏奋振等,2006),该模型将海洋时空过程 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抽象为地理特征,采用面 向对象技术对类时空过程数据(点、线、面、体)进行 描述、表达、组织与存储,并以UML构建了特征对象 逻辑关系。 44

45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薛存金等人(薛存金等,2007)探讨了基于特征的线过 程时空数据模型组的六元组框架体系,实现空间、时 间和属性的一体化存储和地理实体的动态分析。在分 析线时空过程特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三大类十二 个类别的线过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特征的线过程时 空数据模型的概念;利用文件层次分块结构对时空线过 程数据进行了组织与存储,最后以海洋锋为实例进行 了实现。该模型在时空数据组织、时空查询、时空过 程提取和时空过程可视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45

46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是将陆地GIS的时空数据快照模型与海洋场的时空格网模型相集成的一类时空数据模型。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是一种多级格网数据模型,它需要对海洋数据或海洋现象数据进行三个层次的剖分。 空间栅格离散化 时间离散分段 属性分层。 46

47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苏奋振等人(苏奋振等,2006)就空间栅格离散化问题提出了等角格网化方案和等面积格网化方案,并指出时间离散分段和属性分层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数据和现象进行具体划分。时空数据快照模型是由一系列不同时间内的空间数据层所组成,分别记录地理现象在不同时刻的状态,通过这一系列空间数据基于层的集合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化过程。 快照格网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集的时间属性问题(仉天宇,2002)。如下图所示。 47

48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连续快照模型示例 48

49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基于场的时空快照网格模型适用于全球范围也适用于近海区域。对于海洋数据采用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具有以下优势(仉天宇,2002;季民,2004;苏奋振等,2006): (l)符合海洋环境数据获取及存储规律; (2)格网形式简单直观、高效灵活,主要表现在图形运算处理、间变化等方面; (3)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满足海洋主题的实用化需求。 49

50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2)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 但是基于场的时空快照格网模型在数据冗余和时空查询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从空间数据模型角度而言,格网形式同矢量形式相比,缺少了矢量构图的精确性。理论上,格网大小可以无限细分,但是在实际中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讲应该在能够保证一定精度的情况下,来确定网格的大小。反之,如果对格网进行细分,需要的存储空间会非常大,当格网细分到一定程度以后,该问题将更加突出。 50

51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3)快照格网的基态修正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3)快照格网的基态修正模型 快照格网基态修正模型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时空快照格网模型的数据冗余和时空查询问题。1990年,Langran(Langran,1990)提出的修正格网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快照格网模型的以上两点缺陷。 该模型将格网单元及其变化以变长列表形式存储,列表中的每个内容记录了该特定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由新值和发生变化的时间来标识。因此,格网单元的列表存储了对应于该单元位置的真实世界状态的完整序列。 该模型仅存储与特定位置相关的变化,解决了快照模型的数据冗余问题。对于整个区域的当前状态也容易获取,还可以通过变化的累加,恢复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51

52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3)快照格网的基态修正模型 快照格网基态修正模型 52

53 §2.3 海洋数据模型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3)快照格网的基态修正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海洋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3)快照格网的基态修正模型 通过快照格网的基态修正模型,可以将海洋要素或现象动态变化的过程直观的体现在差文件中,为海洋要素或现象的特征的迅速识别或提取提供方便。 关于快照格网中的时间间隔不定问题,由于建模的数据基础来源于原始采样间隔的海洋数据,通过建立海洋实测数据与模型快照格网的一一对应关系,一可极大方便原始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原始海洋场景的恢复。 53

54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基于特征的数据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海洋中实际观测的数据,它分为两类:离散点观测数据和连续扫描观测数据。对于连续扫描的数据,可以用栅格进行组织;而航线或漂流浮标进行的“线”测量,也可以认为是由系列点构成。 54

55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另外一部分是从海洋现象等数据中提取出来的一些点、线、面、体的过程特征数据,这些现象或对象,具有时间、空间、形态、属性动态的特征,这类数据模型是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常规GIS数据模型的根本区别。根据特征数据的形状将其分为点、线、面、体四类。 下面分别对这四类特征数据进行说明。 55

