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環境與生活 有機理念與栽種 蕭明謙 副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環境與生活 有機理念與栽種 蕭明謙 副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與生活 有機理念與栽種 蕭明謙 副教授

2 引言 每年在各大超市、有機專賣店(其實是「生機」專賣店)發生的藥檢殘留事件、近日影響國際的美國「毒菠菜」事件,都是因為黑心農民昧著良心賺錢且通路商無專業把關能力所造成的。 一般追求健康的消費者或許不會因為食用這些黑心有機蔬菜而致病,但是老人與慢性病患者可能卻會因為誤食蔬菜內含的農藥或荷爾蒙導致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3 引言 大自然已給予我們許多的恩惠,我們應該要更加愛護而不是破壞,維持地球之永續性,將會是科技發達的現代化社會中之一個重要課題。
據消基會指出,台灣是使用農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高達四千一百萬公斤的農藥,平均每人可「分配」到兩公斤之多,再加上逐年攀升的癌症死亡率,所以推動「有機生活」是您我共同面臨刻不容緩的問題。

4 引言 若我們失去了這個宇宙中最美麗的星球,相信人類也將絕跡;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大自然的延續,一起努力創造零污染的「有機生活」吧!

5 何謂有機 歐美先進國家早在五十年前便開始了一場長期而緩慢的「有機革命」,尋求無污染的食物來源。 有機包含有機農法
(Organic Farming)和有機產品(Organic Products)。

6 有機理念(1) 順應自然、而不違反自然的栽培方法,充分運用了自然、環保的方式 例如 1. 利用廚餘或乾枯枝葉做堆肥
2. 蛋殼、蚯蚓等來維持土壤的肥沃 3. 辣椒粉、護網、石蠟、捕食動物等 天然的方法來控制病蟲害

7 有機理念(2) 健康樂活與有機飲食為新時代的潮流, 除了一般消費者將其引為時尚,也是人們追求潔淨飲食的重要途徑。
不依賴化學肥料和農藥,不僅不危害生態環境,更有益於栽種者及食用者的身心健康。

8 何謂有機

9 有機農法(1) 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耕種方法 憑著「自然力」及「土力」來栽培作物
傳統的堆肥、綠肥、魚粉和磷酸岩石等天然肥料或土壤營養劑為主,甚至讓蚯蚓鑽行土中,使土壤氮化,儘量使土地、空氣和水的污染降至最低,不依賴化學肥料或農藥

10 有機農法(2) 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生產過程強調以生態學原理,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減少對外部物質的依賴,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1 有機產品 農作物(包括畜產品)從耕作、栽培、加工到食用都順應自然,不添加人工或化學物品。
「有機產品」和「一般產品」最大的不同是不使用有傷害性之化學物質,故沒有殘留有害物質之慮。

12 有機生活 最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其中Organic本來是「有機物」的意思,指的是原始、自然、未經任何污染的農產品或日常用品。 零污染
維持身體原有的健康狀態,因為攝取未受污染的食物,身體內就沒有毒素囤積,血液即可因淨化而流通順暢,免疫系統也能維持原有的正常功能,身體當然可以常保健康。

13 IFOAM有機農業四大原則 有機不只是農業,也不只是一種產業,更不只 是一種理念,應該將它落實為一種生活方式。
「健康、生態、公平、關懷」,期許食物健康自然,關心生態環境,講求公平正義,關懷弱勢。因此,有機不只是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悲天憫人的生活方式。

14 有機與生機不同差異

15

16 作物有機栽培技術

17 葉菜類有機栽培(1) 葉菜類如蕹菜、莧菜、小白菜、青梗白菜、油菜及葉萵苣等,由於生育期短,從播種至採收僅20-30餘日,因此非常適合有機栽培。 葉菜類有機栽培要點敘述如下:

18 葉菜類有機栽培(2) 菜圃環境 有機蔬菜栽培圃需選擇無土壤、灌溉水及空氣污染之地點。 設施搭設
可搭設簡易塑膠布溫網室,上覆塑膠布以防止雨水沖刷蔬菜,兩側以紗網阻隔,減少蟲害入侵,或僅搭設紗網進行傳統撒播栽培,也可採用盆植或穴盤栽培。防蟲紗網以24目較佳,根據調查,24目紗網之蟲害危害率較16目紗網可減少41%,且蔬菜生育佳,至於網孔較密的32目紗網雖然亦有良好的防蟲效果,惟通風及日照均不佳。

