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民國畫家 徐悲鸿作品:《田横五百士》 民國時代1949年以前既已成名的畫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民國畫家 徐悲鸿作品:《田横五百士》 民國時代1949年以前既已成名的畫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國畫家 徐悲鸿作品:《田横五百士》 民國時代1949年以前既已成名的畫家

2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 1953年9月26日 (58歲)) ,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他也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江蘇宜興屺亭鎮人。
徐悲鴻自幼隨父徐達章習詩文書畫,1912年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5年在上海從事插圖和廣告繪畫。1916年入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回國後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29年移居南京,於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在大陸更名為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灣復校)任教。 1933年起在世界各地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此後重返南京,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曾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徐悲鴻《孔子講學》

3 徐悲鴻《愚公移山》 徐悲鴻17歲時父母為他娶親,但他不滿這門婚事離家出走,後被父親抓回來結婚。18歲生子取名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為他改名為吉生早夭。徐悲鴻不願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學畫。認識老師兼同鄉蔣蘭笙教授,同時認識他二女兒蔣碧薇(棠珍),蔣碧薇原已安排好許配給蘇州查家,在徐悲鴻到法國前與他私奔。後來生了兒子徐伯陽,女兒徐靜斐。28年後分手做了張道藩的情人。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學生,徐悲鴻身體不好的時候照顧他,1946年勇敢地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生子徐慶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鴻直到他去世,結婚只有7年。 在繪畫創作上,他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六朝人詩意圖》、《中國負傷之獅遙望美國飛虎飛將軍》、《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4 徐悲鴻:中國負傷之獅遙望美國飛虎飛將軍

5 徐悲鴻:《六潮詩意圖》

6 徐悲鴻:《九方皋》 《九方皋》取材於《列子•論符篇》的一個故事。油畫大意說:春秋時代有一個相馬的名士伯樂,他有一個好朋友叫九方皋,其辨認好馬的能力不在伯樂之下。有一次秦穆公想求一匹好馬,伯樂就介紹九方皋給秦穆公。於是九方皋在外面尋求了3個月,終於找到一匹黑色的雄馬。可當秦穆公詢問他馬的雌雄和顏色時,卻令秦穆公大失所望。秦穆公對伯樂說:“九方皋連馬的雌雄和顏色都不能辨認,如何能認識馬的好壞呢?”伯樂說:“九方皋觀察馬的時候是見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意思是說九方皋不重視馬的表皮外相,只重視它的內在精神品質,他對於馬的真正知識是無人可比的。秦穆公仔細檢驗了這匹馬,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因此我國從古至今,把伯樂和九方皋比作善於認識人才的人。

7

8

9 李印泉先生像

10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原名齊純芝,號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號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後人常將「山人」二字略去,故後常號「白石」。齊白石也和張大千並稱「南張北齊」。齊白石於1864年元旦(同治三年十一月廿二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今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農民家庭,原名齊純芝。自幼體弱多病。由於家族以務農為生,祖父齊萬秉認為農耕不能賺錢,於齊白石2歲時起教授寫字。於6歲時在公公所開設之蒙館學習,半年後輟學,輟學後,協助家中務農。14歲起作木匠,學習雕花木工。後來兼習繪畫,並拜蕭薌陔為師。25歲時起拜名士胡沁園、陳少蕃等為師,由胡沁園替之取名為璜,號瀕生,因家中靠近白石鋪,故取別號白石山人。學習詩、書、畫、篆刻。並開始兼以賣畫為生,不再以雕花木工賺錢。 32歲時起對刻印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向名家學習刻印。35歲時拜學者王湘綺為師。1903年39歲時第一次到北京。40歲時,受朋友影響,開始周遊天下,以後到南北各地遊歷,飽覽名山大川,使他開闊了眼界,師法大自然,充實了作品「造化」內容。1905年41歲時在當時廣西首府桂林賣畫為生,認識了蔡鍔和張中正和尚(即黃興)。42歲時起遊覽廣州、廣西、重慶、越南、上海、南京,期間,寫畫風格由精細考究的工筆畫轉為寫意畫。

