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 ■有限的王权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 ■有限的王权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 ■有限的王权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有限的王权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大抗议书》与内战爆发 ■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与覆灭

2 导入 1649年1月30日,伦敦城内寒气逼人,白金汉宫外却聚集了大批民众。这里有一名特殊的犯人将被斩首示众,他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国王查理一世。他为什么会沦为刀下鬼?当时的英国发生了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3 有限的王权

4 1215年6月,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Magna Carta)。
1225年颁布的《大宪章》,存于英国国家档案馆。

5 《大宪章》第14条 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税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大宪章》第39条 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英国《大宪章》

6 大宪章纪念亭

7 自13世纪《大宪章》颁布以后,英国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国王虽享有很大的权力,却受到议会的限制。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得随意侵犯臣民的人身自由。
早期的英国议会

8 到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历代国王登基时都要宣誓尊重法律。
女王玛丽当政时,有人曾上书建议她效法征服者威廉,摆脱法律的约束,独断专行。但是,玛丽想起加冕时的誓言,深知“不能冒着丧失王位和使整个国家倾覆的危险而去这样做”,她当众将那份上书付之一炬。 女王玛丽

9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33—1603) 伊丽莎白一世在举行议会

10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11 15世纪葡萄牙航海家的地图

12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 (葡萄牙里斯本)

13 哥伦布和随行者到达美洲

14 大西洋沿岸港口不仅在贸易品种和效能上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地区的港口相仿,而且还是越洋贸易——当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举的出发点。这幅16世纪的绘画描绘的是里斯本港口。

15 英国 美洲大陆 地中海 大西洋 俯瞰大西洋

16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迅速发展,英国逐渐成为海上交通要道。
东印度公司的一个船队准备起航

17 17世纪的伦敦

18 1661年时的伦敦(出自菲斯海尔的伦敦地图)

19 在商品经济的潮流面前,英国的贵族阶级发生了分化。新贵族积极参与海外贸易活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牧场和农场,成为英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群体。
在“圈地运动”中流离失所的农民

20 这幅名为“安德鲁斯和夫人”的绘画(托马斯·庚斯博绘于1748年),反映了英国臣民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位富裕的土地拥有者和其妻子身后,是一行行圈地——这是英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产物。

21 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22 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由于没有直系后代,就立下遗嘱,让其侄孙、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33—1603) 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由于没有直系后代,就立下遗嘱,让其侄孙、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位。

23 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国王(1567—1625)和英格兰国王(1603—1625)。他宣扬王权神授、加强君主专制,迫害清教徒。其政策招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从而加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4 詹姆斯一世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除上帝之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人民必须对国王敬若神明,绝对服从;倘若国王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国王走上正路。
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詹姆斯一世

25 税收问题上出现的分歧是国王与议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詹姆斯一世经常绕开议会向人民横征暴敛,还多次悍然解散议会,逮捕反对派。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深受其害,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专制王权的不满。

26 国税的征收通常由放债人或钱庄控制,这些人又常常派中间人去征税。上图所描绘的是16世纪两个收税人算账的情景(马里纳斯·范·雷默斯韦勒绘)。

27 查理一世,詹姆斯一世的儿子,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他与西班牙和法国进行战争,压迫清教徒,对抗国会,打击新兴工商业,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1648年两次挑起内战,均战败。1649年1月被处死。 查理一世

28 查理一世打猎像

29 查理一世即位后,同样陷入财政困境。1628年,他只得再次召开议会。
经过一番斗争,查理一世被迫接受了《权利请愿书》。

30 《权利请愿书》 (Petition of Right, 1628)

31 《权利请愿书》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 任何人如未指出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 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
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 在和平时期不得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32 查理一世开征船税,并把征税地区从沿海扩大到内陆。下院议员约翰·汉普登的家乡白金汉郡地处内陆,没有船只。汉普登领导人民抗税,他宣称,没有经过议会批准的捐税就是一种专制勒索,数额再小也不应缴纳。
约翰·汉普登(John Hampden,1595—1643)

33 《大抗议书》与内战爆发

34 1640年,在长达11年的无议会统治后,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困难,被迫重新召开议会。
1640年由查理一世主持召开的下院议会(版画)。

35 《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 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 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36 查理一世对于《大抗议书》坚决不予接受,企图镇压议会反对派。

37 查理一世企图镇压议会反对派的举动最终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决裂。查理一世随即离开伦敦,并在1642年8月挑起内战。
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召集贵族时的情景

38 奥里弗·克伦威尔(1599—1658),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政治家兼军事家。他出生于新贵族家庭,1628、1640年,两次当选为国会议员。在1640年的新国会中,他参加起草了《大抗议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内战后,克伦威尔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国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便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的纳西比战役中,这支军队打败王党的骑兵,俘敌5000,缴获全部大炮和辎重,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1648年春,王党发动第二次内战。8月,克伦威尔率领新军在普莱斯顿击溃了苏格兰王军;9月,占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又俘获国王查理一世。这场内战结束后,他以国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旧国会,实行军事独裁,成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一个没有国王头衔的国王。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广大群众的反抗,由于政治腐败,又给王党造成阴谋复辟的机会。1658年9月,克伦威尔逝世,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王。高级军官争权夺利,国内政局混乱,理查被迫放弃了护国主称号,护国政府结束。1660年,斯图亚特王查理二世复辟。 克伦威尔

