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2 Unit 2 命題與論證 論證是由一群語句所形成的集合。 論證結構:論證是由前提與結論組成。
一個論證是由前提與結論所組成。何謂結論?就是我們要說服別人接受的結論或主張。比如約會時,對方問你為何遲到,你就會說:「我遲到是因為什麼什麼…。」遲到就是你主張的結論,說明遲到的合理性就是提供理由的前提。

3 Unit 2 命題與論證 結論是我們的主張或要證明的結果。 前提則是支持結論的理由。 連結前提與結論的語詞,如「因此」、 「所以」等。
支持結論的理由稱為前提。當然理由有好的理由與不好的理由,如果說太陽從東邊出來,所以我遲到,這個理由顯然不會是好的理由。但是如果說因為塞車,所以我遲到,這似乎是一般比較能夠接受的理由。

4 Unit 2 命題與論證 關於論證的重要概念: (1)出現在前提與結論的語句都是命題。 (2)論證的形式化。
為什麼需要形式化?舉個例子來說,設想有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你會怎麼教他理解「2+2=4」呢?這位同學舉例:給他兩枝鉛筆,再給他兩枝,再算一算就知道等於四枝。這個想法會有麻煩,如果他忘記帶鉛筆,也就是缺少了鉛筆的輔助,他就不會計算了。這小學生在理解的層次上少了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教他「2+2=4」的時候,其實重點不在筆,筆只是個例子而已。為了避免忘記帶的困擾,有人主張用手指頭,但即使用手指頭也會有麻煩,超過10就不會算了。所以,理解類似數學這樣的式子,重點不在筆,也不在手指頭,就像老師如果用瓶子當例子,重點也一樣不在瓶子。重點是計算的形式,那個form,要培養的是抽象能力。這就是在邏輯課中,為何要引進符號,而不單單以日常語言的論證為例,目的在於避免落入和小學生一樣的窘境,因此這就是形式化的重要性。

5 Unit 2 命題與論證 語句和命題的區別 (1)語句:由符號組成的序列。 (2)命題:符號序列的意義或內容。
語句是符號所排列的序列,但是符號是不是排列起來就有意義呢?不盡然。考慮「2+3= 」,你會毫不考慮回答「5」這個答案;接下來,想想「2= 」,答案是?請注意這兩個式子所用的符號完全一樣,可是前者一看就懂,後者卻怎樣看都不了解,為什麼呢?差別就在符號的排列方式,也就是前者的排列方式符合四則運算的語法結構,符合我們對四則運算的語法思考,所以一看就懂。但是後者卻不符合四則運算的語法結構,所以我們無法理解這個式子表達的意義為何。從語法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說前者是四則運算的「語句」,後者則不符合語法,所以不是四則運算中的語句。因此,語句的要求不是只由符號組成就可以,同時必須符合語法結構。 命題:命題不單單在講排列,對於「2+3= 」,同學馬上便能答出「5」。對哲學家來說,難以理解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抓到或者掌握到什麼?什麼叫做我懂這句話的意思?比如:在討論功課時,有些人對某則數學證明,講幾次都不懂。我小時候學習的經驗是這樣,我跟老師說:「老師,我怎樣都不懂。」講了幾次之後,老師跟我說:「你回去多看幾次就會懂了。」這背後有一個哲學預設,就是意義藏在符號裡,回家看久了就懂了,各位都有這樣的經驗吧,請問這件事是否對每個人都有效?事實上並非如此。哲學家想問:當我們說自己懂了,到底是懂了什麼?且我們懂的東西是從那裡來?我們是怎麼懂的?為何有些人怎樣都看不懂?這個哲學上的爭議在這門課程中不處理。在邏輯課程中,我們必須預設:大家所理解「2」的意思都一樣,所理解「+」的意思也一樣,所理解「3」的意思也一樣,甚至所理解「=」的意思也都一樣,所以最後大家都會寫出「5」這個答案,而「5」就是標準答案。基本上我們從來不去懷疑這個問題,「2」的意思就是這樣,彷彿不用特別解釋,我們好像能夠輕易地掌握符號的意義。可是為什麼對有些人來講很困難?這是對人類來說很難理解的一件事,當然預設它有客觀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說是過於天真了,不過在這門邏輯課程中,暫且將它當作預設,擱置這個問題的爭議。事實上,並非所有哲學家都同意,就假設一種意義叫客觀意義,比如我說:今天是好天氣。我假設每一個人聽到的意義都一樣。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見得會有客觀意義,例如,我們會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就不是這個意思啊!你不要再誤解我了!你不要再扭曲我了!對吧?而且對方會說:你明明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大家對於理解到什麼意義,其實是很有爭議的。不過,在這門課程中,為了避免爭議,我們就預設有客觀意義。 基本在初階邏輯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爭議,我們所採取的立場,有一派哲學家會說這叫命題邏輯( proposition logic),就是我們承認有命題這東西,另外有一派哲學家就不承認有客觀意義,因此他們堅持我們所學非命題邏輯,而是些關於語法的東西,叫語句邏輯。不過這兩者講的內容是一樣的。

