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學原理與策略Week 2 教學原理概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學原理與策略Week 2 教學原理概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原理與策略Week 2 教學原理概論

2 大綱 1. 教學的定義 2. 教學的情境 3. 教師的角色 4. 教學的重要性 5. 教學是… (或不是…)

3 1.什麼是教學? 觀賞影片後,請討論什麼是教學? 這些影片各自的優點,缺點? 有何相同或相異處? 魔術方塊LBL教學01
物理教學示範影片 - 向心力裝置 這些影片各自的優點,缺點? 有何相同或相異處?

4 1.2什麼是教學? 你教我學 有人教,有人學 教育(說文解字) 教: 上所施,下所效 育: 養子使作善

5 1.3什麼是教學? 凡屬教學行動,總代表施教者與受教者間的交互作 用,這種作用就教育者而言是所謂施教(Instruction), 就受教者是所課學習(learning ) (郭為藩,民68) 。 教學是一種策略,一種由施教者與受教者產生的互 動,它是多樣態複雜的活動,而且是經過周詳設計 與選擇,利用一連串技術以達成目的的一種策略活 動 (林傳生, 民77) 教學是施教者以適當的方法使受教者學到 有認知意義或有價值目的的活動 (歐陽教, 民75)

6 1.4 什麼是教學? Education Teaching Instruction Training

7 1.5 什麼是教學? Education Instruction Training Teaching

8 2. 教學的情境 課程 (教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互動 學生 教師 評鑑

9 分組討論 2 訂作一個好老師 1.以老師,學生,家長,校長/主任/行政人員的角度思 考..
2.你覺得什麼是“好”老師? (或是過去經驗中,你是 否遇到什麼樣的 “好”老師?) 這位老師教什麼科目? 如何教學? 教學方法,為什麼是好的或為什麼不好? 3. 最理想的老師是什麼樣子? 最討厭遇到什麼樣子的老師?

10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 教學者?

11 3.教師的角色 課程發展者 領導者 研究者 教學者

12 3.1 教師是課程發展者 評估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 訂定教學目標 選擇教學內容和活動 訂定教學方法和程序 設計學習評鑑方法 運用教學資源
領導者 研究者 教學者

13 3.2 教師是教學者 配合學生的個別差異,安排學習環境 運用種教學方法和媒體 進行教學活動 指導,追蹤,記錄並報告學生的進展和 成就
諮詢顧問,提供資源,幫助學生學習 課程發展者 領導者 研究者 教學者

14 3.3教師是研究者 探討能夠促進教學品質和教學效能的理論,觀念和實 務,創造有利於學習的環境
可著重在教學科目的持續探究和發 展,加深自己的學科專門知能和教學 方法 也可著重在教室教學研究,探討教學 原理,方法和技術的理論和應用 課程發展者 領導者 研究者 教學者

15 3.4 教師是領導者 可運用於學校事務 社區事務 教學事務 課程發展者 領導者 研究者 教學者

16 4.教學的重要性 教學是教育系統的核心. 教育系統 學校的行政系統,
行政人員的設置(是在管理學校運作的各 項事務,促使學進行得更好,有效率, 而不是在宰制教學,..)

17 5.教學是… 有特定知識,技能態度等內容的人,有意把 這些內容傳授給缺乏這些內容的人 教學傳遞觀 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內容的方法 問題:
學的人要有意圖? 是否適合自學的人? 學到什麼程度?

18 5.1 教學是… 教的活動加上學的活動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互動 學生與教師,教學資源之間的互動 為達成有價值的學習目標之活動
需要妥善計畫相關要素和策略的活動

19 5.2 教學不是… 教學者的心態:教書? 教學的方式:知能的傳授 教學的形式:只是過程或是結果
教學的內容:標準化? Art or science? 教學地點:限於教室? 學習活動:全班的? 個別的? 教學的責任:全部都是老師的?

20 小組討論 3 設計一個教學活動 要考慮那些要素? 時間: 20分鐘 ……….看那一組列的要素多…..

