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資管二乙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資管二乙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管二乙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2 理性:以有效的手段追求一致的目標

3 經濟學的分類: 實是分析:分析事實是什麼,不涉及價 值判斷。 規範分析:分析事情應該如何,涉及主 觀價值判斷。

4 第二章:需求、供給與均衡

5 本章所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價格機能 生產要素 需求 供給

6 除了價格之外,影響供給和需求的其他條件很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預期因素,同時影響供給和需求。例如:若預期商品價格會上漲,在任何給定價格下會增加現在對商品的需求量,造成需求線的右移。
廠商同樣因為預期價格上漲也許會延後生產或囤積商品,造成供給線的左移。 兩者使商品現在價格就上漲。

7 第三章:供需彈性與均衡分析

8 本章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需求彈性 供給彈性 價格彈性 交叉彈性 所得彈性

9 彈性與供需曲線的形狀 比較陡直的供需曲線彈性小,比較平坦的供需曲線彈性大。

10 穀賤傷農的例子: 應注意農民總收入與需求彈性的關係 稻米的需求彈性小豐收降價,所能激發的需求量不大,豐收反而造成收入減少。

11 租稅與轉嫁的例子: 應注意課從量稅使供給線往左移 給定廠商的供給線,廠商能否轉嫁租稅,能轉嫁多少,都決定於需求曲線的彈性。 需求彈性越大,消費者越能調整消費數量的多少,廠商也就沒有多少轉嫁租稅的能力。

12 第四章:消費者的選擇與需求曲線的導出

13 本章所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無異曲線 邊際替代率 預算限制式 替代效果 所得效果

14 消費者最適選擇的詮釋: 消費者的最適選擇發生在無異曲線與預算線相切之處,表示邊際替代率等於價格比。邊際替代率代表消費者對X與Y的主觀取捨,價格比則為市場上對X與Y的客觀評價。所以邊際替代率等於價格比,表示消費者的主觀取捨與市場上的客觀評價相契合。

15 需求曲線的導出: 此導出過程應注意其他條件不變下,給訂任意X之價格,消費者對應的最適選擇即為對X之需求量。若X價格不斷變動,消費者所選擇的X最適需求量即不斷改變。將這些價格與需求量的變動軌跡連成一線,即為消費者對X的需求線。此處所謂的其他條件,指Y的價格、所得、消費者偏好等均未改變。

16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替代效果指X價格下跌時,若要消費者維持原先的效用水準,他會做的選擇。 所得效果指Y的價格不變且X的價格下跌,表示消費者的貨幣所得之實質購買力增加,此種因實質所得改變,而造成最適選擇的改變,即為所得效果。

17 第五章: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18 本章所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交易成本 機會成本 生產函數 短期與長期 邊際產量 等量曲線 變動成本 包絡曲線 規模經濟 生產可能線

19 當邊際變數值高於平均變數值,平均變數值會遞增。
當邊際變數值低於平均變數值,平均變數值會遞減。

20 隨著勞動雇用量的增加,勞動的邊際產量終會出現遞減的現象,此種現象稱為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21 隨著某種生產要素使用量的增加,用這種生產要素替代另一種要素的可能性會愈會愈弱,這表示邊際技術替代率具有遞減的特性。

22 邊際成本線通過平均成本線與平均變動成本線的最低點。

23 長期分析:長期均衡應滿足 w/r = MRTS = MPL/MPK

24 長期平均成本線為短期平均成本線的包絡曲線。

25 長期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減的現象,稱為規模經濟。
長期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增的現象,稱為規模不經濟。 長期平均成本線為水平,既非規模經濟,亦非規模不經濟,稱為規模報酬不變。

26 生產可能線上的任意一點,均是在既定的生產要素數量下,以最有效率的生產方式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組合。

27 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

28 本章所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完全競爭 獨占 寡占 獨占性競爭 生產者剩餘

29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所面對的需求線是一條水平線。
該線亦為該廠商的平均收益線及邊際收益線。

30 廠商的短期最適行為 市場內追求利潤極大的廠商,在短期應生產至MR=SMC為止。

31 廠商在短期內是否應退出市場 只要短期價格與SMC的交點高於其對應的AVC,則廠商在短期即應繼續生產。反之,若短期價格與SMC的交點低於其對應的AVC,則廠商即應退出市場。

