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 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 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 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 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指導教授: 蔡順良 老師 報 告 者: 陳蓓良、郭昀昕、蔡宛蓁、陳育涵 報告日期: 報告參考: 許家維、王麗雯、林玟慧、何岫容、陳辭人

2 脈絡中的性格人際關係、 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脈絡中的性格人際關係、 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3 脈絡下的性格獨特性與差異性 人際關係: 挑戰的因應策略: 知識、評估及跨情境一致性: 社會經濟脈絡影響人格發展: 跨生命全程的人格運作:
拒絕敏感度、熱式與冷式的關注焦點、情感轉移 挑戰的因應策略: 樂觀主義(optimism)與防衛性悲觀主義(defensive pessimism) 知識、評估及跨情境一致性: 知識評估的人格構造論(knowledge-and-appraisal personality architecture, KAPA) 社會經濟脈絡影響人格發展: 人格屬性的成因與效果、人格、性別及歷史脈絡 跨生命全程的人格運作: 老年的心理強韌性、老年的社會情緒選擇性 性格在社會文化脈絡下的建構 人-境適配論

4 人際關係 性格特徵可能造成人們做出某種有助或有害於關係的行動。 性格會影響人們對伴侶行為的詮釋。
人際關係是雙向的,因此性格因素可從兩方面來思 考: 性格特徵可能造成人們做出某種有助或有害於關係的行動。 行為與關係的滿意度為正相關 性格會影響人們對伴侶行為的詮釋。 當“知覺”對方的行為意圖為負面時,對關係較不滿意。

5 拒絕敏感度(Rejection Sensitivity)
一種焦慮性的預期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會被拒絕的思考方式 導致製造出人際間的緊張,傷害原本堅固且正向的關係,形成自驗預言,使期待成真。 拒絕敏感度問卷(RSQ ; 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Downey & Feldman, 1996) 拒絕敏感度預測了關係滿意度 高拒絕敏感者較可能對對方的行為做出敵意歸因, 進而影響關係 拒絕敏感度是特定脈絡 (有可能被自己重視的人拒絕的情境)下的性格變項

6 熱式與冷式的關注焦點 (Hot vs Cool attentional focus)
人際拒絕對情緒影響的認知策略: 熱式關注: 專注在經驗發生時的情緒感受 冷式關注:專注經驗發生時不涉及情緒經驗的情境特徵 實驗發現 (Ayduk, Mischel and Downey, 2002) 對於易感受到敵意情緒而阻礙人際關係的人們可以運用「冷靜化策略」,將人際交往焦點擺在冷點上,增進對情緒生活的控制

7 移情 精神分析的移情: 人際關係裡的移情: 當事人從治療關係中複製過去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關係, 把自己對過去重要他人的態度轉移到心理師的身上。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和他人互動方式可能受到關鍵脈絡 因子的影響:初識的人與過去重要他人的相似程度

8 移情 社會認知的基本歷程 (Andersen and Chen, 2002) 依據以往儲存的知識來詮釋新事件
Cont’d 社會認知的基本歷程 (Andersen and Chen, 2002) 依據以往儲存的知識來詮釋新事件 初識和舊識兩者訊息重疊,激發對舊識的知識,接 下來影響到對初識的想法或感覺 錯誤的肯定記憶:將過去關係的資訊轉移到新對象 上 移情除了影響記憶外,也影響了情緒反應以及渴望 與新認識的人建立關係的程度。 當舊識與初識屬性重疊時,個人感受與行為便不能 以整體一般性的行為傾向來解釋,而必須以其連結 舊識與初識之特定脈絡的想法來理解。

9 樂觀主義(optimism)vs. 防衛性悲觀主義(defensive pessimism)
心理學上的「自驗預言」認為人們「預期什麼,就會成真」,而拒絕敏感度也說對關係有負面期待時,最後會經驗到不好結果。 「負向思考產生負面結果」是人格心理學的基本定律嗎? 答案是「不一定!!」

