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7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成長 通貨膨脹和成長的古典分析法 通貨膨脹和成長:凱恩斯分析法 動態新凱恩斯模型
第17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成長 通貨膨脹和成長的古典分析法 通貨膨脹和成長:凱恩斯分析法 動態新凱恩斯模型 我們將使用一整體經濟社會的模型來解釋失業、通貨膨脹和成長的關係,這一個模型建立在古典總需求曲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和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new-Keynesian equation)的基礎上,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在解釋名目工資逐期的變動,它是動態理論(dynamic theory)的一部分,到目前我們學過的只是靜態理論。 為解釋變數在時間過程中的變動,我們改以變動率而非水準值建構古典總需求曲線和凱恩斯總供給曲線,並讓生產力成長以引進動態的問題,其方法是在通貨膨脹對成長率的圖形上,畫出負斜率的動態總需求曲線和正斜率的總供給曲線,使用這些線並經由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的協助,我們可利用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交互影響,以決定本模型所有內生變數值,包括失業、成長、通貨膨脹和名目工資。
2
通貨膨脹和成長的古典分析法 自然途徑和自然率 古典動態總需求曲線 古典動態總供給曲線 古典模型的工資方程式
在動態成長的社會中,當廠商付出週轉成本來維持其工人團隊時,自然失業率與自然就業水準如同靜態社會一樣,每一期都是固定的,但是自然產出水準和自然實質工資將隨著技術進步逐年成長,逐年的自然產出水準稱為自然產出途徑,逐年的效率工資水準稱為自然實質工資途徑(natural real wage path)。圖17.1說明GDP可能有一自然途徑,即稱為Y*那一條平滑的藍線,不平滑的黑線是實際GDP途徑,以Y表之。自然GDP途徑決定於像發明新技術和發現自然資源等因素,這些因素使得技術逐年變得更具生產力。 17.1式是以變動率形式表示的古典總需求曲線,式中ΔP/P、ΔM/M、ΔY/Y分別代表物價水準變動率、貨幣供給變動率和GDP變動率,這些變數分別稱為物價膨脹率、貨幣成長率和自然GDP成長率。當這些概念清楚後,我們稱物價膨脹率(相對於工資膨脹率)為通貨膨脹率和GDP成長率為成長。 17.2式代表古典動態總供給曲線,ΔY/Y和ΔY*/Y*分別代表GDP成長率和自然產出成長率,自然成長率g決定於影響發明和發現的外在因素。圖17.2指出如何從勞動市場和生產函數的圖形導出動態總供給理論。在通貨膨脹對成長的圖形中,圖17.3畫出總供需的動態理論,動態總需求曲線是斜率為-1的線,這一條線交縱軸於貨幣成長率(ΔM/M)之處;動態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線,交橫軸於g。假設就業總是位於自然率,則古典動態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線,每一期GDP依一外在速率在成長,這一成長率g決定於社會發明新技術的速率。 因為勞動需求曲線以g的速率在移動,而就業固定不變,所以實質工資亦以g的速率在成長,如17.3式所示。方塊17.1列舉1929到1999年美國生產力和實質工資的資料,生產力和實質工資以相同的速率在成長是,這是接近事實的假設,因為過去70年這兩個變數緊密地一起移動。
4
公式
7
公式
9
通貨膨脹和成長:凱恩斯分析法 總供給和實質工資 動態新凱恩斯總供給曲線 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 工資調整與菲力普曲線 動態新凱恩斯模型
實質工資的變動將導致就業的變動,所以成長受到影響。若實質工資成長較自然率緩慢,廠商將增加勞動的雇用;若實質工資成長較自然率迅速,廠商將減少勞動的雇用。就業的擴張或收縮導致GDP成長高於或低於自然率水準,根據這一種理論產生的資料,顯示沿著總供給曲線的產出成長與實質工資成長呈反向變動的關係。圖17.4說明若實質工資成長高於自然率,產出成長將低於自然率。若實質工資成長低於自然率,產出成長將高於自然率;若實質工資成長率等於自然率,產出成長將等於自然率。 在工資膨脹既定的假設下,17.4式顯示物價膨脹和GDP成長之關係,新凱恩斯理論隱含這樣的關係。 17.4式左邊為物價膨脹率,右邊第一項為超額工資膨脹率(名目工資上漲超過生產力上升的部分),第二項為超額GDP成長(GDP成長超過生產力上升的部分)。假設名目工資根據生產力成長率(g)調升,17.4式顯示當GDP成長率大於g,物價膨脹將上升;相反的,當GDP成長率小於g,物價膨脹將下降。