21 作業: 我的教學觀 你要教什麼 ? 你會怎麼教 ? 什麼是學習 ? 什麼是知識 ?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教學者 ? 你主要的教學策略是什麼 ?
作業: 我的教學觀 你要教什麼 ? 你會怎麼教 ? 什麼是學習 ? 什麼是知識 ?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教學者 ? 你主要的教學策略是什麼 ? 如何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 如何打分數 ? 打分數的標準是什麼 ? 如何給予回饋 ? 對能達到你的教學要求的學生 ? 對無 法達到你的教學要求的學生 ?

22 教學原理策略 教學原理

23 活動 1. 你會怎麼教? 主題 節能減碳 飲食健康 憂鬱症 智慧財產權 對象 國小低年級 國中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成年人
以你的經驗,或是學過的理論,設計一個教學 討論時間:15 分鐘 主題 節能減碳 飲食健康 憂鬱症 智慧財產權 對象 國小低年級 國中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成年人

24 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因經驗使個體行為或行為潛能產生改變且維持良久的 歷程 (張春興, 民83, p.163)
但是行為中,或是影響行為的潛能的因素是如何改變? 各種不同的學習理論 行為學習論 認知學習論 互動學習理論 (interactive learning theory)

25 行為理論 學習:個體在特定環境刺激下所產生的聯結反應 華生(J. B. Watson): 古典制約作用
斯金納(B.F. Skinner): 操作制約 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theory 環境刺激,個體的反應,強化作用(reinforcement)

26 行為學派-教學上的應用 學習是外顯行為的改變 學習者內在心理變化的過程,不討論
因強調外在環境刺激對學習者的影響,故主張教學結果,是 可以觀察的,可測量的行為;目標來指引教學活動過程 善用獎勵與懲罰來改變行為,以促進學習

27 認知理論 學習: 個體對事物經由認識,辨識,理解,在既有的知識基 礎上獲得新知的過程。
布魯納的發現論(Bruner’s discovery learning) 意義學習理論(Ausubel‘s meaningful learning) 資訊處理學習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 Model)

28 1.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 反對機械式記憶或刺激反應之制約,而強調學生主動之認知學 習。
學生之主動認知,強調依學生之認知發展,配合環境中知識結 構之適當安排,促使學生從互動中,主動發現知識的原理原則 ,即知識結構,以達到解決問題,並促使學習遷移的能力。 布魯納:「我們教導某一學科時,目的並不是要製造一個有關這學 科的圖書館,而是要使學生能自己思考,能像歷史學家一樣地思考 問題,能參與知識獲得的歷程。瞭解(knowing)是一個歷程 (process),而不是一個產品(product)」。

29 發現式學習的意義 發現學習與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相類似,強調配合學生 認知結構,設計情境讓學生來發現。
情境應該是未整理,且豐富的,甚至是未具結構。 除了初始階段外,教師的指導是少的,特別是並不一定要給予 一個方向的。

30 發現式學習的目標 協助學生自我肯定 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協助學生主動參與各科的學習
協助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和思考能力,特別是學習如何學的能 力 協助學生誠實的美德

31 2.意義學習理論 (Ausubel‘s meaningful learning)
學生所學的事物必須對學生具有意義 先備知識是必要條件 學生對學習新的概念時,會用自己既有的先備概念去檢核新的概 念,並試圖將之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同化為自己的知識, 概念層次 主導概念:個體對事物的整體認識 附屬概念:個體對事物的特徵的細部記憶

32 Include different types
Cooking Include different types On the top of stove Frying Sautéing In the oven Roasting Baking Involves preparation Determine recipe Assembling ingredients Mixing Stir Beat Whip

33 意義學習論-教學上的應用 闡釋型教學 (expositive teaching) 步驟
教師需詳細規劃教材,根據學生經驗能力的了解,將教材組織成有系統的知 識,條理分明地對學生講解 步驟 提供前導組織引導學生進入新知學習的準備狀態 (advance orgnizer) 漸進分化 (progressive differenetiation) 統整調和 (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

34

35 Social Skills Advance Orgnizer for Social Skills Basic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skill Social Skills Conflict Resolution Team Building skill

36 3.資訊處理學習論 遺忘 提取歷程 複習 注意 輸入 環境中的刺激 感官收錄 短期記憶 運作記憶 長期記憶 執行控制歷程 反應(輸出)

