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節 西方國家的優勢
2
學習重點 維也納會議以後的歐洲 自由主義的勝利 民族主義的昂揚 工業資本主義與新帝國主義
3
維也納會議以後的歐洲 (一) 革命與保守勢力的對壘 1.保守勢力的再抬頭 A.王室復辟 B.貴族再度活躍政壇 C.教會對抗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
4
梅特涅 梅特涅是歐洲保守 主義的代表人物, 其主導的維也納會 議劃定了十九世紀 前期歐洲發展的脈 絡。
5
維也納會議 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後的政治地圖,也 奠定了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洲秩序。
6
3. 新興階級興起,要求社會政治改革 A. 背景:工業革命後歐洲出現新的財富 型態與權力分配 B. 新興階級: a
3.新興階級興起,要求社會政治改革 A.背景:工業革命後歐洲出現新的財富 型態與權力分配 B.新興階級: a.中產階級-主張政治改革,分享政治權力 b.工人階級-不滿現狀,要求社會改革 C.影響:成為十九世紀促成歐洲變革的 主要力量
7
(二) 新、舊意識形態的衝突 1.新的意識形態-舊秩序的融化劑 A.自由主義 B.民族主義 C.社會主義
8
自由主義 (Liberalism) 源自:啟蒙思想-是中產階級的信條 A.重視個人自由 B.反對特權 C.相信改革與進步
影響:成為19世紀前半葉各地變革的 主要動力
9
保守主義 (Conservatism) 起於:對啟蒙思潮與法國大革命的反動
主張: A.回歸歷史、傳統、社群與宗教價值 B.反對激烈變革-認為變革會帶來社會 失序與混亂 與其他思潮關係: A.與自由主義對立 B.與浪漫主義契合-反對啟蒙理性
10
浪漫主義 (Romanticism) 原為:文藝理念-後來成為時代的象徵 A.重視本能、情感與想像 B.美化中古情景
11
社會主義 (Socialism) 產生背景:工業革命後貧富不均問題嚴重
思想家企圖化解社會矛盾: A.主張分配財富、合作代替競爭 B.設計不同的環境與制度,建立一種理想 的社會組織 派別: A.19世紀前期-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B.19世紀後期-馬克思
12
馬克思 馬克思為十九世紀 著名學者,在政治 、經濟、哲學等方 面皆有影響力。
13
民族主義 (Nationalism) 激起:法國大革命-宣揚「主權在民」 與「普遍意志」 傳至歐洲各國:隨拿破崙的征伐
激起:法國大革命-宣揚「主權在民」 與「普遍意志」 傳至歐洲各國:隨拿破崙的征伐 主張:以法國1791年憲法為典範 A.制訂憲法 B.成立國會 常與自由主義結合:成為衝撞正統秩序 的力量
14
(三) 前仆後繼的革命浪潮-1820年代 1.南歐地區 A.西班牙革命- a.中產階級與知識分子不滿復辟的王室 廢除拿破崙時代留下的開明措施 b.遭法國軍隊鎮壓--1823 B.那不勒斯革命- a.義大利 燒炭黨起事-受西班牙革命的 鼓舞 b.遭奧國軍隊鎮壓--1821
15
C.希臘獨立運動-成功/1828 a.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b.在歐洲激起熱烈的迴響-英浪漫詩人 拜倫(Byron) 為之效命 c.外力支持-英、法、俄
2.拉丁美洲地區 A.脫離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專橫統治 B.順利獨立之因-外力的支持 a.美國-發表〈門羅宣言〉 b.英國-以海軍作為保障
16
拜倫 熱愛自由的詩人拜倫 在1823年號召一支義 勇軍,支援希臘獨立 運動。
17
自由主義的勝利 (一) 從「七月革命」到「二月革命」
1.七月革命- A.起因:國王查理十世保守專制 a.解散自由派占多數的國會 b.厲行出版檢查以箝制言論 c.頒布新選舉法限制選舉權
18
B.過程: a.共和派反應激烈,鼓動群眾騷動 b.巴黎工人與學生暴動 C.結果: a.查理十世退位 b.推路易腓力為新王-「七月王朝」
