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教育部『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 桃園縣98年度辦理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報告人:觀音國中/總務主任/黃本旭

2 簡報大綱 壹、計畫概況 貳、學校作業流程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 肆、家庭防災卡製作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
陸、避難疏散之時機及執行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 捌、諮詢服務

3 壹、計畫概況 教育部為推動校園防災教育並配合行政院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本活動之主軸為「經驗傳承,從『心』出發」,藉由學校師生演練與觀摩,瞭解災害防救的實際操作,深化各學齡層防災素養,提升中小學校園災害應變能力,達成校園防災的目標,奠基永續安全校園。 全國國中小的所有學生,將於今年12月底前,辦理演練完畢。 車籠埔斷層通過霧峰明台家商,使籃球場及跑道拱起,教室傾倒。 集集大地震的強震使名間車站東方600公尺處的集集線鐵路的鐵軌彎曲,並隆起3公尺。

4 壹、計畫概況(續) 演練活動:參與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之演練對象、演練重點及演練時間,分類如下: 演練對象
展示種子學校(1所) 雲林縣斗南鎮僑真國小 演練時間55分鐘: 不借助外部救災資源情況下,熟練地震災害發生時學校應變該有作為(緊急避難、救護、安置) 若借助校外救災力量,如消防、警察、醫療等單位共同演練,則演練時間可自行加長。 預演:6月26日(第一場) 、9月15日上午10:30 正式:9月23日上午10:30 展示學校(含前項學校共4所) 工作協調會議:8月底前 預演:9月15日上午10:30 各縣市示範學校(國中、國小各一所,含前二項學校共50所) 預演:各校在正式演練前應先召開工作協調會議並進行預演,其次數由學校視情形自行增減安排,原則上應於示範演練前辦理1~2次預演。 正式:9月 各縣市其他學校(含前三項學校共3,449所,其中國小2,691所、國中758所) 演練前應派員至少參加觀摩一場示範學校的預演或演練。 預演:各校在正式演練前應先召開工作協調會議並進行預演,其次數由學校視情形自行增減安排 正式:平時。98年尚未辦理演練之學校,原則上12月底前能辦理1次 註:全國之國小與國中均需於98年12月底前完成防災演練

5 貳、學校作業流程 本次活動以簡單、易行為原則,主要考慮學校自主之能力,而非校外救援力量,因而情節以(1)緊急避難疏散(2)緊急安置通報(3)緊急救護為三大重點,演練學校若有餘力並徵得校外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同意,才擴大至校外單位。 成立校園緊急應變組織 並熟悉編組分工 製作家庭防災卡並以學習單方式發送學生 製作校園地震緊急避難疏散地圖 熟悉避難疏散時機及執行程序並編寫演練腳本 召開工作協調會議讓全校教職員工充分瞭解演練過程 預演、演練及檢討 活動之作業流程如下:

6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 應變組織[50人(含)以上及49人(含)以下]
就減災預防階段而言,為避免學校行政體制過於複雜化,以原行政分組為作業單位,以各處室平時業務範圍及性質來負責各項減災工作。在應變階段,則可依照教職員工人數分組(參照自衛消防編組作業),由校長(指揮官)統合指揮。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職與分工職責

7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續)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避難引導組 安全防護組 緊急救護組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架構圖[教職員工數50人(含)以上]

8 表一、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分工表 [教職員工數50人(含)以上之範例] 編組及負責人員 負責工作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校長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依情況調動各組織間相互支援。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教務主任或其他指定人選 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通報中心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等。 搶救組 學務處 技工/技佐 受災學校教職員生之搶救及搜救。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通報組 校安中心人員 通報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等。 負責蒐集、評估、傳播和使用有關於災害、資源與狀況發展的資訊。 通報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並請求支援。 避難引導組 教務處 各班導師 平常擬定緊急疏散防災地圖(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 災時協助教職員工生緊急疏散及安置。 在疏散集合地點設置服務台,提供協助與諮詢。 協助避難至學校知民眾之應急所需。 安全防護組 總務處 警衛 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各項救災物資之登記、造冊、保管及分配。 協助設置警戒標誌及交通管制。 維護學校及避難收容場所之安全。 防救災設施操作。 緊急救護組 保健室 輔導室 設立急救站。 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安撫及心理諮商。 平常急救常識宣導。 註:本表分組名稱、相關建議人選及工作職掌可依各校人事架構自行調整。

9 參、緊急應變組織之建置(續) 指揮官 副指揮官(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避難引導組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架構圖[校內教職員工49人(含)以下]

