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原住名的介紹 讓我們一同探尋那永遠神秘的異想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原住名的介紹 讓我們一同探尋那永遠神秘的異想世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原住名的介紹 讓我們一同探尋那永遠神秘的異想世界……

2 目錄 1.台灣原住名分布圖 10.平埔族 2.泰雅族 11.展望未來 3.阿美族 4.魯凱族 5.卑南族 6.賽夏族 7.排灣族 8.布農族
1.台灣原住名分布圖 平埔族 2.泰雅族 展望未來 3.阿美族 4.魯凱族 5.卑南族 6.賽夏族 7.排灣族 8.布農族 9.雅美<達悟>族

3 台灣原住名的分布情形 目前的原住名大多台灣東半部

4 泰雅族 分布及簡介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內的高山相當多,例如插天山、 棲蘭山、合歡山、大霸尖山、奇萊山等都是。人口分佈以花蓮秀林鄉最多,分佈區尚有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鄉、桃園復興鄉、花蓮縣萬鄉、宜蘭縣南澳鄉。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5 泰雅族 鯨面文化: (一)黥面的藝術:   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 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   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的泰雅族織布是九族中最善於織造藝 術的族群。目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許多族人都樂 於使用,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   (三)浪漫的口簧琴舞:   口簧琴為九族所共有,但能將它發揮得漓淋盡致並配上舞蹈表現男女情意的只有泰雅族。

6 泰雅族 鯨面的泰雅族人

7 阿美族 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台東兩縣,台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台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分為北部群、中部群和南部群。北部群包括南勢阿美,中部群包括秀姑巒溪及海岸阿美,南部群包括卑南及恆春阿美。阿美族分佈在台灣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東台縱谷及東海岸平原。包括台東縣的東河、池上、關山、長濱、成功、卑南、台東市、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鳳林、光復、豐濱、瑞穗、玉里、富里、屏東縣牡丹、滿州等十九個鄉鎮市。阿美人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極少數居於山谷中。總人口數大約有十四萬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8 阿美族 (一) 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 雖然會所制度及母系社會逐漸消失,但年齡階級的運作依然盛行於阿美族的村落。而且長幼有序,服從勞動的觀念依然保存於日常生活當中。 (二) 具感染力的歌舞: 親和力強、節奏、旋律易感染周遭的人是阿美族歌謠的一大特色,幾乎各族原住民族都會唱一、二首阿美族的歌。 (三) 活潑亮麗的服飾: 從花蓮到台東,阿美族的服飾大致上分為北、中、南三大系統。但各村的差異性也不小,故無法一概而論。

9 阿美族 阿美族鮮豔的衣物也是一大特徵

10 魯凱族 魯凱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 住在西側為分佈在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區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脈東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呂家溪流域,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居住在台東平原邊緣地帶。 魯凱族分佈在屏東縣和台東縣。 屏東縣霧台鄉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 人口總數約為九千多人。

11 魯凱族 (一) 華麗的衣飾: 魯凱族的服飾以十字線繡、琉璃珠繡為主。圖案繁複華美,與排灣族的衣飾十分接近,尤其是三地門鄉、瑪家鄉等地,幾乎很難分辨。 (二) 百合花的神聖性:說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一點地不為過,族人對於百合花的敬愛已經提昇至精神意義,甚至代表了社會秩序與倫理。 (三) 對百步蛇、雲豹的敬重: 在魯凱族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關於百步蛇的傳聞,如百步蛇是頭目的祖先、是長老。對於百步蛇也有很多的禁忌,如儘量避免與它接觸。族人以尊敬、祭祀的態度來對待它。這與排灣族對百步蛇的觀念十分接近。 (四) 富於藝術傾向的生活態度: 舉凡家居、服飾、歌舞都是魯凱族藝術的表現。

12 魯凱族 右圖是粟收穫季 下圖是他們繁華的衣物

13 卑南族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傳說,分為兩個系統: 一是石生起源說的知本系統,發源地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說的南王系統,發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檳榔、寶桑。 卑南族分佈於台東縣卑南鄉,共分為八個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檳榔村、美農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昔稱「八社番」。 人口集中在台東縣,其中以台東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鄉,總人口數大約九仟多人。