19
查理十世 路易腓力
20
自由引導人民 此為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在受到七月革命的震撼後所繪,畫中的自由女神左手持槍,右手揮舞一面三色旗,引導民眾向前。
21
七 月 革 命—巴 黎 暴 動
22
2.二月革命-1848 A.「七月王朝」的政治措施: a.選舉權--有嚴格財產限制 b.經濟--採自由放任 c.外交--主張和平 B.起因:路易腓力企圖專制獨裁 a.高壓控制反對聲浪 b.操縱選舉 c.限制出版與集會自由 C.結果:a.路易腓力下臺,逃亡英國 b.法國進入「第二共和」
23
3. 「二月革命」引發歐洲革命風潮 A. 奧國 a. 梅特涅下臺 b. 奧國國王頒布憲法 B. 德意志-於法蘭克福召開國民會議 C
3.「二月革命」引發歐洲革命風潮 A.奧國 a.梅特涅下臺 b.奧國國王頒布憲法 B.德意志-於法蘭克福召開國民會議 C.義大利- a.西西里發生革命 b.米蘭反抗奧軍 c.其他各地多頒布憲法
24
法蘭克福會議 法蘭克福會議為德意志於1848年成立的「國民會議」,以商討統一事宜為目的。
25
(二) 英國的國會改革 1.背景: A.〈穀物法〉造成社會不安 a.下層階級深受其苦 b.中產階級不滿違反自由放任原則 B.國會無法反映民意 a.席次分配不公 (a)衰廢城鎮仍有代表權 (b)新興工業城市卻無代表權 b.選民人數太少 (a)選舉權限制太高 (b)地主阻撓革命
26
取消衰敗選區制度的漫畫 圖中的老樹為衰廢市鎮的象徵,在眾人舉斧大力砍伐 之時,另一邊則有不願改革的舊勢力支撐著這棵老樹。
27
2. 十九世紀的國會改革 A. 1832年「第一次改革法案」 a. 取消衰廢市鎮代表權,分配給新興城市 b
2.十九世紀的國會改革 A.1832年「第一次改革法案」 a.取消衰廢市鎮代表權,分配給新興城市 b.放寬選舉權財產限制-中產階級獲參政權 B.1838年工人發起「憲章運動」 C.1867年「第二次改革法案」- 讓城市工人獲參政權 D.1884年「第三次改革法案」 a.成年男子獲參政權 b.不包括婦女與無業遊民
28
1832年改革法案 1832年〈改革法案〉改變了下議院由保守派獨占的狀態,加入了中產階級的勢力,是英國議會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29
英國憲章運動 要求改革的人們將請願書「抬」上議會,進行隊伍吸引許多民眾的圍觀
30
(三) 美國的內戰 ( ) 1.時代背景: A.人口急遽增加-吸引大量歐洲移民 B.經濟快速發展-紡織業傳入東北部 C.政黨政治漸趨成熟-兩大黨派發展 a.聯邦派→民主黨 b.共和派→共和黨
31
2. 內戰前的南北差異 A. 政治上 a. 北-希望提高聯邦權力,保護工業 b. 南-主張地方分權 B. 經濟上 a
2.內戰前的南北差異 A.政治上 a.北-希望提高聯邦權力,保護工業 b.南-主張地方分權 B.經濟上 a.北-發展工業,主張保護關稅 b.南-發展農業,主張自由貿易
32
3. 內戰導火線:黑奴問題 A. 南方-支持蓄奴:供應英國紡織業原棉 B. 北方-反對蓄奴:發展工業不需黑奴勞力 C. 西部新州- a
3.內戰導火線:黑奴問題 A.南方-支持蓄奴:供應英國紡織業原棉 B.北方-反對蓄奴:發展工業不需黑奴勞力 C.西部新州- a.加入聯邦時是否蓄奴,影響南北雙方 在聯邦的實力→成爭奪重點 b.1850年代演變成政治危機
33
被拍賣的黑人奴隸 此畫呈現出當時黑人被競標拍賣的情景。
34
解放黑奴與蓄奴對照圖 年代反奴隸制度的作品大量出現, 圖中央下方的人像即為林肯。
35
4. 內戰爆發 A. 林肯當選總統→引起南方恐慌 B. 南方七州先後退出聯邦,另組「美洲 邦聯」→向北方攻擊 C
4.內戰爆發 A.林肯當選總統→引起南方恐慌 B.南方七州先後退出聯邦,另組「美洲 邦聯」→向北方攻擊 C.北方居優勢-人口、財富、工業、交通 D.林肯發表〈黑奴解放宣言〉-宣布所有 奴隸均獲自由 E.南方得不到外援而失敗
36
林肯發表--〈黑奴解放宣言〉 林肯與內閣閣員合照
37
5. 內戰後的發展 A. 美國農工生產急遽發展 B. 政治上 a. 1830年代-美國白人成年男子已有投票權 b
