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こおが ももき Modified 5年之前
1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考试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试说明: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2
一、整体脉络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阶段 赫鲁晓夫 勃列 日涅夫 戈尔 巴乔夫 探索阶段 列宁 斯大林 1917 1921 1924
1953 1964 1985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重在工业 经济政治 重在农业
3
你觉得哪些是必要的举措, 哪些是非必要的?
二、考点突破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劳动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背景: 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实行实物分配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 探究一: 你觉得哪些是必要的举措, 哪些是非必要的?
4
★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具有“战时”的特征; 有利于集中全国的力量,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5
你觉得哪些是必要的举措, 哪些是非必要的?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劳动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分配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 探究一: 你觉得哪些是必要的举措, 哪些是非必要的?
6
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 ——依据《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 ——依据《共产党宣言》 所有制:公有制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7
★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2、具有“共产主义”的特征; 指导思想!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1、具有“战时”的特征;
有利于集中全国的力量,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2、具有“共产主义”的特征; 指导思想!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8
材料: 1921年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论述: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也许较为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全集》
9
1921年 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
10
★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具有“战时”的特征; 有利于集中全国的力量,战胜敌人, 巩固苏维埃政权。
2、具有“共产主义”的特征;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但并不是正确的过渡道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1
(二)新经济政策 探究二: 背景: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即“特点”)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余粮收集制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取消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配给制 探究二: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即“特点”)
12
探究二: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即“特点”)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承认市场经济
13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1913年 农业总产值(%) 100
材料(依据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维埃经济的发展》):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1913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14
教材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人教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人民版:“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两个版本的教材对新经济政策评价的角度一样吗? 探究三:
15
★ 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6
★ “走近”高考 三、“走近”高考 1、(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A
17
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 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4分)
★ “走近”高考 2、(2010年江苏卷.23节选)(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 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4分) 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18
(三)斯大林模式 1、定义: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 与“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的区别
19
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体制
20
(三)斯大林模式 1、定义: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2、表现: (1)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2)农业: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4)经济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特征: 高度集中
21
为什么终止新经济政策,实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理由
探究四: 为什么终止新经济政策,实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理由 材料: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1931年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威胁
22
指导思想! 探究五: 斯大林的理由成立吗? 斯大林等领导人并未真正接受新经济政策
材料: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问题的50%。……“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摘编自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指导思想! 斯大林等领导人并未真正接受新经济政策
23
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材料:应该承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党内领导层并未达成共识,也没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遗憾。 ——陆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 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24
评价1、迅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探究六: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材料一: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评价1、迅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25
探究五: 斯大林的理由成立吗? 材料: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问题的50%。……“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摘编自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斯大林模式不是苏联经济迅速发展的唯一原因, 还包括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及与西方的合作
26
评价2、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 新型工业化模式
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大国崛起》解说词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进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斯大林选集》 评价2、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 新型工业化模式
27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
材料三:(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吴清友《苏联国民经济》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评价3、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工业长期落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
28
★ 积极 弊端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2)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积极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4)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弊端 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美国(俄裔)】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29
20世纪以来世界史上的三种现代化模式: 一、西方资本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法科学性, 三、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29
30
探究七: 斯大林模式与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比较 斯大林模式 西方模式(英)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单一公有制 私有制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代议制(君主立宪制)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 高度集权
31
B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走近”高考
3、(2013·全国文综I.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2
A 材料:个人专权的统治方式和残酷镇压的社会手段是斯大林经济模式得以提出的前提,又是这种模式能够贯彻始终的政治保障。 ★ “走近”高考
4、(2015年全国课标II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A 材料:个人专权的统治方式和残酷镇压的社会手段是斯大林经济模式得以提出的前提,又是这种模式能够贯彻始终的政治保障。 ——左凤荣 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
33
本课小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阶段 创新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背景: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本课小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阶段 创新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背景: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3)评价: (1)背景: (2)内容: 2、新经济政策 (3)特点: (4)评价: (1)含义: 3、斯大林模式 (2)表现: (3)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