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附錄一 原君 黃宗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附錄一 原君 黃宗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附錄一 原君 黃宗羲

2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九、延伸閱讀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九、延伸閱讀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資料來源 六、文章結構表

3 題解 主旨 出處 寫作背景

4 題解 〈原君〉是黃宗羲政論散文的代表作。 文中藉著探究君主的起源和職責,著重在抨擊君主專制,闡揚民本思想。
對於晚清公羊學派康有為、梁啟超之變法思想,及孫中山先生之民權思想,尤其革命排滿之論,多深有啟迪。 本文取史實以證己說,運用古今映襯筆法寫作。

5 主旨 本文旨在推究設立君主的道理,著重在抨擊君主專制,闡揚民本思想。
作者對君主專制之「家天下」思想提出嚴厲批判,認為君主的使命,在於「以千萬倍之勤勞,謀千萬人之利」,這種精神與現代「人民公僕」的概念相近。

6 出處 出自《明夷待訪錄》 《明夷待訪錄》,成書於清康熙二年(西元一六六三年),共二十一篇。 〈原君〉為第一篇。
此書為黃宗羲探討中國歷代政治制度之得失利弊後,提出其政治理想的一部著作。

7 明夷 明夷: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卦名。 離在上,坤在下,象徵日在地中,太陽之光明受損,比喻賢人身處困境且遭迫害。 《明夷待訪錄》

8 待訪 待訪:作者以箕子自況,著作此書以待後世明君尋訪。
作者於書中序言:「吾雖老矣,如箕子之見訪,或庶幾焉!豈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祕其言也。」

9 原君 本文就權利義務關係,探討古代立君之本意。 鎖定「君王職分」為主題,作正反論證,層遞推進。 論證有力,邏輯嚴密;對比鮮明,說理透徹。

10 寫作背景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君主政體,君主往往將天下視為一家之利,不僅遺害人民,也連累後代子孫遭受災禍,黃宗羲為矯正此種制度的弊端,因此承襲《禮記‧禮運大同章》「天下為公」及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探討君主設立的緣由,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主張。

11 作者 生平 分期界線 文學主張 散文成就 詩作成就 黃宗羲全集 明儒學案 宋元學案 明文案、明文海

12 作者 黃宗羲 字太沖 號南雷(南雷先生) 又號梨洲(梨洲先生) 浙江省餘姚縣人 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一○)
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四年(西元一六九五) 年八十六 死後,門人私諡為文孝

13 生平 黃宗羲父尊素,明末東林黨人,以個性剛直為魏忠賢所害。 黃宗羲十七歲時遵父遺命就學劉宗周,精研經史性理之學。
明末以反對閹黨著名。清軍入關南下,黃宗羲積極投身反清復明活動,至南明滅亡,則隱居講學著述,堅持不應試,不入仕。 康熙聞其博學,數度徵召修明史及博學鴻儒,皆力辭不就,以亡國遺民自居。

14 思想 黃宗羲為學主張實踐致用。 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擅長寫政論散文。 富批判精神,對傳統的政治、經濟、科舉等制度多所批判。
尤其闡揚民本觀念,對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思想,有極大影響。

15 浙東學派 講學浙東,開創清代浙東學派 倡明經通史,反對束書空談 主張經世致用 黃宗羲像

16 分期界線 前期 讀書求學 從事政治 活動時期 後期 講學著述時期 四十四歲

17 文學主張 論文主張言之有物,反對雕琢字句。
其在〈陳葵獻偶刻詩文序〉曾說:「今人無道可載,徒欲激昂於篇章字句之間,組織紉綴以求勝,是空無一物而飾其舟車也。」 批評當時作者只注重形式技巧,卻不具充實內容。

18 散文成就 政論散文,《明夷待訪錄》是他縱橫恣肆、宏偉渾樸散文風格的鮮明表現。其政論散文最突出的特徵即是富有批判精神。
傳狀及碑誌文,從各種不同角度反映明清之際大變動的社會面貌。加上他身為史學大家,對明朝歷史典故極為熟悉,亦多身歷見聞,故寫來逼真傳神。

