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質篇 Unit_10 台灣山川常見的地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質篇 Unit_10 台灣山川常見的地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質篇 Unit_10 台灣山川常見的地形

2 造山運動 台灣位處 聚合性 板塊邊界上,板塊的 擠壓 作用持續進行,使台灣平均每年上升5 公分 。
板塊擠壓造成 造山 運動和 火山 活動,形成 中央 山脈等高大山脈。

3 造山運動 北部 陽明山 國家公園境內,連綿火山群即為 安山岩 質岩漿噴發造成的火山地形。
中央山脈長期受兩板塊 擠壓 作用,地下岩層溫度 增加 ,增加 可塑 性,岩層常有地質構造,且容易產生變質岩,如花蓮天祥的 片 岩和 大理 岩即為長期板塊擠壓作用所造成。

4 均夷 作用 台灣本島高溫 多 雨,地勢陡峭, 河流 作用對地形改變十分明顯,台灣即在板塊運動與地質作用的交互影響下,產生各種不同的地形景觀。

5 均夷 作用 中央山脈往 西 地勢逐漸平緩, 河流 發源於陡峭山區,侵蝕西部坡度較緩的丘陵,當 河流 到平坦下游或 出海口 ,則形成 沖積 平原或三角洲,如 嘉南 平原。

6 均夷 作用 中央山脈 東 翼,因山高坡陡、 河流 短急,河流所挾帶泥沙尚未磨碎就到 入海口 ,故臺灣 東 岸的 立霧 溪的 出海口 ,多見由礫石所形成的 礫石 三角洲。

7 常見的地形 台灣常見的地形如 峽谷 、 曲流 、 河階 、 瀑布 、 沙灘 、 沙洲和 海蝕 地形等,分別受到 流水 、 波浪 和海流的 侵蝕 、 搬運 、沉積作用所造成;此外,一部分來自 地殼 變動所造成。

8 峽谷 台灣山區處處可見 峽谷 ,其產生條件有二,一為有較 堅硬 的岩石,二則 河流 具有較強的 向下 侵蝕能力。
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的 立霧 溪,在堅硬的 大理 岩層中,刻蝕出陡峭壯觀的 峽谷 。

9 曲流 河流常在山區或 平原 地區形成蛇行狀的 河 道,稱為 曲流 。
河水流動時遇河床兩岸邊的岩石常形成不同的 阻 力,使得河水向阻力較 弱 的一方 侵蝕 ,形成彎曲的 河 道。 河道受 侵蝕 的河岸會凹入,另一河岸則 堆積 而凸出。

10 河階 在古代曾為 河床地,後因地殼 抬升 ,河水向更 低 的地方侵蝕,在河岸形成一片較為 平坦 的階地,稱為 河階 。

11 河階 河階為較高而平坦的 河床地 ,人們常在河階上 開墾 或居住。

12 瀑布 台灣地小山高,地勢陡峭,常有懸崖落差大,因此河流常在此類地形上形成 瀑布 。

13 瀑布─形成原因 地震造成地層的 抬升 。 岩性不同,河水對岩石 侵蝕 速率不同產生落差。 河流的流量不同,造成 支流 形成瀑布。
溫帶 地區因 冰川 侵蝕所形成的瀑布。

14 沙灘、沙洲 河流 自高山帶來泥沙,到達海邊後,因流速 減弱 動能 變弱 ,將泥沙堆積在河流 出海口 或 海底 。
波浪 或海流會將河川帶來的沉積物,如 泥沙 、 貝殼 、 珊瑚 碎屑等,帶至海岸邊形成美麗的 沙灘 或 沙洲 。

15 海蝕地形 波浪 對海岸有很大的 侵蝕 力,會沿海平面向 內陸 方向侵蝕岩石,日積月累形成各種 海蝕 地形。

16 海蝕地形

17 海蝕地形─種類

18 海蝕地形─種類 海岸被波浪侵蝕後形成陡峭的懸崖,稱為 海蝕崖 。 海蝕崖下方近海水的地方容易形成海蝕 洞(海蝕凹壁) 。
海蝕崖繼續受波浪的侵蝕, 凹壁 繼續發育,上方崖壁可能失去支撐而崩落,於是海蝕崖後退,當退潮時會露出大片的岩石平台,稱為 海蝕平台 。

