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生死自覺 念念無常 佛教的「生死教育」 陳家寶醫生 主講
2
生命、生活、生死 生、老、病、死
3
「這個我們如此害怕,所謂的『屍體』,此時此地就跟我們住在一起。」
密勒日巴尊者
4
死亡 肉身的終結 人生的轉捩點 是喜?脫離束縛 是悲?危險的旅程
5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6
緣 起 此 有 故 彼 有 此 生 故 彼 生 此 無 故 彼 無 此 滅 故 彼 滅 無 自生性 固定性 獨存性
7
緣 起 「因」是指主要的條件 「緣」是指輔助的條件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此緣起極甚深,明亦甚深』 『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8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9
凡夫世界(有漏世界) 有情世間-有情的正報(即身體) 器世間-有情的依報(即生活的地方)
10
三善趣:天、人、阿修羅 三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六趣(六道) 三善趣:天、人、阿修羅 三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11
生死之輪 貪、瞋、癡 六道輪迴 天 人 阿修羅 地獄 餓鬼 畜生 隨重、隨習、隨念 前前非後後,亦不離後後,後後非前前,亦不離前前 不一不異
12
生死之輪 《有部毘奈耶》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戒經)
13
生死輪迴 『若人捨命,應至無量世界外受生,此中陰識神,遊空而去,俄頃即到所生之處,皆由業力所持,雖禪定神通等力而不能遮其不往,亦不能令住於餘道,故名力不可到也』(俱舍論)
14
中陰,是指「一個情境的完成」和「另一個情境的開始」两者間的「過渡」或「間隔」
中陰(中有) 中陰,是指「一個情境的完成」和「另一個情境的開始」两者間的「過渡」或「間隔」
15
『中有,謂諸眾生,此身死後,識未託胎,現在所作善惡業因,必取當來善惡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長阿含十報法經)
中陰(中有) 『中有,謂諸眾生,此身死後,識未託胎,現在所作善惡業因,必取當來善惡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長阿含十報法經)
16
中陰聞教得度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此生的自然中陰 臨死中陰(死中陰) 法性中陰(法爾中陰) 受生中陰(投生中陰)
17
華藏世界 聖者世界 無漏世界 淨土
18
『生死己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長阿含經 】卷三【游行經 】大1, 17b
19
梵語Nirvana/巴利語Nibbana 音譯:泥洹、涅槃那、抳縳南 意譯:及滅、寂滅、滅度、圓寂
20
涅槃 吹熄 斷滅 平靜 無林 寂滅 圓寂 「無事於此林 林根久已斷 於林離林脫 禪思不樂斷」雜阿含
21
圓寂 拘尸那揭羅/沙羅雙樹 佛舍利的貢養 王舍城結集
22
拘尸那加羅的佛教遺跡,主要是佛陀入滅的所在地-涅槃寺,寺內供奉的臥佛是佛陀圓寂前對弟子說法時的右臥姿態。
23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
24
有餘依涅槃 煩惱障滅,所依未滅
25
無餘依涅槃 煩惱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
26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斷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利樂有情盡未來際
無住處涅槃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斷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利樂有情盡未來際
27
無得亦無至 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 是說名涅槃
『諸法寂滅相,不可義言宣』 無得亦無至 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 是說名涅槃
28
生死即涅槃 涅槃與世間 無有少分別 世間與涅槃 亦無少分別 涅槃之實際 及與世間際 如是二際者 無毫釐分別 諸佛依二諦 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 二第一義諦 若不依俗諦 不得第一義 則不得涅槃
29
不入生死,不住涅槃 『菩薩因智慧故,不住輪迴;因大悲故,不住涅槃。』
無住處涅槃 不入生死,不住涅槃 『菩薩因智慧故,不住輪迴;因大悲故,不住涅槃。』
30
念念無常 居安思危 轉危為機 無常是福
31
專注覺察:正念的修習 萬物靜觀皆自得 安住當下
32
正念正知 行住坐卧
33
生死自覺
34
「在一切足跡中, 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 在一切正念禪中, 念死最尊貴。」
佛陀臨終的贈言
35
禪 「禪定」與「禪宗」 「禪那」:即禪定;意譯思維修,靜慮;收攝散心,繫於一境,不令動搖,進而逹到三昧的境界(心意之自主與自由)
禪:從禪出教 三學:戒、定、慧 止觀:「止」是「心一境性」,「觀」是「妙觀察慧」,;修止(奢摩他)可得定,修觀(毘鉢舍那)可以成慧
36
The most IMPORTANT action...........
“LET GO“ “放下自在” Value it.
37
正見、正念、正定 念念無常 生死自覺 生死自在
38
「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 密勒日巴尊者
39
生死自覺 念念無常 完 佛教的「生死教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