6 Unit 2 命題與論證 不同的語句可以用來表達同一個命題。 現在正在下雨。 It is raining. Es regnet.
語句與命題關係是:「這樣不同的語句可以用來表達同一個命題。」這裡有三個語句,符號均不同,但要表達的內容完全一樣。所以不同的語句能用以表達同樣的命題。比如在做翻譯時,多少都預設A句一定可以翻成B句,如「現在正在下雨。」、「It is raining.」。通常翻譯能夠成功一定是預設兩句話的意義或內容是完全相同的,才可能進行翻譯。所以不同的語句可以用來表達同一個命題。

7 Unit 2 命題與論證 相同的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命題。 明天會下雨。 先借我5000元,我明天還給你。
如果我說「明天會下雨。」,今天是9月26號,是9月27號會下雨。如果我是9月27號說:「明天會下雨。」是9月28號會下雨。因此在不同的日子說,它所表達的內容是不同的,所指的天是不一樣的。因此雖然是同樣的命題,卻可以指涉不同的意義。比如我跟這位同學說:「你好壞喔。」旁邊這位同學會不會跳出來說:「老師你罵我!」不會,因為他知道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講這位同學。若我走過來指著他說:「你很壞。」現在所指的是旁邊這位同學。因此雖然我用同一句話,對他講跟對他講,內容意義完全不一樣,因為所指的不一樣,通常我們把這樣的語詞稱為indexical term,就是說它跟當時context所要指的東西是有關的,看在脈絡中要指的是什麼,就像「我很餓。」這句話他講、他講、他講都不一樣。 如果有人跟你說:「先借我5000元,我明天還給你。」上過這門課後,絕對不能借,因為tomorrow never comes。這就是把 term 當成明天的專有名詞,然後明日復明日。不過這裡還有更重要的問題是,另外還有一些indexical term:我、你。這也是哲學上重大的問題,我們一般稱為personal identity的問題,一般翻譯為人格同異性,何謂personal identity?各位告訴我:是否有把握上禮拜上課的老師跟這禮拜上課的老師是同一個。這位同學說:能,因為一樣有趣。各位想想看,若二十年後走進這教室,竟然沒有發現傅老師,我已垂垂老矣,還能不能認出傅老師?各位同學如何確定今天的我跟二十年後的傅老師是同一個?各位可以了解,「我們怎麼確定是同一個人」這問題很重要,因為唯有確定是同一人,我們才能叫他負責任。假設有一個人人格分裂,白天叫Mary,晚上叫Jenny,假設這兩人從未相遇過,這個人身上有兩個人格。如果Jenny犯法了,受審的是Mary,請問Mary要不要負責任?不用吧,因為是Jenny犯的法。因此人格這件事對我們是很重要的,當然以今日醫學之發達,若我們做出十個傅老師出來,請問每一個人是否都應有不同的人格,還是可以是同一人呢?應該不行吧,但是這十個不同的人,以外在的特徵,例如指紋、DNA等卻無法做出判斷。不過,雖然這個問題對哲學家是重要的研究議題,不過這些爭議在這門課程並不會提到,我們只是擱置問題,並非沒有問題。