37 資訊處理學習論-教學上的應用 邏輯意義和心理意義的配合 Rote Learning
學生要與教材互動 強調學生應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習/記憶不同的知識 Rote Learning SQ3R (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PQRST (preview, question, read, summary, test) metacognition

38 共同點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 強調學習新知時先備知識的重要 認為學生內在的知識結構對吸收新知識的重要性
注意學習情境的設計,應用類比或舉例的方式,使學生的將 新舊知識經驗建立關連

39 學習與記憶 學生的記憶量的差異(Clark & Starr , 1986): 能記住所「讀到」的 10% 能記住所「聽到」的 20%
能記住所「看到」的 30% 能記住所「聽到及看到」的 50% 能記住所「說過的話」的 70% 能記住所「說到並作過」的 90%

40 蓋聶(Gagné)學習條件論 學習條件論之學習(發展)原理: 學習是將外在環境中的刺激轉化為習得之新能力所需之資訊 處理階段的認知歷程。
學習是轉化環境刺激為習得之新能力的認知歷程 採取先分析人的表現與技能的多樣性,再對學習分類並提出解釋。 學習是將外在環境中的刺激轉化為習得之新能力所需之資訊 處理階段的認知歷程。

41 學習階層 訊號學習 刺激反應學習 反應連鎖(動作技能) 語文聯想 辨別學習 概念學習 原則學習 問題解決
任何學習都有一種最合理的學習順序,前面的學習經驗(種 類)是後面學習的先備條件

42 學習結果 五種學習結果的類別,代表不同的能力和表現,其學習方式也各有所不 同 語文知識 (verbal information)
心智技能 (intellectual skills) 認知策略 (cognitive strategies) 態度 (attitudes) 動作技能 (motor skills) 學習條件:內在的、外在的學習條件

43 學習的九個階段 階段 功能 1. 注意 使學習者注意刺激 2. 期望 使學習者預設學習目標 3. 檢索至運作記憶 使學習者回憶起先備的能力
4. 選擇刺激特徵的知覺 使重要之刺激特徵暫存於運作/短期記憶中 5. 語意的編碼 將刺激特徵和相關資訊轉移至長期記憶 6. 檢索的反應 將儲存之資訊轉回到個體之反應發生器並發動反應 7. 增強 證實學習者之學習目標達成 8. 檢索線索 為日後習得結果隻回想提供額外之線索 9. 類化 增進學習遷移至新的情境

44 教學上的應用(1) 教師的角色 在教學前,必須將學習條件和活動目標安排,計劃
對學習經驗和情境加以管理和經營 (包括引起動機,引導 學習和評量結果) 為學習者安排具支持性的外在學習條件

45 教學上的應用(2) 程序的教學設計 確定擬教的技能 把各步驟的動作技能在分析成子技能(part-skills)
確認各個技能隸屬何種類型的能力,寫下各技能與子技能 的實作表現具體目標,根據目標做教學計劃。

46 教學上的應用(3) 學習階層的教學設計 學習階層的分析:學習任務分析(learning task analysis)。
分析學習者已經具備的技能,確認其起點能力。 將擬教技能依五類能力分類,撰寫實作表現之具體目標,提 供教學事件來發展教學活動。

47 活動 2. 你會怎麼修改? 主題 節能減碳 飲食健康 憂鬱症 智慧財產權 對象 國小低年級 國中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成年人
學過這些認知理論之後,你會怎麼教,會怎麼修改? 主題 節能減碳 飲食健康 憂鬱症 智慧財產權 對象 國小低年級 國中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成年人

48 比較三大教學理論 行為 認知 建構 代表人物 學習的定義 (人如何學習?) 重要的名詞 教師的角色 教學策略

49 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 學習 釐清概念間的關係 良好設計的聽講教學 科學研究 (新的音樂與建築) 講述 或 大量的教科書學習 校內實驗活動
多數的例行「研究」 智力的產出 九九乘法表學習 使用公式解決問題 嘗試錯誤「迷津」解決 接受式學習 指導式發現 自主式發現 [接受—發現]的學習與[機械---有意義]的學習之間相互垂直的關係


Download ppt "教學原理與策略Week 2 教學原理概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