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如果仅需要人工呼吸,10-12次/分, 吹气量8ml/kg,500-700ml 吹气 问题:胃膨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如果仅需要人工呼吸,10-12次/分, 吹气量8ml/kg,500-700ml 吹气 问题:胃膨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如果仅需要人工呼吸,10-12次/分, 吹气量8ml/kg, ml 吹气 问题:胃膨胀

2 8、每次按压后,放松时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位置,在按压时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变,不要离开胸壁
9、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充分减压 10、五个按压周期后要再次评估病人的循环体征

3 BLS—简单却最重要的核心 心脏按压的重要性,连续性。间断时间小于5秒

4 根据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证明患者只要获得正常血供的20~25%以上,就不会造成功能上的严重损害。

5 ACLS的几个问题 气管插管 除颤 复苏药物给予

6 心脏停搏的三个时相 第一期:电时期。此期为4分钟,多为室颤 第二期:循环期。此期为4~10分钟,高质量心肺复苏,除颤前CPR。
第三期:代谢期。>10分钟 预后极差

7 心脏骤停的三种形式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室颤波此型多见
无脉电活动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也称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可由 P-QRS-T综合波形出现,无机械 性收缩 心脏停搏 Cardiac Arrest 心脏静止,心电图成直线

8 除颤的理由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是室颤 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搏 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最有效地措施
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或消失 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7%~10%

9 抬开手时间过长主要是花在通气(2次通气15 s)和电除颤上(3次1 min 40s)。
1992年AHA曾制定连续3次电击是基于单相波除颤,双相波应用改变了除颤的效率。

10 有研究显示, 200 J单相波除颤的首次电击成功率为66%,360 J为73%。 双相波除颤仅用150 J首次成功率为92%,200 J为98%。

11 除 颤 将适量的导电糊涂到除颤器电极板上和病人胸部(也可用盐水纱布,但不要太湿)。打开除颤器电源并设置到非同步位置,调节除颤器能量至所需读数并开始充电 用较大压力将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侧,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尽量使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 充电至所需能量后两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 能量给予200焦耳。 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应予以0.1%肾上腺素1ml, 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12 心前区叩击 一次叩击产生5~10J电能 可使部分心肌除颤或起搏 适用于心脏停搏<1分钟 部位为胸骨中部

13 呼吸支持 简易呼吸器 喉罩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14 肾上腺素 早期ACLS与复苏后问题 (1)肾上腺素仍为复苏一线选择用药,而去甲肾上腺素亦有效。肾上腺素虽尚无有人类安慰剂对比研究,却仍被认为对各类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是有效的。

15 肾上腺素 冠脉和脑血流增加 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 心肌电活动增加,使细颤转为粗颤 全身血管阻力增加 心肌收缩长度增加 心肌耗氧增加
剂量: 1mg ,3~5min 重复一次 途径:静脉1mg 气管内 2~3mg,稀释到10ml

16 血管加压素 血管加压素作为心脏停搏一线用药与肾上腺素对比可能有效,在1mg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无效时,可以考虑应用40 IU血管加压素。
此类情况也可考虑替代后者,但其并未能改善出院存活率。二者可同时使用要比单独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预后更有益。

17 有研究发现,表现为室颤及无脉性室速的心脏停搏患者使用加压素组出院生存率较肾上腺素组要高40%,并认为,心搏停止患者心肺复苏时潜在的缺血程度复杂,优先选择加压素要比使用肾上腺素效果好。

18 一项1219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主要终点为入院生存率,次要终点为出院生存率。
589例 加压素40 IU, 597例 肾上腺素1mg 加压素组和肾上腺素组室颤患者入院存活率分别是46.2 % 和43.0 % (P=0.48); 两组的入院存活率分别是33.7 % 和30.5 %(P=0.65)。

19 心脏停搏的患者,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显著高于肾上腺素组(29.0 % vs 20.3 %,P=0.02),
在未恢复自主循环的732例患者中,加用肾上腺素可使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25.7 % vs 16.4 %; P=0.002)和出院存活率(6.2 % vs 1.7 %; P=0.002)显著增加, 而单用肾上腺素组存活率无增加。 两组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状态要大致相似。

