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Susanne Egger Modified 5年之前
1
广义行列式及其应用 福建省《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课程建设 第十五次研讨会 谭宜家 (福州大学) 厦门,集美,
2
一、引言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 表示置换 的逆序数。 矩阵的行列式在线性代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对于数域上一个给定的n阶方阵 , 的行列式是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 表示置换 的逆序数。 矩阵的行列式在线性代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3
实际上,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利用行列式,可直接找到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的计算公式。Cramer法则是利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我们说,以上事实对于交换环上矩阵的行列式都是成立的,不同的是数域上的一个方阵可逆当且仅当它的行列式不等于0,而交换环上矩阵可逆当且仅当它的行列式在环中可逆(参看[10])。
4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由于矩阵积和式不涉及到负号,所以矩阵积和式在一般交换半环上也可以定义。
矩阵的积和式类似于矩阵的行列式。对于数域上一个给定的n阶矩阵 , 的积和式是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由于矩阵积和式不涉及到负号,所以矩阵积和式在一般交换半环上也可以定义。
5
矩阵积和式的概念首先由Binet[1] 和 Cauchy [3]引入。自那以后,出版了大量关于积和式理论的研究工作。1978年, H
矩阵积和式的概念首先由Binet[1] 和 Cauchy [3]引入。自那以后,出版了大量关于积和式理论的研究工作。1978年, H. Minc [11]给出了关于积和式理论和应用的一些论述。自1980年以来,许多数学工作者研究了一些特殊半环上矩阵的积和式 (例如,参看[5, 7, 8, 9, 13, 16,18]).这些特殊半环包括了模糊代数,分配格和坡代数。
6
由上述可以看出,矩阵的行列式只能在交换环上定义,而积和式可以在一般交换半环上定义。那么,是否有一个方法可以将行列式与积和式统一起来呢?
本文将引入一般交换半环上矩阵的行列式(或称广义行列式),并讨论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行列式给出半环上矩阵的可逆条件,并在半环上建立Cramer法则.所得的主要结论推广了交换环上矩阵的行列式[10](特别是数域上矩阵的行列式),模糊矩阵的积和式[9,13],格矩阵的积和式[18]以及坡矩阵的积和式[8]中相应的结果。
7
二、基本概念与记号 定义1[6]. 一个代数系统 称为一个半环。如果 是一个交换幺半群(其恒等元为0), 是另一个幺半群(其恒等元为1);同时 ,均有 , 并且 设 是一个半环。 称为交换的,如果 ,均有 ;
8
称为一个零和自由半环[6],如果 ,由 可推出 .零和自由半环又称为反环[14,17]。
一个半环 称为加法幂 等的[6],如果 ,均有 。显然, 任何加法幂等半环是零和自由半环。 半环的例子是相当丰富的。例如,任何带有单位元的环都是半环,它不是零和自由的。特别地,我们所熟知的整数环,有理数域,实数域与复数域都是半环(实际上,它们都是特殊的环)。
9
又如,每一个布尔代数 ,模糊代数 ,每一个有界分配格
以及任何坡代数 都是半环[2](实际上,它们均为加法幂等半环,但它们不是环)。再如,max-plus 代数 和min-plus代数 都是交换半环,它们均为加法幂等半环[4, 19],但它们不是环。另外,所有非负实数组成之集对于普通的加法与乘法构成一个半环 称为非负实数半环。显然,非负实数半环既不是加法幂等半环也不是环。
10
设 是一个半环, 。 称为加法可逆 的,如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负元。 设 表示半环 中所有 加法可逆元构成的集合。 显然, 当且 仅当 是零和自由半环,而 当且 仅当 是一个环。 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表示 上所有 矩阵组成之集。 对于任意 用 表示 中 处的元素, 并记 的
11
转置为 . 设 , .定义 设 , 是一个交换半环, 表示 中所有偶置换构成的集合, 表示 中所有奇置换构成的集合。 定义 的 正行列式 和负行列式 如下
12
显然 。 当 是一个交换环时, 设 是一个半环, 上的一个映射 称为 上的一个 -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均有 显然
13
注1:任何半环 至少有一个 -函数,因为 上的恒等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
定义2. 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 一个 -函数, 。 定义 的 -行列式 如下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 表示置换 的逆序数。
14
定义为 是正整数。 ,所以 因为 注2: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此时 注3: 对于任何交换半环 ,恒等映射: 是 R上的一个 -函数。此时
15
三、基本结论 1. 定理1: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如果矩阵B是由A的某一行(或一列)乘以 中的一个元素 而得到,那么
1. 定理1: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如果矩阵B是由A的某一行(或一列)乘以 中的一个元素 而得到,那么 (2) 如果A的第i行(或第i列)是矩阵B的第i行(或第i列)与矩阵C的第i行(或第i列)的和,而它们其他的行(或列)都相同,那么
16
(3) (4) 如果矩阵B是由A交换两行(或两列)而得到,那么 (5) 如果A的某两行(或两列)相同,那么 (6) 如果矩阵B是由A的第i行乘以 中的 一个元素 加到A的第j行而得到, 那么 其中 表示由A的第i行代替A的第j行而得到的矩阵。
17
2.定理2:设 ,那么对于任何 这里 表示A中划去第i行第j行所得到的 阶矩阵。 3. 定理3:对于任何 ,存在 使得
18
4.定理4: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 ,那么对于任何
当且仅当 是一个 交换环并且对于任何 均有 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 定义 的 -伴随矩阵如下
19
5.定理5: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2) 6. 定理6: 对于任何 ,存在 ,使得 这里 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此时 由定理6,我们有
20
推论1: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对于任何 ,均有
7.定理7: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其中 表示由A的第i列代替A的第j列 而得到的矩阵。 (2)存在 ,使得
21
由定理7,我们有 推论2: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对于任何 ,均有 (1) (2)
22