56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在点特征中,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点观测数据;另一类是点过程数据。 点观测数据主要指那些可离散成电的观测,对于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根据有无纵深和时间序列划分为以下四类观测点: 无纵深、无时间序列的测点(Fixed-point); 无纵深、有时间序列测点(TimeSeriesPoints); 56

57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有纵深、无时间序列测点(InstantaneousPoint); 有纵深、有时间序列测点(TimeDurationPoints) 57

58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点过程数据,主要是指海洋现象中提取出来的一些特征点数据,如涡旋的中心点,对于这种海洋过程数据有时候可以用一些特征点来标识,这些点的数值和空间位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erivePoints)。 58

59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线( Marineline ) 将线数据同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线观测数据,另一类是线过程数据。 线观测数据是指由点观测数据聚合而成的数据,例如一条水深的测线数据。 对于线过程数据,可根据线上各点属性值是否相同再进一步分为两类: 59

60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线( Marineline ) 一类是线上属性一致的海洋过程的线描述数据,在这类数据中,线的属性值和空间位置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Derivelines); 另外一类是线上每点的属性不一致的海洋过程的线描述数据,在这类数据中,线上点的属性值和空间位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eriveGridLines) 60

61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面( MarineArea ) 对于海洋中的面状数据相对来讲比较复杂,一方面面状数据可看做是由一系列观测点数据聚合而成;另外,也可以把面状数据看做是面状的过程数据;此外这些数据还可能是一些扫描数据如声呐、照片、卫星材料等。 海洋面状的过程数据可进一步细分为面上属性一致的海洋过程数据和以及面上没电的属性不一致的海洋过程数据;即面上的属性值和空间位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DerivePloys)和面上点的属性值和整个面的空间位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DeriveGridPloy) 61

62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体( MarineArea ) 按照与海洋点、线、面同样的分类方案,可以将体数据分为两大类。首先可认为海洋体数据即立体观测数据是由点观测,线观测和面观测构成,是它们组成的一个整体;另外也可将体状数据看成是体状的过程数据。 对于海洋过程的体数据,也可根据体上属性是否一致再详细的划分为两类: 62

63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1)数据结构模型 体( MarineArea ) 一类是体上的属性值和空间位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Derivevolumes); 另外一类是体上点的属性值和整个体的空间位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DeriveGridvolumes)。前者体上属性一致,而后者体上属性不一致。 63

64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2)特征对象逻辑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1.基于特征的时空过程数据模型 (2)特征对象逻辑 可以将上述的点、线、面、体等概念用UML构建关系。包括:特征-对象关系; 对象表关系。 (可查阅《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技术与应用》) 64

65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它是一种多级格网数据模型。在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中,需要对海洋数据或海洋现象数据进行三方面的剖分: 在空间上采用栅格进行离散化,具体栅格大小根据研究区范围以及研究的问题来确定; 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分段,时间间隔大小也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来确定; 在属性上要进行分层,具体的分层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数据和现象进行划分。 65

66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海洋中的场数据可以分为两大类: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海洋中的场数据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类型是标量场数据。标量场数据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例如温度、盐度,只需要一个量值就可完成表达; 另外一种类型是矢量场数据。矢量场数据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对其表达就需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表达其方向,另一部分表达其量值。 66

67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不管是全球范围,还是近海区域,都可使用这种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来进行描述。在此模型中,首先要对空间进行离散栅格化,具体栅格的大小要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以及要求来确定,对于范围大的区域,所取的网格要大一些,反之亦然。在这里,仅以全球的格网化方案为例,对离散栅格化的方法进行探讨。 67

68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格网化的全球解决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等角的格网系统,另一种是等面积的格网系统。 第一种方案是标准情况使用的数据模型,适用于各种场数据,有时也可用于海洋现象数据集;另外一种是针对特殊应用需要而提出的,主要针对高纬度地区和对格网的面积、形状要求特别高的使用情况而制定的。 68

69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当然,这两种方案都是以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分析为目的的,在进行后期制图的时候,仍可采用其他合适的投影方案,例如采用我国陆地地图经常使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等,采用适合大陆地形的埃尔伯投影等,这种制图形式的投影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以利于视觉感受的形式输出。 69

