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長:4990J163 邱文中 組員:4990J093呂建篁 4990J165 李順發 指導老師:周榮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長:4990J163 邱文中 組員:4990J093呂建篁 4990J165 李順發 指導老師:周榮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長:4990J163 邱文中 組員:4990J093呂建篁 4990J165 李順發 指導老師:周榮芳
梅雨 組長:4990J163 邱文中 組員:4990J093呂建篁 4990J165 李順發 指導老師:周榮芳

2 目錄 前言 什麼是梅雨? 梅雨如何形成? 台灣的梅雨期是哪時? 梅雨期的氣候特徵? 台灣的地形如何影響梅雨期的雨量?
控制梅雨天氣變化的因素有那些? 梅雨帶來了那些災害? 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是什麼? 結論 參考文獻

3 前言 「五月南風下大雨,六月南風飄飄晴」,這句 諺語正說明了台灣地區五、六月間的典型氣候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台灣各地相對都較容易
出現細雨紛飛、陰雨連綿的天氣,此即為台灣 的梅雨季節,是台灣地區春夏交替過程出現的 特殊天候現象,也是台灣地區最顯著的氣象災 害之一。

4 什麼是梅雨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與氣候現象, 主要是發生在台灣、日本與華南的春末夏初。 由於該時期雨量特別豐富,且適逢長江中、下
游一帶梅子成熟季節,因而稱為「梅雨」 ( Mei-yu、plum rains、Baiu),又因該時期降 水多而連續,空氣潮濕,物品容易發霉,因此 也稱為「霉雨」(mold rains)。

5 台灣所在的東亞為全球季風很顯著的區域,冬 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在春未 夏初的過渡季節交綏所產生的特殊現象就叫做 梅雨。
梅雨如何形成 台灣所在的東亞為全球季風很顯著的區域,冬 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在春未 夏初的過渡季節交綏所產生的特殊現象就叫做 梅雨。

6 此時,南來的西南季風氣流與尚未完全退去的東北季風在華南與台灣地區相遇,兩股勢力經常相對峙,使位於其間的峰面系統徘徊在台灣及附近地區,呈滯留狀態,稱為「梅雨鋒面系統」,於是台灣地區各地出現連續性或間歇性下雨,間或夾帶豪雨,形代典型的台灣梅雨(下圖)。這種現象大概維持一個月的時間,爾後峰面漸向北抬,到達長江流域及日本之間,形成長江梅雨及日本梅雨。台灣梅雨產生的時間雖不完全與梅子成熟期相吻合,但其天氣及氣候特徵和長江梅雨、日本梅雨相類似,故仍沿用梅雨的名稱。

7 圖一、

8 梅雨期的鋒面到達台灣附近時,容易發生滯留或徘徊而導致連續性降雨,
但鋒面系統的組織或結構變動性甚大,降雨情形不一。(下圖) 梅雨鋒面系統立體示意圖

9 台灣梅雨期是哪時 由於國內學者及專家分析的著眼點不同,以至 於對台灣梅雨期指的時間有不同的看法,但由
圖二所示,長期的統計資料可得知,台灣地區 的梅雨出現在五、六月間,一般指的是從五月 中旬到六月中旬、氣候上雨量較多的時期。   事實上,大氣環流逐年都不同,每年梅雨 期到來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央氣象局為 了提醒民眾和有關單位及早作好防火準備工作, 自民國八十三年起,將每年的五、六月訂為台 灣的梅雨期,藉此配合相關單位加強防災宣導, 以預防及減輕梅雨誘發的豪雨和災情。

10 圖二、

11 何時入梅、何時出梅?   學術界為了研究的需要,對每年梅雨期確切的入梅(梅雨開始)、出梅(梅雨結束)的日期都有規範。目前較客觀、嚴謹的定義為:   每年五、六月間,台灣地區會出現四天或四天以上的連續降雨天氣。四天的平均日雨量超過9公厘的第一天(日雨量9公厘是台灣北部地區五、六月的氣候平均日雨量),即為「入梅」的日期;而滿足上述條件的最後一個梅雨個案的次一天,即為「出梅」的日期。根據以上標準,梅雨期間可以有不下雨的日子,也可以是雨量較少的日子。   表一是自1941年以來的57年內,台灣地區有關梅雨期的統計資料: 入梅最早的是民國三十三年、八十二年及八十六年的五月一日; 入梅最晚的是民國八十年的六月六曰; 出梅最早的是民國六十九年的五月十二日; 出梅最晚的是民國五十四年的六月三十日; 最長的梅雨期為民國八十二年及八十六年的56天; 最短的梅雨期為民國四十三年的7天; 梅雨期平均每年有34天,即五月十七曰至六月十九日; 最長的雨日為民國五十九年的41天; 最短的雨日為民國四十三年及八十年的6天; 平均每年有22天梅雨日。