19 葉菜類有機栽培(3) 忌避植物種植 設施周圍栽植香茅草、九層塔或薄荷等忌避植物。 蔬菜種類選擇
由於蔬菜種類不同對病蟲害的忍受程度亦異,因此宜選擇以抗病蟲害較強之蔬菜種類 (如葉用甘藷、蕹菜及葉萵苣等)

20 葉菜類有機栽培(4) 輪作制度之建立 為了達到永續經營,適時進行不同科之蔬菜輪作,或者在休閒期敷蓋透明塑膠布減少地下害蟲之危害,並在冬季菜價較低迷時,栽植綠肥或休耕,減少設施連作障礙之問題。

21 葉菜類有機栽培(5) 肥培管理 有機蔬菜栽培農戶選定後,由各區改良場採取土壤分析,並依分析值推荐有機質肥料施用量,以後每隔半年分析一次。肥料施用依各地之需求而異,北部地區目前為利用農產廢棄物 (穀殼、豌豆苗殘體等)堆積發酵製成堆肥,基肥每公頃每年施用20公噸,並用耕耘機使與土壤充分混合,每一作蔬菜再施用上述堆肥 (每公頃1公噸) 或堆肥浸水製成之有機液肥。

22 葉菜類有機栽培(6) 在中南部地區,則播種前每十公畝施用蔗渣有機肥750公斤,微生物有機質150公斤,及發酵後豆餅100公斤;種子發芽後8-10天,噴施有益微生物群發酵液500倍,每隔5天噴1次,迄採收止,植株生育期間噴施發酵後且經稀釋之豆餅浸漬液1-2次

23 葉菜類有機栽培(7) 病蟲害防治 1.鱗翅目幼蟲如甜菜葉蛾、番茄葉蛾、斜紋夜盜蟲及小菜蛾,以黃色粘板、誘蟲燈或性費洛蒙誘殺;生育初期噴施蘇力菌500倍。 2.黃條葉蚤防治可在蔬菜採收後或整地前將菜圃浸水3 天,或以黃色粘板誘殺或者葉片噴施苦楝精 (4.5%)1,000倍。 3.每期作採收後園區浸水5天後再行整地,俾降低有害昆蟲之密度。

24 葉菜類有機栽培(8) 雜草控制 若有雜草發生時,隨手拔除,勿使開花結種子落入土壤中,日後若再發生雜草仍隨手拔除,或者在植後於畦溝覆蓋塑膠布減少雜草滋生。

25 果菜類有機栽培(1) 果菜類之稜角絲瓜,由於平均售價高,因此生產者樂於栽種,加上烹、煮、炸後之風味佳,故目前深受消費者讚賞。至於苦瓜,則由於國人食用方式的多樣化,如加蜂蜜打汁或者做為涼拌或沙拉生食用,因此採用有機栽培能讓消費者吃的更安心。

26 果菜類有機栽培(2) 果菜類雖然生育期較長,惟由於果實大部份要套裝,因此已經將有害昆蟲的危害降低,因此採行有機栽培是頗適合的,其肥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和前述葉菜類有機栽培大體一致,僅是量的多寡而已,惟若能加強注意下列幾點,則可減少栽培管理之困擾: 1.育苗期接種有益微生物,可強化幼苗生育。 2.釋放基徵單蛉卵片,可有效控制蟲害。 3.果實套裝及懸掛甲基丁香油誘蟲設備,可減少瓜實蠅危害,同時提高果實品質。

27 盆植有機疏菜栽培(1) 利用不同材質及規格之容器如保麗龍盒、素燒、穴盤、塑膠盆 (槽) 及木箱等裝入培養介質即可進行盆植有機栽培,由於此類容器體積小可任意移動,較不受空間限制,因此非常適合家庭陽台或庭園栽培,其栽培要點如下:

28 盆植有機疏菜栽培(2) 盆植有機栽培最好以種植短期葉菜類蔬菜如葉萵苣、莧菜、蕹菜、小白菜以及根菜類的櫻桃蘿蔔,此外尚須考慮季節性,如菠菜、茼蒿屬產於冷涼季節的蔬菜。 因此不宜在夏季栽植 ; 至於莧菜及蕹菜則喜高溫環境,因此在冬季生長不易且緩慢。