19 詩作成就 存詩四百多首,成就不及散文。 論詩不專以盛唐為尊,有意張揚宋詩。 其詩大都直抒胸臆,不事雕飾。 內容多故國之悲、懷舊之感。

20 黃宗羲全集 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計十二冊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臺北里仁書局翻印 第一冊為哲學、政治思想 第二冊為歷史、地理
第三至六冊為《宋元學案》 第七、八冊為《明儒學案》 第九冊為天文曆算及象數 第十、十一冊為《南雷詩文集》 第十二冊為附錄 共收黃宗羲自撰之專著二十六種、詩文集十八種

21 明儒學案 黃宗羲於康熙十五年編成《明儒學案》,將明代學術思想史作系統整理,綜論明代學術思想發展歷史。 是中國第一部學術思想史著作。
創立新的一種史體--學案體。

22 宋元學案 記載宋元兩代儒學學派源流和學術思想。 對各儒者之師友淵源、思想行誼及學派的流衍,均有詳述。
此書在黃宗羲有生之年並未完稿,之後由全祖望等多人合力編纂完成。

23 明文案、明文海 黃宗羲費時七年編輯明人文集,編成二百七十卷之《明文案》。
又收集三百餘種文集,將《明文案》擴編為《明文海》,總計四百八十二卷。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讚此書:「搜羅極富,所閱明人文集幾至二千餘家」、「可謂一代文章之淵藪,考明人著作者,必當以是編為極備矣」。

24 文學探究 「原」體文 「原」體文章

25 「原」體文 原,通「源」,探究事物的本源。 「原」為論說文體之一,其目的多在「溯源於本始,致用於當今」,尤其側重對本原的探論。
乃針對某一問題從根本上加以考察與探索,闡發其深層的本質或意義。

26 「原」體文章 《呂氏春秋‧原亂篇》 《淮南子‧ 原道訓》 劉勰《文心雕龍‧原道》
唐韓愈有「五原」:〈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

27 補充資料 許由、務光 伯美、叔齊 民本思想 清初三先生

28 許由、務光 堯舜時代的賢人,據說帝堯曾多次向他請教,想把君位傳給他,卻遭到他嚴詞拒絕。
許由逃到箕山隱居起來,不願意與世俗交往。帝堯派人找到他,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 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後世的尊敬,被奉爲隱士鼻祖。 務光,夏朝隱士,傳說商湯伐夏桀之後,將天下讓給他,他推辭不接受,且以此為恥,負石投水自盡。

29 許由像

30

31 箕山許由廟

32 伯夷、叔齊 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之子,父親死後,兄第二人互讓君位而離國。 周武王伐紂,兩人攔住馬頭,極力勸阻,認為臣不能伐君。
商亡之後,兩人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於餓死。

33 伯夷像

34 叔齊像

35 南宋李唐 《采薇圖》

36 民本思想 《尚書.五子之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泰誓文》:「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左傳》襄公十四年:「夫君,神之主也,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人,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 …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37 《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梁惠王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38 「民主」的英文為democracy,語根為希臘文demokratia,原義為「人民統治」之意。
近代「民主思想」,如英國洛克、法國孟德斯鳩、盧梭等,提出「天賦人權」、「主權在民」、「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主張。 法國大革命時期提出「自由、平等、博愛」口號。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提出「民有、民治、民享」。

39 清初三先生 明末清初,我國思想界出現三位重要學者: 顧炎武(亭林先生)、黃宗羲(南雷先生)和王夫之(船山先生)。
  顧炎武(亭林先生)、黃宗羲(南雷先生)和王夫之(船山先生)。 皆學問淵博,具有民族氣節的反清愛國志士。

40 顧炎武 黃宗羲 王夫之 字號籍貫 本名絳,字寧人,明亡,改名炎武。 世稱亭林先生。 江蘇崑山人。 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
學者稱南雷先生、梨洲先生。 浙江餘姚人。 字而農,號薑齋。 世稱船山先生。 2. 湖南衡陽人。