10 樂觀主義與防衛性悲觀主義 個人面對挑戰時的應對策略(Cantor & Norem) 樂觀或防衛性悲觀主義屬脈絡變項
樂觀主義:對能力有實際期待,擁有處理挑戰所需的技巧,並 這樣告訴自己和別人;較少經驗到表現前的焦慮。 當預期會有好表現且理想和實際自我差距小者,獲得較佳的成績 防衛性悲觀主義:以負向思考作為因應策略,習慣性做最壞的 打算,來降低焦慮 預期真實與理想差距愈大者,成績較佳(Positive power in negative thinking) 樂觀或防衛性悲觀主義屬脈絡變項 使用哪種策略,要依脈絡而定

11 知識、評估及跨情境一致性

12 知識、評估及跨情境一致性 一般而言,人們的信念會影響他們面對情境時的意義 和感受;表面上看來不相干的情境,如「在舞會上講 笑話」、「與朋友慢跑」、「參與本課堂的考試」、 「午餐與人討論政治等」等,都與某些人可能高度關 憐聯,例如都被視為一種競爭形式。 近期一項發展的理論模型,知識評估的性格與構造 (knowledge-and-appraisal personality architecture, KAPA; Cervone,2008)可用來解釋這樣情況

13 知識評估的性格構造 (knowledge-and-appraisal personality architecture, KAPA)
結論:當面對不同情境持,個體會按與自我有關 的基模知識、情境的分類,作類似的反應。 與我們自身帶有的資訊有關 自己/他人的特點、社會情境 知識 與自己特定的關係所作評價 涉及個人意義 評估

14 KAPA的實驗研究 自我知識與基模 社會情境之信念 特定情境的評估量表 描寫自己的性格特徵 ex: 優缺點
請參與者進行一系列的評量作業,欲此研究探討在不同 情境,人們是否展現出一致的高或低的自我效能評估? 描寫自己的性格特徵 ex: 優缺點 自我知識與基模 提供一系列常見的情境,請其判斷在某情境中與自我基模的相關 社會情境之信念 評估自己在每個情境中做出特定行為的能力(自我效能) 特定情境的評估量表

15 作業一與作業二的相關? 在課堂上聽不懂時主動詢問教授 與憂鬱的朋友交談並給予鼓勵 與同學做好朋友以得到課堂筆記 當花太多錢時將衣服退回
良好的獨立作業性 完美主義的 負責的 參與者 圖示:研究參與者的三種基模,以及她認為與其中一種基模有關聯的各種情境,即她對於身為「負責任」的人之信念。

16 行為是否有跨情境一致性的解釋 自我知識、自我基模能影響自我效能 當個體認為某情境與其正向自我知識相關時,便對其因應的情境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若個體認為特定情境與其自我基模無關時,即使自我基模有優點、正向,也不會使其自我效能升高。

17 知識評估的性格構造 結論: 當參與者所 做評量是針 對與基模無 關的特質 時,其特質 屬性不具有 重要自我知 識時,原本 的差異結果
就消失了。 右邊的圖,在評估特質時,跟自我知識無關,所以叫「正負向特質」。在左邊的圖,因為和自我知識有關,所以變成「個人優缺點」,也因為和個人有關,所以在特質的評估上,就看出了自我效能,也就是說,在這個特質上,算是我的優點而非缺點,我是可以在特定情境當中表現得好的!

18 結論 社會情境對於身在其中者的意義是因人而異的!以上的實驗結果突顯了理解情境脈絡的重要,這關乎一個人對情境脈絡持何種想法。 對你來說,在派對上說笑話可能算是有趣的事,但對他一些人而言卻是一種競爭;在對一些人來說是種令人感到焦慮的社會技巧考驗。 這意味著性格本質與情境因素不可二分,而是動態交互影響。性格因素部份決定了某情境對個體的意義為何!