14 卑南族 (一) 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 (二) 精湛的刺繡手藝: 以十字繡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紋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三) 戴花環的普遍性: 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 (四) 巫術的盛行: 早期,卑南族的巫術十分盛行,其他族群的人都懼怕三分。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施咒害人。目前卑南八社尚有多位祭師。光是南王就有二十幾位男、女巫師,負責部落性的祭儀。或為族人祈福趨邪。甚至有一位巫師開業服務,為人占卜、趨邪,解答人生疑惑,當然,服務的對象不僅止於卑南人,連漢人也前去卜問。

15 卑南族 <右圖>花環代表權勢 <下圖>十字鏽法

16 賽夏族 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 賽夏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北兩群。 北賽夏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大隘社的十巴兒(Shipaii)、夏埔(Shigao)、碑萊(Pilai)。 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瓦羅(Walu)、卡拉灣(Kalawan)、蓬萊村的巴卡散(Pakasan)、阿米希(Amisi)、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Pakali)、馬陵(Malin)、坑頭(Invawan)、獅潭鄉百壽村。著名的矮靈祭場向天湖即是隸屬於東河村。 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 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也有紋面習俗,是父系社會,以矮靈祭聞名。 總人口約四千人左右

17 賽夏族 (一)黥面與紋身:     黥面男女皆有,紋身則是獵頭勇士的專利,通常刺青於胸前。 (二)代表氏族的臀鈴與肩旗:         臀鈴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在矮靈祭期間,每一氏族派一員背著臀鈴繞祭場舞蹈,聲音幽遠泣訴,闡述了矮靈祭複雜的心緒。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肩旗也是各氏族的代表。南、北群的造型不同,通常由族裡的男子負責扛旗,獨立繞行於祭場。肩旗上面寫有家族的姓氏 臀鈴(又稱為背響)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 (三)音詞反覆的祭歌:         矮靈祭歌唱法並不像其他族群或現代歌謠的唱法,而是重覆著幾段音節。以第一首第一節為例,共有五句,唱法卻是^1^^2^1^2,^2^3^3,^3^4^4,^4^5^5。以不規則的方式反覆唱法,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方式。

18 賽夏族 賽夏族十年一次的矮靈季                                                              

19 排灣族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分為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vutsul群又分為paumaumaq群(北排灣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 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 總人口數約六萬餘人。

20 排灣族 (一) 世襲的階級制度 : 排灣族人一出生就確定了他的階級,是擁有土地的頭目?有土地使用權的貴族?或是佃民?但他們可以藉由個人的努力,在爭戰、狩獵、雕刻等表現上提昇自己的地位,或藉著婚姻提昇子女的位階。 (二) 長嗣繼承家產、兩性平權的社會 : 家中的老大是一切財產的繼承者、其他的兄弟姊妹能分得的家產很少,老大擁有分配權。 (三) 祖靈崇拜: 從家屋內大型的祖靈像雕刻,反映了排灣族人對祖靈的崇拜。通常,家裡中柱的雕像是最神聖的地方,放置了許多貴重的物品如陶壺。也掛著刀、獸骨是英勇事蹟炫耀的表徵。 (四) 祖先起源傳說的特別強調: 拜訪任何一個頭目家,對於家族的起源總是一再被強調,目的是在彰顯家族或個人的地位,如大陽之子、陶壺的後代、百步蛇的後代等等的傳說。貴族與平民的起源來自不同的神話傳說,更確定了階級的世襲性。

21 排灣族 衣服也是排灣族的 階級分別

22 布農族 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會。 布農族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縣玉山一帶)、卡社群(南投縣東部山區一帶)、丹社群(南投與花蓮縣界一帶)、巒社群(南投縣、嘉義縣界玉山一帶)、郡社群、搭科布蘭郡(簡稱蘭社群,在今中央山脈南投,人數較少)。 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其次為花蓮卓溪鄉,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台東縣海端鄉。 總人口數約三萬七千多人布農人喜歡山居,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是父系社會,行大家族制。