10 表二、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分工 [教職員工數49人(含)以下之範例] 編組及負責人員 負責工作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校長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依情況調動各組織間相互支援。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教務主任或其他指定人選 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通報中心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等。 搶救組 學務處 保健室 輔導室 技工/技佐 受災學校教職員生之搶救及搜救。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設立急救站。 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安撫及心理諮商。 平常急救常識宣導。 通報組 校安中心人員 通報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等。 負責蒐集、評估、傳播和使用有關於災害、資源與狀況發展的資訊。 通報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 避難引導組 總務處 教務處 各班導師 警衛 平常擬定緊急疏散防災地圖(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 災時協助教職員工生緊急疏散及安置。 在疏散集合地點設置服務台,提供協助與諮詢。 協助避難至學校知民眾之應急所需。 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各項救災物資之登記、造冊、保管及分配。 協助設置警戒標誌及交通管制。 維護學校及避難收容場所之安全。 防救災設施操作。 註:本表分組名稱、相關建議人選及工作職掌可依各校人事架構自行調整。

11 肆、家庭防災卡  學校應於開學之初,即將「家庭防災卡」以連絡單的方式,由學生攜回家,與家長共同填寫。
註1:待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1919急難通訊平台計畫」建置完成後,將增加全國1919語音留言電話號碼及 網路留言板。 註2:災民收容所(緊急安置所)的地址電話,可經由「縣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縣市消防局)中取得,若有困難,可先不填寫,但災中應留意政府的宣佈 。

12 肆、家庭防災卡(空白) 註1:待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1919急難通訊平台計畫」建置完成後,將增加全國1919語音留言電話號碼及 網路留言板。 註2:災民收容所(緊急安置所)的地址電話,可經由「縣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縣市消防局)中取得,若有困難,可先不填寫,但災中應留意政府的宣佈 。

13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 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
學校對教職員工生平時應加強防救災知識宣導,藉由校園自主性之應變演練,加強人員對於緊急避難、疏散、安置、救護的熟悉程度,做好準備,養成正確的防救災知識、態度、技能。 校園防災地圖是為學校在緊急災害事件發生時,師生避難疏散方向之依據,從教室開始規劃,擴張至單棟建築物,再擴展至整個校園,防災地圖應具備易懂、易操作等功能。 避難引導組每學年開學前,應擬定緊急疏散防災地圖(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並隨時檢視避難路線是否暢通,如有障礙物時應立即清除或修改路線,並公告周知教職員工生。 考量一至三年級之學生,是屬避難時較為弱勢之ㄧ環,因此於安排教室時,盡量將一至三年級之教室安排於一樓或是較方便逃生之區位,使得一至三年級之小學生能於災難發生時迅速避難。

14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避難疏散路線及集合地點之規劃原則
疏散路線應盡量避開有潛在房屋倒壞的地方或穿越建築,集合地點應選擇操場、大面積空地為宜,若疏散路線過長或曲折,可先規劃教室旁之綠地、空地為第一疏散空間,再轉進至最終集合地點(操場、大面積空地)。 不同班級的疏散路線不可交織,若相互匯合,應考慮路線的寬度及容量。 疏散路線規劃可融入升旗時班級前進路線。 規劃急救站之設立地點,以鄰近最終集合地點及校門為宜。 建築內→建築外→第一疏散空間(若有必要)→最終集合地點 適用於人員在教室。 各棟建築物依照樓梯的座數,將教室做分組,依據學生依據教室位置所分配的樓梯位置方向進行避難。 教職員生等地震稍歇後,儘速避難到第一疏散空間,再轉進到最終集合地點。 建築內→最終集合地點 適用於人員在室外活動。 由上課中老師帶領或學生自行避難至最終集合地點。

15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緊急避難疏散集合之規劃範例

16

17 依照指定疏散路線 到集合地點 緊急救護受傷人員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地震災害緊急避難疏散流程圖 地震發生 就地作緊急避難 身體保護動作 緊急避難或疏散? 校長或代理人判斷 恢復正常作息 但提高警覺 依照指定疏散路線 到集合地點 緊急救護受傷人員 協助、收尋失蹤 救護受傷人員 通報縣市教育局處 、教育部教安中心 及地方救災單位 安撫及清點人數 並上報指揮官(校長)

18 伍、校園地震避難疏散地圖之製作(續) 學生安危調查表(範例) 班級 班級導師 學生安危情形 學生姓名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安全情況 備註
學生安危情形 學生姓名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安全情況 備註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班級人數 人 受傷 人 死亡 人 失蹤 人 請假未到校 人