29 盆植有機疏菜栽培(3) 蔬菜播種不外撒播、條播及點播,可依蔬菜及種子大小決定何種方式,通常較大粒種子如蕹菜可用點播,小粒種子可用撒播,細小種子可和沙混合後再播。 播種後要覆一層栽培介質,然後撒水,以利發芽,澆水要利用早上或傍晚的時間。

30 盆植有機疏菜栽培(4) 在本葉2-3片時進行蔬苗或移植到不同規格容器,行株距為6-10公分。
由於盆植有機栽培面積較小 故若有害蟲侵襲,可用手抓或者在容器四週覆上不織布及紗網減少害蟲,若害蟲密度高,危害嚴重,可採前述葉菜類有機栽培之非農藥病蟲防治。 盆植蔬菜採收後之栽培介質,可翻鬆幾天後再放些有機質肥料,進行下一期作種植

31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藤三七 為洛葵科洛葵屬之多年生蔓性植物,別稱洋洛葵、藤子三七及川七等,學名Anredera cordifolia (Ten. Steenis),原產巴西,本省於民國65年引進栽培,目前以台北市陽明山及台北縣新店市栽植較多,雲林縣、宜蘭縣礁溪鄉、台東巿及台南縣六甲鄉亦有零星栽培,每年秋冬及早春為盛產期。

32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藤三七 為洛葵科洛葵屬之多年生蔓性植物,別稱洋洛葵、藤子三七及川七等,學名Anredera cordifolia (Ten. Steenis),原產巴西,本省於民國65年引進栽培,目前以台北市陽明山及台北縣新店市栽植較多,雲林縣、宜蘭縣礁溪鄉、台東巿及台南縣六甲鄉亦有零星栽培,每年秋冬及早春為盛產期。

33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隼人瓜 為葫蘆科梨瓜屬之多年生宿根蔓性植物,別稱佛手瓜、萬年瓜、香櫞瓜、菜餚梨瓜及梨瓜等,學名Sechium edule ( Jacq.)Swartz, 原產於南墨西哥及中美洲,本省於民國24年自日本引進種植。

34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洛葵 為洛葵科落葵屬之多年生草本植物,別稱潺菜、御菜、藤葵、終葵、天葵、蟳菜、胭脂菜、牛皮凍及皇宮菜等,學名Basella spp.,綠色種落葵為Basella alba L.,紫色種洛葵為Basella rubra L.,原產中國及亞洲東印度。

35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昭和草 為菊科昭和草屬之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神仙草、野木耳、飛機草、菊芹等,學名Erechtites valerianaefolia (wolf )DC.,原產南美,在日據大正年間由日本引進本省栽植。枝梢著生頭狀花序呈紅褐色,花序彎曲下垂,由細瘦的管狀花所組成,果實為瘦果,褐色,有白色冠毛,果實成熟後四處飛揚散怖,繁殖力極強,全年皆可採集,春至夏季尤佳。 幼苗及嫩莖葉均可食,涼拌、炒食及煮湯均非常可囗,其維生素A含量高達9742國際單位。

36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紅鳳菜 為菊科三七草屬之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別稱紅菜、地黃菜、紅蓊菜、雙色三七草及紫背天葵等,學名Gynura bicolor Willd, 原產中國及馬來西亞。有大葉紅梗及小葉青梗種,本省嘉義縣新港鄉、台北巿士林、社子等地栽培較多,盛產期為l-6月,以3-4月最多。播種後40-50天可開始採收,以植株先端嫩莖為主食部位。 選購時以葉片完整、青紫色對比明顯及莖梗易折斷者為佳。。

37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葉用甘藷 旋花科牽牛花屬多年生草本匍匐性植物,學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原產熱帶美洲,17世紀初期 (明末嘉靖年間) 引入台灣種植,別稱蕃藷葉、地瓜葉,主要食用部位為葉及葉柄或嫩梢。 葉用甘藷因病蟲害發生較少,故鮮少使用農藥,比其它葉菜類較耐颱風及豪雨危害,由於葉用甘藷的再生能力較強,能在短時間內恢復生長,迅速供應市場需求,因此為良好的夏季蔬菜。葉用甘藷依葉色主要可分為綠色葉、紅色葉及黃色葉,通常採扦插繁殖,一般在扦插後4O-5O天即可採收。

