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課 諫逐客書 李斯 李斯 瑯邪臺刻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課 諫逐客書 李斯 李斯 瑯邪臺刻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課 諫逐客書 李斯 李斯 瑯邪臺刻石

2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九、延伸閱讀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九、延伸閱讀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資料來源 六、文章結構表

3 題解 出處 背景 題意 主要內容

4 出處 背景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秦王政十年(西元前二三七),韓國派遣水利工程師 鄭國到秦國做間諜,遊說秦王修築長達三百里的灌溉
大渠,意圖耗損秦國的戰力,使秦國沒有餘力攻打韓 國。不料事情被察覺,秦國的宗室大臣便向秦王進言 ,主張將所有客卿驅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上 書力諫逐客之非,說服秦王,不僅收回逐客令,並重 用李斯。 背景 李斯說秦始皇

5 題意 書,文體的一種,在此指奏書,是臣下向君王進奏的文書。 上書旨在論述秦王政驅逐客卿的失策。客,客卿,指在本國為官的外國人。
始皇帝(字體秦小篆)

6 主要內容 敘述秦自繆公以來皆因客卿致強的歷史,強調若無外來人才的輔助則秦未必強大的道理。然後列舉各種女樂珍玩雖非秦地所產,卻被珍視喜愛的事實作對比,提醒秦王如此作為,勢將背離「跨海內,制諸侯」的統一目標。藉述用客之功,以彰逐客之害,結果秦王收回逐客令,並重用李斯。 本文舉證完備,理直氣壯,駢散相間,文采瑰麗,被譽為「秦、漢間第一等文字」。

7 作者 簡介 從布衣到卿相 統一之路,多行不義 焚書坑儒,手段酷烈 沙丘之謀,見利忘義 腰斬於市,咎由自取 司馬遷評李斯 李斯

8 簡介 生卒年:李斯,戰國時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生年不詳,卒於秦二世二年(西元前二○八)。
主要事蹟:李斯年輕與韓非同在荀子門下學帝王之術。學成後入秦,受秦相呂不韋賞識,得以遊說秦王,獻統一之策。後受重用,拜為上卿,官至廷尉。秦并天下,李斯任丞相,廢封建,置郡縣,定律令,焚詩、書,以鞏固秦的政權。 邁向敗亡:始皇死後,李斯受制於趙高,偽造遺詔賜死太子扶蘇,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最後趙高誣其謀反,被處腰斬,夷父母、兄弟、妻子三族。

9 從布衣到卿相 青年時期:默默無名的李斯,認為「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因此拜荀子為師,學帝道、王道等儒家的治術。 (李斯、韓非皆從荀子學習) 投效秦國:學成後投效秦國,李斯得呂不韋賞識,任為郎官,因此得到遊說秦王的機會。他勸秦王不該安坐以待諸侯之敝,應滅諸侯。秦王大喜,任李斯為長史,助秦王展開滅諸侯的行動。 一登高位:逐客事件之後,李斯更蒙重用,任廷尉,這是秦、漢時設置在朝廷的最高司法官員。十六年之後,秦統一天下後,李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實現了大富大貴的美夢。

10 統一之路,多行不義 為了達成富貴之夢,李斯可謂機關算盡,不擇手段,除了算計諸侯,李斯連自己同門的韓非也不放過。秦王讀過韓非的《五蠹》、《孤憤》之後,大為佩服,但韓非出使秦,秦王尚未加以重用,李斯出於妒嫉,向秦王進讒言,說韓非「終為韓不為秦,此自遺患也,不如以法誅之」秦王於是將韓非下吏治罪,李斯怕秦王後悔,送毒藥給韓非自殺。秦王果然後悔,韓非死已,但來不及了。 天下統一後,始皇大肆屠殺六國的人民,銷鎔天下的兵器,拆除郡縣的城垣,不封子弟、功臣。這些不仁不義的事,李斯難脫干係。