32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線,是其SMC曲線高於AVC的部份。

33 生產者剩餘:廠商實際收到的價款與消費者因逐次購買而須支出的價款之差額

34 長期市場均衡 若市場上沒有進出障礙,則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利潤必定為零。即廠商在長期平均成本線的最低點生產。

35 長期均衡與生產效率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滿足下式: MR = P = LMC = LAC 也就是完全競爭的長期均衡能促成生產效率的實現

36 第七章:獨占市場

37 本章所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自然獨占 差別定價 消費者剩餘 邊際成本定價

38 因廠商的生產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而形成的獨占稱為自然獨占。

39 獨占廠商的最適行為 追求利潤最大的獨占廠商,會選擇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相等時的產量。

40 獨占廠商沒有供給函數。因為隨著需求情況的不同,對應某一產量,可能會出現兩個以上的最適定價。

41 獨占廠商的短期與長期的最適行為 只要市場價格高於平均變動成本,獨占廠商皆會繼續提供產品。 如果獨占者最適定價低於長期平均成本,則應退出市場。若其最適定價高於長期平均成本,則應繼續營業。

42 差別定價是業者在生產成本相同的情況下,對不同顧客或不同購買數量訂定不同單價的行為。

43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願意付的代價與其實際付出的差額。

44 採用三級差別訂價的廠商,會對需求彈性較大的市場定價較低,對需求彈性較小的市場定價較高。

45 三級差別定價存在的先決條件 消費者可以分群 商品不可能轉售

46 獨占與完全競爭的對比 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比較: 與完全競爭的廠商相比,獨占廠商的產量較少,售價較高。 獨占廠商不會生產到平均成本的最低點,故不符生產效率。 獨占的資源配置效率比完全競爭市場差。

47 牽制獨占的政策工具 反獨占法 進入市場障礙 價格管制 報酬率管制

48 第八章:寡占與獨占性競爭

49 本章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優勢策略 囚犯困局 非價格競爭 市場集中度 賀氏指標 拗折需求曲線

50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色 廠商數目很多 廠商進出市場毫無障礙 產品之間略有差異 廠商有局部的價格決定能力

51 獨占性競爭的短期分析 廠商的最適決策是生產到SMC = MR處。

52 長期分析 就長期而言,只要市場上有正利潤,就會有新廠商進來瓜分,只要有廠商面臨負利潤,就會有人退出。故長期均衡時,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經濟利潤必為零。

53 獨占性競爭的效率性 獨占性競爭市場結構下會有閒置的超額生產能量。

54 寡占市場的特色是: 市場上廠商數目少,彼此策略互動頻繁。

55 賽局是用來刻劃人與人之間策略互動的數學模型。

56 囚犯困局是一特定的兩人賽局,刻劃出與賽雙方個別理性與總體利益不一致的情況。

57 優勢策略是指無論對方如何選擇,一方都選擇相同的策略。

58 產品異質的塑造與產品異質的競爭 常見的產品異質性包括商店距離差異、消費者感官差異、品牌偏好差異等。

59 廠商往往努力創造或維持自己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差異性,以攫取市場。

60 品牌差異是一種廠商阻止他廠創造異質產品的兢爭策略。

61 廣告能傳遞商品訊息,同時廠商也會利用廣告作為競爭策略。

62 四大廠商所佔市場銷售份額。簡稱四大售額指標。
賀氏指標是取市場上前五十大廠商,將每家廠商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的百分數取平方和。

63 沉沒成本高的產業,廠商不太可能輕易進出市場,市場集中度高。
產業集中度只是客觀反應市場中大戶的實力,並不能完全顯示市場裡的競爭環境。 最不合理的獨、寡占,就是政府用法令限制,不准潛在競爭者進入市場。

64 拗折需求曲線是用來解釋寡占廠商定價較少變動的模型。

65 第九章:生產要素的供需

66 本章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引申需求 羅倫茲曲線 吉尼係數

67 要素需求取決於產品的價格及要素的邊際生產力。一個追求利潤極大的廠商,將僱用要素直到其邊際產量乘以產品價格剛好等於要素價格為止。

68 產品的價格上升或要素的邊際生產力上升,均將使要素需求增加;反之,若產品的價格下跌或要素的邊際生產力下降,均將使要素需求減少。

69 勞動供給為勞動者對消費和休閒的選擇結果。

70 當工資率上升時,休閒的機會成本上升,形成替代效果。
當工資率上升時,勞動者可以相同的工作天數獲得較多的收入,形成所得效果。 工資率上升時,能否誘發更多的工作時數,端視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孰大而定。

