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教师:张广胜 Instructor:Guangsheng Zhang.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教师:张广胜 Instructor:Guangsheng Zha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教师:张广胜 Instructor:Guangsheng Zhang

2 第一章 导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本章概要 1 第一节、经济学的性质 2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
第一章 导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本章概要 第一节、经济学的性质 1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2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4

3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从油价上涨说起 油价为什么会上涨?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油价上涨如何影响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损失?
油价上涨对厂商的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油价上涨怎样影响宏观经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4 第一节 经济学的性质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
第一节 经济学的性质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和劳务的 欲求是无限的。 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必须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生 产,才能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资源:能够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物品或劳务,包括经 济资源和自由取用资源。

5 商品:经济社会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商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商品,另一类是无形商品,即劳务。
生产:创造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行为。 消费:使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需要的行为。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经济资源。主要的生产要素:土地、 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 生产技术:生产出一定有用品的数量,与所需要投入的资源的比例关 系。在经济学中常常以生产函数来描述技术。 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基本问题。如何使用有 限资源来满足人类需求,就是一个经济系统解决的问题。

6 2.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 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 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不同的商品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区 域,为社会的生产可能性集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将随着 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而 技术进步对各种商品生产的不同影响,决定 改变以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边界 资本品 生活品 O 15 12 5 4

7 第一节 经济学的性质 显然,如果要多生产资本品,就必须减少 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放弃生产消费品的数量, 就是多生产这一单位品的机会成本。
第一节 经济学的性质 显然,如果要多生产资本品,就必须减少 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放弃生产消费品的数量, 就是多生产这一单位品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 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 它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这种商品的 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 资本 品 生活品 O 15 12 5 4 由于一个经济社会不能只生产一类产 品,就必须确定要生产的商品的种类和数 量,并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之间分配资源, 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8 3. 经济体系的功能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生产什么,生产多 少 (2)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怎么生产 在商品生产中,投入要素之间存在可替代性。生产相同数量 的某种 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 如何选择使用的要素种组合投入比例来生产既定的产品。 (3)产品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为谁生产 一个好的经济制度,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出的稳步增长。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一个经济系统所具有的功能

9 二、 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具有多种用途 的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在现在或将来分配给各个成员或集团 消费的一门科学。 经济学的地位,可以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话来描述: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都超过对它们的理 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 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10 第一节 经济学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 称 作为“经济人”的假设。
第一节 经济学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 称 作为“经济人”的假设。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 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 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以上这两个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 西方经济学者承认,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 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11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 微观经济学 通常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据其具体考察的领域和角度的不同, 通常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是对特定厂商、 特定家庭、个别价格、工资和收入、个别行业和特定商品的 研究。尽管微观经济学也考察一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但 是分析的基础仍然是单个经济决策者的行为。 可以概括为三个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三个市 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

12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 层次上进行的。 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显然,微观经济分折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也正是 从这个意义上,它才被称为微观经济学或个量分析。

13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贸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4 理解经济运行:微观经济循环模型 政府 支出 物品与劳务市场 收益 企业 家庭 收入 生产要素市场 成本(工资、租金、利润)
货币的流向 物品的流向 支出 物品与劳务市场 厂商出售 家庭购买 物品与劳务出售 物品与劳务购买 收益 政府 企业 生产并出售物品与劳务 雇佣并使用生产要素 税收 家庭 购买并消费物品与劳务 拥有并出售生产要素 管制 劳动、土地 和资本 收入 生产投入 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出售 厂商购买 成本(工资、租金、利润) 一国经济流转的基本思路

15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 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如果 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则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整体, 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因而不能象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 个量分析方法,而要运用总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法时, 不仅要注意经济个体的数目,还要注意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总体经济行为 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这两个领域一 度界限分明。但近来,这两个子学科逐渐融合起来,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运用微 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类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

16 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解释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经济事实和 经济变量间关系的经济理论,就是实证经济学。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解释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经济事实和 经济变量间关系的经济理论,就是实证经济学。 规范分析在一定的伦理价值标准下,研究经济活动应该 如何进行。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的经济学,就是规范经济 学。 西方经济学者形象地把实证经济学称为“天文学”,而把规范经济学称为“占星术”,形象地描述了两者的区别。 经济学家的分歧主要在规范领域。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同学者考察的角度、各自的价值标准差异,是导致分歧的原因。

17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均衡分析法 1、均衡与均衡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不能通过改变自 己的决策以增加利益时的状态。 均衡分析: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 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 2、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 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一的商品市场达到 均衡的状况和条件。

18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与静态经济学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达到均衡时的状态和均衡条件,而不考虑经济 现象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应用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静态经济学。 2、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法考察经济现象在初始均衡状态下,因经济变量发生变化 以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考察的重点是两种均衡状况的比较,而不 是达到新均衡的过程。 3、动态分析与动态经济学 动态分析:在假定生产技术、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随时间发生变化的 情况下,考察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 学。

19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五、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对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相关的经济变量间 关系的抽象描述。建立经济模型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假设条 件下,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抽象、简化的过程。 经济模型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数学表达式或图表。

20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1990S 1978 1950S 经济学的家谱

21 1、古典经济学与斯密革命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76年发表《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亚当·斯密、李嘉图(Ricardo)、马尔萨斯(Malthus):古典经济学的代表。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 ADAM SMITH, )

22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2、新古典经济学和边际革命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23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3、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883—1946) 创立宏观经济学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 ,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最后一个通才,代表作《经济学》

24 [案例讨论] 通过“清洁空气”案例解释资源稀缺性; 通过“提前购买球票”案例解释理性经济人假设。

25 Thank You!


Download ppt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教师:张广胜 Instructor:Guangsheng Zhang."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