41 顧炎武 黃宗羲 王夫之 生平經歷 明末,參加復社,評論時政。明亡,與歸莊等人殷結遺民抗清。 清徵召「博學鴻儒」不就,薦修明史亦不往。
1.明末為復社領袖。明亡,於浙東起兵抗清。 2.清屢次徵召「博學鴻儒」不就;薦修明史,亦力辭不就。 清兵入關後,曾在衡山舉兵抗清,後轉赴桂林,參加南明桂王政府,繼續抗清。 明亡後隱居於衡陽石船山,專心著述。

42 顧炎武 黃宗羲 王夫之 地位成就 1.治學嚴謹,主張經世致用的實學,為清代樸學導師。
2. 走遍北方各省,考察各地山川形勢,關心社會及民生問題。 明清時重要思想家、史學家。 思想上繼承王陽明心學,但因亡國之痛,治學極重經國濟世之道。 提倡經史兼治的觀念,開清代浙東學術先聲。 繼承張載的思想,反對程朱先知後行、陸王知行合一,主張行先知後。 譚嗣同推崇王夫之為「五百年來真通天人之故者」。

43 顧炎武 黃宗羲 王夫之 思想 從「歷史」角度反省封建制度。 從「政治」角度思考封建體制。 從「哲學」角度探討宋明儒學得失。 著作 《天下郡國利病書》 《日知錄》 《明夷待訪錄》 《宋元學案》 《明儒學案》 《南雷文定》 《宋論》 《讀通鑑論》

44 顧炎武像

45 黃宗羲 書法

46 黃梨洲文獻館

47 黃宗羲講學處-寧波白雲莊

48 餘姚四先賢碑亭 黃宗羲的楹聯為:孝子忠臣祀典韆鞦列東廡, 儒林道學史家特筆著南雷。

49 餘姚黃宗羲墓

50 課文賞析 段落大意 寫作分析 深究鑑賞

51 段落大意 第一段:提出古代君主的職分在為民興利除弊。 第二段:抨擊後世君主不明君主職分,以天下為我的「大私」,利己害民。
第三段:接著說明君主屠毒、離散、剝削天下人民,給人民帶來禍害。

52 第四段:批駁小儒死抱「君臣之義」的傳統觀念是極端錯誤的。
第五段:進一步揭示「家天下」的君主制為君主帶來滅身之禍,與殃及子孫的不幸。 第六段:指出必須「明乎為君之職分」之結論,緊扣首段提出的問題。

53 本文採取映襯法,列舉三代之君與後世之君比較
寫作分析 本文採取映襯法,列舉三代之君與後世之君比較 古之君 興公利、除公害 後之君 以天下利害之權出於我

54 本文採取映襯法,列舉三代之君與後世之君比較
古之君 以千萬倍之勤勞 不享其利 後之君 視天下為莫大產業

55 本文採取映襯法,列舉三代之君與後世之君比較
古之君 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後之君 以君為主,天下為客

56 本文採取映襯法,列舉三代之君與後世之君比較
古之君 如父、如天 後之君 為獨夫,如寇讎

57 本文採取映襯法,列舉三代之君與後世之君比較
古之君 堯、舜、湯、武 後之君 劉邦、朱元璋

58 深究鑑賞 一、立論大膽,批判精神 作者發展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批判專制君主的自私殘忍,駁斥小儒盲目的忠君思想,認為天下禍害的根源是以家天下為基礎的君主制度。 作者敢於冒犯統治者尊嚴,表現出一種反傳統的批判精神。

59 二、從歷史找證據 作者在徵用史實時,是經過精心選擇為了打破君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傳統觀念。舉許由、務光拒絕接受君位,堯、舜千方百計禪讓,大禹迫不得已才只好做國君。 以湯武之賢、桀紂之暴為依據,孟子的名言為印證,說理有力。 引劉邦的話披露君主「逐私利」、「家天下」的本質,用宋順帝臨難哀嘆,及明崇禎皇帝失國、殺女、自縊的史實來佐證。

60 三、映襯筆法,凸顯論點 第一段指出古君主為民興利除弊,以襯托第二段後世君主害民而圖私利。
第三段論述古代以天下為主,君主為客,君主為天下人經營謀利;以襯托當世以君主為主,天下為客,今之君主為淫樂享受而屠毒天下。 第四段映襯古人、今人對君主愛惡的差異比較,以小儒陋識謬論與孟子「民貴君輕」相對照。 作者以「古」作為立論根據,以「今」作為評論重點,一古一今、一正一反映襯,確立君主職分,抨擊君主專制之弊害。