11 焚書坑儒,手段酷烈 為禁止異聲,李斯竟然建議將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只留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令到之後,滿三十日弗去,處黥刑,並罰徒刑四年。這種剷除「善其私學者」的愚民政策,其實也是剷除競爭者,以保障自己長久獨大,長享厚祿。 李斯助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專制的統治 ,手段酷烈。始皇下令究辦四處散發 譏諷的言辭的文人,竟株連無辜,坑 殺了儒生四六○多人。李斯位居丞相 ,竟未勸止。 坑儒谷

12 沙丘之謀,見利忘義 李斯見利忘義,利令智昏。始皇三十七年,始皇遺詔長子扶蘇繼承王位,但趙高扣書不發,欲立胡亥為帝,李斯本不同意,但趙高使盡利誘威脅的手段,他對李斯說若是 扶蘇即位,必用蒙恬 為相,那麼李斯丞相 夢碎。李斯唯恐丞相 之位不保,便矯詔賜 死扶蘇、蒙恬,二世 即位。 扶蘇墓

13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認為李斯「死有餘辜」罪大惡極。
腰斬於市,咎由自取 胡亥登位後,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賞罰無當,賦斂無度,李斯欲諫,並上書言趙高之非,但胡亥早被趙高挾持,根本不信李斯之言,且將李斯交給趙高查辦。趙高擁立胡亥當然有自己的私心盤算,對李斯必欲除之而後快。 二世二年,李斯被腰斬於咸陽。自沙丘之謀受制於趙高,參與策劃宮廷政變,李斯一錯再錯,迎合胡亥肆行嚴刑酷罰,助紂為虐的結果,也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並殃及父、母、妻三族。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認為李斯「死有餘辜」罪大惡極。

14 司馬遷評李斯 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茍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嫡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司馬遷認為李斯之所以被處死,不是因為其「極忠」,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他的「不忠」,不然按世俗之見,他的功勞豈不是可以和西周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相比了嗎?

15 文學探究 文學成就 文字成就 明 李斯泰山刻石拓本(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釋文:臣斯臣去疾禦史大臣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

16 文學成就 李斯為文,辭采富麗,氣勢奔放,被視為駢文之初祖,漢賦之先聲。除了諫逐客書,還有泰山、會稽等刻石銘文七篇。
上承戰國縱橫家的 縱橫捭闔 下開漢賦的舖張揚厲 具承先啟後的重要性

17 秦皇銘岱,文自李斯。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然疏而能壯,亦彼時之絕采也 先秦文章當以李斯為第一,太史公作斯傳,載其書五篇,絕工之文也
文學成就 秦皇銘岱,文自李斯。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然疏而能壯,亦彼時之絕采也  劉勰《文心雕龍.封禪》篇 先秦文章當以李斯為第一,太史公作斯傳,載其書五篇,絕工之文也  明代陳仁錫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魯迅

18 文字成就 李斯工書法,並曾整理文字,作倉頡篇,對中國文字的統一有相當貢獻。
相傳秦始巡幸各地所立刻石銘文(之罘、碣石、嶧山、會稽、瑯邪臺、泰山等刻石),多由李斯撰文並書寫。

19 位於岱廟東御座內,是泰山石刻中時代最早的作品。銘文為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由丞相李斯篆書。刻石原在岱頂玉女池旁,後迭移至此。刻石原文二二二字,歷經滄桑,現僅存十字「臣去疾臣請矣臣 」七字完整, 「斯昧死」三字殘泐。秦泰山刻石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稀世珍寶。

20 李斯 會稽刻石 李斯嶧山刻石

21 補充資料 廁中鼠與倉中鼠 悲莫甚於窮困 一語成讖 東門黃犬 寫作指引 (一)奏議類古文 (二)遊說要領 (三)遊說名篇 (四)有容乃大的胸襟

22 廁中鼠與倉中鼠 李斯早年是默默無名的郡小吏,有一天看見吏舍廁所裡的老鼠「食不潔」,每逢人或狗走近,就驚嚇逃跑。再看到倉庫裡的老鼠「食積粟」,住在大屋下,不見人犬之憂,從容吃得飽足,體型肥碩。李斯不禁嘆道:「一個人的賢能或者不肖,好像老鼠一般,就看自己是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了!」因此悟出人之卑下與顯貴關鍵在於善選環境。為了要做「倉中鼠」,要居官食俸,李斯拜荀子為師,學帝道、王道等儒家的治術。 李斯名言「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所在自處耳!」