71 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 非工作所得 教育 所得稅

72 勞動市場的均衡與失衡 勞動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決定工資率與就業量。

73 任何影響勞動供給或需求的因素均會影響勞動市場的均衡,因而改變工資率和就業量。

74 在市場給定的工資下,失業的總人數佔勞動供給人數的比率,稱之為失業率。

75 不同勞動者之間的工資差異,反映出人力資本的不同、個人特殊才藝的價值、或工作條件的差異。

76 資本的供需 資本的價格即: 設想廠商若不自行使用廠房設備而出租給別人生產,所定的出租價格就是該廠房設備的機會成本,也就是資本的價格,亦稱租賃成本。

77 在完全競爭的租賃市場中, 租賃成本(資本價格)等於利息加折舊。

78 土地的供需 就一國而言,土地的總供給量是固定不變的。不過就一國的經濟活動而言,土地的供給卻是可以改變的。例如:當農業生產報酬不斷下跌,很多農地紛紛轉為工商用途,則農業用地的供給量下降而工商用地的供給量上升。

79 土地的需求 假設勞動和資本固定,追求最大利潤的廠商,可以使用土地直到土地的邊際產值等於地租為止。 若產品的價格固定不變,基於報酬遞減率的作用,土地的需求量和地租必呈相反方向的變動。

80 在沒有要素移動障礙時,生產要素會從低報酬地區往高報酬地區移動,使兩地的要素報酬趨於一致。
現實世界的要素市場多少存有移動障礙,因此各地區之間的要素價格仍有所不同。

81 所得分配是否平均是以家庭為單位而不以個人為單位,每個家庭因為其擁有生產要素的多寡及要素的品質不同,因此所得各異。

82 一般衡量所得分配是否平均,有兩個指標:一為層級所得比,二為羅倫茲曲線。

83 要明確衡量羅倫茲曲線與對角線距離的遠近可用吉尼係數。
吉尼係數即:L1 / (L1+L2)

84 第十一章:公共財、外部性與環境保護

85 本章應注意的解釋名詞 市場失靈 公共財 敵對性 集體消費性 外部效果

86 市場失靈的現象主要包括三種情況: 非完全競爭市場 公共財 外部性

87 集體消費性是指財貨可以同時給眾人共同消費,且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其他人消費該財貨的效用不致因而減損。

88 消費無排他性則是指財貨的供給者,無法在技術上做到讓該財貨給哪些人消費,或不給哪些人消費。

89 財貨同時具有消費的敵對性與排他性者稱為私有財;同時具有消費非敵對性與無排他性者,稱為公共財。

90 公共財的消費有搭便車的問題,即每個人都會抱著坐享其成的心態,雖然需要公共財,卻為了坐享其成,寧願假裝沒有需要,結果導致公共財的市場需求偏低。於是在市場機能運作下,市場失靈現象會發生。

91 具有消費非敵對性的財貨,其社會總需求曲線,應由個別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垂直加總得出。

92 外部效果發生的原因,和私有財產權的難以主張有關。

93 政府可以利用課稅懲罰外部成本行為,或利用補貼獎勵外部利益行為,使外部效果得以內部化。

94 以課稅方式改正具有外部成本的經濟行為時,可以針對該經濟行為課徵從量稅,並指單位稅負等於邊際外部成本,此時課稅將達到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目的。

95 政府針對具有外部利益的經濟行為,可以採取補貼方式,提升外部利益行為的誘因,而其單位補貼額應等於該經濟行為所創造的邊際外部利益。

96 寇斯定理乃是主張政府對外部效果賦予財產權,並確定該財產權的歸屬。財產權無論屬於何方,外部效果製造者和受影響者均會透過協議補償方式,調整外部效果行為至社會最適水準。

97 寇斯定理的成立,必須假設協議補償的交易成本不存在。

98 政府的經濟功能包括追求經濟效率、經濟公平、與經濟安定。

99 政府失靈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政府部門的各個成員,都是個人效用極大化的追求者,他們難免會假政府之名,行個人效用極大化之實。

100 政府失靈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大眾對公共政策的偏好往往不同,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規則下,結果自然難以盡善盡美。


Download ppt "資管二乙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