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5-s-05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同5-n-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5-s-05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同5-n-1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s-05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同5-n-16)
五年級面積教材分析g 面積 5-s-05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同5-n-16) 報告人:陳敏慧

2 簡報大綱 面積單元學習理論基礎 面積單元學生迷思概念 國小幾何課程內涵 面積單元教材內容

3 面積單元學習理論基礎 van Hiele的幾何思考層次 皮亞傑的學習理論 訊息處理理論 學習概念表徵

4 van Hiele的幾何思考層次 演繹 分析 視覺化 嚴密性 非形式演繹 van Hiele的幾何思考層次階層圖 演繹系統的分析
性質的演繹系統 性質間的關係 演繹 非形式演繹 形體的性質 分析 形體的分類 形體 視覺化 van Hiele的幾何思考層次階層圖

5 皮亞傑的學習理論 基模與同化 面積保留概念 同一論證 可逆性論證 補償作用

6 口述文字、印刷文字、圖片在雙通道內的運作方式
訊息處理學習理論 口述文字、印刷文字、圖片在雙通道內的運作方式 工作記憶 感官記憶 多媒體呈現方式 長期記憶 口述 選擇 組織 文字 聽覺 聲音 語言 形式 先備知識 印刷/字幕 選擇 組織 圖片 圖像 視覺 影像 圖像 形式 新知識 約1~2秒 約30秒內 (Richart E. Mayer, 2008)

7 概念表徵 靜態圖像 Static Pictures 數字符號 Written Symbols 語言文字 Spoken Language
生活情境 Real Scripts 操作模型 Manipulative Models 概念表徵 各種概念表徵及內部轉換 可幫助形成新概念。 Lesh, R.& ZAWOJEWSKI, J.S.(1988)

8 面積概念學習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迷思概念的探討 周長與面積產生混淆的迷思概念 面積計算的迷思概念 直觀產生的迷思 單位轉換產生的迷思
估測能力不足的迷思

9 周長與面積產生混淆的迷思概念 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也必定相等(Dembo & Levin, 1997;許秀蕊,2006)。
邊長放大三倍面積也放大三倍(陳雯貞,2005;陳薇羽,2005)。 利用單位方瓦去覆蓋圖形時,方瓦(單位量)的各邊長縮短一半,與邊長維持原樣的方瓦測量面積所得的結果,會被認定為因方瓦的邊長縮成一半,所需要的單位數就會變成2倍(王選發,2002;許秀蕊,2006)。 面積越大,周長也會越大(許秀蕊,2006)。 對於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認為兩腰的邊長較長,三角形的面積較大(王選發,2002)。 面積、周長計算時的混淆(陳光勳、譚寧君,2001;楊美惠,2002)。 將「邊長×4」當作正方形的面積,也有少數將「長×寬」當做長方形的周長(戴政吉,2001)。 誤認「公分×公分=平方公分」(王勝弘,2002)。

10 面積計算的迷思概念之一 面積定義的偏誤 圖形內部完整而且有填滿的圖形,才有面積(楊美惠,2002;陳光勳、譚寧君,2001)。
具有規則的圖形,能計算出面積的圖形才算有面積(陳光勳、譚寧君,2001;王選發,2002;楊美惠,2002)。 誤認有底、有高的圖形才有面積,或是有長度、有角度的圖形才有面積(陳鉪逸,1997)。

11 面積計算的迷思概念之二 公式的不理解 只要題目中出現與面積相關的概念,他們算式中就會出現兩個數相乘,不管算法是否合理(戴政吉,2001;許嵐婷,2003;蘇琬淳,2004;許秀蕊,2006)。 面積一定要套一個公式來完成求法(王選發,2002;楊美惠,2002;陳光勳、譚寧君,2001)。 面積公式的意義不了解,造成公式誤用,提供多餘的訊息,更容易被混淆例如:命一個求梯形面積的圖形題,卻故意給梯形中兩腰的邊長,造成學童使用「長×寬」代替「底×高」(譚寧君,1995,1998)。 圖形要正擺且高在鉛直線上或水平線上才能求面積(許嵐婷,2003)。 面積的高一定在圖形的內部或鉛直線上出現(王選發,2002)。 三角形公式為「底×高÷2」,計算時卻忘了除2,導致計算錯誤(譚寧君,1998)。 知道圓面積的公式是「半徑×半徑×3.14」,但卻不知道圓面積指的是圓內部區域的大小(譚寧君,1995,1998)。

