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邊塞派詩人 王之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邊塞派詩人 王之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邊塞派詩人 王之渙

2 目錄 作者介紹 登鸛雀樓 注釋 語釋 賞析 小故事 感想 參考資料

3 作者介紹 王之渙,(西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 其高祖時遷至絳郡(今山西新絳)。 曾任衡水主簿。
工詩文,聞名一時,與高適、王昌齡齊名。為詩情致暢雅,得齊梁之風,每有所 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其詩文今多散佚,僅有絕句數首傳世。

4 登鸛雀樓 詩體:五言絕句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 注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1鸛雀樓:古樓名,位於今山西省,樓高山層。據說是因以前常有許多鸛雀棲息在上面而得名。 2白日:指太陽。 3依:靠著、順著。 4盡:竭、完畢。在此事指隱沒。

6 5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因泥沙含量多,河水黃濁,所以稱為黃河。 6窮:指推求到極點。 7目:眼睛。在這裡是只視線範圍。

7 語釋 黃昏時候,燦爛的夕陽順著山勢西下,寬廣的黃河滔滔不絕的流入大海,如果你想看的更遠一些,那就得在爬上一層樓了。

8 賞析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詩的詞句淺顯易懂,凡上過學的人幾乎都能琅琅上口。
寥寥二十字寫出落日山河的蒼茫壯闊景色,以及登高望遠、極目騁懷的一片雄心。詩思高遠,很富於為示性。 題目為「登鸛雀樓」,顧名思義是登高望遠的詩。鸛雀樓可瞻望雄偉高大的中條山,可俯視波瀾洶湧的黃河水,景觀絕佳。

9 來到這裡,最先看見的是眼前的美景,因此詩歌的前二句即由這裡寫起,有如信手拈來的句子。
詩句表面上看來是景色,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另一層涵義。全詩在賞景之外,含有自勉勉人的意思,而說理則不露任何痕跡,使本詩由景生情,再由情轉為理,這些轉折全在短短四句之中,可以說達到詩歌「情景理合一」的最高境界。

10 小故事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與長江流域的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齊名,被稱為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名樓。 其故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因時有鸛雀憩棲其上而得名。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 千餘年間,此樓一直是遊人登高極目山河、放歌抒懷的勝地,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徵。

11 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曾登樓賦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婦孺皆知,成為燴灸人口的佳句,激勵著炎黃子孫的振興之志。

12 感想 時間歲月匆匆,唐詩的報告終於做完了耶!太棒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雖然短短兩行,可是卻可以強烈了解,王之渙想要強調,要盡目力之觀則唯有更上高樓。我想其實作者勉人不要自滿,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所以我非常喜歡王之渙「登鸛雀樓」的詩。

13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1.http://www.phcps.edu.hk/movie/20090313poem/index2.jsp。
登鸛雀樓:1. 注釋:1.

14 語釋:1. http://tw. knowledge. yahoo. com/question/question
語釋:1. 賞析: 1. 小故事:1.

15 謝謝觀賞


Download ppt "邊塞派詩人 王之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