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大量傷患之處理
2
方法之不同 基本法則---“載了就跑” 一般方式 現場處理 VS 醫院處理 大量傷患處理原則 適當的人力與設備 訓練 通訊 適當性
3
困難 有限的人力資源 有限的物質資源 地區內只有一個二級/三級醫院 少量的運送資源(救護車) 無線電通訊缺乏 通訊不良 地形 隔離
4
MCMS是基於: 每日的緊急救護 每日的協調程序 快速且有效地將日常程序轉換至大量傷患處理 建立良好的大量傷患處理程序
5
定義 大量傷患事件(MCI) 任何會導致許多病患,而足以讓正常緊急與健康照護無法運作的事件。
6
救援 衛生單位、醫院、警方、消防單位、民間機構、通訊 開始於現場 接續於轉送病患到適當的機構 送到醫院
結束於所有病患都接受到使其穩定的緊急照護
7
A Multi-Sectoral Rescue Chain
8
現場處理 組織事件現場的一切步驟而讓病患得到妥善處理
9
警示程序 確認事件 評估事件的範圍 確認適切的資源已被告知且動員
10
派遣中心 警示程序的核心 通訊中心 動員評估小組
11
Cascade Phone System
12
報案之確認 民眾報案 專業人員報案
13
初步評估 EMT-1 目的 瞭解發生什麼事和將發生什麼事 動員適當的資源 組織現場處理 方法 事件的地點、時間、種類、預估之傷患與可能的危險
14
在進行任何行動之前必須立即向派遣中心報告初步評估結果
15
現場範圍之預先確定 衝擊區(Impact zone) 指揮部(Command Post) 醫療站、轉送站 貴賓和新聞區 到達之道路 地圖
16
安全措施 直接措施:降低危險性 預防措施:禁制區(一級、二級、三級) 由消防部門負責,特殊單位協助
19
保全措施 由警察部門,特殊單位(軍隊)負責 保護工作人員不受外界影響 避免傷患和救援資源流動阻塞 保護一般民眾暴露於危險之中
20
指揮部 多重部門的管控單位 協調現場之處置 與支援系統連結,提供資訊並動員必要之資源 監督傷患的處理
21
指揮部只有在有效的無線通訊網路下才能運作
22
指揮部 救援初期就要設定 位於所有通訊,訊息集中之處 容易辨識與接近 於衝擊區的外緣 由人員中的最高階層組成 協調者:警方?
23
援救(Search & Rescue) 確認傷患位置 必要時移動傷患由不安全處至集中點 評估傷患狀況(就地檢傷) 必要時,進行急救
必要時,轉送傷患到醫療站
24
援救(Search & Rescue) EMT、消防隊員、特殊單位、志工 在消防部門或特殊人員指揮下於衝擊區中工作
透過指揮部,team leader可要求醫療人員於現場協助
25
集中點 IMPACT ZONE Workeing Area COLLECTING POINT AMP
26
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轉送傷患到醫院必須緩慢
27
醫療站 好的檢傷能力 特殊訓練的醫療隊 現場與醫院間有好的無線電通訊 與其他部門有好的協調
28
醫療站 好的檢傷能力 特殊訓練的醫療隊 現場與醫院間有好的無線電通訊 與其他部門有好的協調
29
檢傷分類 快速確認傷患是否需要立即穩定(病患狀況) 確認哪些傷患只有立即手術才能挽救生命(存活的可能性) 現場檢傷程序 就地檢傷 醫療檢傷
轉送檢傷
31
First Aid 由志工、消防和警察人員、搶救單位、EMT和醫療人員施行 地點 於現場,在病患移前 At collecting point
醫療站的「綠區」 在救護車上 不要做CPR
32
在現場,最重要的事是儘快將病患送到醫療站
33
醫療站(AMP) 在資源有限時非常重要 離衝擊區在走路範圍內(50~100公尺) 在安全區域 在轉送的道路旁 在指揮站的短距離內
在清晰的無線電通訊區域內 最好在建築物或帳棚內
34
醫療站(AMP) 立即穩定病患 儘可能地將病患由紅轉黃 組織病患轉送至適當的醫療機構
35
醫療站 3 T Principle
36
醫療站(AMP) 最適合的人選是急診醫師和護士 可由麻醉醫師、外科醫師和其他護士來支援
Paramedics , EMT, first adider可加入醫療團隊
37
醫療站 (基本型)
38
醫療站(標準型)
40
醫療站(AMP) 可同時聚集25位病患 > 2.6 m2/病患 檢傷分類站>8.3m2,< 2個同一時間的病患
在病患進入與離開均要登記
41
標準型AMP最低的設備需求 檢傷分類站 人員與區域標示 傷票 文書設備 支架(僅需4個) 照明設備 血壓計、聽診器、手電筒、手套
42
標準型AMP最低的設備需求 緊急治療區(for Min. 25 P’t) 各級人員的標示 照明設備 支架 被單 文書設備
血壓計、聽診器、手電筒、手套 災難醫療箱
43
災難醫療箱 呼吸道 氧氣、插管包、氣切包、胸管包、面罩及甦醒球 循環 點滴+IV set、休克藥物、MAST
44
災難醫療箱 電動/氣動設備 抽吸器、特殊照明、去顫器/監視器、呼吸器、電池/發電機 包紮/護木 繃帶、縫合包、手套、消毒液、護木(包括頸圈)
45
標準型AMP最低的設備需求 非緊急治療區 特殊照明、包紮/護木、文書設備、單架、血壓計/聽診器/手電筒/手套 轉送區
燈光、單架、文書設備、血壓計/聽診器/手電筒/手套
46
轉送中心(EMC) 從臨接的AMP集中病患 再次評估病患 加強或/和持續穩定病患 分送病患
47
現場大量傷患處理 GENERAL ORGANIZATION
48
轉送程序 單一後送機構 多個後送機構 需要的車輛種類 需要的救護人員種類 目的地
49
轉送前準備 評估病患的狀況穩定性 評估設備的安全性 全部管路在正確位置 固定器是有效的 傷票有貼牢且明顯
50
轉送病患,當: 病患在最可能的穩定狀態 病患經適當的處理 後送醫院已被正確通知,並已準備接受病患 找得到的最好車輛及護送人員可用
51
病患通流的管控:“Norla”原則 “Conveyor Belt” Management
52
啟動醫院大量傷患處理(HMCM)系統 啟動程序 派遣中心 to 急診護士或醫師 動員 20分鐘路程 關鍵人物 醫院人員的內部動員
與其他部門協調,例如:警察、志工...
53
啟動HMCM 醫院指揮站 已備有無線和電話 最多足夠容納10 個人 接受病患單位的清理 醫院照護容量的估計 可用病床數
施以照護的容量(6 persons for a surgery) 3間可利用的OR可處理12位紅色病患
54
醫院MCI處理 TIMESCALE
55
病患的接收 地點 與醫院檢傷站連接的區域 救護車可直接接近處 適當的照明 容易得到關鍵治療 人員:有經驗的護士或急診醫師 與現場連結
救護車到達前5分鐘,要聯絡醫院
56
無限通訊網路 FIELD-HOSPITAL
57
醫院的治療區 紅色治療區 急診處,急診醫師、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 黃色治療區 檢傷後送至外科病房,病房醫師 綠色治療區 遠離其他治療區
沒有希望病患區 內科病房、支持性治療 死亡病患區 至少可容納10個屍體
58
二次轉送 醫院容量超量 病患需要更高級的特殊治療 醫師對醫師的接觸
59
醫院處理簡圖 Victim’s Flow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