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第五节 隔离技术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李小萍 副主任护师

2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

3 学习目标 识记:1.能描述隔离原则。 理解:1.能描述标准预防、隔离。 2.能理解隔离区域的划分标准、医院不 同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3.能举例说明常见的隔离类型及相应的 隔离措施。 应用:1.能遵循隔离原则完成隔离技术基本操 作。

4 隔离(Isolation) 概念:采取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 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

5 隔离技术(skills of isolation)
是为达到隔离预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这些操作和措施主要包括正确的手卫生,合理使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6 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补充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7 补充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8 补充 丙类传染病 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9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任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补充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任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10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补充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 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 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1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补充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12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补充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13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 清洁区(cleaning area)
隔离技术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 清洁区(cleaning area)  潜在污染区(potentially-contaminated area) 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 两通道(two passages) 缓冲间(buffer room) 负压病区(negative pressure ward)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

14 (一)基本概念 清洁区-- 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清洁区-- 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 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场所。

15 (一)基本概念 两通道-- 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 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缓冲间--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两通道-- 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 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缓冲间--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 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 间设立的两侧有门小室,为医务人员 的准备间。 负压病区-- 指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的 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 病区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16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标准预防-- 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切预防感染措施。 特点是: 1.隔离对象: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17 (二)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根据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将医院划分为: 低危险区域:生活、学习、管理区域。 中等危险区域:普通门诊、病房等。
一、概述 (二)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根据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将医院划分为: 低危险区域:生活、学习、管理区域。 中等危险区域:普通门诊、病房等。 高危险区域:感染疾病门诊和病房等。 极高危险区域: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器官 移植病房等。

18 1.呼吸道传染病病区布局及隔离要求 布局:相对独立区域、负压病室; 病室-30kp.缓冲间-15kp 隔离要求:
1.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界限清楚、标 识明确; 2.良好通风、非手触式开关洗手设备; 3.不同病种分类安置,疑似病例单独安置, 条件受限、同种疾病科安置一室,两床间 距离大于1.1m。

19 2.感染性疾病病区布局及隔离要求 布局:相对独立、远离重要病区和生活区;单 独出入口和处置区域。 隔离要求: 1.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2.通风良好、非手触式开关洗手设备; 3.不同感染性疾病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4 人,病床间距离大于1.1m.

20 3.普通病区、门诊、急诊布局及隔离要求 普通病区:末端设隔离室,感染性疾病与非感 染性疾病分开安置,条件受限可安置一室,床
间距大于0.8m,重症单独安置。 门诊:单独出入口,问询、预检分诊、挂号、 候诊、诊断、治疗、检查、交费、取药等;儿 科、发热等单独设诊断室。发现传染性或疑似 疾病因到专用隔离室诊断。诊断室通风良好, 洗手设施。并配速干手消毒剂。

21 3.普通病区、门诊、急诊布局及隔离要求 急诊: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断室、隔离 诊断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挂号、检
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发现传染性或疑似 疾病及时隔离。各室通风良好,洗手设施完善 ,并配速干手消毒剂。

22 一、概述 (三)隔离管理要求 布局规范 隔离制度 实施原则 人员管理

23 (四)隔离原则 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加强三区管理。 隔离病室环境定期消毒,物品处置规范。
实施隔离教育,加强隔离病人心理护理。 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实施终末消毒处理。

24 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专用通道、楼梯,通风系统区域化。 隔离区域标示清楚。 入口处配置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及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等。
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专用通道、楼梯,通风系统区域化。 隔离区域标示清楚。 入口处配置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及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等。 隔离病室门外或病人床头安置不同颜色的提示卡以表示不同性质的隔离。 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备隔离衣、帽子、口罩、鞋套及手消毒物品。

25 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加强三区管理 明确服务流程。 保证洁、污分开。 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26 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加强三区管理 1.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 2.患者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 3.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 4.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

27 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加强三区管理 5.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按规定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执行,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和刷手的频率。 6.离开隔离病区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脱帽子、口罩。 7.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探陪人员进出隔离区域应根据隔离种类定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后均必须消毒双手。

28 隔离病室环境定期消毒,物品处置规范 1.隔离病室每日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隔离病室环境定期消毒,物品处置规范 1.隔离病室每日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2.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消毒后才能交与家人。 3.病人的生活用品专用并每周消毒;衣被等消毒后清洗;被褥、垫絮等定期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4.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分类置于黄色污物袋内,袋外有明显标记。

29 实施隔离教育,加强隔离病人心理护理 1.定期进行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的知识培训。
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实施隔离教育,加强隔离病人心理护理 1.定期进行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的知识培训。 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物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防护技术及隔离操作规程。同时向病人和探视者宣传隔离相关知识,使其主动配合隔离管理。 2.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30 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实施终末消毒处理 1.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 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可解除隔离。
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实施终末消毒处理 1.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 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可解除隔离。 2.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人的终末处理 病室和物品的终末处理

31 二、隔离种类及措施 标准预防 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切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手套、隔离衣、口罩、 护目镜、防护面罩、安全注射等

32 二、隔离种类及措施 (一)切断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二)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预防  保护性隔离
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其它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 (二)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预防  保护性隔离

33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标准预防。且隔离病室使用蓝色隔离标志。
隔离种类及措施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标准预防。且隔离病室使用蓝色隔离标志。 病人隔离:病室安置;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减少病人的转运。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应按 规定处理(灭菌-清洗-消毒-灭菌)。 医护人员防护:进入隔离室前必须戴好口罩、 帽子,进行可污染工作服的操作穿隔离衣;接 触甲类传染病必要时穿防护服;接触污染物时 戴手套;离开前接触污物后脱手套并洗手和或 消毒。