38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少花龍葵 茄科 ( Solanaceae) 茄屬之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別稱烏田菜、烏子菜、烏克菜、烏甜仔、扁茄、苦葵、苦菜、人茄子、老鴉酸漿草、老鴉眼睛草,龍葵學名Solanum nigrum L.,少花龍葵學名為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Odashima。產於熱帶、溫帶地區,自古即有野生,視為雜草類,至民國60年起,有少量人工栽培,野生者全年均可生長,以每年5月及10-11月最多,在屏東縣萬丹、雲林縣二崙、崙背及台北巿雙園區堤防外河床等地方有少量人工專業栽培。

39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青葙 為莧科雞冠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野雞冠、雞冠莧、草蒿、白雞冠、單決名及崑侖草,學名CeIosia argentea L.,在熱帶及亞熱帶分布甚廣,株高30-l00公分,有白花青葙及紫紅色青葙,前者開白色穗狀花序,常見於屏東及台東等地,後者則呈淡紅色。青葙通常採種子繁殖,幼苗及嫩莖葉均可食,先以沸水燙過,撈取瀝乾後,素炒即可。

40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馬齒莧 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由於葉形如馬的牙齒,又具莧菜之滑利,故名之馬齒莧,別稱豬母乳、豬母菜、馬尺莧、長命菜球等,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可分為黃花馬齒莧與白花馬齒莧二種,前者莖略帶紅紫,後者莖葉呈綠色。可採種子繁殖,播種至採收平均35-40天,亦可用l0公分長之莖蔓扦插繁殖。紅色馬齒莧炒後食味略酸,囗感不佳 ,一般只當豬飼料。白色馬齒莧可以熱水燙後,拌麻油或味噌食用 ; 亦可和蒟蒻及肉絲拌炒並用太白粉略為芶芡,馬齒莧拌炒黃豆芽滋味亦佳。

41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假人參 馬齒莧科假人參屬多年生草本,因主根粗大如人參因而又叫土人參,別名台灣野參、參仔草、參仔葉、東洋參,學名Talinum crassifolium Willd,原產熱帶美洲,本為庭園觀賞植物,在1915年前後引入台灣。 全株光滑,莖葉肉質多汁,株高約70公分 (含花莖) ,夏季8月-9月開粉紅色小花,圓錐花序,果實為圓球形蒴果,每一粒果實約含15-24餘粒黑色種子。 可採種子播種、母株分株及扦插繁殖,9月上旬播種者約10天發芽,扦插苗發芽最快,在花穗抽出時,即可採收。假人參嫩莖葉可直接以蒜頭炒食,或炒三絲 (金針菇、木耳及胡蘿蔔) 清淡爽口 ; 根洗淨後與排骨燉煮,味道奇佳。

42 適宜有機栽培之鄉土蔬菜 珍珠菜 ( white mugwot,Ghostplant wormwood)為菊科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角菜、香菜、乳白艾,原產大陸,學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ich ex Dc.,有綠梗及紅梗珍珠菜兩種,株高約20-30公分,可採種子繁殖,亦可用分株繁殖。 珍珠菜之嫩莖葉採收後加蒜頭素炒,清香鮮嫩,亦可煮蛋花湯。

43 病蟲害防治

44 病蟲害防治 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主要目的就是要採取各種非農藥的自然防治法,希望促使益蟲益菌能夠與害蟲病菌維持在良好的生態平衡狀態。其方法雖然很多,但約可分為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自然農藥防治。 有機農業的目的是要適當保護有益昆蟲以及各種天敵動物和微生物族群,利用生物間相抗衡的功能牽制害蟲的繁衍,以達到自然生態平衡,使作物不受到嚴重傷害。在有機農業經營方式下,已經消失的益蟲和各種天敵動物、拮抗性微生物等都會逐漸再出現。

45 蔬菜的病蟲害 自從人類從事集約式栽培蔬菜以來,即不斷面臨害蟲威脅,當時並沒有所謂的「農藥」可以使用,防治害蟲皆是以最原始的方法,如徒手捉害蟲、忌避植物葉片搗碎加水噴施於蔬菜葉片等方法,直到20世紀初「農藥」的發明,改變了人們對於害蟲防治的習慣與方法,由於其具有經濟、方便、有效等特性,使得人類大量使用農藥,漸漸的隨著使用量大增,農藥所帶來的後果亦一一顯現。 農藥殘留於自然界之土壤、水、空氣中,隨著食物鏈使影響層面加大,甚至影響到人類本身的健康。如今人們已經漸漸朝向減少使用農藥或不使用農藥之有機栽培法從事耕作,以確保使用者及消費者之安全。目前蔬菜害蟲種類繁多,以下介紹蔬菜主要害蟲種類之危害特性及其防治要點,能對有所助益。