12 直觀產生的迷思之一 視覺產生的迷思 面積大小會用「視覺」策略以高度或寬度來猜 測,無法做有根據判斷的比較(戴政吉2001;許嵐婷,2003;蘇琬淳,2004)。 學童在畫與原來圖形相同面積的圖形時,會以原來圖形的高度(圖形縱向的長度)為主要的依據(戴政吉,2001)。 圖形切割後重新組合,與原來圖形不同,面積被認定成不同(等積異形)(楊美惠,2002;許秀蕊,2006)。

13 直觀產生的迷思之二 誤解面積的定義 「面積」,一定是平平的平面,才算是面積,不是平面的不能成為面積(曲面),所以非平面的區域沒有面積(陳光勳、譚寧君,2001;楊美惠,2002;王選發,2002)。 立體的東西沒有面積,只有體積,實體的東西有面積必須壓扁(平),才有面積(楊美惠,2002)。

14 直觀產生的迷思之三 點數產生的迷思 測量底或高時,將線段的分割點做點數,當做線段的長度(陳鉪逸,1996)。

15 單位轉換產生的迷思 自訂單位量切割圖形以面積大小時,在切割單位量忽略選取的單位量,僅以切割的單位數來比較(王選發,2002;許秀蕊,2006)。 自訂單位切割時,忽略要選取相同的單位量(王選發,2002)。 作面積切割時,不能自訂合適的單位量來進行面積的切割、覆蓋,僅用視覺做判斷,及對單位量的分割感到困難(譚寧君,1998)。 對於單位格非平方公分為單位,也會將1格視為1平方公分計(陳建誠,1998;許嵐婷,2003;譚寧君,1998;王選發,2002;許秀蕊,2006)。 誤認1平方公尺等於100平方公分(陳建誠,1998;楊美惠,2002;陳光勳、譚寧君,2001;許嵐亭2003)。 3平方公尺誤認為「邊長3公尺的正方形大小」(陳建誠,1996)。

16 估測能力不足的迷思 對於「公分」、「公尺」的量感不足,無法利用「平方公分」、「平方公尺」的單位量做相關面積的估測(戴政吉,2001)。
估算時,未提供單位量的實物作為估算單位,學童無法做估算(戴政吉,2002)。 對於單位面積的量感不足,估測困難(陳鉪逸,1996;楊美惠,2002;蘇琬淳,2004)。

17 迷失概念小結

18 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與梯形的面積公式。
5-n-16 5-s-05 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與梯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公式為底×高÷2卻忘了除2,導致計算錯誤。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兩腰的邊長比較長,三角形的面積比較大。 面積一定要套一個公式來完成求法。 圖形的高一定要在圖形內部或鉛直線上出現。 認為圖形要正擺且高在鉛直線上或是在水平線上才有面積。 認為有高、有底的圖形才有面積,或是有角度、有長度的圖形才有面積。

19 國小幾何課程內涵 平面圖形: 1.圖形外觀的辨識 2.形狀的構成要素 3.平面圖形元素間的關係與繪製 4.圖形性質的探究與應用

20 面積單元教材內容 能力指標的解說 平行四邊形面積求法與公式 三角形面積求法與公式

21 能力指標的解說 5-n-16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同5-s-05)
切割重組與簡單幾何圖形的性質,來推導這些圖 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高)÷2。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底×高。 梯形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

22 3-s-06能透過操作,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
本細目的另一重點為練習平面圖形的簡單切割,如將一個長方形切割成兩個三角形,再組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可以讓學童同時學習平面的全等操作、面積的保留概念與分數。

23 1-s-04能依給定圖示,將簡單形體作平面舖設與立體堆疊。
本細目的目標在體驗空間感與全等操作,可整合成一教學活動。 給定的圖示可為圖卡或實物,透過拼圖與堆積木等活動,讓學童進行平移、翻轉、重疊、比對……等全等操作的練習。

24 平行四邊形面積求法與公式 將平行四邊形分割、拼湊變成長方形的經驗,引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理解平行四邊形底上的高有無線多條且長度相等。 指定平行四邊形的任何一邊為底,能畫出相對應的高。

25 三角形面積求法與公式 複製一個與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到此三角形的面積,為此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可經由切割拼湊變成長方形等方式,發展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體會三角形面積公式中「底」和「高」的意義。 指定三角形的任何一邊為底,能畫出相對應的高。

26 感謝您的參與! 歡迎您的指教!


Download ppt "5-s-05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同5-n-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