23 悲莫甚於窮困 李斯曾對老師荀卿說:「處於卑賤之位而不積極作為爭取機會,這就像禽獸只要看到肉就吃,不過是生了一張人的面皮能勉強走路罷了。人最大的恥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是窮困。」 李斯

24 一語成讖 李斯權傾內外,尊寵已極,兒子娶公主,女兒也嫁帝室公子。有一次在大規模的宴會中,祝賀的車騎竟達千數。李斯深知物極必反的道理,長嘆說:「我的老師荀卿曾經說富貴權勢不宜享受得太過分,我李斯原不過只是上蔡一個布衣,一個十分平凡的百姓,皇上不知道我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竟把我提拔到這麼高的位置,當今朝廷中的臣子,沒有一個地位是在我之上的,我可以算是富貴達到極點了。所謂物極則衰,真不知我將來的結局是福還是禍呢?」後來被夷三族,當日這番話也就像一則終於成真的預言了。

25 東門黃犬 「我真希望還能像以前一樣,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到家鄉上蔡東門去獵捕狡兔,可是再也不可能了!」李斯被判腰斬,行刑前對兒子如此感嘆,父子相對痛哭。 秦丞相李斯之墓

26 寫作指引—奏議類古文 性質 1. 古代臣子向君王陳情、論政的公文。 2. 屬應用文(上行文)。
3. 有一定套語及辭令。一般開頭作「臣某言」,結 尾作「拜表以聞」或「臣某頓首」 發展 1.戰國: 通稱「上書」【只是一種泛稱,非制度上的名稱, 如李斯〈諫逐客書〉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 2.秦代:產生制度,稱「上書」為「奏」 3.漢代:分為章、奏、表、議四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4.其他異名:上疏、劄子、封事、對策、彈事

27 寫作指引—遊說要領 設身處地,給對方尊嚴,取得信任。 措辭委婉,態度誠懇,讓對方主動反省。 把握問題的關鍵,說話要有重點。
 設身處地,給對方尊嚴,取得信任。  措辭委婉,態度誠懇,讓對方主動反省。  把握問題的關鍵,說話要有重點。  以淺顯易懂的道理,來說明主張。  以具體或有趣的事例,來加強論點。  用對照、比較的方式指出缺失。  善用貼切生動的比喻,以增強說服力。  駁斥謬誤,據理力爭;理既直,氣要壯。

28 寫作指引—遊說名篇 成功 名篇 使用技巧 結果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主動示弱 分析利害 挑撥離間 秦與鄭盟,助鄭防守,並退師。晉師亦退。
《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 迂迴前進,化解敵意 設身處地,分析利害 委婉諫諍 長安君質齊,齊兵出救趙 李斯〈諫逐客書〉 以史證、物證、事證,證明逐客之非 使秦王取消逐客之令,並重用李斯

29 有容乃大的胸襟 —諫逐客書的精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法.雨果)

30 課文賞析 以「過」貫串,線索分明,結構嚴謹 引證取譬,旁徵博引,理直氣壯 辭采瑰麗,措辭鏗鏘,氣勢懾人

31 以「過」貫串,線索分明,結構嚴謹 第一段 點明 逐客之過 揭示主旨:「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直指逐客是「過」,語意果敢決斷
論旨:鋪陳「逐客之過」 論證:歷述繆公、孝公、惠王、昭王重用客卿 結論:「客何負於秦哉?」並直出斷語:「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結果必然是「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 第二段 舖陳 逐客之過

32 以「過」貫串,線索分明,結構嚴謹 論旨:鋪陳「逐客之過」 論證:列舉秦王喜愛的美女、音樂、珍玩、寶 物皆非秦產,類推排斥異國人才是錯誤 決策
論證:列舉秦王喜愛的美女、音樂、珍玩、寶 物皆非秦產,類推排斥異國人才是錯誤 決策 結論:「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用人若「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那麼「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 第三段 舖陳 逐客之過