34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标准预防。且隔离病室使用黄色隔离标志。
隔离种类及措施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标准预防。且隔离病室使用黄色隔离标志。 病人隔离:单间或相同病原感染的病人可同居一室,通向 走道的门窗须关闭。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 室或使用负压病室。无条件者请尽快转院。注意防护。 病情允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限制活动范围;口鼻分 泌物严格消毒再倾倒,专用痰杯,定期消毒;污染敷料因 装袋标记焚烧或消毒-清洁-消毒处理,严格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防护:严格按照区域流程,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离开时正确处置用物。进入隔离病区必须戴帽子、防护 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结束后脱手套并洗手和或消毒 手。

35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标准预防。隔离病室使用粉色隔离标志。
隔离种类及措施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标准预防。隔离病室使用粉色隔离标志。 病人隔离:同空气传播隔离措施;病人间、病 人与探视者应相距1m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区域流程,穿戴相应的防 护用品,离开时正确处置用物;与病人近距离 (1m)接触时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 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结束后脱手套并洗手 和或消毒手。

36 4.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应联 合多种隔离预防措施。
隔离种类及措施 4.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应联 合多种隔离预防措施。

37 (二)基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预防 保护性隔离(Protective isolation)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
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如严重烧伤、脏器移植,免疫缺陷等。

38 (二)基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预防 设专用隔离室:单间;悬挂隔离标志;病室内空 气应保持正压通风,定时换气;地面、家具等均 应每天严格消毒。
隔离种类及措施 (二)基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预防 设专用隔离室:单间;悬挂隔离标志;病室内空 气应保持正压通风,定时换气;地面、家具等均 应每天严格消毒。 进出隔离室要求:进入隔离室内人员应穿戴灭菌 后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及拖鞋;未经消 毒的物品不得进入隔离区域;。接触病人前、后 和护理另一病人前均应洗手。 污物处理:及时分装密封,标记后送指定地点。 探陪要求: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不接 触病人,原则上不予探视。需要者应采取相应隔 离措施。

39 三、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帽子、口罩的使用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穿、脱隔离衣 避污纸的使用 穿、脱防护服 鞋套、防水围裙的使用

40 (一)帽子、口罩的使用 帽子: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保持清洁。 口罩: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应罩住口鼻部,不漏气。
隔离技术 (一)帽子、口罩的使用 帽子: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保持清洁。 口罩: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应罩住口鼻部,不漏气。 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戴口罩方法正确。 始终保持口罩的清洁、干燥。

41 (一)帽子、口罩的使用 口罩 不戴口罩时口罩不可以悬挂于胸前,不可用 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每次进入工作区域前,应检查医用防护口 罩的密合性。
隔离技术 (一)帽子、口罩的使用 口罩 不戴口罩时口罩不可以悬挂于胸前,不可用 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每次进入工作区域前,应检查医用防护口 罩的密合性。 纱布口罩应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 染时及时更换。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42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护目镜、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使用。
隔离技术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护目镜、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使用。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病人时。 为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 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43 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1.穿隔离衣 检查:大小、尺寸,是否干燥, 有无污染、破洞等 取衣; 穿衣袖 扎袖口 系腰带

44 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2.脱隔离衣 解袖口 消毒手 解腰带 解衣领 脱衣袖 挂衣钩

45 (三)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 (1)穿隔离衣前应准备好操作中所需物品。 (2)隔离衣长短合适,需完全遮盖内面工作服, 并完好无损。
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 (1)穿隔离衣前应准备好操作中所需物品。 (2)隔离衣长短合适,需完全遮盖内面工作服, 并完好无损。 (3)穿隔离衣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不 得进入清洁区。 (4)穿、脱隔离衣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

46 (三)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 (5)洗手时,隔离衣不得污染洗手设备。 (6)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被污 染,应立即更换。
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 (5)洗手时,隔离衣不得污染洗手设备。 (6)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被污 染,应立即更换。 (7)挂隔离衣时,若在半污染区,不得露出 污染面;若在污染区,不得露出清洁 面。

47 隔离技术 (四)穿、脱防护服 防护服的使用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的传染病病人时。 接触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病人,可能受 到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方法:选择合适大小的防护服,穿时遵循“穿下 衣→穿上衣→戴帽子→拉拉链”的程序;脱时根 据分体式还是连体式采用不同方法。

48 (四)穿、脱防护服 注意事项 (1)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穿前检 查有无潮湿、破损,长短是否合适。
隔离技术 (四)穿、脱防护服 注意事项 (1)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穿前检 查有无潮湿、破损,长短是否合适。 (2)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病人时,防护衣可连续使 用;接触疑似病人时防护服应每次更换。 (3)防护服有潮湿、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49 隔离技术 (五)避污纸的使用 避污纸 取避污纸时,应从页 面抓取,不可掀开撕 取;避污纸用后弃于 污物桶内,集中焚烧 处理。

50 (六)鞋套、防水围裙的使用 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 及时脱掉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发现鞋套破损应及 时更换。 防水围裙
隔离技术 (六)鞋套、防水围裙的使用 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 及时脱掉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发现鞋套破损应及 时更换。 防水围裙 重复使用的防水围裙,每班用后及时消毒清洗 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一次性使用的防水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 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1 小结 隔离的基本概念 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及措施 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52 谢谢!


Download pp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