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Hartono Jayadi Modified 5年之前
1
合作教學法 一、合作教學的原理 合作式教學乃根據社會心理學的「小團體理論」,認為小團體的成員會相互依賴並產生隸屬感、榮譽感。根據此種理論,若能將大班級再分成小組,將可使小組成員獲得相互幫助學習的機會,使成績好的學生協助成績較低的學生,從而提昇學習成效。
2
合作式教學的理論認為透過合作學習機會,可增進學生的各項技能,如表達及溝通能力,異中求同及解決歧見的能力等,此一教學法之原理如下:
3
(一)異質分組 依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別、社經背景等,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彼此相互指導學習。 (二)積極互賴 學生能知覺到自己的成功有賴整個小組獲得成功,小組內每一個成員都應共同努力以完成任務。
4
(三)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 組內學生互相交換使用資源與資訊、挑戰彼此的推理與結論、相互鼓勵達成目標,助長彼此學習的成功。 (四)評鑑個人學習績效 教師必須評鑑各小組每一學員的學習情形,判斷小組學習成功狀況,並將結果回饋給每一成員。
5
(五)人際技巧 小組的每一成員必須進行兩方面的學習,其一為學業有關的任務,其二為參與小組學習必備的人際技巧和小團體技巧,此種能力稱為team work。 (六)團體歷程 團體歷程在分析小組目標達成程度,小組成員在一起工作,其行動表現是否有助於目標的達成,並決定何者宜繼續,何者宜調整,以促使小組成員合作努力達成目標。
6
二、合作教學的實施方式 (一)準備教材 教師須先準備在教學過程中要分配給各小組使用的教材,以便有效學習。 (二)說明學習任務 在學習的開始,教師必須明確說明單元學習目標、重點和作業要求。
7
(三)進行學習分組 根據班級人數、空間大小及學習任務難易度等因素決定組別多寡及小組人數大小。由於小組愈大,組內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學習所需的人際關係能力和小團體技巧變得更加複雜,基本上是小組愈小愈好。分組的基本原則是讓小組具有異質性。
8
(四)教室座位空間的安排 妥善的空間安排應設法增進小組成員能有效地學習,儘量避免其他小組可能帶來的干擾。因此,空間的安排應避免太過密集。
9
(五)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包括個別學生的成績和小組總成績兩種。 (六)學習成就表揚 表揚重點為小組優異表現,必須能激發小組成員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使成員更願意互助合作互相幫助。
10
三、合作教學的類型 (一)STAD (Student Team-Achievement Divisions) 1.全班團體教學
2.小組學習—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協助他人熟悉教材。 3.學習評量 4.計算成績—以個人過去的分數為基本分,每週計算出學生的進步分數及小組的整體積分。小組進步積分最大者即加以表揚。 5.學習成就表揚
11
(二)Jigsaw II 1.全班團體教學 2.小組學習 a.進行異質分組
b.分發單元教材—每一小組成員都分配到一份相同且完整的教材。每一學生都須研讀此一教材。 c.分配專家主題—小組成員每人負責精讀教材的某一段落或主題,以便教導其他成員。
12
d.專家小組討論—不同小組中負責同一單元主題的成員聚在一起研讀、討論該主題,直到熟練後再各自去教原小組成員,直到每一成員都達到熟練地步。同一小組成員並須將各自的教材精心研讀心得加以歸納以獲得完整的學習概念。
13
e.進行學習評量—每一成員參加評量考試。教師分別計算個人分數、進步分數及小組的團體總分。
f.學習成就表揚
14
四、合作教學的教師角色 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的角色只是協助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由於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的社會技能,了解學生擁有的社會技能是否足夠、正確。當學生的社會技能不成熟時,教師有責任加以督導。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