33 以「過」貫串,線索分明,結構嚴謹 有容乃大,「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第四段 對比 用客逐客 利弊得失 用客之利: 逐客之弊:
棄黔首,資敵國,「藉寇兵而齎盜糧」 第五段 總結 逐客之過(國之危) 總結全文,再遒緊進逼:所謂「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所謂「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筆筆鋒利,撤回逐客之令,當然刻不容緩。

34 引證取譬,旁徵博引,理直氣壯 史證 客何負於秦哉? 用客: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 用客:商鞅 用客:張儀 用客:范雎

35 引證取譬,旁徵博引,理直氣壯

36 辭采瑰麗,措辭鏗鏘,氣勢懾人 本文敘事有方,犀利明快,文辭又典雅精美,例如: (1)如寫繆公求士,由余西「取」、百里奚東「得」
、「迎」蹇叔,以及「來」丕豹、公孫支,強調人才來自四面八方。 (2)如寫惠公用張儀,「拔」三川、「并」巴、蜀、「收」上郡、「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據」成皋、「割」膏腴、「散」六國之從等,把領土擴張的氣勢充分表達出來。 (3)如寫孝公用商鞅,意氣風發。 (4)如寫昭王蠶食諸侯,俐落明快。

37 辭采瑰麗,措辭鏗鏘,氣勢懾人 以今為證的部分,遣辭精雕細琢:
(1)如寫昆山玉、隨和寶、明月珠、太阿劍、纖離馬、翠鳳旗、靈鼉鼓等數寶,鋪設繁複,且這一串七寶是單句排比,重在凸顯它們的名氣,其中致、有、垂、服、乘、建、樹七個動詞,變化有致,字字獨到。 (2)採複句排比,以珍寶、美女、音樂為例,反襯物不出於秦而秦用之,獨人才不出於秦而秦不用的謬誤。

38 辭采瑰麗,措辭鏗鏘,氣勢懾人 以今為證的部分,遣辭精雕細琢:
(3)其中不飾朝廷、不為玩好直到「趙女不立於側」等,句中七個「不」字,層層渲染堆疊,其間長句短句間雜互出,令人目不暇給。由此七個「不」,引出「不問可否,不論曲直」的質疑,氣勢充沛,精彩絕倫。 (4)「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等三組對偶排比句,立意深刻,字字珠璣,已是傳誦不朽的名言。

39 文章結構表

40 諫逐客書(以「客」為文眼,強調逐客之非)
凡(主旨)―反―逐客為非 反(用客之是)―四君用客卿之功 士(舉史例) 正(逐客之非)―向使四君卻客不內 就秦國 反(用物之是)―秦王所悅非出之 於秦 物(舉事例) 正(逐客之非)―今取人則不然 反(用客之是)―臣聞……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就五帝 正(逐客之非)―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物―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 反(用客、物之是) 士―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正(逐客之非)―逐客以資敵國……

41 語文萬花筒 「百姓」別稱 「施」字用法 「抽換詞面」用法 「鄭國渠」簡介 「太阿劍」簡介

42 「百姓」別稱 平民:普通的人民 布衣:布做的衣服,代指平民。 庶民:平民、老百姓,同「庶人」。 黎民:泛指人民,又稱「黎庶」、「民黎」、
「群 黎」、「黔黎」。 蒼生:原指生長草木之處,後借喻老百姓。 黔首:喻百姓。黔,黑色;首,頭。百姓用黑巾 裹頭,故以之代稱。為戰國時秦國對人民 的稱謂,始見於《呂氏春秋》、 李斯《諫 逐客書》。

43 「百姓」別稱 匹夫匹婦:泛指百姓。古代一般庶民只有一夫一 婦,別無妾媵,喻沒有爵位的百姓。 生民:「生民塗炭」即喻人民生活困苦。
丘民:即眾民。丘,眾也。 赤子:原指初生的嬰兒,百姓為皇帝的子民,故古 人以「赤子」指百姓。

44 「施」字用法 字音 字義 舉例 ㄧˋ 延續 本課「功延到今」 ㄧˊ 斜行 施從良人之所之( 《孟子》 ) ㄕ 喜悅
施施從外來( 《孟子》 ) 施行 刑戮施於小人( 《縱囚論》 ) 張揚 無伐善,無施勞( 《論語》 ) 舖放 施薪若一,火就躁(《荀子.勸學》)