19 社經脈絡下的性格發展 社經條件與性格發展有何關聯性? 精神分析學家、行為主義學家及特質論者都想發展出「超越特定社會條件的普遍性格運作理論」。
但對社經條件不同的個體而言,不同性格屬性似乎具有不同的影響。

20 社經脈絡的人格發展: ◎實驗研究的支持:個體衝動性在不同社經地區的性
格發展--Caspi(2002) Caspi, Bem, & Elder,(1989 ) 低社經地區:在該環境中,引發衝動行為的情境多(如毒品、酒、攻擊、偷竊),但支持個體控制的機制及協助學習自我控制技巧的資源卻很少!如此高衝動青少年犯罪機率大增。 高社經地區:不僅缺乏誘發情境少,也有高度社會支持,高衝動性者不易犯罪,可謂是富裕區資源顯然緩衝了性格特徵的潛在負向效果 性格衝動性高或低的影響也許只能藉由考量所處之社 經脈絡才能被解釋!

21 衝動性與青少年犯罪的關聯性,隨不同社經脈絡而變:

22 性格屬性的成因與效果 如果你知道「生活在低階層的個體常經歷到較多的生 活苦惱」…… 生活低階層導致生活的焦慮?  本身的焦慮性導致落入低階層?

23 社會經濟脈絡影響人格發展─ 性格屬性的成因與效果
Caspi(2002):以Dunedin地區1000人作30年的追蹤資料分析。 一、焦慮:焦慮與社會情境有密切的關聯,社經環境影響焦慮傾向,低社經者產生高焦慮。因此生活條件不同會導致焦慮程度不同。但焦慮程度不同不會導致不同社經階層。 二、憂鬱:社會階層並非憂鬱成因,憂鬱也不會影響社會階層 三、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因經歷較多學業及事業挫折,故確實會影響個人社會皆層的變化。

24 社會經濟脈絡影響人格發展─ 性格屬性的成因與效果
「只有具體劃分出所欲研究的性格特質並持續關注 人們長期的發展才釐清性格與社會階層間的關係。」

25 跨生命全程的性格運作

26 大部份人格的研究都關注兒童期、青少年期成 年早期,因為這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所以是合 理的。但這樣的焦點卻與二十一世紀的基本事實 相衝突:因為我們早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

27 跨生命全程的性格運作- 晚年的心理強韌性 一般可能會預期老年人的心理經驗主要是負面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自尊、自我控制感、心理幸福感與憂鬱感之客觀測量上,研究普遍發現老年人的情況不遜色於中年人與年輕人。 研究的支持與解釋 德國心理學家Paul Baltes在1997年提出一「老年期心理發展與強韌性的模型」,該Model老年人可以透過選擇特定的生活領域,集中其知識與能量來維繫心理幸福感。換言之,藉由將精力投注在少數重要的生活面向上,老年人便可補償身體及認知上的衰退,並維繫高度的心理幸福感。

28 老年人的情緒生活─社會情緒的選擇性 Carstensen社會情緒的選擇理論(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社會動機在生命過程中轉變的方式。 覺察到與生命全程中的不同時間的機會與限制,影響著 個人生活目標。 一、年輕時著眼於未來發展,因此重視新資訊、技巧的學習與自我認同的建立。 二、年老時,來日無多,重視少數短程的、可以提供有意義的情緒經驗的目標,諸如保持與家庭及老友的關係。

29 老年人的情緒生活─ 社會情緒的選擇性 Carstensen & Fredrickson (1998)請18~88歲的不同種族的人評價他們重視的他人,並經由此建立他們重視的向度,結果支持老人重視人們可提供情緒的品質,不重視認識新的關係可提供的訊息,年輕人則相反。 這點和AIDS的男性病患身上也是,所重視的向度與老人相同。 東西文化老人情緒、性格的差異

30

31 文化中的個人 與文化獨立無涉的人類本性並不存在,缺少文化的人類……他們會 是難以運作的怪物:心智癱瘓者。 (Geertz, 1973)