20 胺碘酮 对心脏停搏患者,如持续性室颤或室速,在除颤或使用肾上腺素无效后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多行性室速和不明原因的复杂心动过速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律失常

21 胺 碘 酮 对电转复或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室颤或室速可应用胺碘酮。院前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较利多卡因或对照组能改善存活率,并能预防心律失常复发。

22 一项随机、前瞻性、双盲、设对照的ARREST试验 入选了504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两组室颤/室速患者均为3次电转复无效接受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
胺碘酮或安慰剂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44 % 和 34 % (p = 0.03) 。胺碘酮治疗被认为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独立指标(相对比 1.6; 95 % 可信区间 1.1 – 2.4; p = 0.02).

23 另一项随机、双盲、设对照的ALIVE试验,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入选病例分别180例和167例,均为院前室颤/室速患者均为3次电转复无效者。
从发病至给药时间为24 min,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22.8%和12.0 % (p = 0.009)

24 利多卡因 有荟萃分析表明,利多卡因可使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减少1/3,可使近50%患者不再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但却未能使其总死亡率降低。
利多卡因虽能降低室颤发生率,却同时有使死亡率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弱有关。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已不建议心肌梗死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25 碳酸氢钠 ※过早补充有可能加重呼吸性酸中毒,首次剂量100ml 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 原有代谢性酸中毒 因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苯巴比妥中毒
伴有高钾血症 血气结果:ph<7.0 ※过早补充有可能加重呼吸性酸中毒,首次剂量100ml

26 持续生命支持 脑复苏(亚低温、高压氧) 心肺功能评价(SWAN-GANZ、PICCO) 肝肾功能评价(CRRT)

27 亚低温治疗 2005年建议 12~24小时 32℃~34℃ 持续12~24小时 2010年研究 复苏开始 32℃~34℃ 复苏48小时
2005年建议 12~24小时 32℃~34℃ 持续12~24小时 2010年研究 复苏开始 32℃~34℃ 复苏48小时 方法:冰袋冷敷,装有循环冷却剂的冰毯,通过颈动脉冷却 液体灌注,冰水鼻腔灌洗,鼻腔吸入氧氟混合气 问题:1、局部或全身 2、时间: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3、温度 4、降温方式 5、升温方式

28 呼末CO2 (3)动脉血PO2并不反映静脉血PO2低或组织缺氧;静脉pH 和 PCO2比动脉血气更能反映实际变化;呼末CO2(PETCO2)反映心排出量的一项好的检测指标,但与动脉CO2却无相关性;动脉血气不能监测心脏停搏患者的预后。PETCO2监测可能安全、有效地评价CPR时心排出量,并作为CPR自主循环恢复的预后指征。

29 (5)心肺复苏后的危重患者应常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症静脉输胰岛素予以控制,并根据血糖浓度调整治疗,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控制血糖在4. 4 - 6
(5)心肺复苏后的危重患者应常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症静脉输胰岛素予以控制,并根据血糖浓度调整治疗,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控制血糖在 mmol/L。低温治疗可以诱导血糖升高。

30 终止CPR的指标 现场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现场抢救中不应该轻易做出停止CPR的决定 在任何时间内,出现过自主循环应延长复苏时间
青壮年、药物过量、低温、交通事故延长复苏时间

31 终止CPR的指标 评估心脏骤停到开始CPR时间>10分钟,CPR10分钟无心跳恢复,未见心脏电活动
心跳恢复后72小时,评估脑死亡 脑死亡:深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脑干反射消失 无自主呼吸

32 精 髓 治疗心脏骤停患者时: 应强调尽早除颤! 保证胸外按压的质量和持续性! 昏迷的室颤心脏骤停患者应接受轻 度治疗性低温!

33 CPR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Call, Push ,Recharge or Respiratory

34

35 谢谢


Download ppt "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如果仅需要人工呼吸,10-12次/分, 吹气量8ml/kg,500-700ml 吹气 问题:胃膨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