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主教: 游建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主教: 游建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主教: 游建凌

2 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调动语文积累,打开记忆匣门,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呢?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4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5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美好的祝福

6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7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著作有《东坡七集》。

8 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诗中关于对新法评价的词句,说是作诗讽刺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明也被贬黄州,寓居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一时期,这篇仅为84字的经典小品真实地记录了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9 位于今湖北黄冈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为承天寺。
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走进承天寺

10 承天寺塔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陀罗尼经幢(宋)

1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2.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 读一遍,找生字 ;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释;读四遍,握文意。
温馨提示 古文阅读方法: 读一遍,找生字 ;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释;读四遍,握文意。

13 / / / / / / / / / / 初读课文感知 xìng jiě suì qǐn 1、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音: xìng 解衣( ) 藻荇( ) 遂至( ) 未寝 ( ) jiě suì qǐn / 节奏: / / 1、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2、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3、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4、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 / / / / / / /

14 再读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高兴的样子 思考 , 想到 于是, 就 一同,共同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表示推测

15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
翻译重点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 罢了。

16 说说你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中景物描写的理解。
精彩赏析 说说你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中景物描写的理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绘景只用18个字,就创造出生动的意境。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写出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的特点。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艺术效果,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让我们看到在逆境中依然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轼。

17

18 亮点探究 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谢谢各位老师指导!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是作者能保持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缘由。

19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20 研读悟理 文章的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宁静、淡雅。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更感受到了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1 情景交融 读文理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时间: 10月12日夜 地点: 承天寺 寻伴夜游 缘由: 月色入户 (叙述)
同游者: 10月12日夜 承天寺 寻伴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色入户 (叙述) 情景交融 张怀民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庭院月色 (描写) (比喻) 月下感叹 闲(点睛之笔) (议论、抒情)

22 李 煜 相见欢 迁移拓展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相见欢

23 作业设计 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 (朝代) 家。 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
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    (朝代)    家。 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 3.写出有关月亮、月色、月影的诗句。 4.用楷书抄写和背诵课文.

24 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Download ppt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主教: 游建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