32 思考人格與文化的兩種策略 策略一:先以西方歐美文化中對於性格的觀察、研究與臨床經 驗提出理論,接著探討其是否適用於不同文化。例如大五模型。
此策略有兩大限制: (1)忽略其他文化重要面向, 例如西方研究工具中不包含佛教文化中的「業」。 (2)這樣等於間接在人格的研究上將文化視為次要。

33 思考人格與文化的兩種策略 策略二:人格與文化相互構成彼此 人使用文化工具來進行心理運作,心理本質就是
文化的。所以不同文化孕育出不同個性。例如自我介 紹方式,西方人與峇里島民就有差異。(個人特質、經 歷 vs. 家族系統、地位)

34 性格與自我是在文化中的社會建構 獨立自我 (independent self) 互依自我 (interdependent self)
代表文化 西方社會 東方社會 強調 個人權利 社會責任 重視 個人特質 看「容器」裡面裝了什麼樣的特質? 個體是最重要的容器 社會關係 看人放在什麼脈絡下? 社會是最主要的容器 、東西方文化各自傾向呈現出互依與獨立兩種不同的自 我觀,這樣的見解已獲得廣泛的實徵研究支持。

35 性格與自我是在文化中的社會建構 自我的『集體建構』理論: 「雙文化」者擁有的視框轉換能力 文化與性格的交互作用及認知歷程在文化差異下所扮
演的角色,可透過雙文化者的研究,如從東方文化下移民 至西方文化所屬國家,而同時具備兩種不同文化信念系統 作探討;研究顯示,針對不同文化象徵符號的情境刺激, 會對雙文化者後續思考歷程有所影響!

36 結語 一、關於人際關係、經驗與行為的跨情境一致性、社經 脈絡下的性格發展、生命全程的性格發展,還有性 格與文化等問題,在此都以同時關注性格與社會脈 絡的觀點進行探討。 二、目前的研究發現指出:「個人」與「情境」並非獨立 二分的勢力,而是動態、不停互動的,它們「互相 建構彼此」。情境脈絡由個人所組成,而情境的意 義則由身在其中的個人所建構。

37 人-境適配論 (Person-Environment Fit and Performance)
(Binning、Lebreton & Adorno, 2006)

38 P-E Fit理論概念源起 Plato 《The Republic》: 應依循人的特質而分配適當工作。
Darwin 《Origins of the Species》: 「適者生存」,強調有機 體與環境之間的調適過程。 Herbert Spencer—Social Darwinism: 適者生存概念後來更擴 張、普及至一般情境上的詮釋,說明有機體在某特定環境/情 境下的生存能力。 Kurt Lewin: 提出社會心理公式:B=f(P, E),闡述行為是個體 和環境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

39 P-E F理論基本概念 人-境之間交互影響:個體會影響環境,整體環境情勢也會影響個體。
個體從事具某種情境功能的行為,目的是在兼顧特環境的要求下,獲 得符合情境標準的生存之道。 功能性舉止(functional comportment) 包括展現外顯的行為(如:追 捕肇事逃逸者)、和內隱的行為(如:抑制衝動闖紅燈)。 人境適配論最終目的是為理解和預測個人為符合情境而產生行為,關 注在人與環境脈絡的相互影響歷程中,較少關注個人內在隱晦的心理 歷程。 職業諮商與組織心理學領域應用P-E F理論最甚,大量實徵性研究也 因應而生:Holland(1997)的職業人格類型理論(RIASEC)、Dawis和 Lofquist(1984)的工作適應論(TWA)。

40 環境:自然 & 社會建構 社會環境 個人 自然環境:關乎個體生死的環境,多為非自願經驗。 生存—符合自然環境的變動
社會建構環境:學校、工作組織、社會。 認可與成功—符合規範、迎合期待與價值 社會環境 個人 Economic-exchange relationships Social-exchange relationships

41 P-E F構念基本架構 包含三層次理論觀點: 階層Ⅰ
個體與社會建構環境間存在四種基本關係(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FR),說明P-E間desire-supply, ability- demand, supplementary-complementary等面向。 階層Ⅱ 探討情境中個體特定的行為導向 階層Ⅲ 整合說明個體與社會建構環境,如何形塑個體特定的行為展 現