45 「抽換詞面」用法 同義詞交互使用,造成語詞的錯綜變化,避免文字單調,以活潑文句,本課例句:
(1)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 (2)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

46 「鄭國渠」簡介 地點: 首起雍州雲陽縣西南二十五里,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傍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以溉田。
建造緣由: 資治通鑑秦紀中記載,秦王政察覺韓王派來的水利專家鄭國為「疲秦」而來,欲殺鄭國洩恨,但鄭國告訴秦王,如果能完成這條三百餘里的渠道,「亦秦萬世之利」,秦王聽之,於是花了十多年的工夫完成「鄭國渠」。 鄭國—被後世奉為「水神」

47 「鄭國渠」簡介 功效良好: 渠成之後,灌溉田地達四萬餘頃,「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史記河渠書)。漢魏時,這條渠道仍為涇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統,唐以後才逐漸廢棄。 鄭國渠 遺址

48 「太阿劍」簡介 太阿,亦作「泰阿」,相傳此劍由春秋時歐冶子、干將所鑄,除太阿外,尚有龍淵、工布共三把寶劍。干將、莫邪為夫婦,楚王命干將鑄造寶劍,三年成雌雄二劍,雄名干將,雌名莫邪。干將自知楚王必將怒其造劍遲緩而殺他,故藏雄劍不獻,留給其子,希望為他報仇,後其子赤鼻果報了仇。 歐冶子據說曾為越王勾踐製造勝邪、魚腸、純鉤、巨闕、湛盧等五把寶劍。

49 問題與討論 ——諫逐客書的精神

50 一、作者以哪些史實說明用客卿有利於秦? 答:從周襄王時代,秦稱霸西戎開始(西元前六二 四),幾百年間歷二十餘君的歷史中,精選繆
公、孝公、惠王、昭王四個最有成就的國君,以 他們用客卿而使秦壯大強盛的史實,來彰顯用客 之功,並藉此突出吏議逐客之謬:寫繆公,重在 強調客卿來自四面八方而稱霸西戎;寫孝公,重 在治國有方,從思想、政治、經濟、軍事去概括 ;寫惠王,重在領土的四面擴張;寫昭王,則以 「蠶食諸侯」強調秦的逐步壯大。對這四君重用 客卿的作為與成果,敘述有詳有略有變化,論據 札實。

51 二、文中所言的色樂珠玉指什麼?作者藉此來喻說什麼道理?
答:色樂珠玉是指美色、音樂、珍寶,如來自鄭 、衛、趙等異國的美女,如鄭、衛、桑間、韶 虞、武象等異國的音樂,如昆山玉、隨和寶、 明月珠等來自異國的寶物。 秦王既然喜歡來自異國的色樂珠玉,李斯便借 此指出用人若「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 去,為客者逐」,那麼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 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這是以人與物為證, 以美女、音樂、珍寶為例,反襯「物不出於秦 而秦用之,獨人才不出於秦而秦不用」的謬誤 ,是對秦王的有力質疑。

52 三、為什麼逐客是「藉寇兵而齎盜糧」之舉?
答:客卿是難得的人才,秦若不用,客卿轉而效力 秦的對手,這就無異是「藉寇兵而齎盜糧」之 舉。李斯提醒秦王有容乃大的道理,若無外來 人才的輔助則秦未必能夠強大,「此非所以跨 海內、制諸侯之術也」這就擊中了秦王的要害 ,當逐客竟然會危及并吞天下的大業,就不僅 是對錯是非的問題,而是利害安危的大關鍵了。

53 延伸閱讀 《呂氏春秋.去私》 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簡介

54 延伸閱讀-《呂氏春秋.去私》 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黃帝言曰:「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 重,室禁重。」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 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黃帝言曰:「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 重,室禁重。」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 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 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讎邪? 」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讎也。」平公曰: 「善。」 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 尉,其誰可而為之? 」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 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 :「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 「善哉!