61 文章結構表

62 託古:君為天下興利除害──勤勞千萬於天下人,而己 又不享其利 探討君主制度 史例:許由、務光、堯、舜、禹 二
未得天下時,屠毒天下之人 既得天下後,敲剝天下之人 託古:古者天下人愛戴其君 ( ) 託古:君為天下興利除害──勤勞千萬於天下人,而己 又不享其利 探討君主制度 史例:許由、務光、堯、舜、禹 論今:君逐私利,視天下為莫大產業──利歸於己,害 歸於人 史例:劉邦 託古:古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君民互動關係 論今:今以君為主 天下為客 今天下人怨惡其君 論今 小儒拘泥君臣之義,助長暴君 因私廢公之弊- 論今:君以天下為己之產業,無數爭端將禍及自身與子 史例:南朝宋順帝、明朝毅宗 託古:古者明乎人君之職分,人人能讓 論今:今者不明乎君之職分,人人可欲──無窮之悲

63 語文萬花筒 語文知識

64 語文知識 1. 九五之尊:指帝王之尊位。 2. 內聖外王:內修聖人之德,外行仁君之政。
3. 三戶亡秦:喻人力薄弱,但能團結努力,必可戰勝強權暴政。 4. 弔民伐罪:討伐暴君,拯救生民。 5. 民脂民膏:指人民以血汗積蓄之財物。 6. 生靈塗炭:喻百姓生活痛苦,猶如陷入泥沼、炭火之中。 7. 肝腦塗地:形容戰亂中死亡慘烈,亦可比喻竭忠盡力,不惜犧牲性命。

65 8. 日削月朘(ㄐㄩㄢ):指執政者苛斂於民,不斷剝削百姓。
9. 秦失其鹿:喻失去帝位。 10.宵衣旰(ㄍㄢˋ)食:天未亮即穿衣起床,至傍 晚才進食。喻勤於政事。 11.枵(ㄒㄧㄠ)腹從公:餓著肚子處理公務。喻辦 事勤奮,公而忘私。 12.恫瘝(ㄊㄨㄥ ㄍㄨㄢ)在抱:喻對人民的苦痛感 同身受,極言愛民殷切。 13.解民倒懸:喻解除人民的苦難。 14.河清海晏:喻天下太平。

66 問題與討論

67 問題與討論 一、作者批判君主專制,認為其所產生的禍 害有哪些? 答:在君主專制之下,君主是把天下當作自己的產業,
以君主為主,人民為客,屠毒、剝削天下之人民, 離散天下之子女,以供給自己的淫樂。因為當君主 有這麼多的好處,導致天下每個人都想要搶這個位 子,所以君主自身或後代子孫,也會遭受被推翻、 被殺的命運。

68 二、作者擅長引用史事當作論說的依據,請 舉例並說明其中所要論述的道理。 答:如舉許由、務光、堯、舜、大禹等不想當國君的例
子,印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又如為 了打破君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傳統觀念,認為伯夷、 叔齊勸阻武王伐紂是一種愚昧的行為。另外引布衣 皇帝劉邦的話來披露君主「逐私利」、「家天下」 的本質,用宋順帝臨難哀嘆及明崇禎皇帝失國、殺 女的史實,來佐證君主難以逃脫「血肉崩潰」的慘 痛下場,也都十分貼切。

69 三、 讀完本文之後,你認為當一個領導者應 該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權位? 答:應該抱著為大家服務的態度,勇於承擔責任,不要
三、 讀完本文之後,你認為當一個領導者應 該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權位? 答:應該抱著為大家服務的態度,勇於承擔責任,不要 自私自利。(以上僅供參考,請鼓勵同學自由發表 意見。)

70 延伸閱讀 林肯 蓋茲堡演說

71 延伸閱讀 林肯 蓋茲堡演說 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美國內戰中蓋茲堡戰役結束後四個半月,林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蓋茲堡國家公墓揭幕式中發表的演說。 演說中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民本思想。