11

12 1917年起決定於北京發展,以賣畫刻印為生,並結識了名家陳師曾(陳寅恪之兄),受陳師曾影響,創造出自成一家的畫畫風格,亦即紅花墨葉的大膽風格,以原本不協調的純紅色和深墨黑用在一起,形成畫面鮮明的對比,表現了畫面上清新、樸實的感覺,實現了「衰年變法」。並學習徐渭潑墨豪放,淋漓盡致、石濤作品筆法簡略,意境深遠,在學習石濤、朱耷、徐渭的基礎上,吸收吳昌碩的技法,終於自成一家。後結識梅蘭芳、艾青、徐悲鴻等人。1922年,在陳師曾協助下,其作品起於外國展出,受到重視。後受林風眠邀請,起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中國畫。也曾在張恨水的北平私立北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 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齊白石因在外國享譽,受日本人拉攏,堅拒屈服,更遭扣押。後日本當局懼怕負上迫害藝術家罪名,扣押三天後釋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齊白石因是木匠出身,加上在抗戰時期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毛澤東有同鄉之誼受到中共表揚。並被聘為中國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他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4年被選為第一屆湖南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東德總理訪問中國,代表德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齊白石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的榮譽狀。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他為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的獲得者。1957年出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生命最後時刻仍握筆作畫。有說齊白石之去是因禍得福,晚節得保,免受黨中央發動,千萬紅衛兵支持的文革折磨,批鬥。 齊白石強調「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在篆刻方面自稱「三百石印富翁」。晚年仍然細心觀察蝦、蟹、青蛙的游泳姿態,他的畫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蔬果、玩具都可入畫,但自有其獨特的格調,和20世紀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方向相符,雖然有許多人認為他的繪畫技法簡單,而臨摹學習,但模仿不出他的格調。

13

14 代表性作品 花卉蟲鳥圖︰中國之著名畫家藝術大師齊白石所繪之巨幅 花卉蟲鳥圖 高 176 公分 X 寬 94 公分 直幅約14.93平尺 設色紙本 題識︰三百石印富翁 簽名︰齊璜 鈐印︰老木、容顏減盡但餘愁(清朝詩人錢謙益詩詞)二鈐印。另有益壽圖、松鼠圖等作品上萬幅。 齊白石的出生地湖南湘潭和晚年的居住地分別開闢了齊白石故居,前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者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參看湖南湘潭齊白石故居和北京西城齊白石故居。「齊白石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魏公村西南;墓碑碑文為李苦禪所書。 另外,北京市2007年前將在長安街興建「北京齊白石現代藝術中心」。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摹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15

