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546986289@qq.com 刘延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546986289@qq.com 刘延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刘延广

2 根本原因: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日本推行对外扩张,侵华蓄谋已久,制定“大陆政策”。
探究:甲午战争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吗? 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贫乏的资源既不能容纳急剧增加的产品,也不能保证足够的原料供应……在各种原因的交织下,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材料2:早在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 日本推行对外扩张,侵华蓄谋已久,制定“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

3 亚洲乃至全世界 满蒙 朝鲜 中国 日本 台湾 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4 日本侵略朝鲜 材料3:朝鲜原是中国藩属,对中日两国国防都很重要。鸦片战争之后,日本乘中国软弱,计划夺取朝鲜,作为日后入侵中国踏脚石。1876年,日朝《江华条约》确认朝鲜为自主国,否认中国宗主权。1882年中日在朝鲜皆有驻军。1884年,朝鲜成为中日共同保护国,日本在朝鲜的地位得到确认。中日因朝鲜问题发生多次冲突,双方关系紧张。

5 马勇:日本要学习西方,要把日本经济充分地世界化,它就会和中国的利益产生交集和冲突,朝鲜半岛就是一例。如果中日能够联手让朝鲜变得富裕安宁,那无论对中日还是亚太都有好处。但是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日之间没能达成这个目标。

6 朝鲜东学党之乱 材料4:1894年朝鲜为反对朝廷腐败和日本的侵略发动东学党起义,中国应邀派兵支持,并知会日本。平乱之后,日本拒绝撤兵,企图挑起事端。(注:东学党是朝鲜秘密宗教团体,融合儒、释、道以对抗天主教为代表的西学)

7 外交调停失败 材料5:中日战争如箭在弦上,当时清廷推行洋务多年,建立了北洋海军等新式舰队,部分人士相信足以与日本一战。慈禧太后担心战争影响她的60庆典,主张从速和解,李鸿章亦避战求和,期望列强出面调停,心存侥幸,不作准备。日本却利用和中国谈判的时机,积极备战,日本在战前已与列强达成协议,要求不干涉中日纷争。

8 资料延伸: 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日 本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日 本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暂时默许 分析五大列强对日本不同程度的支持。 8 8

9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日本在19世纪70-80年代侵略朝鲜 清政府外交调停失败,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
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侵华蓄谋已久。 日本在19世纪70-80年代侵略朝鲜 清政府外交调停失败,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10 一、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1894.9.17 1894.11 1894.9.15 1895.2.2 1894.7.25 黄海海战 旅顺 平壤
威海卫 丰岛

11 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均受到西方列强之侵略,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辱,两国也同时推行改革。甲午战争可以说是两国改革成效的检视,结果中国惨败,日本战胜。试探究其原因。 积极备战 材料6:日本对朝鲜和中国早已存在侵略野心,由始至终积极备战,如制定大陆政策、改革海、陆军制、购置先进军备等,又善用外交策略,利用列强私心,使清政府调停失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为战争动员一切力量,皇室和人民募捐筹集战争经费,明治天皇亲自到前线指挥军队作战。

12 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战和不定 材料7: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清廷内部是战是和,意见不一。光绪帝和翁同龢等主战,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主和,导致国家对外政策摇摆不定。直到日军展开全面攻势,才仓促备战。 昧于形势 材料8:李鸿章对于国际形势认识不足,未有洞悉日本的侵略野心,只期望列强调停,可惜列强最终采取观望态度,清廷于是仓促应战。 未尽全力 材料9:在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方面只有李鸿章领导的北洋舰队和淮军参与战事,其他地区的军队如南洋舰队、广东舰队等,均只是袖手旁观,没有参与对日战事,自然不能倾中国全力。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

13 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战略失当 材料10:李鸿展不为战事准备,坐失先机,贻误大局。黄海海战战败后,李鸿章实行保船制敌策略,结果丧失舰队制海权,困守港内,全军覆没。 军力不振 材料11:清廷陆军缺乏操练,军纪散漫,面对强敌就逃跑。海军方面,北洋舰队经费被慈禧挪用,以兴建颐和园,加上主持洋务者贪污中饱,以至舰队自1888年建军以来未添一舰,而日本军舰多为新购,船快炮利。

14 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举国豪赌。 大清:和战不定;昧于形势; 未尽全力;战略失当; 军力不振。
马勇:“ 我们不仅输在体制上,也输在科技上,当然根子还是在体制上,因为封建王朝体制对于科技发展的鼓励是不够的。”

