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设计 4 教法设计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3
教材分析 《雨霖铃》这首词选自高教社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雨霖铃》作为婉约派词的代表,成熟地运用了长调词长于铺叙、层次丰富、感情真切诚挚,情调哀怨伤感的特点。学习本词将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宋词的特点,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分析意境 初步鉴赏 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感知内容,掌握婉约词特点;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5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并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6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策略 4 教法策略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7
二、学情分析 学生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8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策略 4 教法策略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9
三、学法策略 ①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②粗读和精读相结合 ③联系已学诗词,举一反三, 体会词中的意象。 学生
10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策略 4 教法策略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11
四、教法策略 1.诵读法(10分钟之内完成当堂背诵,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活跃思维)
3.情境陶冶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4.过程评价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12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策略 4 教法策略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13
导入:播放Flash动漫歌曲《雨霖铃》并出示相关图片。(7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导入:播放Flash动漫歌曲《雨霖铃》并出示相关图片。(7分钟) 通过歌曲的播放和图片的展示,将学生引入一个离愁别绪的氛围中,回忆积累的诗句,既能温故,又能检测学生的诗情,还能创设情境,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设计意图
14
教学过程(二)背景知识(7分钟) 词牌名 写作背景 任务2 作者简介 任务3 任务1
设置课前预习问题,利用网络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全班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课前查阅两个老师布置的任务,确定一名代表课堂上发言,最后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
15
教学过程-(三)整体感知 1 .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跟随默读。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句,自由诵读。 3 .学生代表范读。 学生跟随默读
读课文,整体感知(14分钟) : 1 .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跟随默读。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句,自由诵读。 3 .学生代表范读。 学生跟随默读 学生代表范读
16
教学过程(三)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朗诵所得概括上下片的内容,以此检测其直观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参与到诗词交流中来。
问题1:这首词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具体刻画了哪些景物? 问题2:词中哪些景物是实景,哪些景物是虚景?举几个虚实相生的古诗文的例句。这首词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结合朗诵所得概括上下片的内容,以此检测其直观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参与到诗词交流中来。 设计意图 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4个学习小组,组内讨论以后确定一名学生发言,最后老师用3分钟时间小结。
17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教学过程(四)鉴赏文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
教学过程(四)鉴赏文句 问题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实景还是虚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离愁别绪有何联系? 问题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改为“ 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
19
教学过程(四)(四)鉴赏文句 设计意图 分析内容和艺术手法(17分钟) 1.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1.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全班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重点研讨两句诗,在5分钟内完成一个问题,确定一名学生发言,用10分钟时间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用6分钟时间小结 1.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重点研讨二句诗,在5分钟内完成一个问题,确定一名学生发言,用6分钟时间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用6分钟时间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景中寓情的,词人所选景物与表情达意之间有何联系。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依托于常识和已学诗歌,出示与意象相关的幻灯片,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握意境体诗情,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 2.问题导读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词中作者用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
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 意境 上阕 下阕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教学过程-(五)课堂小结(4分钟) 1.总结归纳行文结构: 凄切悲凉
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 意境 凄切悲凉 虚实相生 借景抒情 上阕 寒蝉、长亭、骤雨 实写 烟波、暮霭、楚天 苍茫落寞 下阕 虚写 杨柳、晓风、残月 凄清孤寂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21
婉约派 豪放派 诗歌的风格:语言哀婉而含蓄,情思凄凄而缠绵。 教学过程-(五)课堂小结 2.风格总结
诗歌的特点:视野较为广阔,意象恢弘雄放,感情豪迈 。 豪放派
22
教学过程 (六)过程评价表 评价因素 得分(100) 评价项 得分 评价子项 子项得分 评价项得 分 总得分 A 学习过程 KA=75
评价项得 分 总得分 A 学习过程 KA=75 A1=搜索信息 整理资料 K1= 15 A2 =主动参与 K2= 10 A3 =积极合作 K3= 10 A4 =大胆探究 K4= 15 A5 =突出完成任务(优秀者) K5= 25 B 口语交际 KB=25 B1 =参与积极 情感态度 K6= 10 B2 =承担任务 交际真实 K7= 10 B3 =形成自己的假设与观点 K8= 5
23
教学过程-(六)过程评价 本次授课学生人数为48人,分为4个活动小组,通过对学生两项评价因素的评定,90分以上(优秀)占30%,80分以上(良好)占40%,70分以上占20%,60分以上占10%,均分为82.7分,教学活动获得较好效果,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设计意图
24
1.课后作业:反馈练习 2.课外实践: 教学过程-(七)作业布置 反复诵读《雨霖铃》直至背诵。运用课堂中所学,赏析《蝶恋花》。
收集古代诗歌中具有特殊 含义的意象,例“酒”“梅”“梧桐”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
25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策略 4 教法策略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26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27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设计 4 教法设计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28
1 2 3 4 教学反思 多媒体素材的应用,使学习的内容形象具体。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从效果来看,基本达到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3 课堂容量较大,节奏较快,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4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