16

17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中國近代畫家。名質,字朴存、朴人,別號予向、虹廬、虹叟,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著稱。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
早年擁護辛亥革命,後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術院校任教,並擔任書局編輯多年。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上海博物館董事、故宮古物鑒定委員,國立暨南大學藝術系教授,杭州國立藝專教授,國立北平師範學院講師等職。1949年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 山水畫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等影響較深,兼法宋、元,屢經變革,自成一家。能詩文、書法,兼長金石文字、篆刻等藝術。對於畫論畫史均有研究,見解精闢。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中國畫學史大綱》、《賓虹草堂藏印》等,編有《黃賓虹畫語錄》,並與鄧實合編《美術叢書》。 1955年3月25日病逝,葬於杭州南山公墓。現在杭州棲霞嶺下設有黃賓虹紀念館,在金華建有黃賓虹藝術館。 黃賓虹一生跨越兩個世紀,兩種時代,最終以中國畫大師名世。而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實踐,有著深刻的世紀之變的印記。在社會激變而產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藝術發展的諸多難題面前,黃賓虹謹守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從探索民族文化源頭入手,以「渾厚華滋」即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為藝術創造的美學指歸,數十年孜孜埋頭苦幹。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繪畫則集中體現了他對藝術史傳統的深層熱忱和洞察。體現了他對中國畫發展前景的獨特見解和創造。這一創造的意義更在於為中國畫史進入現代豎起了一塊新的里程碑。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夏塘水牛 潘天壽是浙江寧海人。平生積極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工作。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畫,偶而畫人物畫,並對書法、詩詞、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又善於畫鷹、八哥、松樹、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題材。他作畫時,對於每一筆畫,都會先精心推敲,故落筆大膽潑辣,細心收拾。其作品的構圖,清新蒼秀,筆墨色彩縱橫交錯,氣勢磅礡,趣韻橫生。這種勇於創新的精神,是他效法李叔同的結果,正如李叔同所說的:「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 潘天壽早年求學於杭州及上海,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27 歲時就擔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其後歷任多所藝專教授、校長等職位。1958 年受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書法史》、《聽天閣詩叢》、《治印叢談》、《潘天壽美術文集》、《潘天壽書畫集》等。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傅抱石 (1904年10月5日 ~ 1965年9月29日) 中國近代知名畫家與美術史論家,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新喻縣章塘村,原名長生,10歲時改名瑞麟;17歲時自號「抱石齋主人」,改名為傅抱石。
傅抱石出身貧寒,少年時代曾為瓷器店學徒和補傘匠,受清朝山水畫家石濤的風格啟蒙,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師範學校,1933年留學於東京日本帝國美術學校,1935年7月在中央大學((後更名南京大學,又在台復校)藝術系擔任教職,以山水畫成名。並致力於美術史和繪畫理論的寫作,出版過《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國畫源流概述》、《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1965年9月29日因腦溢血病逝南京,享年61歲。 1980年代開始,傅抱石的作品因拍賣價高而受到注目,一開始是蘇富比在香港以18萬港元賣出《湘夫人》。1984年以200萬港元賣出《唐人詩意》圖。1989年以340萬港元賣出《九張機》。

34 傅抱石在山水畫上成就巨大,藝術上崇尚革新。他居住四川八年,創作發生了飛躍的長進,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遠行寫生,推動了他創作的三變。長期深入體察真山真水,自然地擺脫了古人的筆墨。所繪雲煙迷霧,壯麗沈雄。創作章法不落常套,善於把水、墨、色融合為一體。在佈局上,他常將山峰的頂峰伸出紙外,或者頂著畫紙的上邊,不大留出天空,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形成遮天蓋地的磅礡氣勢。他在滿紙上下充塞山巒樹木,形成〝大塊文章〞的結構。他還擅繪水和雨,獨創〝抱石皴〞法。他的人物畫也自成一格,大多以古代文學名著為創作題材。傅抱石只活了 61 歲,在國畫家中是早逝者。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1900年11月22日,林風眠出生在廣東省梅縣(古稱嘉應州)白宮鎮閣公嶺村。父親林雨農是傳統的石匠手工藝人,略通書畫,這讓林風眠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郁的興趣,並按著《芥子園畫譜》自習不綴。15歲時,林風眠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學,在此期間,他和好友組織了一個「探驪詩社」,切磋詩藝。當時,林風眠的繪畫成績深得繪圖教師梁伯聰的讚賞。 赴法留學 1919年7月,中學剛畢業的林風眠收到了梅州中學的同窗好友林文錚從上海發來的信函,獲知了留法勤工儉學的消息,遂告別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錚一同作為第六批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前往法國留學。1921年,兩人轉入法國國立第戎美術學院學習,林風眠大受賞識,9月又轉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就讀,並得以進入被時人譽為「最學院派的畫家」柯爾蒙(Cormon)的工作室學習,並廣泛接觸各種藝術形式,以及當時歐洲藝術界認為的「東方藝術」。1923年春天,在同鄉熊君銳的邀請下,林風眠與李金髮、林文錚、黃士奇等開始為期近一年的德國遊學,這次遊學極大地影響了林風眠的早年藝術風格,他在遊學中充分地接觸了當時作為新藝術風格形式出現的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新繪畫流派,創造了大量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特徵的作品,如著名的《柏林咖啡》、《平靜》、《唐又漢之決鬥》等。 1924年初,林風眠與艾麗絲·馮·羅達(Elise Von Roda)結婚。 遊學回法後,林風眠與友人成立了「福玻斯會」1924年二月,「福玻斯會」聯合美術工學社發起成立了「中國古代和現代藝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於5月21日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舉辦了「中國古代和現代藝術展覽會」正式開幕,林風眠展出了共計42幅作品,並被法國《東方雜誌》記者評為「中國留學美術者的第一人」。此次展覽會的特邀會長蔡元培對林風眠亦極為賞識。