19 陸、避難疏散之時機 時機:校長/(代理人)判斷需要進行緊急避難疏散時,判斷基準如下 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或發生停電、停話現象。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不穩,行動有些困難。 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明顯移位、搖晃或翻倒。 聽到「碰、碰」巨響,此代表部分建築物之磚牆或混凝土受擠壓破裂。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牆、樑、柱開爆或明顯變形甚或倒塌(此時教職員工生可自行啟動避難疏散),可不必待校長指示。

20 陸、避難疏散之執行 執行: 執行上可參考緊急避難疏散流程圖。
老師在引導避難時,應注意行動不便或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給予必要之協助,例如請班上同學給予照顧。 切記『不語、不跑、不推』之三不原則,要求學生不喧嘩、不跑步、不推擠。 緊急救護組應急設立急救站,過程中有人員受傷,應迅速送至急救站進行急救。 疏散到最終集合地點後,應立即清點人數,上報指揮官/校長,如學生安危調查表所載,並安撫學生情緒。 先期緊急安頓學生,不可讓國小學生在震災後隨即自行離校。 引導、協助外援力量(警、消、醫療衛生等)展開收尋、救護失蹤、受傷之人員。 通報至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校安中心),及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 聯絡家長,告知學生情況(傷亡學生優先),請求配合、協助。

21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 展示學校演練程序(各校可自行參酌修正)總共分為演前準備階段、演練七個階段及演後檢討階段,各階段演練項目、演練時間及參與人員分述如下: 演前準備階段: 項目:召開演練工作協調會 時間:約半~一小時,在演練前七天內召開為宜。 參與人員:教職員工 第一階段:地震災害發生 演練項目:事故發生、察覺與就地避難、保護身體。 演練時間:2分鐘 參與人員:全校師生 第二階段:地震災情發生,逃生與避難引導 演練項目:進行逃生疏散和避難的演練 演練時間:10分鐘 參與人員:避難引導組、全校師生 第三階段:地震災情發佈、啟動學校應變組織 演練項目:發佈地震的災情、學校啟動緊急應變組織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兼發言人)、搶救組、通報組、避難引導組、安全防護組及緊急救護組

22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續)
第四階段:災害發生-緊急搜救與傷患救助 演練項目:設立急救站、作緊急搜救動作、醫療救護及運送。 演練時間:10分鐘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安全防護組、緊急救護組、 (可能含校外之協助單位,如消防局、警察局及衛生局) 第五階段:災害發生-緊急滅火 演練項目:使用滅火器訓練。 演練時間:8分鐘 參與人員:指揮官、搶救組、(消防局及警察局) 第六階段:避難疏散集合地點的開設與學生緊急安置(含家庭防災卡使用方式) 演練項目:開設避難疏散集合地點,學生的安撫、安置或家長領回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及避難引導組 第七階段:災情掌握與通報 演練項目:瞭解災情與向上通報 演練時間:5分鐘 參與人員:指揮官、副指揮官及通報組 演後檢討階段:演練後檢討與講評 項目:演練檢討與講評 時間:約半~一小時,在演練後七天內召開為宜。 參與人員:參與演練人員

23 柒、防災演練腳本撰寫重點說明及辦理方法(續)
災害應變演練必須以學校為主,其他單位如消防、警察、水電為輔,也就是說,以學校所能掌握並能實施者為主要演練內容,學校必須積極主動,審慎考慮本身的能力及所需的支援,並與其他單位溝通協調,建立通報及支援管道。 演練計畫之擬定必須基於以下基本觀念: 研擬演練計畫之前,必須先有充分的「情境想定」,並以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主,例如大規模地震後,應將小學生留校、安撫、建立名冊,等候家長接回,而非馬上讓小學生各自回家。 至少應包含緊急避難、救護、收容、安撫之細節操作。 必須明定各執行程序之權責編組及銜接介面。 必須確保所需的應變時所需的資源與人力。

24 捌、諮詢服務 為使展示種子學校、展示學校、各縣市示範學校及各縣市其他學校辦理「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執行過程更加順遂,北科大執行團隊與防災教育服務團(目前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與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擔任)分工合作,提供技術諮詢,以確保各縣市順利辦理 ,諮詢內容包括:學校如何撰寫各校之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含城鄉、都會、特殊教育等類別)、如何建立緊急應變組織及分工、疏散避難路線如何規劃、演練腳本如何撰寫、演練重點及辦理方式…等,諮詢方式為(1)實地到校輔導,(2)透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諮詢與輔導。 防災教育平台網址 ︰ 雲林科技大學︰蔡秉蓁 台北科技大學︰徐元娜


Download ppt "『921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中小學校園防災演練示範』專案説明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