8 Unit 2 命題與論證 並非所有有意義的語句都是命題。 (1)問句:你今天會去上課嗎? (2)祈使句:去開門。
如何判斷某個語句是否為命題呢? 什麼樣語句可以作為當作前提或結論?答案是命題。比如這問句不能拿來當理由或前提,同學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很帥嗎?」他要主張一個結論就是:老師很帥。那我們要替這個主張提供一個理由,如果他問我說:「為什麼老師很帥?」是不是需要理由,比如同學說:「因為老師DNA很好。」或者:「太多了」、「因為老師身上有一股帥的氣息。」如果同學再問:「為什麼老師很帥?」我說:「你說呢?」請問我的話能否當理由?剛剛三位同學都用肯定句,可是我用問句,問句能否當理由?不行嘛,如果別人問你什麼都用「你說呢?」、「你覺得呢?」,大家一定都會生氣,因為他不足以當理由。有同樣情況的是祈使句,比如同學問我:「老師,為什麼你中午要吃排骨飯?」我就說:「去買便當。」這就牛頭不對馬嘴,應該給一個理由。那問題就來了,要如何判斷一個語句是否為命題?能否當作理由,或能不能出現在論證中呢?

9 Unit 2 命題與論證 命題是指有真假值的語句。
一個簡單的測試方式:對任一語句 “S” 而言,如果問句「 “S” 為真嗎?」是能 夠回答的,那麼語句 “S” 就可以被視為 命題。 一般而言,什麼樣的語句會是命題呢? 其實就是直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 基本判斷方式就是:命題是指有真假值的語句。可以回答這句話是真的還假的,這就叫命題。第一個要求就是它必須是完整的句子。何謂完整的句子?請這位同學問我:「為什麼冷氣不能調強一點?」老師:「我…我…我…」請問各位他現在心裡在想什麼?是不是等後面是什麼東西對不對,意思就說若只回答「我…」或「你」,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是「我不知道」、「我試試看」,若我的回答只有一半,只有「我」,那不叫完整的句子。還有一種是我問說:「鑽石是真的嗎?」跟這裡講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要說的是truth value,而「鑽石是真的嗎?」在問的是real/fake,各位要記得我們這問的是true or false,如果他可以回答,他就是命題,比如說:老師很帥。真還假?不管真或假,重點是它有真假值。比如:老師是男人為真,老師是女人為假,只要有真假值就是命題。 因此我們現在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凡是出現在整個論證的一定是命題,而這個命題就是所謂的直述句,重點一定要是個complete sentence。

10 Unit 2 命題與論證 邏輯研究的對象:論證形式而非個別的論 證。 (1) 蘇格拉底是人 (2) 蘇格拉底會死
(1) 蘇格拉底是人 (2) 蘇格拉底會死 所有的人都會死 所有的人都會死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所以,蘇格拉底是人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論證要研究的對象。蘇格拉底喜歡跟人講話,講完找出反例,比如他問說:「跟人借東西是不是一定要還?」比如你跟朋友借了一把刀,他在家中跟妻子大吵,他衝過來說:「刀還我,我非把她砍了不可!」從正義的概念來看,這時候是否該還給他?你會覺得此時的正義/對的事似乎是不要還,所以借東西一定要還這件是似乎不是不總是對的/不總是符合正義原則。關於這個故事,可以參考柏拉圖的對話錄Republic。 根據各位在上一堂課的說法,左邊(1)是有道理的論證,右邊(2)則是沒有道理的。現在進一步來看它們的論證形式。

11 Unit 2 命題與論證 從演繹論證的觀點看: 正確的推論:從前提可以推導得到結論, 或者說在接受前提的情況下,一定會接受 結論。
不正確的推論:從前提無法推導得到結論 ,或者說即使接受前提的情況下,也不一 定會接受結論。 從演繹觀點來看,你為何認為論證(1)有道理?你的意思就是說:它是一個正確的推論形式(correct reasoning),它具有這樣的特點:可以從前提推導得到結論。也就是在接受前提的情況下,一定會接受結論。論證(2)是不正確的推論(incorrect reasoning),意思就是從前提無法推導得到結論,也就是即使接受前提的情況下,也不一定會接受結論。比如說:「老師你為什麼遲到?」我說:「因為太陽從東邊出來。」這並非一個正確的推論形式,即使接受太陽從東邊出來,也不一定要接受我遲到是合理的,若我們換個理由:「因為今天塞車很嚴重。」這應該就能接受。