43 1924年秋,林風眠夫人羅達分娩後不幸患病死去,而新生的嬰兒也隨即夭折,受到巨大打擊的林風眠決心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之中。1925年4月18日,林風眠與愛麗絲·法當(Alice Vattant)結婚。1925年冬,受蔡元培之邀回國,任北平藝術專門學校校長。 藝術運動 林風眠到校時,正值北平藝術專門學校面臨分崩離析之境。林風眠首先挽留欲請辭的教師班子,又特邀齊白石、法國畫家克羅多(Claudot)來校講學,希望博採眾長。1927年5月11日,由林風眠發起並組織的「北京藝術大會」在北京國立藝專正式開幕,這是中國有史 以來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一次的藝術大展。然而民眾缺乏熱情使得大會最終流產。 藝術大會的失敗使林風眠醒悟到必須首先使廣大民眾了解接受藝術,才能求的藝術的真正發展。1928年,林風眠創辦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出任校長兼教授。林風眠又組織策劃成立了「藝術運動社」,創辦了相關的雜誌《亞波羅》和《雅典娜》。然而不久後,「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兩種觀點的爭論顯示出林風眠的「平民藝術」與當時的中國政治形勢的矛盾。「西湖一八藝社」的分裂是林風眠藝術運動又一次失敗的標誌。 1937年,是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杭州國立藝術院向西南轉移,並與北平藝專合并,身心俱疲的林風眠辭職離開,從此漸漸退出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主流。此後他回歸畫家本位,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獨立意識的繪畫,並轉向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等西方現代藝術思潮,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試圖用西方現代藝術運動的觀念來切入中國繪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打擊迫害,為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張畫,親手一張張泡到浴缸裡,站在上面踩爛。後因爲與同鄉葉劍英(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搭救,所以倖免。 1977年獲准出國探親,兩年後隱居香港,繼續創作。1991年8月12日於香港逝世。當今聞名世界的大師級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都是他的學生。

44

45

46

47

48

49

50 劉海粟是江蘇省武進縣人,我國當代藝術大師、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的奠基人,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傑出的美術教育家。   
1912年創辦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並任副校長,後任校長。1918年創立「天馬會」,創辦《美術》雜誌。1916~1926年十年鬥爭,首次確立人體模特兒在我國美術教育中的地位。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曾先後出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和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重要參展:1919、1929年兩度赴日考察,舉行個展。1929、1933年兩度赴歐考察,並主辦了「中國現代繪畫展覽會」的歐洲巡展。1933到1940年間輾轉於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為支援抗戰義展籌款。1995年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成立,收藏了劉海粟捐贈的他自己的一生收藏的稀世珍品和一生主要作品。出版畫冊有:《海粟油畫》、《劉海粟油畫選集》、《劉海粟名畫集》、《劉海粟中國畫近作選》各類畫冊共計40多種。發表論文有:《劉海粟藝術文選》、《存天閣談藝錄》、《黃山談藝錄》、《畫學真詮》等。