42 P-E F理論階層Ⅰ 環境 個體 高階需求 認同氣氛 和文化 FR3 FR4 自我實現 低階需求 要求核心結果 基本福祉 與支持 高階供應
成長與 發展機會 脈絡中 的行為 低階供應 安全與資源 FR FR1 結果導向行為

43 理論階層Ⅰ-低階要求與供應(FR1、FR2)
環境 個體 高階需求 認同氣氛 和文化 FR FR4 自我實現 低階需求 要求核心結果 基本福祉 與支持 高階供應 成長與 發展機會 脈絡中 的行為 低階供應 安全與資源 FR FR1 結果導向行為 FR1-成員的行為展現都是為了達到組織所要求的目標,組織只關注於目標是否達成,個人的行為也是結果導向的展現,可視為是ability-demand fit。 E.g. 學校要求學科成績結果,學生即不斷追求高分,符合社會建構環境需求 FR2-成員要求組織提供足夠促進和維持其生理安全與心理福祉的環境,以及展現工作行為所需的基本支持性資源。 E.g. 公司提供單薄的薪水、基本的安全,公司的作業員即重複簡單工作,維持基本福祉與生活支持 低階FR與個體行為與環境反應直接相關 FR1, FR2: Economic-exchange relationships

44 理論階層Ⅰ-高階要求與供應(FR3、FR4)
環境 個體 高階需求 認同氣氛 和文化 FR FR4 自我實現 低階需求 要求核心結果 基本福祉 與支持 高階供應 成長與 發展機會 脈絡中 的行為 低階供應 安全與資源 FR FR1 結果導向行為 FR3-關連組織欲建立好社會情緒氣氛/文化的期望、以及成員對於組織氣氛的行為觀感、價值、與信念等;此時個體行為是情境性的(contextual),成員可以表現相互利他的行徑,滿足組織對於好氣氛/文化的欲求。 E.g. 共產國家要求忠誠、認同國家並愛國,則在這樣環境中的個體就會表現出脈絡中的行為,如崇拜領袖。 E.g. 基督教會要求要信奉耶穌、信徒要虔誠,則在這樣的環境中,個體就會表現出脈絡中的行為,如在說話或行事不違背聖經理念 FR4-涉及個體自我實現需求、以及組織是否提供機會滿足成員此類高階心理須求(如:提供情緒支持、歸屬感、自尊、激發潛能表現等)。 E.g. 諮商工作環境,提供個體發展與成長機會,滿足個人高層次需求,因此個體會表現得接納、理解自己與理解他人,滿足自我實現之需求 高階FR對於個體和組織功能(function)較不直接相關,但具 潛在性的影響 FR3, FR4: Social-exchange relationships

45 人境的互補與補充模式 Muchinsky & Monahan(1987)認為,人格與情境因素都有其 一致性與變化性,個人在與環境互動的歷程中,能夠改變情 境,也會接受情境的塑造和影響。 互補模式(complementary) :當組織成員有相異的性格時, 透過彼此的互補,將有助於團體的互動。 補充模式(supplementary) : 當有類似特質性格的成員進入 組織,易產生較高的滿足感和較長的任期。

46 Observable Reactions and Behavior
P-E F 理論階層Ⅱ Affective Physical Cognitive Valuative Somatic Psychomotor Interpersonal Skills Instrumental Skills Level ⅡA Level ⅡB Level ⅡC Observable Reactions and Behavior 可觀察的反應與行為 C層-工具性技能牽涉主動運用資訊 和資源,人際技能則涉及主動操控 社會互動歷程,兩者均以提高工作 表現或者達成工作目標為終極目的 B層-A層基本功能交互作用後,產 生之構念。 A層-含生理、情感、認知領域,是 基本功能領域;個體不同型態的運 作歷程造就行為反應的個別差異性。 C層最接近理論表層,A層在理論的深沉,且多半是某行為模組的功能起源。 psychomotor :強調心理及動作聯合的學習,以發展操作或動作的技巧。 valuative :指認知層面和情感的組成,像是態度、信念、價值觀、興趣或是工作滿意度等。 Somatic :認知和生理功能交集後產生心理動作功能。 Instrumental Skills:牽涉到在環境中的工作表現 Interpersonal skills: 為了達成工作表現和目標而在環境中展現出與人的社會互動 Instrumental Skills和Interpersonal skills 是讓人在環境中[把工作完成]的技巧 這兩種技巧的表現,因為是來自以下A和B兩個階層六個因素交互作用產生的,因此每個人會發展出不同性質的Instrumental Skills和Interpersonal skills