19 海蝕地形─發育過程 原初期:海岸開始受到侵蝕的景觀,海蝕 溝 與海蝕 崖 逐漸發達。
幼年期:海蝕崖附近陸續出現 海蝕洞 、 海蝕柱 ,前者如台灣北部海岸的龍 洞 及石門洞,後者如台北金山的 燭臺 嶼。 晚年期:海蝕崖逐漸後退,崖前 海蝕平台 不斷的擴張,波蝕後發生的砂礫堆積在海蝕平台的前緣,形成 階地 。

20 冰蝕地形─冰斗 U型谷 角峰 削斷山嘴 冰斗 懸谷

21 冰蝕地形─冰斗 山谷冰川 在平緩的山地或低窪積雪處最多。
積雪反覆凍融造成岩石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將岩石侵蝕成半 碗 狀或 馬蹄 形的窪地,形成典型的冰斗。

22 冰蝕地形─冰斗 冰斗 三 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 一 個開口。 若冰川消退後,窪地內積水成湖,即為 冰斗湖 。

23 冰蝕地形─U型谷 當山谷冰川由高地向 下 移動,山谷被削平,其橫剖面形狀如 U 字形,故稱 U型谷 。

24 峽灣 在高緯度地區,冰川常能伸入 海洋 ,在岸邊侵蝕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 當冰消退後,海水沿著 U型谷 進入陸地,原來的冰谷便形成 峽灣 。

25 懸谷 懸谷形成是來自於冰川 侵蝕力 的差異。 主冰川的冰層 厚 、下蝕力 強 ,故U型谷較 深 。
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匯處,常有冰川底部 高低 的懸殊,當支冰川的冰進入主冰川時必為懸掛下墜成 瀑布 狀,稱為 懸谷 。

26 地貌的平衡 造山運動使地表隆起。 風化、侵蝕、 搬運 、沉積等 均夷 作用使地表趨於平坦。
造山運動與均夷作用兩種的地質作用交互影響,造就今日的山川景色。

27 地形分布 北部的 火山 地形。 東部的 褶皺 山脈及 岩 岸地形。 西部的 平原 、和 台 地,以及沿海 沙 岸地形。
南部的 珊瑚 礁、 石灰岩 岩層。

28 火山地形 安山 岩質:臺北 大屯 火山群、基隆火山群及宜蘭外海的 龜山 島、臺東外海的蘭嶼和 綠島 。
玄武岩質: 澎湖 群島是玄武岩質火山島嶼 目前臺灣仍有部分火山 後 期作用產物,如 溫 泉、硫磺氣噴發等。

29 惡地地形 泥岩:透水性 低 的泥岩因膠結不完全而疏鬆,容易受雨水沖刷,植物難以固著生長,形成景色荒涼至極的 惡地 地形,。
地點:高雄 月 世界、苗栗 火炎 山及臺東利吉層等。

30 台灣東部 臺灣東部由於受到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擠壓的影響,形成 南北 走向的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等褶皺山脈以及 花東 縱谷。

31 台灣東部 花蓮海岸由於斷層切割,形成一道險峻的 清水 斷崖。

32 台灣西部 西部的河流較 長 且平緩,由上游沖刷下來的碎屑經過長時間的搬運,形成顆粒較小的沉積物,堆積成 平 原、 沙 灘、 沙 洲等沉積地形。 地點:雲嘉外海的外傘 頂 洲。

33 台灣南部 臺灣南部由於板塊的作用,將原來位於海水面 下 的珊瑚礁抬升至地面上,形成 珊瑚 礁地形與 石灰 岩層。
地點:屏東 墾丁 及高雄 壽 山等地的珊瑚礁地形與石灰岩層。

34 報告完畢 歡迎下次再來

35 補充教材


Download ppt "地質篇 Unit_10 台灣山川常見的地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