5.內戰後的發展 A.美國農工生產急遽發展 B.政治上 a.1830年代-美國白人成年男子已有投票權 b.1869年-憲法規定不得因「種族、膚色或 曾為奴役」而被剝奪 C.社會上-平等精神
38
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
39
民族主義的昂揚 (一) 義大利的建國 1.早期的建國運動 A.燒炭黨勢力最大 B.馬志尼鼓吹民族主義
40
馬志尼 加富爾 為義大利解放運動的思想領袖 ,組織青年義大利黨,致力於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 對內力求富國圖強,對外則運
用外交手段爭取國際支持,為 推動義大利統一的重要功臣
41
3. 完成統一 A. 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 -爭取法國 的支持 B. 發動薩奧戰爭(1859) -收回倫巴底 C
3.完成統一 A.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 -爭取法國 的支持 B.發動薩奧戰爭(1859) -收回倫巴底 C.加里波底收復兩西西里- 獻給薩丁尼亞 D.1861年成立義大利王國 E.1870年利用普法戰爭收回羅馬城→ 完成統一
42
克里米亞戰爭
43
拿破崙三世 為拿破崙之侄路易拿破崙 。為了恢復法國在歐洲及 海外之光榮,他掀起戰爭 ,左右國際局勢,但最後 在普法戰爭中投降被俘。
44
拿破崙三世在奧 薩戰爭中援助薩國,與薩王伊曼紐二世
拿破崙三世與伊曼紐二世 拿破崙三世在奧 薩戰爭中援助薩國,與薩王伊曼紐二世 一同進入米蘭,受到熱烈的歡迎。
45
義大利統一示意圖
46
(二) 德意志的統一 1.統一前的努力 A.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重組為 「萊茵邦聯」→為日耳曼統一奠基 B.學者提倡鼓吹民族意識 a.赫德-提倡文化的民族主義 b.費希特-發表演說喚起日耳曼民族自尊 C.1818年普魯士組成「關稅同盟」→ 建立經濟統一基礎 D.1848年召開法蘭克福會議
47
2.統一運動核心:普魯士 A.國王:威廉一世 B.首相:俾斯麥-以「鐵與血」為號召 C.積極擴張經濟與軍事實力
3.完成統一 A.策動丹麥戰爭(1864) B.發動普奧戰爭(1866) a.擊敗奧國,組「北日耳曼聯邦」 b.完成日耳曼北部的統一 C.發動普法戰爭( ) a.巴黎陷落,日耳曼完成統一 b.德意志帝國成立於法國 凡爾賽宮
48
俾斯麥 威廉一世 有「鐵血宰相」之稱 積極推動改革,擴張軍力
49
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會戰後與俾斯麥會談情況
50
德意志統一示意圖
51
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 描繪威廉一世在法國 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國王盛況
52
工業資本主義與新帝國主義 (一) 工業資本主義的形成
1.工業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A.特色:a.科學研究與工業發展密切結合 b.政府加強職業教育 B.動力突破性進展 a.法拉第(英) -發明發電機 b.愛迪生(美) -研發中央傳輸系統 C.指標產業: a.煉鋼業-鋼取代鐵成大眾化物料 b.化學工業-開發出許多合成產品
53
2.工業優勢國家 A.英國-持續進行工業化 B.德國-統一後 C.美國-內戰後 D.日本-明治維新後
54
(二)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1.形成背景 A.工業資本主義的擴張 a.競奪原料與市場,為資本尋找出路 b.大企業敦促政府採積極的海外策略 B.民族主義的助長 2.競相建立海外殖民地-十九世紀後期 A.德國-希望提高對世界政治的影響 B.法國-在普法戰敗後,希望恢復聲望 C.英國-防衛其「日不落帝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