70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是以全球经纬度作为基本格网来构建全球的格网系统,空间范围最大可以达到全球尺度,也可以小到非常狭小的研究海域,每个格网的大小根据具体问题而定。 等角格网化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地球投影方法,目前在实际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在这种投影变换中,经线和纬线之间永远保持垂直。赤道、子午线的长短都不发生变化;但是其他的特点则会发生变化,例如,除赤道外的纬线长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变 70

71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化尤为剧烈,这样就是的格网的面积和形状等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这种投影形式在卫星遥感领域经常被用到,而在陆地应用领域却甚少涉及,这是因为一般陆地研究区域比较小,经常是采用某种变化较小的投影方式,使研究区域接近于真实的形状和面积等。 71

72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但是在海洋研究中,特别是海洋遥感的研究中,经常需要面对海盆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的海洋现象,因此,使用这种投影形式就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即使是研究中、低纬度的较小海域,使用这种投影方式仍然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72

73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这一投影方法在解决大尺度问题以及中、低纬度问题时就已经能够满足要求,但是研究某些高纬度海域的问题仍然不能满足要求,但是研究某些高纬度海域的问题仍然不能满足要求。这是因为在高纬度地区变形实在是太大了,完全失去了直观和易于使用的原则。 当对格网面积和形状的视觉要求非常严格以及对中、低纬度海域表达不近人意等特殊情况下,一般会选用第二种投影方案,也就是等面积的格网系统。 73

74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 等角格网化方案一般采用9km格网系统,这种方法在忽略椭球效应的前提下,将子午线分成等距离的2048份,将赤道和纬线等分为4096份。由此,生成了一个以精度和纬度为格网系统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内,经线和纬线形成边长“相等”的小格子。在9km格网系统中,经常会用到位图坐标与经纬度坐标的转换计算。 74

75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等角化格网结构示意图 75

76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的重要特点在于不但可以形成具有基本排列规律的矩形格网体系,并且兼顾到以后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的结合,它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潜在空间海洋数据的应用,另一方面还需要设定常用的最小空间分辨率。 76

77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等面积格网示意图 77

78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假设大中尺度海洋问题中常用的海洋最小空间分辨率大约为8~10km,设定每个格网的边长大约是9.28km。 该数值一是常用海洋数据的最小空间分辨率之一,是一些大气和海洋环流模型中经常采用的输出分辨率(其大约相当于1/12经纬度格网)。 二是若将地球考虑为球型,且将子午线等分为1 080段*9.28km, 1 080是个能够被很多整数整除的常数(包括2, 3, 4, 5, 6)等,很容易构建新的分辨率格网。有效防止了在海洋数据分析中,科氏力参数为零的情况。 78

79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全球所有9.28km格网的数目是 , 这些格网按照行的形式排列,即按照纬线排列,每一行的格网的数目是不同的。设定在赤道的两侧最靠近赤道的行的格网数目是4320,这个数目实际上是对赤道周长的一个等分的结果,即 2Pi Re/9.28。其中,Re地球赤道半径,取为Re= km。这样每一行中格网的数目是随着纬度的绝对值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一种余弦函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79

80 §2.3 海洋数据模型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每行中格网数目随纬度的变化 80

81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为了保证每一行中的格网数目必须是整数,每一行格网的沿纬线的长度应该是有微小变化的。而我们已经假定在经线方向(即y方向)的长度是恒定的,即9.28km,这样一来,在每一行中所有格网的纬线方向(即x方向)长度是需要微调的。确定每一行中格网的数目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初步估算在纬度L所处的行中所需的格网数目(Np): Np=2Pi r/X。 其中,X是赤道上的x方向上的距离,即9.28km,r是纬度L处的小圆半径,r的计算公式: r=Recos (L) 。 81