表17.1歸納出讓通貨膨脹和成長連繫起來的管道,表的每一列顯示名目工資根據生產力成長率調升,但是每一列對物價膨脹做不同的假設,第一列假設正的物價膨脹,在第三攔我們看到實質工資成長低於生產力成長率,第四攔的就業增加,第五欄的產出成長高於自然率。第二列假設物價膨脹是負的,則實質工資成長高於自然率,就業減少,產出成長低於自然率;第三列假設零物價膨脹,則實質工資和GDP都依自然率成長,就業不變,維持自然就業率水準。 圖17.5畫出新凱恩斯理論的總供給曲線,垂直線是自然產出成長率,代表長期總供給曲線(LRAS)。在新凱恩斯的工資調整理論中,只要產出偏離其自然成長途徑,就有力量引起工資膨脹率變動,因為這些力量的存在,產出成長不可能長期偏離其自然成長途徑。正斜率的藍線是動態新凱恩斯短期總供給曲線(SRAS),其位置決定於超額工資膨脹(Δw/w)-g。長期和短期總供給曲線交在物價膨脹等於超額工資膨脹之處,這時候,實質工資和產出都以自然率在成長。若物價膨脹高於超額工資膨脹,產出成長將快於自然率;若物價膨脹低於超額工資膨脹,產出成長將慢於自然率。 17.5式是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左邊(Δw/w)-g代表超額工資方程式(名目工資成長超過生產力成長的部分),右邊是預期物價膨脹減掉超額失業(失業超過自然率的部分),參數c決定名目工資回到實質工資等於效率工資的速度。在新凱恩斯理論中,兩項因素影響工資膨脹:一是預期物價膨脹,另一是失業與自然率的差異。古典模型假設名目工資可即時調整以消除超額失業,而凱恩斯模型假設名目工資完全無法調整(造成失業的均衡),二者是新凱恩斯模型的兩個極端狀況,分別代表調整速度的參數c非常大(在極限的情況是無窮大)或非常小(在極限的情況是零)的狀況。若廠商迅速地反應獲利機會,參數c變得非常大,本模型將如同古典模型一樣的運作,獲利機會將迅速消失;若廠商緩慢地反應獲利機會,參數c將是非常小,失業可能長期偏離自然率水準,獲利機會將持續一段期間。 17.5式包含變數ΔPE/P(預期物價膨脹率),準確的預期相當困難,因此,我們必須選擇預期物價膨脹固定的一段期間檢視工資膨脹和失業的關係,1949年之後的20年間就是這樣的期間。圖17.6說明1949到1969年的物價膨脹,這一段期間每一年的物價膨脹大約2%, 工人和廠商對物價膨脹的預期也應該不會偏離2%,1965年之後物價開始以更快的速率上漲,但是工人和廠商必須花費一些時間因應變動條件來調整其預期。圖17.7提供1949到1969年期間有關工資膨脹和失業的證據,值得注意的是1950年代和1960年代,工資膨脹和失業存在如同新凱恩斯理論所預測的負向關係。紐西蘭經濟學家最早注意到工資膨脹和失業之間關係的穩定性。美國經濟學家將菲力普的方法應用到美國資料也得到類似的結果。菲力普所發現的失業率和工資膨脹之間的關係稱為菲力普曲線(Phillips curve),提供動態新凱恩斯模型的經濟學家一項重要的激勵。 圖17.8包括新凱恩斯模型的三項主要因素:圖A是動態總需求理論,圖B是動態總供給理論,圖 C 是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這三項因素如何交互影響來決定景氣循環過程中的通貨膨脹與成長。
11
公式
14
公式 17.5
18
動態新凱恩斯模型 固定預期下的通貨膨脹與成長 變動預期下的通貨膨脹和成長 更真實的總需求理論
讓我們專注於物價安定的一段期間,例如1950年代的美國,在這一段期間假設預期物價膨脹固定於2%的水準,因此,超額工資膨脹僅決定於目前失業率高於或低於自然率。因為名目工資是預先設定的,名目工資膨脹的決定發生在物價膨脹的決定之前,經由影響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位置,超額工資膨脹和通貨膨脹交互影響,而目前失業影響工資膨脹的模式包含在新凱恩斯工資方程式中,如圖17.8C所示。一旦知道工資膨脹率,我們可畫出短期總供給曲線(圖B),通貨膨脹和成長決定於短期總供給曲線(圖B)和總需求曲線(圖A)的交點。若貨幣成長高於平均率,總需求曲線將右移,成長和通貨膨脹將高於平均值;若貨幣成長低於平均率,總需求曲線將左移,成長和通貨膨脹將低於平均值。造成波動的第二個原因是自然生產力成長率的隨機變動。若自然生產力成長率高於平均率,短期總供給曲線將右移,導致通貨膨脹低於平均值、成長率高於平均值;若自然生產力成長率低於平均率,短期總供給曲線將左移,導致通貨膨脹高於平均值、成長率低於平均值。 若實際通貨膨脹長期超過2%,固定預期的假設就毫無意義,這時候人們將調高預期通貨膨脹超過2%,因而影響到實際工資膨脹,短期總供給曲線將向左移動。 本章使用古典總需求理論,而非凱恩斯理論,若我們超越簡單理論,改採凱恩斯理論,則新凱恩斯模型的結論有何變動?答案是較複雜模型的長期性質與簡單模型相同,即通貨膨脹決定於貨幣供給成長,產出決定於自然率,但是短期間除貨幣供給成長外,還有其他因素移動動態總需求曲線,這些因素以更複雜的方式來影響成長和通貨膨脹。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