46 蝶蛾類害蟲 危害蔬菜者有斜紋夜盜蟲、甜菜夜蛾、小菜蛾、紋白蝶等,此類害蟲為完全變態昆蟲,有卵期、幼蟲期、蛹期及成蟲期四個時期,成蟲自由活動飛翔能力不弱,主要是以幼蟲期危害蔬菜植株,防治要點在降低成蟲密度,減少幼蟲危害程度。田間耕作前可先行全區浸水,可有效防治隱藏於土中之夜盜蟲,或者於栽培初期可以用網目16目之阻隔網防止成蟲於蔬菜生育初期時產卵於葉上,另一方面配合使用性費洛蒙誘殺雄性成蟲,目前已有市售之斜紋夜盜及甜菜夜蛾性費洛蒙可供使用,平均一公頃田區使用兩只誘蟲器即可有效誘殺,若發現已遭受上述之蝶蛾類害蟲幼蟲為害,則可適時噴施蘇力菌製劑,可有效控制害蟲取食,因蘇力菌製劑含蘇力菌之內毒素,其主要效用為破壞害蟲之腸道使其無法取食,而造成死亡,因此從噴施到發生功效通常需要約二天時間,不若化學農藥使害蟲即刻死亡。

47 蚜蟲類 危害蔬菜重要蚜蟲類有桃蚜、棉蚜、偽菜蚜等,桃蚜、棉蚜可危害瓜類、豆類、茄科、十字花科等蔬菜,偽葉 蚜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蟲屬於同翅目害蟲,若蟲、成蟲皆可以刺吸式口器危害蔬菜,亦可傳播多種病毒 ,其族群主要是以雌成蟲之孤雌生殖繁殖後代,往往於短時間內即可大量增生,並藉由風力及上升氣流將有翅 型蚜蟲帶往高處,若遇有黃綠色之田區即降落,因此防治之要點在於初期避免有翅型蚜蟲入侵,可以用銀色塑 膠布舖設於畦上,可有效避免蚜蟲降落,若田區已有蚜蟲出現,亦可以用黃色黏紙或黃色水盤誘殺,另外可以 市售之苦楝油500倍噴施,可得到不錯之防治效果。

48 粉蝨類  蔬菜上危害最嚴重之粉蝨類為銀葉粉蝨。銀葉粉蝨為害之寄主植物多達500種以上,包括有十字花科蔬菜、莧科 、豆科、葫蘆科、茄科等多種作物,若蟲為害時會分秘蜜露,若數量多,則使葉片產生煤污,除植株本身營養 不良外,煤污亦影響光合作用,使作物壽命減短甚至死亡,產量亦相對減少,成蟲會傳播病毒。成蟲具有飛翔 能力,並偏好黃、綠色,於田間可利用此種顏色之黏紙或水盤誘引,設置高度以低於一公尺為宜,每隔五公尺 設置一片可得較好之誘殺效果。目前較有效之非傳統藥劑有4.5%苦楝精乳劑2,000倍及90%苦楝油乳劑500倍。此 兩種藥劑對銀葉粉蝨不但有防治效果,且對人、畜及環境之影響較小。 以上說明為針對蔬菜最重要六大類害蟲之非農藥防治基本管理方法,各種單一方法皆有部份防治功效,若能配 合多種方法一起使用則能得到良好之防治效果

49 有機栽培之蟲害防治技術

50 害蟲防治技術之原則 防治時機、防治部位及使用量。時機是指害虫在發生初期族群密度尚低時就須加以防治,通常以經濟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為上限。而經濟危害水平因害虫種類及其防治法而異。