47 P-E F 理論階層Ⅲ 跨領域的構念系統理論: Walter Mischel—認知-情感人格系統(CAPS)
Mayer & Salovey—情緒智力理論:個體會以認知能力去覺察脈 絡中他人存在的情緒,並有能力去平衡因情緒而產生的反應 Dawin & Lofquist—工作適應理論:結合個體認知能力、心理 動力能力、及價值歸因,詮釋個體與工作之間的媒合。 跨領域的構念系統理論適用於整體性,也可以用來補充個體偶發性表現出不同於一般理論的行為 綜觀各心理構念之間、以及其關係之間的交互作用,有助提升人-境適配機制的理解。 Walter Mischel的CAPS: 提出人的差異來自於在處理認知情感的unit不同(期待、信念、編碼外在事件)且元素之間的交互作用會依不同情境而變。 特別的是:此理論的假設建立在:if(當事件或環境呈現…狀態,then人會表現出…行為) 情緒智力理論 強調個體會以認知能力去覺察情緒及以技巧去平衡因情緒而產生的反應 Dawin和Lofquist工作適應理論 個體身形的外觀、向度可能會影響個體與環境互動的方式: 此理論提出身體的項度和個人的自尊、職涯有關;或者是身體各項度與個體的個性發展及人際的互動方式有相關。

48 整合理論階層Ⅰ和Ⅱ 這張圖是為了連結不同面向的心理建構知識,以產出一個更完整的PE理論
FR 是雙向的社會交換(個體對組織的需求和提供功能,組織對個體的需求和提供功能),這個雙向交換會造成有價值的結果(outcome) CL 是個體的特質(心理建構的特質)、功能(反應和行為)表現在組織環境中 CL1是個體的行為來自於認知、情感、身體狀態-分析不同領域功能對特定行為模組的貢獻程度。 CL2是個體在脈絡中可以被預測的行為,在脈絡中的組織會促使個體表現出被期待行為 EX公民責任-分析造就正向情境行為的特定功能領域。 CL3是個體在脈絡中必須經驗高層次的成就感和成功經驗-分析個體低階安全與基本福祉經驗與個別功能屬性之間的關聯。 CL4是個體在脈絡中必須擁有組織基本的支持和福利-分析個體高階自我實現經驗與個別功能屬性之間的關聯。 CL5是個體不同的心理情緒或認知因素,而這些特質會影響和先前提到的組織與個體的需求和供給交互作用,最產生行為結果-代表各種人-境適配反應與結果的心理基礎。 舉例Colbert(2004) 以這個多階層模式來解釋個人特質(滿意度、情緒穩定性)與員工知覺工作環境的結果,來預測解釋員工對於職權的越軌或侵權的行為。 這個新的階層理論可以解釋人在脈絡的行為,如何受到個體、組織、特質交互作用而產生的行為結果。

49 未來研究方向 調節四種人境適配關係(FR),並將此連結至實徵性研究結果。
區辨任務(task)行為與情境(contextual)行為,並釐清何種狀 況的適配不良會對工作(work)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 工作場所中的“心理安全感”需進一步概念化並提升。

50 參考資料 葉光輝譯(2012):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臺北市:雙葉書廊。Pervin, L. A. & Cervone, D.(2010).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11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Robert T. Ammerman (2005): 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 , Volume 3 , Child Psychopathology


Download ppt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 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