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Κάστωρ Αντωνιάδης Modified 5年之前
1
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 提高材料强度的另一种方法是合金化。 合金元素在基体中有两种存在方式: 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 形成第二相。
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 提高材料强度的另一种方法是合金化。 合金元素在基体中有两种存在方式: 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 形成第二相。 合金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滑移和 孪生,但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化,其塑性变 形各有特点。
2
一、固溶体的塑性变形 固溶强化:溶质原子溶入基体后,使其强度、硬度提高, 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溶质原子的加入,提高屈服应力-应变水平,曲线上移。
3
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 溶质原子的浓度越高,强化作用越大,但不 保持线形关系,低浓度时,强化效应更显著。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 化作用也越大。 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比形成置换固溶 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大。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 强化作用越大。
4
固溶强化的机制 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电交互作 用及化学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的运动(提高屈 服强度),增加了位错运动的摩擦阻力(提高整个 应力-应变水平)。
5
溶质原子在晶体中造成点阵畸变,产生应力场,该应 力场与位错的应力场发生弹性交互作用。 柯垂尔(Cotrell)气团:溶质原子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 集聚在位错线附近,以降低体系的畸变能所形成的溶质原 子气团。
6
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为使位错 挣脱气团的“钉扎”而运动或拖着气团运动, 必须施加更大的外力。 因此,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抗力要高于纯 金属,即强度提高了。
7
屈服和应变时效 现象:低碳钢拉伸时有上、下屈服点和屈服延伸现象。 试样在上屈服点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同时应力突然下降到下屈服点。 在下屈服点发生连续变形,而应力并不升高或出现微小波动,即出现屈服平台。
8
在屈服延伸阶段,试样的应变不均匀,应力达到上屈服点,在试样应力集中处首先开始塑性变形,能在试样表面观察到与纵轴呈约45°交角的应变痕迹——吕德斯带。 此时,应力下降到下屈服点,吕德斯带沿试样长度方向扩展开来。 如果试样上形成几个吕德斯带,在屈服延伸阶段就会有应力波动,当屈服扩展到整个试样标距范围,屈服延伸阶段结束。
9
应变时效 应变时效:经过预变形 的金属放置一段时间后, 屈服应力提高的现象。 若在拉伸前,对试样先 进行少量的预塑性变形, 则屈服点可暂时不出现。 试样放置一段较长时间 或经200℃左右短时加热, 再拉伸,则屈服点又重新 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
10
现象的解释: 屈服点的出现通常与金属中溶有微量的杂质(或溶质)原 子有关。如将低碳钢经700℃湿氢处理,去除N、C原子后 拉伸,屈服点不出现,去N、C原子的试样稍许渗入些C 原子再拉伸,屈服现象又出现。 原因:微量溶质原子集聚在位错周围,形成的柯垂尔气 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 位错脱钉所需的应力——上屈服点; 已脱钉的位错继续运动所需应力——下屈服点。 已经屈服的试样,卸载后立即重新拉伸,位错已脱钉, 不出现屈服点; 但卸载后放置较长时间或稍加热后再拉伸,溶质原子已 经通过扩散又重新集聚到位错线周围形成了气团,故屈服 现象又重新出现。
11
屈服现象给生产带来的问题 深冲用低碳钢薄板在冲压成型时,会因屈服延伸区 的不均匀变形(吕德斯带)而使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使屈服点消除的措施:
预冷轧(1~2%的压下量)后,再冲压; 加少量Ti、Nb、V、Al等与C、N形成化合物。
12
二、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与第二相强化 单相合金借固溶强化提高强度的作用有限, 两相或多相合金的强化作用更显著。 聚合型多相合金:第二相的尺寸与基体晶 粒尺寸属同一数量级。 弥散型多相合金:第二相粒子很细小,且 弥散分布于基体晶粒内。
13
(一)聚合型两相合金的变形 1、两相都有塑性: 只有第二相较强时,合金才能强化。 合金的变形阻力决定于两相的体积分数,滑 移首先发生于较弱一相中。 如较强相占到30%(体积),两相以接近相 等的应变发生变形,较强相占到70%时,以它为 主。
14
2、第二相为硬脆相: 合金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脆性相的形状和分布。 硬脆相呈连续网状分布在塑性相的晶界上,降低合金塑 性,强度也降低。如Fe3CⅡ呈网状分布时。 硬脆相呈片状分布在基体相中,提高合金强度,片层越 细,强化效果越好,塑性也较好(类似于细晶强化)。如P, 变形集中在基体相中,位错的移动被限制在Fe3C片层之间 很短的距离内,增加了继续变形的阻力,使钢强度提高。 厚Fe3C片易断裂,薄片反而能承受一些变形。 硬脆相呈较粗颗粒分布在基体相中,强度降低,塑性、 韧性提高。如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后的球状Fe3C,因基体 连续, Fe3C对基体变形的阻碍作用大大减弱。
15
冷加工后珠光体中渗碳体片的断裂和变形 × a)断裂;b)变形
16
(二)弥散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 将产生显著的弥散强化作用。 第二相可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也可由粉 末冶金方法加入。 第二相分类:不可变形微粒,可变形微粒。
17
1、不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移动位错与不可变形 微粒相遇:位错线将饶过 粒子,留下包围着微粒的 位错环,位错线其余部分 则越过粒子继续移动。 有实验观察证实。 位错按此方式移动时 受到的阻力很大,强度显 著提高。
18
α黄铜中围绕着Al2O3粒子的位错环(透射电镜像)
19
粒子间距及尺寸对强化的影响 位错绕过间距为λ的第二相微粒所需的切应力为: 即:λ越小,强化效果越显著。
减小粒子尺寸(在同样体积分数时,粒子越小,粒 子间距越小)或提高粒子的体积分数,都使合金的强度 提高。 此机制称奥罗万机制,计算和实测值相符。
20
2、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第二相为可变形微粒时,位错将切过粒子,使其与基 体一起变形,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材料的强度提高。 此现象也有电镜观察证实。 位错切过粒子,产生的强化因素有: 粒子结构与基体不同,在其滑移面上造成原子错排, 要求错排能。 使粒子生成宽为b的台阶,需表面能。 粒子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 动。 各因素综合作用使合金强度提高。 增大体积分数或增大粒子尺寸都有利于提高强度。
21
位错运动遇到细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质点 时,无论是绕过去或切过去,都要受到很大的 阻力,将引起金属的显著强化。
弥散强化:弥散分布的细小第二相质点阻 碍位错的运动,引起合金显著强化的现象。
23
启动F-R源所需要的切应力 当外加切应力τ作用时,CD上将受到的力有: f=τb:驱动力, 使位错向前弯曲。 线张力T:T = (1/2)Gb2,使位错变直。 平衡时有:fds = 2Tsin(dθ/2) ds=rdθ,sin(dθ/2)≈dθ/2 平衡半径:r =Gb/2τ 使位错弯曲到半径r所需的切应力: τ= Gb/2r 半圆时:r最小, τ最大。 设CD间的距离为L,rmin=L/2, 启动F-R源所需的临界切应力: τmax= Gb/L f dθ/2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