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教育部『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 桃園縣98年度辦理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報告人:觀音國中/總務主任/黃本旭
2
簡報大綱 壹、計畫概況 貳、學校作業流程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 肆、家庭防災卡製作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
陸、避難疏散之時機及執行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 捌、諮詢服務
3
壹、計畫概況 教育部為推動校園防災教育並配合行政院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本活動之主軸為「經驗傳承,從『心』出發」,藉由學校師生演練與觀摩,瞭解災害防救的實際操作,深化各學齡層防災素養,提升中小學校園災害應變能力,達成校園防災的目標,奠基永續安全校園。 全國國中小的所有學生,將於今年12月底前,辦理演練完畢。 車籠埔斷層通過霧峰明台家商,使籃球場及跑道拱起,教室傾倒。 集集大地震的強震使名間車站東方600公尺處的集集線鐵路的鐵軌彎曲,並隆起3公尺。
4
壹、計畫概況(續) 演練活動:參與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之演練對象、演練重點及演練時間,分類如下: 演練對象
展示種子學校(1所) 雲林縣斗南鎮僑真國小 演練時間55分鐘: 不借助外部救災資源情況下,熟練地震災害發生時學校應變該有作為(緊急避難、救護、安置) 若借助校外救災力量,如消防、警察、醫療等單位共同演練,則演練時間可自行加長。 預演:6月26日(第一場) 、9月15日上午10:30 正式:9月23日上午10:30 展示學校(含前項學校共4所) 工作協調會議:8月底前 預演:9月15日上午10:30 各縣市示範學校(國中、國小各一所,含前二項學校共50所) 預演:各校在正式演練前應先召開工作協調會議並進行預演,其次數由學校視情形自行增減安排,原則上應於示範演練前辦理1~2次預演。 正式:9月 各縣市其他學校(含前三項學校共3,449所,其中國小2,691所、國中758所) 演練前應派員至少參加觀摩一場示範學校的預演或演練。 預演:各校在正式演練前應先召開工作協調會議並進行預演,其次數由學校視情形自行增減安排 正式:平時。98年尚未辦理演練之學校,原則上12月底前能辦理1次 註:全國之國小與國中均需於98年12月底前完成防災演練
5
貳、學校作業流程 本次活動以簡單、易行為原則,主要考慮學校自主之能力,而非校外救援力量,因而情節以(1)緊急避難疏散(2)緊急安置通報(3)緊急救護為三大重點,演練學校若有餘力並徵得校外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同意,才擴大至校外單位。 成立校園緊急應變組織 並熟悉編組分工 製作家庭防災卡並以學習單方式發送學生 製作校園地震緊急避難疏散地圖 熟悉避難疏散時機及執行程序並編寫演練腳本 召開工作協調會議讓全校教職員工充分瞭解演練過程 預演、演練及檢討 活動之作業流程如下:
6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 應變組織[50人(含)以上及49人(含)以下]
就減災預防階段而言,為避免學校行政體制過於複雜化,以原行政分組為作業單位,以各處室平時業務範圍及性質來負責各項減災工作。在應變階段,則可依照教職員工人數分組(參照自衛消防編組作業),由校長(指揮官)統合指揮。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職與分工職責
7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續)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避難引導組 安全防護組 緊急救護組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架構圖[教職員工數50人(含)以上]
8
表一、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分工表 [教職員工數50人(含)以上之範例] 編組及負責人員 負責工作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校長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依情況調動各組織間相互支援。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教務主任或其他指定人選 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通報中心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等。 搶救組 學務處 技工/技佐 受災學校教職員生之搶救及搜救。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通報組 校安中心人員 通報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等。 負責蒐集、評估、傳播和使用有關於災害、資源與狀況發展的資訊。 通報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並請求支援。 避難引導組 教務處 各班導師 平常擬定緊急疏散防災地圖(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 災時協助教職員工生緊急疏散及安置。 在疏散集合地點設置服務台,提供協助與諮詢。 協助避難至學校知民眾之應急所需。 安全防護組 總務處 警衛 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各項救災物資之登記、造冊、保管及分配。 協助設置警戒標誌及交通管制。 維護學校及避難收容場所之安全。 防救災設施操作。 緊急救護組 保健室 輔導室 設立急救站。 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安撫及心理諮商。 平常急救常識宣導。 註:本表分組名稱、相關建議人選及工作職掌可依各校人事架構自行調整。