51 害蟲防治技術之原則 時機的掌握在於對害虫族群之發生動態與特性能確實瞭解與監控,適時加以處理而達制敵機先之效。防治部位乃考量害虫之為害虫期及其棲息與取食習性,例如鱗翅目害虫多以幼虫期為主,較小型的如蚜虫、粉蝨、薊馬及葉蟎等則除卵期外全期皆能造成危害,有的隱藏於葉背脈絡間或其他縫隙中不易察覺,有的則蛀食莖或果實內部難以觸及。故需瞭解其生物特性與生活習性,針對關鍵虫期採用有效之藥物、天敵或其他方法。處理部位務求正確,以免人力、物力之浪費。

52 害蟲防治技術之原則  使用量更是直接影響防治成本,包括單位面積之用量及使用時間間隔等。自然農藥與生物性農藥可能因揮發性較強或易受溫濕度、紫外線等環境因子影響,施用間隔要比一般化學農藥密集。 生物防治法則視所用天敵種類而定 。如玉米螟赤眼卵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 Chen)自卵至羽化在 25℃下約需 10 天,故田間釋放約每天1次 。基徵草蛉(Mallada basalis (Walker))幼虫期約 14 天,故每 10 ~ 14 天釋放 1 次。讓天敵之齡期稍有重疊,不致有空窗期。

53 害蟲防治技術之原則 上述三大原則操作得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充分瞭解害蟲是防治工作之首要,害蟲相越單純就越容易操控。良好的網室設施除可隔離部份較大型害虫,如蛾蝶類、金龜子類等,使害虫相較為單純,並可延緩小型害蟲如蚜虫、粉蝨、薊馬及葉蟎等之入侵與族群發展。

54 有機栽培的病害剋星

55 有機栽培的病害剋星 自然界中存在許多富含特殊抑菌物質、具特定生物活性的植物,直接萃取並施用於目標栽培作物上,可以達到防治病害之效果。預估全世界可作為植物性保護製劑的植物超過二千種。植物性保護製劑具安全、無毒物殘留及無公害之優良特性,在農產品生產上將受到廣大生產者與消費者所喜愛與接受。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力的投入,快速研製與開發具高效的植保製產品,將逐漸問世。

56 有機栽培的病害剋星 經由植物萃取液的製備、抑菌能力的篩選、植物保護製劑的調配及病害防治效果評估等一系列試驗後,農業試驗所目前已研發出多種天然植保製劑可有效用於作物病害之防治。新近開發的天然植物保護製劑如「葵無露」乳劑可用於作物白粉病之防治、「驚炭號」微乳劑與「活力能」植保劑則可有效防治作物炭疽病。

57 木醋液之製造與使用

58 木醋液之製造與使用 用途     木醋液的主要成分為醋,此外尚有其他一百多種成分,有好有壞其作用大致與醋相同,但超過醋,主要因所添加營養劑或自然農藥種類之不同而其效果也不同,使用時如與黑糖酵素液混合後使用即為糖木醋液。

59 木醋液之製造與使用 一般用途: (1)醫藥原料。 (2)飼料添加劑。 (3)丙酮、醋酸石灰之溶媒等 (4)脫臭劑。 (5)媒染劑。
(6)木材防腐劑。 (7)食品防腐劑。 (8)污水淨化劑。 農業用途: (1)增進作物根部與葉片的活力,減緩老化,降低果實酸度,延長果實貯藏時間,提高風味。 (2)防治土壤與葉片上一些病蟲害,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3)增加農藥效果。 (4)加速堆肥之醱酵速度。 (5)消除家畜禽糞尿之臭味。 (6)加入飼料,提高肉質。

60 木醋液之製造(1) 木醋液製造法: (1)木炭窯法:
使用各種雜木樹枝、果園剪定下來不用的枝條等在木炭窯燜燒產生煙氣使其自然氣冷凝結成為液體而成,品質較好,但含樹脂高的針葉樹、木麻黃、含油漆的廢棄傢俱不得使用。

61 木醋液之製造(2) (2)稻瞉爐法: 製造法簡單方便, 主要原料可用稻殼或蔗渣, 首先將稻殼倒滿於爐中, 然後在上剖中央放置一團廢紙, 點燃, 使稻殼著火後即為液體流向煙囟下面排出口流入收集桶中,成為粗製木醋液,以汽油桶製之爐子約可裝填 20 公斤稻殼,通常約一天左右,稻殼即可大致燒完,不再排出液體時,將蓋子打開,倒出殘留部份,噴水使其熄火即成為燻炭,如果燃燒時間太長,殘餘物都變成稻殼灰,即無法收集到燻炭。