72 蓋茲堡演說 八十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個大陸上創立了一個新國家,她孕育於自由之中,並奉獻於人類生而平等的主張。
現在,我們正進行一場偉大的內戰,它正考驗著這個國家或任何孕育於自由並為相同主張而奉獻的國家,是否能夠長久存在。我們聚集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戰場上,我們前來此地要將這個戰場的一部分土地奉獻給為了國家的生存而犧牲生命的人們,作為最後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恰當正確的。

73    然而,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說,我們不能奉獻-我們不能神化-我們不能聖化-這塊土地,因為那些曾在此奮戰過的勇士們,活著的和去世的,已經將它化為神聖了,遠非我們微薄的力量所能予以增減。世界將不大會注意,也不會長久記得我們在此所說的話,但它永遠不會忘記勇士們在此所做的事。我們生者毋寧應該奉獻於在此戰鬥過的人們業已卓絕地推展但未竟全功的志業。我們應該在此獻身給仍然留在我們面前的偉大任務-我們要從光榮的死者身上,取得更大的熱忱來奉獻於他們已為之鞠躬盡瘁獻出一切的使命-我們在此下定最大決心要使這些死者不致白

74 犧牲-務使我們的國家,在上帝的庇佑之下,獲得
自由的新生-並願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存 於世。 林肯著 余玉照譯 選自中央日報全民英語專刊十六版 民國九十年九月十七、十八日

75 林肯總統紀念堂 林肯雕像

76 牛刀小試

77 牛刀小試 Q:下列有關〈原君〉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許由、務光能彼此推讓帝位,是對帝位因量而不 欲入的表現
欲入的表現  (B)作者讚揚伯夷、叔齊叩馬諫武王勿伐紂王,乃忠 君之表率  (C)明太祖「廢孟子而不立」,乃揚棄迷信的具體作 為  (D)「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可說明人民怨惡暴 君的表現。

78 牛刀小試 解答: (D) 詳解: (A)非彼此推讓 (B)認係此為無稽之事 (C)揚棄民主的作為。

79 牛刀小試 Q:有關「原」體文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論說文的一種。原,通「源」,即探究事物本源
(B)往往是以古聖先賢的言行作為立論依據,闡發其 微言大義  (C)立論目的多在探究制度、道理的本源,以作為參 考應用  (D)〈原君〉即是此類文體,主旨在抨擊君主專制的 文章。

80 牛刀小試 解答:(B) 詳解:(B)並無特意以聖賢言論為依據之要求。

81 牛刀小試 Q: (多選 )〈原君〉一文以闡述民本思想為主旨, 其理由乃基於「公天下」的見解,下列何者為此 見解之論述?
  其理由乃基於「公天下」的見解,下列何者為此   見解之論述?  (A)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  (B)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C)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  (D)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E)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82 牛刀小試 解答: (A)(B)(D) 詳解:(C)(E)皆為家天下之見解。

83 牛刀小試 Q: (多選 )關於下列修辭說明,何者正確? (A)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借代
(B)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譬喻  (C)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引用  (D)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 誇飾  (E)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 乎:錯綜。

84 牛刀小試 解答: (B)(C)(D) 詳解:(A)借喻 (E)鑲嵌,「兆人」「萬姓」皆指百姓。

85 牛刀小試 Q: (多選 )對於〈原君〉一文寫作技巧、內容意旨,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旨在推究立君的根本精神
(B)將國君存在的意義,定義於為天下之公  (C)採古今對比方式立論  (D)主張天下為公,以為只有推翻君主專政乃能治本 (E)文中主要在痛斥帝王之昏庸及吏治之腐敗。

86 牛刀小試 解答: (A)(B)(C) 詳解:(D)無論及君主專政事 (E)並無提及吏治腐敗,亦非以痛斥帝王昏庸 為主軸。

87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圖片出處

88 好站連結 中國學術評論出版社-民主思想的啟蒙者黃宗羲
燦爛的中國文明-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89 圖片出處 P.1 P.9 P.10 P.14 P.17 P.29 P.30 P.31 P.33、34 P.35 P.39

90 P. 44 http://upload. wikimedia


Download ppt "附錄一 原君 黃宗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