12 表一 台灣地區各氣象站降水量標準準平均值 1961~1990年 單位:公厘(mm)
測 站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淡 水 131.9 155.1 192.2 151.8 207.8 229.3 149.7 212.1 279.4 187.9 142.0 108.7 2147.7 基 隆 360.4 388.6 329.0 211.3 277.1 289.8 140.5 196.0 412.2 360.1 343.9 355.9 3664.8 台 北 91.8 137.5 184.4 152.6 233.3 281.9 233.1 268.5 325.4 117.4 79.8 74.5 2180.2 新 竹 81.3 130.5 201.5 172.1 262.0 284.8 141.6 214.3 156.7 47.3 42.3 54.8 1789.2 宜 蘭 163.1 167.7 136.0 108.2 214.0 214.6 135.8 224.2 497.4 404.9 303.4 177.6 2746.9 蘇 澳 393.6 381.4 234.7 185.8 302.2 266.9 171.3 284.6 615.3 697.0 613.1 327.6 4473.6 表一 台灣地區各氣象站降水量標準準平均值               1961~1990年        單位:公厘(mm)

13 台 中 34.0 66.8 88.8 109.9 221.8 361.5 223.7 302.5 137.3 12.3 20.4 21.9 1600.9 梧 棲 29.3 74.6 111.7 136.3 217.2 217.4 169.4 234.8 83.1 4.0 20.9 18.6 1317.3 花 蓮 85.6 100.6 95.6 114.9 202.8 245.3 188.5 230.6 385.1 317.4 151.0 58.7 2176.3 嘉 義 27.9 43.4 60.4 100.8 201.4 363.6 278.0 397.9 181.5 18.5 13.2 20.2 1706.7 成 功 84.2 74.4 85.1 116.9 214.1 231.8 276.7 293.1 366.3 333.4 139.7 77.1 2292.6 台 南 17.9 23.9 35.1 68.9 181.1 357.9 292.7 364.6 155.0 25.2 16.6 7.6 1546.4

14 台 東 45.6 43.9 49.5 79.0 167.8 256.1 293.3 273.4 313.3 206.0 81.6 37.7 1847.2 高 雄 16.5 17.6 34.4 52.3 184.5 365.0 320.8 381.6 180.3 40.0 17.0 8.9 1619.0 大 武 55.2 58.8 52.9 79.8 209.9 338.2 422.2 391.5 363.9 214.6 79.6 42.0 2308.9 恆 春 24.7 22.6 26.4 177.7 331.3 390.3 464.4 313.1 123.4 39.3 14.0 1964.9 鞍 部 344.7 300.0 287.4 207.7 304.4 325.3 262.5 407.0 735.5 828.2 554.4 372.2 4929.1

15 鞍 部 344.7 300.0 287.4 207.7 304.4 325.3 262.5 407.0 735.5 828.2 554.4 372.2 4929.1 竹子湖 291.4 256.0 238.1 173.3 257.1 285.4 248.1 403.5 708.9 822.8 527.4 323.3 4535.4 日月潭 50.2 85.5 114.0 155.1 343.8 525.1 337.4 402.4 229.6 52.2 27.0 32.6 2355.0 阿里山 88.6 113.7 158.8 209.5 537.1 743.8 592.2 820.4 464.0 126.1 54.3 53.7 3962.2 玉 山 133.4 161.5 161.4 210.6 441.7 564.3 384.5 463.8 330.4 136.8 82.2 81.5 3152.1

16 彭佳嶼 156.4 167.1 189.9 151.7 206.4 222.6 90.6 173.5 229.7 113.7 128.2 118.2 1947.9 澎 湖 22.1 40.1 60.2 83.3 123.1 175.3 131.4 144.0 109.1 23.1 23.9 18.9 954.5 東吉島 15.5 24.9 45.7 55.7 124.9 214.2 146.0 147.9 96.2 20.3 21.5 9.6 922.5 蘭 嶼 274.8 224.5 186.2 152.8 244.2 297.8 217.1 265.3 373.0 318.7 278.3 223.0 3055.6  備註:1.蘇澳測站資料為1982年至1990年  2.梧棲測站資料為1977年至1990年     3.嘉義測站資料為1969年至1990年  4.東吉島測站資料為1963年至1990年

