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1單元:緒論 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授課教師:臺大中文系 葉國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課程基本資訊1 課程編號 課程網站 課程概述 中國生命禮俗,有其悠久之傳統,期間儘管有所變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與儀式。本課程講授重點是中國傳統生命禮俗,分成生育、成年、婚禮、喪禮、祭禮等單元,從先秦介紹到現代,重視來源,兼及流變,務使學生了解現代生命禮俗的來源與意義,提升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從而對傳統禮俗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厚的感情。

3 課程基本資訊2 評量方式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平時成績 40% (含四次出席率,四次隨堂默寫) 參考書目 1.孫希旦《禮記集解》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平時成績  40% (含四次出席率,四次隨堂默寫)  參考書目 1.孫希旦《禮記集解》 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新式標點本 2.自編講義  見於「CEIBA網路教學平台」 網址:

4 教學助理 張明瑯 (中文所博士班) 鄭雯馨 (中文所博士班) E-mail:mino.chang@msa.hinet.net
張明瑯 (中文所博士班) 鄭雯馨 (中文所博士班)

5 課程進度1 專題演講 婚禮(一)周代的婚禮 期中考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生命禮俗的界定與本課程進行的方式
第一週 09/16 生命禮俗的界定與本課程進行的方式   第二週 09/23 生育禮俗(一)生產前後之隔離與胎教 第三週 09/30 生育禮俗(二)接子禮、三月之名、捉周 第四週 10/07 成年禮(一)周代的冠笄之禮 第五週 10/14 成年禮(二)後世成年禮的沿革   第六週 10/21 成年禮(三)漢族與異族成年禮的比較   第七週 10/28 專題演講 第八週 11/04 婚禮(一)周代的婚禮 第九週 11/11 期中考

6 課程進度2 婚禮(二)後代婚禮的沿革 婚禮(三)漢族婚禮中的異族文化成分 喪禮(一)周代的喪禮 喪禮(二)異族喪禮與漢族喪禮的比較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十週 11/18 婚禮(二)後代婚禮的沿革 第十一週 11/25 婚禮(三)漢族婚禮中的異族文化成分 第十二週 12/02 喪禮(一)周代的喪禮 第十三週 12/09 喪禮(二)異族喪禮與漢族喪禮的比較 第十四週 12/16 喪禮(三)後代喪禮的沿革 第十五週 12/23 喪禮(四)因喪禮而衍生的文學 第十六週 12/30 禮俗研究方法(一) 第十七週 01/06 禮俗研究方法(二) 第十八週 01/13 期末考

7 進一步的參考書目1 7.〈男性成年禮的功能與現代生活-一個人類學的探討〉 1.《金枝》英.弗雷澤著 汪培基譯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 1991年.
2.《古史新探》楊寬 坊間翻印本 3.《古禮今談》周何 國文天地雜誌社 1992年 4.《姓名與社會生活》金良年 文津出版社 1990年 5.《臺灣地區命名與價值變遷之調查研究》 廖恭鳳 輔大語言所碩士論文 1991年 6.《唐宋慶生禮俗研究》王翠君 東海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年 7.〈男性成年禮的功能與現代生活-一個人類學的探討〉 許木柱 收入《生命文俗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 1984年

8 進一步的參考書目2 8.《中國的婚俗》馬之驌 經世書局 1985年 9.《唐代婚禮研究》呂敦華 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10.〈宋代婚姻禮俗考述〉方建新 《文史》第24輯 11.〈儀禮士昏禮〉3D動畫CD 葉國良 2001年 12.《中國喪葬禮俗》徐吉軍、賀雲翱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13.《中國古代喪葬習俗》周蘇平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 14.《墓葬與生死》蒲慕州 聯經出版公司 1993年

9 第一講 緒論 「生命禮俗」 通過儀式 禮意、禮文 禮之本 禮記的內容 禮記重要著作

10 〔資料1〕過渡儀式(過渡禮儀) passage rites,亦稱rite of passage,是禮節性活動,在有歷史記載的社會中,它標誌著從一種社會或宗教地位向另一種社會或宗教地位的過渡。人類學者認為這種禮儀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和心理學方面的意義。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11 〔資料2〕禮之本 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八佾) 2.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論語.陽貨) 3.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 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語.衛靈公) flickr kanegen

12 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論語.八佾) 5.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 禮記.禮器. 見集解569頁. 注疏449頁下)

13 〔資料3〕禮記內容分類 (正義引鄭玄目錄謂劉向別錄)
1.通論:檀弓、禮運、玉藻、學記、經解、 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坊記、 中庸、表記、緇衣、儒行、大學。 2.通錄:大傳。 3.制度:曲禮、王制、禮器、少儀、深衣。 4.喪服:曾子問、喪服小記、雜記、奔喪、 問喪、服問、閒傳、三年問、喪服四制。

14 6.吉事:冠義、昏義、鄉飲酒義、聘義、燕義。 7.祭祀:郊特牲、祭法、祭義、祭統。 8.樂記:樂記。 9.明堂:月令、明堂位。
5.吉禮:投壺、射義。 6.吉事:冠義、昏義、鄉飲酒義、聘義、燕義。 7.祭祀:郊特牲、祭法、祭義、祭統。 8.樂記:樂記。 9.明堂:月令、明堂位。 10.子法:內則。 11.世子法:文王世子。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屬於公共領域之著作

15 〔資料4〕禮記重要著作介紹 1.漢.戴聖編《禮記》 2.漢.鄭玄《禮記注》 3.唐.孔穎達《禮記正義》 4.宋.衛徥《禮記集說》
5.元.吳澄《禮記纂言》 6.明.陳澔《禮記集說》 7.清.杭世駿《續禮記集說》 8.清.納蘭性德《陳氏禮記集說補正》 9.清.朱彬《禮記訓纂》 10.清.孫希旦《禮記集解》 11.民國.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

16 版權聲明

17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kanegen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屬於公共領域之著作


Download pp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