9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續) 指揮官 副指揮官(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避難引導組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架構圖[校內教職員工49人(含)以下]
10
表二、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分工 [教職員工數49人(含)以下之範例] 編組及負責人員 負責工作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校長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依情況調動各組織間相互支援。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教務主任或其他指定人選 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通報中心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等。 搶救組 學務處 保健室 輔導室 技工/技佐 受災學校教職員生之搶救及搜救。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設立急救站。 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安撫及心理諮商。 平常急救常識宣導。 通報組 校安中心人員 通報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等。 負責蒐集、評估、傳播和使用有關於災害、資源與狀況發展的資訊。 通報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 避難引導組 總務處 教務處 各班導師 警衛 平常擬定緊急疏散防災地圖(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 災時協助教職員工生緊急疏散及安置。 在疏散集合地點設置服務台,提供協助與諮詢。 協助避難至學校知民眾之應急所需。 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各項救災物資之登記、造冊、保管及分配。 協助設置警戒標誌及交通管制。 維護學校及避難收容場所之安全。 防救災設施操作。 註:本表分組名稱、相關建議人選及工作職掌可依各校人事架構自行調整。
11
肆、家庭防災卡 學校應於開學之初,即將「家庭防災卡」以連絡單的方式,由學生攜回家,與家長共同填寫。
註1:待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1919急難通訊平台計畫」建置完成後,將增加全國1919語音留言電話號碼及 網路留言板。 註2:災民收容所(緊急安置所)的地址電話,可經由「縣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縣市消防局)中取得,若有困難,可先不填寫,但災中應留意政府的宣佈 。
12
肆、家庭防災卡(空白) 註1:待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1919急難通訊平台計畫」建置完成後,將增加全國1919語音留言電話號碼及 網路留言板。 註2:災民收容所(緊急安置所)的地址電話,可經由「縣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縣市消防局)中取得,若有困難,可先不填寫,但災中應留意政府的宣佈 。
13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 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
學校對教職員工生平時應加強防救災知識宣導,藉由校園自主性之應變演練,加強人員對於緊急避難、疏散、安置、救護的熟悉程度,做好準備,養成正確的防救災知識、態度、技能。 校園防災地圖是為學校在緊急災害事件發生時,師生避難疏散方向之依據,從教室開始規劃,擴張至單棟建築物,再擴展至整個校園,防災地圖應具備易懂、易操作等功能。 避難引導組每學年開學前,應擬定緊急疏散防災地圖(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並隨時檢視避難路線是否暢通,如有障礙物時應立即清除或修改路線,並公告周知教職員工生。 考量一至三年級之學生,是屬避難時較為弱勢之ㄧ環,因此於安排教室時,盡量將一至三年級之教室安排於一樓或是較方便逃生之區位,使得一至三年級之小學生能於災難發生時迅速避難。
14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避難疏散路線及集合地點之規劃原則
疏散路線應盡量避開有潛在房屋倒壞的地方或穿越建築,集合地點應選擇操場、大面積空地為宜,若疏散路線過長或曲折,可先規劃教室旁之綠地、空地為第一疏散空間,再轉進至最終集合地點(操場、大面積空地)。 不同班級的疏散路線不可交織,若相互匯合,應考慮路線的寬度及容量。 疏散路線規劃可融入升旗時班級前進路線。 規劃急救站之設立地點,以鄰近最終集合地點及校門為宜。 建築內→建築外→第一疏散空間(若有必要)→最終集合地點 適用於人員在教室。 各棟建築物依照樓梯的座數,將教室做分組,依據學生依據教室位置所分配的樓梯位置方向進行避難。 教職員生等地震稍歇後,儘速避難到第一疏散空間,再轉進到最終集合地點。 建築內→最終集合地點 適用於人員在室外活動。 由上課中老師帶領或學生自行避難至最終集合地點。
15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緊急避難疏散集合之規劃範例
17
依照指定疏散路線 到集合地點 緊急救護受傷人員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地震災害緊急避難疏散流程圖 地震發生 就地作緊急避難 身體保護動作 緊急避難或疏散? 校長或代理人判斷 恢復正常作息 但提高警覺 依照指定疏散路線 到集合地點 緊急救護受傷人員 協助、收尋失蹤 救護受傷人員 通報縣市教育局處 、教育部教安中心 及地方救災單位 安撫及清點人數 並上報指揮官(校長)