51 宣統元年(1909年):赴上海,入周湘背景畫傳習所學習西洋畫。
二年(1910年):於常州創辦圖畫傳習所。 民國元年(1912年):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立「上海美術學院」,為校長。 四年(1915年):上海美術學院改名為「上海圖畫美術院」。 七年(1918年):受聘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講師,講授《藝術思潮》,舉辦個人畫展,辦《美術》雜誌。 八年(1919年):在上海圖畫美術院招收女生,成為男女合校。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舉辦日本個展,回國後創立「天馬會」。 九年(1920年):十月赴日出席帝國美術學院開幕典禮,回國後編譯《米勒傳》、《塞尚傳》。 十五年(1926年):政府正式禁止上海美專以人體寫生,孫傳芳函令解僱模特兒。 十六年(1927年):被以「學閥」罪名通緝,避居日本。 十八年(1929年):回國在教育部擔任審定新學制藝術科的編制委員、教育部特約駐歐著作員。 二月赴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考察並舉辦畫展。任法國格朗休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 油畫《森林》、《夜月》於巴黎蒂拉里美術館展出。 國畫《九溪十八澗》在比利時獲「獨立百年紀念展」獎。 二十年(1931年):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演講國畫「六法論」,在法國巴黎舉辦畫展。 二十一年(1932年):回國於上海、南京舉辦個展。 二十二年(1933年):再赴歐洲考察,於德國普魯士美術學院、柏林大學、漢堡美術學院、杜塞道夫美術學院演講並舉辦巡迴畫展。 二十九年(1940年):於雅加達、吉隆玻主辦「中國現代名畫籌賑展覽會」。 三十二年(1943年):回國復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校長。 三十五年(1946年):應邀至台灣訪問交流。 三十六年(1947年):於上海舉行個展。

52 1952年: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院長。
1957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國畫展。被分類為右派分子,革除教職。 1958年:患中風後失語臥床。 1967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批鬥,抄家多次,所藏書畫除了部份移往上海博物館,其餘都遭洗劫。 1979年:由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劉海粟美術作品展覽」。 1981年:義大利國家藝術學院聘為院士並頒授獎章。 1985年:獲得多項歐洲的藝術獎項。 1988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畫展。 1989年:二度訪問台灣並探望在台族人[1]。 1991年:香港大學授與名譽博士學位。 另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屆、第二屆名譽理事[2]。 1994年8月7日因肺部感染、心肺衰竭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1995年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成立。 漢奸指控 1943年11月30日上海《申報》上,刊登《劉海粟畫展,昨預展盛況》稱「到中日各界三百餘人」。 1944年,劉海粟舉辦婚禮時,《申報》報導婚禮由陳彬龢主婚,並有許多日本軍政官員出席。 劉海粟回憶表示陳彬龢本為舊友,又「結婚辦酒席,我沒有請他們,結果他們反過來請我吃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徐悲鴻指劉海粟為漢奸。但劉海粟對此予以否認。 1996年《江蘇畫刊》登載重慶《新華日報》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刊所載《文化漢奸名錄》,其中第六名為劉海粟,指控「公然對記者發表談話,稱頌大日本的王道」。

53

54

55

56

57

58 吳作人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20歲,入上海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習,初露才華,為徐悲鴻賞識。2l歲,入上海南國藝術學院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先生,加入南國社,參加田漢領導的戲劇革新運動;秋,就學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工作室,22歲,在南國月刊發表第一幅作品《和平神下的戰艦》,被推舉為南國畫會美術部長,因參加進步的南國革新運動被中央大學開除,23歲,初到達巴黎,9月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西蒙教授油畫工作室;因學費昂貴、學業艱難,10月考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家美術學院巴思天教授畫室高班。11月獲庚款助學金。,24歲,在比利時王家美術學院暑期全院油畫大會考中得第一名,獲金質獎章和桂冠生榮譽,享有個人工作室和一切作畫物質,費用公付的待遇。28歲,應徐悲鴻函約回國,9月赴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講師。    吳作人在60餘年藝術生涯中深深紮根於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的沃土中。他稟賦深厚,學貫中西,刻意探求,大膽創新。他以「法由我變,藝為人生」的藝術觀,循著「師造化,奪天工」的創作道路,繼承和發展傳統,為「中國水墨畫」的開拓了新的風貌,從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我國當代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作品無數次地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其作品為海內外收藏家、博物館所搜求。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地講學、舉辦個展或聯展、參觀訪問、文化交流等活動。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勳章」,1986年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級榮譽勳章」。 吳作人夫人蕭淑芳,也是一位美術家。前妻李娜,比利時籍人,1939年底在中央大學的時候,因產後虛弱多病,加之日軍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折磨,不幸早逝。

59

60 齊白石畫像

61

62

63

64 李常生 Eddie Lee Nanjin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視覺素養。


Download ppt "民國畫家 徐悲鸿作品:《田横五百士》 民國時代1949年以前既已成名的畫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