39 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议会军屡战屡败之时,这支军队却不断取得胜利。克伦威尔在战场上展示了他的军事天才。

40 克伦威尔及其军队(1650年9月3日)

41 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4年7月2日,马斯顿荒原战役爆发。在克伦威尔率领的左翼骑兵队的奋战下,英国国会军一举将王军击溃。此战役中王军投入1.5万人(骑兵7000人),死亡3000多人,被俘1500人。马斯顿荒原战役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克伦威尔的部队因此战役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42 战斗中的新模范军 新模范军军服

4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图

44 囚禁中的查理一世

45 On 6 January 1649 (New Style calendar, 1648 Old Style) the House of Commons passed an 'Act' appointing 135 commissioners to be a High Court of Justice to try King Charles I. In spite of many defections and of doubts about procedure, the court met formally for the first time on January 20th in Westminster Hall and by the 26th, after hearing depositions from 33 witnesses, the commissioners had agreed amongst themselves to condemn the king to death. On Saturday 27th their sentence was pronounced in open court. By then the death warrant had already been drawn up, with blanks for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execution, which a committee was left to arrange. Some signatures - perhaps the first 28 - may well have been collected at that stage. Nothing could be done on the Sunday but, once the details of the execution had been approved on Monday 29th, the blanks were filled in and the warrant was taken into the Painted Chamber where the remaining signatures were added. Ultimately, 59 of the 67 commissioners who had pronounced judgement signed the warrant. The story that Cromwell had to browbeat some of the commissioners into signing is unproven, but certainly there had been a delay in settling arrangements which the warrant had not allowed for. It therefore became necessary to erase the dates and replace them with 'xxixth' January and 'uppon Saturday last'. Presumably also two of the original army officers to whom the warrant was addressed had refused to serve and the names of Hacker and Phayre were substituted. Other alterations may represent corrections to scribal errors though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Gregory Clement wrote his name over an erasure or whether his name was (incompletely) erased in 1652 because of his scandalous behaviour. On January 30th Charles I went to execution on a scaffold erected outside the Banqueting Hall in Whitehall. The death warrant remained in Colonel Hacker's possession until the restoration of Charles II in 1660 when Hacker, then a prisoner in the Tower of London, was ordered by the House of Lords to surrender the warrant to them. Since then the document has remained in their custody. On the back of the warrant is written in a 17th-century hand: 'The bloody Warr[an]t for murthering the King'. The document is on a piece of parchment 43.8cm x 21cm. All the seals are of red wax, some of them broken or obscured. HLRO Main Papers (1660) 判决查理一世死刑的执行书

46 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47 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48 我承认,我经常会自己产生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也许是庸俗和愚蠢的:我宁可受保王党的也不愿受苏格兰的势力统治;我宁可受苏格兰的也不愿受爱尔兰的势力统治。因此,我认为爱尔兰是他们当中最为危险的……假如他们的计划得逞的话,将使人民受到地球上最为悲惨的遭遇,因为全世界都深知他们的野蛮行径……现在在国内又掀起了一场争端;我们决不能又回到以前奴役我们的专制暴政下,但同时如果苏格兰人或爱尔兰人将国王带回来的话,我们又必须屈服于苏格兰王国或者爱尔兰王国。所有的英国人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执政后,为了缓解国内矛盾和打击军队中下层军官中的反对力量,决定远征爱尔兰。

49 克伦威尔军统帅的军队在向爱尔兰重镇德洛盖德(Drogheda)进行炮轰。

50 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议会,自己担任“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

51 图中右边的柱子象征着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都向他致敬,左边的柱子显示他权力的法律来源,罪恶和谬误都被他践踏在脚下。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52 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克伦威尔塑像

53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与覆灭

54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政局不稳。为了稳定政局,英国决定恢复斯图 亚特王朝。1660年5月26日,英国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从丹佛登陆回到英 国,继承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5 查理二世,查理一世之子。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保王党分子活跃起来;1660年初,他们请来查理二世,并由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二世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他倒行逆施,残酷迫害过去的革命者。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 查理二世

56 用蜡拓制的克伦威尔死后的面容(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1960年3月25日,克伦威尔的头颅被重新埋葬。这是记述克伦威尔头颅重新埋葬在Sidney Sussex College的匾牌。 1658年,克伦威尔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两年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鞭尸斩首,悬头示众。

57 威廉在英国登陆图 威廉

58 威廉 玛丽(Mary II )

59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另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担任。

60 (被贬入地狱的天使们) 对最高的掌权者, 发出了怒吼,并用手中的枪, 在他们盾牌上,敲出猛烈的声响, 愤愤然向头上的天穹挑战。
——《失乐园》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61 弥尔顿作品中文版书影

62 结 束


Download ppt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 ■有限的王权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