18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學生安危調查表(範例) 班級 班級導師 學生安危情形 學生姓名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安全情況 備註
學生安危情形 學生姓名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安全情況 備註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班級人數 人 受傷 人 死亡 人 失蹤 人 請假未到校 人
19
陸、避難疏散之時機 時機:校長/(代理人)判斷需要進行緊急避難疏散時,判斷基準如下 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或發生停電、停話現象。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不穩,行動有些困難。 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明顯移位、搖晃或翻倒。 聽到「碰、碰」巨響,此代表部分建築物之磚牆或混凝土受擠壓破裂。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牆、樑、柱開爆或明顯變形甚或倒塌(此時教職員工生可自行啟動避難疏散),可不必待校長指示。
20
陸、避難疏散之執行 執行: 執行上可參考緊急避難疏散流程圖。
老師在引導避難時,應注意行動不便或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給予必要之協助,例如請班上同學給予照顧。 切記『不語、不跑、不推』之三不原則,要求學生不喧嘩、不跑步、不推擠。 緊急救護組應急設立急救站,過程中有人員受傷,應迅速送至急救站進行急救。 疏散到最終集合地點後,應立即清點人數,上報指揮官/校長,如學生安危調查表所載,並安撫學生情緒。 先期緊急安頓學生,不可讓國小學生在震災後隨即自行離校。 引導、協助外援力量(警、消、醫療衛生等)展開收尋、救護失蹤、受傷之人員。 通報至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校安中心),及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 聯絡家長,告知學生情況(傷亡學生優先),請求配合、協助。
21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 展示學校演練程序(各校可自行參酌修正)總共分為演前準備階段、演練七個階段及演後檢討階段,各階段演練項目、演練時間及參與人員分述如下: 演前準備階段: 項目:召開演練工作協調會 時間:約半~一小時,在演練前七天內召開為宜。 參與人員:教職員工 第一階段:地震災害發生 演練項目:事故發生、察覺與就地避難、保護身體。 演練時間:2分鐘 參與人員:全校師生 第二階段:地震災情發生,逃生與避難引導 演練項目:進行逃生疏散和避難的演練 演練時間:10分鐘 參與人員:避難引導組、全校師生 第三階段:地震災情發佈、啟動學校應變組織 演練項目:發佈地震的災情、學校啟動緊急應變組織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兼發言人)、搶救組、通報組、避難引導組、安全防護組及緊急救護組
22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續)
第四階段:災害發生-緊急搜救與傷患救助 演練項目:設立急救站、作緊急搜救動作、醫療救護及運送。 演練時間:10分鐘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安全防護組、緊急救護組、 (可能含校外之協助單位,如消防局、警察局及衛生局) 第五階段:災害發生-緊急滅火 演練項目:使用滅火器訓練。 演練時間:8分鐘 參與人員:指揮官、搶救組、(消防局及警察局) 第六階段:避難疏散集合地點的開設與學生緊急安置(含家庭防災卡使用方式) 演練項目:開設避難疏散集合地點,學生的安撫、安置或家長領回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及避難引導組 第七階段:災情掌握與通報 演練項目:瞭解災情與向上通報 演練時間:5分鐘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及通報組 演後檢討階段:演練後檢討與講評 項目:演練檢討與講評 時間:約半~一小時,在演練後七天內召開為宜。 參與人員:參與演練人員
23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續)
災害應變演練必須以學校為主,其他單位如消防、警察、水電為輔,也就是說,以學校所能掌握並能實施者為主要演練內容,學校必須積極主動,審慎考慮本身的能力及所需的支援,並與其他單位溝通協調,建立通報及支援管道。 演練計畫之擬定必須基於以下基本觀念: 研擬演練計畫之前,必須先有充分的「情境想定」,並以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主,例如大規模地震後,應將小學生留校、安撫、建立名冊,等候家長接回,而非馬上讓小學生各自回家。 至少應包含緊急避難、救護、收容、安撫之細節操作。 必須明定各執行程序之權責編組及銜接介面。 必須確保所需的應變時所需的資源與人力。
24
捌、諮詢服務 為使展示種子學校、展示學校、各縣市示範學校及各縣市其他學校辦理「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執行過程更加順遂,北科大執行團隊與防災教育服務團(目前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與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擔任)分工合作,提供技術諮詢,以確保各縣市順利辦理 ,諮詢內容包括:學校如何撰寫各校之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含城鄉、都會、特殊教育等類別)、如何建立緊急應變組織及分工、疏散避難路線如何規劃、演練腳本如何撰寫、演練重點及辦理方式…等,諮詢方式為(1)實地到校輔導,(2)透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諮詢與輔導。 防災教育平台網址 ︰ 雲林科技大學︰蔡秉蓁 台北科技大學︰徐元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