四 、两个应用 1.交换半环上可逆矩阵的一个等价刻画。 设 是一个半环, 。 称为可逆的,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逆元,记为
设 是一个半环, 。 称为可逆的,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逆元,记为 设 , 称为可逆的, 如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逆矩阵,记为 。
23
定理8: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满足对于任意 ,均有 ,那么,对于任何
(1) 可逆当且仅当 在 中可逆并且对于任何 ,均有 在 中加法可逆。 (2) 可逆当且仅当 在 中可逆并且对于任何 ,均有 在 中加法可逆。 如果 可逆,那么
24
由定理8,我们有 推论3: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对于任何 , 可逆当且仅当 在 中可逆,特别地,当 是一个域(数域)时, 可逆当且仅当 。如果 可逆,那么
25
2.交换半环上的Cramer法则 定理9: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满足对于任意 ,均有 , , 是 上的 维列向量。如果 可逆,那么矩阵方程 有唯一解 其中 , , 是由 中第 列用向量 代替所得到的矩阵。
26
由定理9,我们有 推论4:设 是一个交换环, , 是 上的 维列向量。如果 可逆,那么矩阵方程 有唯一解 其中 , , 是由 中第 列用向量 代替所得到的矩阵。
27
五、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统一了行列式与积和式,方法需要创新。 2.应用价值:在许多应用学科领域(例如:并行计算机系统、形式语言理论、最优化理论、自动化理论、离散动力系统、流程图模式分析以及开关电路分析等)涉及到的代数系统除了环(或域)之外,还涉及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半环,如布尔代数,模糊代数,分配格,坡代数格,max-plus 代数和min-plus代数以及非负实数半环等。
28
六、参考文献 3.教学参考:对于本科生,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J. P. M. Binet, Me moire sur un systµeme de formules analytiques, et leur application µa des considerations geometriques, J. Ec. Polyt.9 (1812) [2] Z. Q. Cao, K. H. Kim, F.W.Roush, Incline Algebra andApplications, John Wiley, New York, 1984
29
[3] A. L. Cauchy, Memoire sur les fonctions qui ne peuvent obtenir que deux valeurs egales et de signes contraires par suite des traspositions operees entre les variables qu'elles renferment, J. Ec. Polyt. 10(1812) [4] R. A. Cuninghame-Green, Minimax algebra, 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al Systems 166,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79 [5] J. S. Duan, The transitive closure, convergence of powers and adjoint of generalized fuzzy matri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45(2004)
30
[6] J. S. Golan, Semir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
[7] S. C. Han, H. X. Li, Invertible incline matrices and Cramer's rule over incline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389(2004) [8] Y. Huang, Y. J. Tan, A problem on incline matrices, J. of Fuzhou University 37(2009)12-18 (in Chinese) [9] J. B. Kim, A. Baartmans, N. S. Sahadin, Determinant theory for fuzzy matri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9(1989)
31
[10] B. R. Mcdonald, Linear Algebra over Commutative Rings,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1984.
[11] H. Minc, Permanen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Massachusetts, U. S. A [12] P. L. Poplin, R. E. Hartwig, Determinantal identities over commutative semiring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387(2004)99-132 [13] M. Z. Ragab, E. G. Emam, The determinant and adjoint of a square fuzzy matrix, Fuzzy Sets and Systems 61(1994)
32
[14] Y. J. Tan, On invertible matrices over antiring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423(2007) [15] Y. J. Tan, On invertible matrices over commutative semirings, Linear and Multilinear Algebra 61(2013) [16] Z. J. Tian, K. M. Yan, D. G. Li, H. Zhao, Determinant of matrices over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 J. Gansu Univ. Technol. 28 (4) (2002) (in Chinese)
33
[17] E. M. Vechtomov, Two general structure theorems on submodules, Abelian Groups and Modules (in Russion), Tomsk State University, Tomsk, No15(2000)17-23 [18] K. L. Zhang, Determinant theory for D01-latti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62(1994) [19] U. Zimmermann, Linear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in ordered algebraic structures, Annals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Vol. 10, North Holland,
34
Thankyou!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