17 梅雨期的氣候特徵 梅雨期最主要的天氣特徵便是持續性降雨。台灣地區各地出現連續性或間歇性下雨,間或夾帶豪雨,形成典型的台灣梅雨。
梅雨期主要受到梅雨峰面系統的影響,有時大量降雨,有時雨量很少,有時降雨時間很短暫,有時連續多日。事實上,梅雨期有時會有二個峰面系統先後連續影響台灣地區,致使連續陰雨的天數相對增長。當一道鋒面過後、另一道鋒面抵達之前,會有幾天晴朗天氣,但持續的時間長久或短暫都不一樣,有時鋒面接二連三而來,幾乎無晴朗的日子可言,有時又相隔甚久,晴朗多日。

18 在每年的梅雨期內,平均有四至五個梅雨鋒面系統影響台灣地區。由於受到鋒面系統的影響,台灣地區梅雨期內的平均降雨量為450至500公厘,為每年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
  台灣地區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的差異,可見「梅雨」在台灣地區是非常不穩定、變動甚大的天氣現象,所以不必特別強調梅雨期的長短與雨日的久暫,而應注意梅雨鋒面系統所伴隨的豪雨。

19 綜合上述說明,台灣地區各地梅雨期主要的氣候特徵有:
連續性降雨,並夾帶雷陣雨; 降雨量僅次於颱風時期; 持續性降雨機率是全年最大值; 由於持續性降雨,而使氣溫有時不但不隨接近夏季而上升,及而有下降或平穩趨勢。

20 台灣的地形如何影響梅雨期的雨量?   因為受到中央山脈的影響,迎風面西側的梅雨雨量分布顯著高於東側,約為東部的2至6倍,尤其在嘉南地區,五、六月的雨量有百分之八十集中在梅雨期。   梅雨時期各地豪雨的發生頻率分布也有類似的情形:中央山脈西側約為東側的2至4倍,發生頻率最高的地區位於台南至阿里山一帶,其次則在新竹一帶。這些現象顯示地形效應對台灣梅雨期間氣候特徵具有決定的重要性。

21 1950-1980年梅雨期平均降雨量佔五月與六月總平均 降雨量百分比 (參考自陳泰然及楊進賢的研究成果)
年五月與六月台灣地區各氣象站326次豪雨個案空間分 布 (參考自陳泰然及楊進賢的研究成果)

22 控制梅雨天氣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梅雨期間台灣地區的逐日天氣變化,主要受水平距離可達千公里的綜觀尺度天氣系統,如梅雨鋒面系統、梅雨鋒面系統後方的西伯利亞冷高壓、太平洋高壓等的控制。至於數小時到一天的短期天氣變化,則受到範圍為百公里、梅雨鋒面系統裡面的中尺度對流系統(對流胞)的主宰。 事實上,主宰梅雨期間的天氣變化主要取決於上述綜觀尺度與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是否存在,以及其時空與強度的差異,故可預期梅雨期間各地的天氣是千變萬化的。

23 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是什麼? 「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指的是組織良好的對流天氣系統,其水平
尺度範圍寬達20公里以上,有持續長達3小時以上的生命期,經常 伴隨顯著的降雨和局部的天氣變化。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是地球表 面降水的主要製造者,也是短期天氣預報的主要對象,在全球的氣 候變化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於從衛星影像可以觀測中尺度對流天氣雲系的發展特徵以及 演化過程,因此,最近的天氣預報均利用氣象衛星雲圖來分析及研 判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

24 梅雨帶來了那些災害 台灣地區除東北部之外,其他地區多屬於冬季 乾燥的氣候類型,春季若無適當的降雨,乾旱
現象便會隨即發生。台灣地區梅雨期內平均為 雨量為450至500公厘,約佔年雨量的四分之一, 為大自然解除春季旱象最有效的方式。即使春 季有正常的降雨量,但若該年梅雨不顯,即為 乾梅或空梅,則可能發生缺水甚至乾旱現象。

25 相反的,梅雨期降雨導致的災害損失更是有目
共睹。例如,台灣地區,尤其是中、北部,一 期稻作成熟期剛好是梅雨期,若出現連續的陰 雨天氣,不僅會影響收割,也會使穀粒脫落發 芽,對其他作物也會造成損害,對農業而言, 連續陰雨正是一項災變天氣,若有豪雨發生則 災情更加劇烈。

26 結論 梅雨是台灣夏天的重要水源之一,假使沒有梅 雨,台灣夏季民生用水將會非常缺乏,但如果 雨量過於多的話,也會導致一些災害,既要爭
取水源又要減少損失,最好的辦法就是事前做 些準備,這樣的話,既可以擁有不缺水的夏季, 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傷害。

27 參考文獻 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yl_ld/content/6-5/b01.htm

28 感謝聆聽


Download ppt "組長:4990J163 邱文中 組員:4990J093呂建篁 4990J165 李順發 指導老師:周榮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