15 一、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 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以沿河驶入 5.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6.日本可享有最惠国待遇及领事裁判权。

16 一、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 1.面临瓜分:甲午战后,中国被视为东亚病夫,日本崛起,改变东亚形势,列强害怕日本独占利益,划分势力范围。 2.激发救国运动。出现维新运动、革命运动、义和团排外 3.大举外债:以关税、铁路、矿山为抵押,列强控制财政 4.打击民族工业:产品倾销中国免内地税,打击民族工业 5.引起日俄战争:1904年日俄争夺东北 6.埋下日后大患:日本野心膨胀,军国主义道路。

17 一、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 马勇:通过这场战争日本成为亚洲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成为世界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纷争,到了二十世纪,现在可以看到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一直到1937年的第二次中日战争,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的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就是中国处理不好,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我们的现代化环节就可以被打断,而这个因素并不真正完全来自于西方,而是来自于东瀛。这里可总结、可看的,要从大的历史中关照这个事件,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这个事件的意义。”

18 二、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是否是罪魁祸首?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众仇外情绪高涨。甲午战后,列强瓜分势力范围,民族和经济危机加深,部分民众于是加入义和团,自发排外。当时,清廷的慈禧太后及守旧关于,竟误信义和团可以抵抗列强,放任团民进行仇教灭洋的活动,结果导致八国联军入侵。

19 一、八国联军侵华 民众排外情绪高涨 材料12: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洋货倾销内地,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农村经济日趋凋敝。另外,教会在中国势力日增,不少教士恃势凌人,地方官畏惧外人势力,导致民众积怨难伸,便采取了仇教、排外行动,最终酿成变乱。 慈禧太后仇外 材料13:戊戌政变失败后,英日两国庇护康梁,慈禧认为干涉中国内政,甚为不满。1900年,慈禧企图废掉光绪帝,但各国公使冷淡,令慈禧羞恼异常,增加了她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武力排外 材料14: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清末流行与山东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以练拳习武为事,自称只要降神附体,就能刀枪不入。义和团最初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后来因痛恨列强侵略,转而排外,改为扶清灭洋,刀枪不入改为枪炮不伤。

20 一、八国联军侵华 清廷借义和团排外 材料15:当时清廷内部存在一种盲目排外的倾向,掌权的满洲亲贵如载漪、刚毅等迷信义和团的符咒法术,以为可以抵御枪炮,于是怂恿慈禧支援义和团,利用他们排外。义和团在朝廷的公开支援下,声势日大。义和团在慈禧允许下进入北京,到处烧教堂、杀教徒,又拆铁路、电线。英法美德公使照会清廷未能奏效。各国担心义和团影响他们在華利益,于是以保护侨民性命财产为由,联合出兵中国。 协议东南互保 材料16:联军入侵初期,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主张剿灭团民,但慈禧不听,更下令向八国宣战,传谕各省率兵入京。刘坤一和张之洞均不受命,反与各国协议《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归各国保护,长江流域归各督抚保护。李鸿章,张之洞赞成,八国入侵期间,黄河以南得以避过兵祸。

21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庇护义和团官员,禁止成立或参加排外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索, 人民更加贫困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 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 镇压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 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22 一、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辛丑条约》使清廷完全处于列强控制之下吗?
1.京畿国防洞开:列强在北京划定使馆界,派兵驻守,并在北京天津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国防尽毁,门户大开 2.经济更加枯竭:清政府负债累累,经济枯竭,关税盐税做抵押,夺取在华铁路和矿务权,使中国财政金融收列强操纵 3.地方势力日增:东南互保,事后竟获得清廷嘉许,此后清廷完全依赖各省支援,地方督抚有军、政、财权,逐渐不受中央控制,实为辛亥革命时各省独立和民初财政割据的先声。 4.革命思潮澎湃:清廷威信扫地,有志之士对清廷绝望,投身革命 5.丧失民族自信:义和团的盲目仇外的野蛮行为,受到世界舆论谴责,外国蔑视中华民族。国人遭此惨败,丧失民族自信,民众心理转为媚外惧外。

23 高考链接 1.(历史全国卷1)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4 思路: 主干知识——审题——判断有效信息——转换【产地内,国货多;产地外,国货少】——调动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选项对接,完成答题。 B审题不当,基础不牢。


Download ppt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546986289@qq.com 刘延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