62 木醋液之製造(3) (3)混合法: 將少量樹枝和稻殼放在一起燜燒乾餾的方法

63 粗製木醋液的精製 剛製成的木醋液屬於粗製木醋液,應靜置六個月之上,讓其沉澱分為三層,最上層為輕油,盡量設法除去,然後將中間一層倒出就是粗製木醋液,剩下最下層部份為焦油。粗製木醋液靜置六個月後先予過瀘然後倒入 3-4% 木炭粉或 2% 活性炭,充分混合,放置一天後再予過瀘,即成為為清澈而金黃色或黃褐色的精製木醋液。剩下的輕油、焦油、以及用過的木炭或活性炭混合後也可另外收集做為土壤改良或果樹之塗敷材料以防治病蟲害。

64 木醋液之鑑定基準 (1)褐色至茶褐色而透明之液體,不帶沉澱 (2)ph2.5-3.0。 (3)波美比重1.5-3.0。
(4)樹脂焦油類1%以下。

65 木醋液的使用 施於土壤 (1)防治線蟲及青枯病 空地使用10-30倍,樹冠內緣開穴使用30-50倍。
(2)生育期間灌施於土壤 使用 倍,灌至50cm深處。 (3)以木炭屑吸收後使用 使用50-30倍,使木炭屑充分吸收後施於土壤或與堆肥混合後使用。 (4)加於堆肥後使用:使用100倍。

66 散佈於葉面(1) 糖木醋液之葉面散佈,水稻可用黑糖酵素和木醋液各 300 倍,從中期開始噴射,一般作物包括蔬菜、花卉、果樹等約用 600 倍,敏感性作物如西瓜、香瓜、胡瓜、絲瓜、金線蓮、木瓜、柚類幼果期等約用 倍,梨應避免在套袋前使用高濃度木醋液以免傷害果皮,蔥蒜類使用木醋液時葉尖容易枯死,所以不要使用。開花前為抑制徒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著果率等可酌量添加磷酸一鈣、磷酸一鉀、硼酸、細胞分裂劑等噴射;幼果期可酌量添加魚精、胺基酸、海草精、奶粉、綜合微生物或微量元素等可以促進果實肥大,但到中後期魚精、胺基酸等氮質資材就應停止使用,而改用磷酸一鈣、磷酸一鉀、乳酸鈣、重磷酸鎂、硫酸錳等以提高糖度,同時降低果實酸度。

67 散佈於葉面(2) 如有病虫害時可酌量浸泡蒜頭、辣椒、菸葉、魚腥草、苦楝、苦艾、香茅、薄荷等一起噴施,其他材料如海草精、香茅油、薄荷油、苦楝油、夏油、綜合性有益微生物、蘇力菌等均可酌量添加以提高其效果,至於鹼性材料如如石灰硫黃合劑、石灰波爾多液、砷劑、肥皂類等則不可使用。

68 木醋液的使用 家畜糞尿脫臭:使用50倍灌至全面濕透 添加於家畜飼料:
添加 1% 於米糠或菜仔粕中當飼料使用,可增強肉色,減少水分,防治乳腺炎,但飼料用木醋液至少應靜置一年以上,並經蒸餾及其他特別處理後才可使用。

69 結論 有機農業具有生產、生活及生態之特性為三生一體之產業,它的範圍跨越優質農業、生態農業、安全農業、休閒農業四大領域。由於國人生活品質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的消費及環境保護特別重視,飲食需求強調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進而帶動全球有機農產品市場蓬勃的發展,並蔚為風潮,國內有機農業亦受影響,在民間及政府等單位積極推動下,有關驗證制度、生產技術、共同標章、行銷通路等措施,均盼早日與世界接軌。

70 結論 因此,有機農業成為國內農業發展之重要一環,未來有機農業發展除兼顧消費者與生產者之權益及需求外,更應落實有機農產品驗證品質管制,以利開拓有機農產品市場,期望經營者必須用良心、愛心及恆心的經營,才能使有機農業永續發展。

71 The end

72 參考文獻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國內有機產業發展趨勢。林銘洲。農糧署。 有機農業的理念與發展。中華永續協會。 有機農業的宏觀思維。郭孚燿。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有機農業的理念與發展。林俊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所長室 校園有機化。羅秋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Download ppt "環境與生活 有機理念與栽種 蕭明謙 副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