12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比較下列兩個論證:論證形式相同,因 此如果(1)是正確推論,(1a)也是正確推 論。
所有的人都會死 所有的老師都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所以,傅皓政是人 剛剛講了(1)是一個正確的論證,那(1a)也是個正確的論證,怎麼說呢?因為這兩個論證形式一樣,只是用不同的語辭去替換,我用傅皓政把蘇格拉底替換掉,我用老師把人替換掉,會死的替換成人。

13 Unit 2 命題與論證 同樣地,由於論證(2)和(2a)的論證形式相 同,因此如果(2)是不正確的推論,(2a)也 是不正確的推論。
所有的人都會死 所有的老師都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傅皓政是老師 如果說這推論是不正確的。(2a)形式跟(2)一樣,(2)這個推論顯然大有問題,兩者推論形式一樣,有問題的地方也一樣,第一個不成立,第二個也必然不成立,重要的不在於填入的語詞,重要的在於它的argument form是否正確,只要能建立一個正確的推論,就可以自己帶入。

14 Unit 2 命題與論證 論證 (1)和(1a)的論證形式。 (AF1) S 是 M 所有的 M 都是 P 所以, S 是 P
所以我把正確的形式寫出來,如投影片,只要這樣都是正確的推論。同學說:「所有戴眼鏡都是男生,男生都很勇敢,所以,所有帶眼鏡的都很勇敢。」這是一個正確的推論,可是一定覺得怪,前提大有問題,因不只男生戴眼鏡。因此各位記得,正確的推論我們通常叫有效論證,不正確的推論形式叫無效論證。問題來了,有效論證的前提不一定要是真的,這位同學講的是有效論證或是正確的推論,可是前提卻不為真。所以前提不為真,不代表論證是無效的。只要符合有效論證的形式,都是有效論證的個例,有效論證並不保證出現在論證中的前提都為真。

15 Unit 2 命題與論證 論證 (2)和(2a)的論證形式。 (AF2) S 是 M 所有的 P 都是 M 所以,S 是 P
如果符合這形式,都是無效論證,或是不正確的推論。同學說:我是人,所有臺大學生都是人,所以,我是臺大學生。這三句話都是真,但不是有效論證,也就是前提都是真的,結論是真的,也不見得是有效論證;反之,前提是假的,或結論是假的,也不代表它是無效論證。 請問有效論證前提是假的,這論證有什麼用?我們通常會覺得,如果我問你理由,你要提供的的理由是要真話。各位要知道,有效論證/正確推論與無效論證/不正確推論並不保證前提的真假,所以為了這件事,邏輯學家特別給了一個規定:若它是一有效論證,且前提為真,其結論就會一定是真。這種論證稱Sound Argument。Sound Argument的意思就是:不僅是有效論證,且保證前提為真。

16 Unit 2 命題與論證 (3) 如果今天下雨,則馬路會是濕的。 今天下雨了。 所以,馬路會是濕的。
(3a)如果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則地 球上會有氧氣。 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 所以,地球上會有氧氣。 人類生存是地球上有氧氣的充分條件,也就是從有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可以得到地球必然有氧氣的結果。反過來說,地球有氧氣不是人類生存的充分條件,僅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一旦地球上沒有氧氣,人類就無法生存其間了。

17 Unit 2 命題與論證 (4) 如果今天下雨,則馬路會是濕的。 馬路會是濕的。 所以,今天下雨了。
(4a)如果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則地 球上會有氧氣。 地球上會有氧氣。 所以,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 如果出門,看到馬路是濕的,會不會馬上推論出今天下雨了?因為馬路會濕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有人澆花、灑水車經過、消防隊救火等等,不見得有很多因素,即使我知道馬路是濕的,也不見得能推論出今天下雨了。 (4a)顯然也說不通,我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有個朋友,他的女朋友就說:「如果你很愛我的話,那就買鑽戒送給我。」我的朋友就買了顆鑽戒送給他女友,他說:「你看,我真的買了,可見我真的很愛你。」女生就說:「並沒有,你沒上過邏輯課啊?」男生大惑不解。請問這女生說法合理嗎?從邏輯觀點看很合理。 (4a)不能這樣推論,因為有氧氣不見得會有人類生存。有人類能肯定有氧氣,但有氧氣不見得一定有人類。