23 布農族 (一) 渾然天成的和音: 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以外,布農人和音唱法是無所不在的,凡飲酒歌、祭槍歌都以和音的方式來表現。雖然布農人的傳統生活習性已經改變,祭歌之類的吟唱,只在某些表演場合才聽得到。西方宗教進入布農部落以後,以傳統曲調配合宗教涵義的歌詞,使傳統歌謠的發展呈現了新的生機。 就連四、五歲的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誦布農族的歌謠,不禁讓我們嫉妒上天賦予布農人的天賦與才華。 (二) 富象徵意義的生活態度: 月圓-豐收的意象。 月缺-消失的象徵(除蟲、除草)。 打陀螺-小米快速生長的含義。 盪鞦韆-小米長得與鞦韆一樣高。 小兒滿月-全家整日活動,相信如此小孩生命力會更旺盛。 山胡椒-結實(祈望小米長得如此結實)。有辛辣味,小鳥不敢吃。如小鳥不敢偷吃穀類一般。 (五) 小米的擬人化: 小米有靈魂、有五官、可移動,因此對它特別敬重。亦有父粟與子粟之分。父粟有五個耳朵,管理子粟的成長,因此布農人對父粟更加敬重

24 布農族 <右>少見的弓琴表演 <下>舉世聞名的八部合音

25 雅美族 雅美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分佈在紅頭、漁人、椰油、東清、胡島、銀野六村。 台灣東南海外的蘭嶼島,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 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環海,他們以捕魚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飛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種植並食用薯、芋、栗。因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連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由於地理隔絕,他們是原住民族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26 雅美族 (一) 飛魚文化: 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傳說中,天神住的家也有飛魚。) (二) 大船文化: 雅美拼板舟的製造及裝飾藝術獨步全球,漁團的組織成員多是家族內的成員,藉此鞏固家族組織並發揮共享、共食的精神。 (三) 南方島嶼的地理觀: 早期雅美人的傳統地域概念僅止於台灣、綠島及巴丹群島,而沒有中國的概念。 (四) (五) 丁字帶與精細的織衣: 藍白相間的衣飾及丁字帶是雅美人的標誌,也是適應海上生活的產物。

27 雅美族 <下>雅美族服飾以藍白為主 <右>特殊丁字褲                                                  

28 平埔族 台灣平埔族為南島語系民族的一支,可能在五千年前至二千五百年前間移民至台灣。關於台灣平埔族群的分類,人類學家原先分為七種,後分為九種、十種。1990年代初,又有人提出七族十四支的說法。現在採用一般人較熟識的李亦園教授的分類。漢人移民來台後,和平埔族人密切接觸,平埔文化因而迅速被漢文化同化。再加上異族通婚之故,平埔族人漸次融入漢人系統中。根據李亦園(1955)平埔族可分為下列的族群分類: 雷朗族(luilang):台北盆地及桃園。 凱達加蘭族(ketagalan):台北北濱、金山、基隆一帶。 道卡斯族(Taokas):桃竹苗地區。 巴則海族(Pazeh):台中盆地。 巴布拉族(Papora):台中清水、梧棲。 貓霧悚族(Babuza):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地區。 和安雅族(Hoanya):雲嘉地區。 西拉雅族(siraya):分佈在台南、高雄、屏東地區。

29 平埔族 平埔族已受漢人文化而沒落了

30 展望未來 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部落文化和社會。可惜現代這些部落文化的體制在迅速瓦解中;山坡保留地的開發,擠壓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間,造成原住民人口的外流,使傳統文化失傳。 部落長老的凋零及鄉村人口的外流,造成傳統文化迅速的流失斷層,有許多年紀較輕的原住民青年不瞭解自己的文化,甚至連母語都不會說,造成文化失傳的危機,而許許多多原住民的傳統工藝,像是編織、手工藝飾品、歌謠等傳統文化都在逐漸流失中、而原住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隱憂; 酗酒、教育、失業都是大問題。如果要解決原住民的困境,政府及相關單位應該加強改善原住民民生問題及致力於傳統文化的重建,才能使原住民文化再現風華,但這也是一條長遠的路!! 讓我們好好對待這些即將失落的純樸文化吧! 


Download ppt "台灣原住名的介紹 讓我們一同探尋那永遠神秘的異想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