55 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鉅子腹 ,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 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鉅子可謂公矣。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

56 延伸閱讀-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簡介 本書摘記中國由先秦至清朝歷代名臣的事蹟,檢視他們的作為,並探討他們對後世的影響。歷史是現實的縮影,政治人物對政事的操弄手腕,以及人性在面對權勢時所顯現的本質,古與今並無太大區別。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歷史,或在讀歷史時抬起頭來觀照現代,兩相參證,頗有啟發。 商鞅、呂不韋、李斯、賈誼、諸葛亮、司馬光、王安石……書中對每個人物的描寫,先來一段導言式的簡介,大致勾勒一生功過,再細說生平大事。透過對這些重要人 物的認識,管窺他們所屬朝代的歷史,是別有趣味的一種閱讀經驗。

57 牛刀小試

58 牛刀小試 Q:〈諫逐客書〉一文中,下列那一句話最能警悟 秦王,明白逐客之不智? (A)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 為客者逐
秦王,明白逐客之不智?  (A)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 為客者逐  (B)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C)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D)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

59 牛刀小試 解答:(B) 缻,同缶,瓦盆。 諫逐客書中所提的「叩缶」,即是拍擊此瓦盆作樂

60 牛刀小試 Q:有關〈諫逐客書〉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本文皆為書說類經典名篇,有縱橫家的文風
(B)主旨在論述逐客之非,並譴責暴政必亡,有引古 鑑今的目的  (C)李斯因〈諫逐客書〉被秦王召回,秦王並且取消 逐客之令  (D)本文辭藻瑰麗,舉證豐富,全以駢文寫成。

61 牛刀小試 解答:(C) 詳解: (A)論辨類 (B)無譴責暴政必亡之意 (D)以駢、散相間寫成。

62 牛刀小試 Q:關於李斯的學術思想與文學成就,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曾師事荀子,故其思想歸屬儒家
(B)長於書法,並整理文字,著有《倉頡篇》 (C)秦代刻石銘文多出其手 (D)上承戰國縱橫家的縱橫捭闔,文章鋪陳排比,氣 勢奔放,是楚辭先聲 (E)辭采富麗,可為駢文初祖。

63 牛刀小試 解答:(B)(C)(E) 詳解: (A)思想歸本於法家 (D)漢賦先聲。 〈諫逐客書〉中提到的「彈箏搏髀」

64 牛刀小試 Q:古今語詞,因時代變遷,語義因此有不同變化,下 列「 」內的詞語,何者兩兩相異?
列「 」內的詞語,何者兩兩相異?  (A)西蜀「丹青」不為采/他是個「丹青」妙手,所繪 畫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深受大家肯定  (B)隨俗雅化,佳冶「窈窕」/她是位「窈窕」佳人,追 求者眾多  (C)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面對 大眾的質疑,他總是伊伊「嗚嗚」,似有難言之隱  (D)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 去/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評,不是憑口說 可以論定  (E)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他想學習「泰 山」,因此決意去叢林冒險。

65 牛刀小試 解答:(A)(C)(E) 詳解: (A)指繪畫的顏料/借指繪畫 (B)形容體態的美好 (C)形容聲音之嘲雜難聽/講話支吾的樣子
(D)指事情的對或錯 (E)山名/人名。

66 牛刀小試 Q:下列所引成語,其典故皆出自歷史人物事蹟中,何者配為正確? (A)上蔡黃犬——李斯 (B)奇貨可居——呂不韋
(C)高臥東山——陶淵明  (D)坦腹東床——王羲之  (E)完璧歸趙——藺相如。

67 牛刀小試 解答:(A)(B)(D)(E) 詳解: (A)出自《史記》。「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 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C)謝安。

68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圖片出處

69 好站連結 中國文藝-書法簡史 http://www.wenyi.com/art/shufa/sfjs.htm
李斯的書法藝術(簡體)

70 圖片來源 P.1 P.4 P.5 P.7 P.11 P.12 P.15 P.19 P.20 P.23

71 P.25 http://www.shav.com.cn/books/bkview.asp?bkid=15197&cid=24875
P.57 blog.sina.com.cn/s/blog_4c8082ee010007us.html P.59 P myabc.cn/home/Blog/view/22397.htm


Download ppt "第十課 諫逐客書 李斯 李斯 瑯邪臺刻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