82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Re是地球的赤道平面的半径。如果Np的小数部分小于或等于0.5,则直接取Np的整数部分,反的整数部分,反之,则取Np=Np+1。Np确定以后,这一行中的格网的大小也就确定了,对于每一行来说,这个值是有所不同的。考虑最坏的情况,假设某一行被9.28除以后恰好是n+0.5,n是自然数,即最后1个格网恰好被终点线平分,如果该行有100个格网,即从极点开始是第16行,或者距离极点为148km。由于半个格网的距离被大约100个格网所分担,因此这里的误差大约是0.5%。 82

83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对于1个大约9km见方的格网来说,0.5%对应着实际距离45m左右。通过这样类似的计算,距离极点80km的行具有50个格网,其相对标准格网的单边距离误差及面积误差都是1%。 在地球的两个极点处,形成一个圆形区域,并且被3个格网平均分配成3个扇形,子午线的长度仍然是9.28km,而经线的长度则较大一些。忽略地球的椭球特征,则这个圆形面积是Pi X2,其中X= 9.28km。如果我们将区域面积都除以不变的X,则其面积可以表达为Pi X,再将它平均分为3个格网, 83

84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1)格网化方案 等面积格网化方案 则每个格网的面积由其x方向的格网边长决定,即Pi X/3 (大约1.05X).极点附近的格网要比赤道附近的格网大5%左右。 NOAA的Pathfinder SST AVHRR数据就是采用这种数据格网化方法,在扫描式遥感数据储存方面具有相当良好的效果并且适宜向其他数据类型推广。 84

85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符合数据获取及存储规律 海洋数据中各种遥感观测数据以及通过数值模拟获得的数据,都是以栅格形式获取和存储的。 遥感观测所获取的数据是比较标准的格网数据,每一个观测值都代表了某一个瞬时视场的平均状况,例如MODIS、AVHRR等遥感数据的观测原理、数据获取存储等都是以栅格为基础的。 85

86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符合数据获取及存储规律 由数值模拟获得的数据一般也是栅格形式,这是因为在数值模拟初期就必须进行对计算网格的剖分,而且需要给出一定的时间步长,在此基础上完成各个要素的位置分配,通过不断的循环迭代计算后,给出一个代表网格平均结果的数值。根据目前的计算结果来看,无论这个要素值是定义在网格的什么位置,是在中心或者顶角等等,都可以归纳为网格的平均状况。 86

87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符合数据获取及存储规律 对于现场实测数据通常是离散点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采用大面或者断面调查的方式,时间(准)同步,一般是三维立体结构。严格地说,不具有格网特点。 但是在处理很多研究和应用问题过程中,离散采样实际代表的是断面或者大面等的平均状况,也就是说,对实测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一步操作,是从采样数据推断未知数据的过程。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分支。通过处理以后的数这个过程最常用的仍然是统计学,并发展了据,也能符合这种栅格存储模型。 87

88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符合数据获取及存储规律 对于非成像式遥感观测数据可以看做是二维的实测数据,是散点状的平面(海表面)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规律可以参考实测数据的形式。 对于时间上的分段,则更能反映海洋数据的过程性特征,符合海洋的时变性特征,而且可以通过对多时间数据的叠加来研究其变化规律。 88

89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格网形式简单直观、高效灵活 时空格网模型中的格网形式直观、简单、实用,但仍然保持了严密性和各种可扩展功能,可以灵活的运用,满足当前的各种需要。 格网形式除了形式比较简单以外,在图形运算处理方面算法更容易实现,便于叠加及其多要素的综合分析;格网形式拓扑关系简单,更容易实现拓扑分析功能,并具有比较强的并行处理能力,此外还具有很强的表达空间变换的能力。因此,格网形式在空间分析、图形运算处理等方面也都更容易实现,功能也更加强大。格网形式的这些特点是 89

90 §2.3 海洋数据模型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以苏奋振等人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观点为例 2. 基于场的时空格网模型 (2) 时空格网数据模型的优点 格网形式简单直观、高效灵活 矢量形式数据所不容易实现的,由此也更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格网形式同矢量形式相比,缺少了矢量构图的精确性。理论上,格网大小可以无限细分,但是在实际中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讲应该在能够保证一定精度的情况下,来确定网格的大小。反之,如果对格网进行细分,需要的存储空间会非常巨大,当格网细分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90


Download ppt "第二章 海洋GIS数据 柳 林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