18 Unit 2 命題與論證 論證 (3)和(3a)的論證形式。 (AF3) 如果 P ,則 Q P 所以,Q
「如果 P ,則 Q」,P稱為Q的充分條件,Q稱為P的必要條件。請問充分條件的意思為何?其特點?就是若P成立,Q就一定會成立,這叫「P稱為Q的充分條件」;那什麼叫必要條件?其重點就是,若Q不成立,P就不成立,這叫「Q稱為P的必要條件」。所以我朋友的女朋友的意思是這樣:如果你很愛我的話,那你就買顆鑽戒給我。這女生接下來不會一直叫他去買鑽戒,會搖著他手說:「你一定很愛我,對不對?」,男生一定會說:「對」。如果他愛女友這件事成立,自然而然就要推論出買鑽戒這件事,這叫充分條件。也就是只要愛她這件事成立了,後面這件事一定要發生,這是他女友的意思。如果這個男的不買鑽戒給他,女生就會說:「你一點都不愛我。」這叫必要條件。 提供口訣,充分條件是前面成立,後面一定要成立,可以這樣想:「有則必然」。必要條件是「無則不然」,後面不成立,前面就不成立。若是充分必要條件,就是P和Q會同時成立,或者是同時不成立。

19 Unit 2 命題與論證 論證 (4)和(4a)的論證形式。 (AF4) 如果 P ,則 Q Q 所以,P
(4a)是個無效的論證形式,就是那女朋友說的:「如果你愛我,就買鑽戒給我。」男生興沖沖的買了鑽戒給他,想要證明他愛她,沒有發現這是無效的論證形式,所以是白費力氣。因此各位男生,要確定的是「你很愛她」這件事,因為你很愛她,那後面那件事自然而然就會發生了。男生也好,女生也好,當送東西給對方時,不要企圖用這個證明你很愛對方,因為這不過是你愛他的邏輯結果(logical consequence)而已。並不是用買東西來證明愛他,因為買禮物送他只是愛他的邏輯結果而已,並非用買東西來證明我愛你,想要這樣做的人一定會失敗,因為這是無效的證明形式。 當然,有人把可以將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倒過來,形成有效的論證形式。他認為重要的不在於他愛對方,因此他會用(AF3)的論證形式說:如果我送你什麼,那就是證明我愛你。所以我才要送你什麼什麼,所以我很愛你。我是用送東西來證明我愛你,然而這樣的想法通常是比較不受歡迎的。

20 Unit 2 命題與論證 兩種論證結構的差異。 (AF1)和(AF2)是以語詞(terms)為單位的 論證結構。
(AF3)和(AF4)則是以命題(propositions) 為單位的論證結構。 第一種邏輯系統我們通常稱為語詞邏輯(term logic)。 第二種邏輯系統則稱為命題邏輯(propositional logic)。 值得注意的是,某個論證是否為有效論證,其實與採取那一種邏輯系統形式化是有關係的。

21 Unit 2 命題與論證 以論證(1)為例,如果以語詞為單位, 該論證結構顯然是正確的推論形式;但 是,如果以命題為單位,則該論證結構 是不正確的推論形式。 (AF1) P Q 所以,R 是否為一有效論證,與用那一種邏輯系統看它是有關係的。例如論證(1)在命題邏輯中是無效論證,但是在語詞邏輯中則是有效論證。所以,採取不同的邏輯系統會影響論證是否有效。

22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本課程將由介紹以命題為單位的邏輯系 統開始,一般稱為命題邏輯 (propositional logic)。
在熟悉如何以命題邏輯系統處理推論之 後,再學習建構處理能力更強的述詞邏 輯(predicate logic)。 本課程由命題邏輯開始,用命題做為單位的邏輯系統,述詞邏輯在期中考後處理。命題邏輯的能力其實很有限,述詞則進一步分析語句為主詞+述詞(subject+predicate)的結構,處理能力較強。在述詞邏輯中,如何判斷傅老師是男人這句話為真呢?主詞是傅老師,是男人是一個性質,若傅老師滿足是男人這性質,那這句話便為真。


Download ppt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