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終身學習的政治學基礎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2 誰來決定教育過程中所具有的價值觀─目標、教材、教學方法…
政治學理論與社會教育 (1) 國家起源論與社會教育 生存需要說 求生存為生活、歷史演變之中心 人類以互助為求生之道 國家妥善用全,以保障國民之生存 國家功能論與社會教育 福利國家 以國家力量促進社會安全 國家目的論與社會教育 增進個人幸福、促進全人類發展 政治權力論與社會教育 民主政體 政治系統論與社會教育 政治系統與環境的互饋過程 政治文化 political culture 顯性與隱性的政治社會化 誰來決定教育過程中所具有的價值觀─目標、教材、教學方法… Aristotle:人是政治的動物 ; 凡是有人類活動的場所,可發現有社會教育的存在 個人在不知不覺間吸收對政治事務情感的好惡 政治發展論與社會教育 民族國家所面對的危機 心理建設─公民平等的政治文化

3 政治學理論與社會教育 (2) 政治與社會教育的整合 社會教育可增進政治的穩定發展─ 政治可以促進社會教育的發達─
提升國家意識、鞏固政府組織、保障人民權益、確立政黨觀念 政治可以促進社會教育的發達─ 教育為國家事業,社會教育無法脫離政治而獨立 社會教育應配合政治理想的實踐 社會教育必遵循政治策略之要求 社會教育須透過政治手段而推行 當強調希臘對於教育的重視時,是否應該反省當時對於「奴隸民」或是「女性」地位的省思? 教化 → 教育 → 學習 Which first ? The education or the politics ?

4 社區是文化公民權的實踐場所(陳雪雲,1999:22)
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 (1) Citizenship is the key competence. (陳啟清,2003;Field, 2000) 理念─ 終身教育 場域─ 社區 內容─ 公民教育 Context matters 社區是文化公民權的實踐場所(陳雪雲,1999:22) 廣義的公民素養─ 讓民眾具備參與公共生活的知識和能力,透過平等地溝通和理性的對話,達成社會共識 終身教育─開放的學習環境,一種營造學習環境的過程(陳雪雲,1999:24) 終身學習─從結構變遷模式來看,應該是教育領導經濟的所帶來的必要刺激(吳明烈,2001:87) 什麼是公民權?─狹義的公民素養,是培養民眾行使民權、政治權和社會權等知識和能力。廣義的公民素養,應是讓民眾具備參與公共生活的知識和能力,期透過平等地溝通和理性的對話,達成社會共識。

5 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 (2) 台灣公民教育的典範演變
科際整合 → 國家vs.社會 → 自由主義vs.社群主義(劉阿榮、林麗菊,2000) What we concern now ? the balance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公民的主體價值、公民與國家或社群的關係 公民教育的內在價值體系 為什麼需要公民教育? 公民合理、平等及成熟的參與民主政治,尊重個人價值, 又使個人與社會理想相結合的一種表現;但就現況來說, 即使人民擁有了權利也還沒能擁有相對的公民意識 價值觀是誰的價值觀? 公民是為一種資格、地位,國家僅為確保個人權益存在 公利大於私利,強調共善政治與公民德行 以共同的生活背景為基礎,強調深根化的積極社群實踐 培養尊重欣賞不同文化的素養,以及處理文化衝突的能力 自由主義 公民共和主義 社群主義 多元文化教育 一、具有現代化的性格,如適應變遷等;二、具有公民意識,即體認自己是公民的一份子,所以應有自主性、積極性、參與性;三、對民主政治的基本瞭解,尤其要能體會民主精神如寬容、妥協、尊重等;四、對自己和他人自由權利的尊重;五、具有理性自治能力;六、具備自我表達的能力; 七、具有溝通、妥協的能力;八、服從多數、尊重少數;九、對法治(role of laws)的基本瞭解;十、知道參與公共事務的方法;十一、具有議事 能力;十二、追求平等、正義;十三、具有公共精神,關懷社會,願為公眾服務;十四、具有國際視野和地球村觀念等等(張秀雄,1998: )。 公民的主體價值、公民與國家或社群的關係

6 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 (3) 國家B 國家A 國家C 國家D 外在結構的國家體系
新國家主義論述下的國家自主性 nation state as an agency 以國家中心論研究取向特性的觀察 國家反應的政治內容與政治行動 國家行動者的認知 國家權力結構的認識 國家與民間社會的互動關係 現代國家的職能變遷 全球化 國家的消解 囚鎖 (caging):社會生活的國家化 選擇:supranational or localizational ?? 國家權力 經濟資源 社會資源 支配階級 次屬階級 國家A 國家B 國家C 國家D 國家反應的政治內容與政治行動:國家自主性、國家能力 國家行動者的認知:國家機構的各個不同部分,皆有其個別的利益,且個人在各特殊機構內也會有利益衝突(Smith,1993:49-50) 國家權力結構的認識:集中性、領域性;專治權力、下層結構權力 現代國家的職能變遷:軍事競爭、工業化以及國家建立 國家成為在全球化壓力與在地需求的中介者

7 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 (4) 國家與公民互為主體的民主參與體系 精英民主論 民主體制的合法來源
有限的多數統治:少數權利限制之多數統治而與全體人民相關連 多數所指涉者係以公共事務為對象 民主體制的公民參與 政黨與精英的競爭制度 如同市場制度之於經濟 專家政府僅為手段而非目的 如何確保專家在一個民主社會之中的地位? 如何確保公眾對專家能維持適當之控制以符合民主之條件? 公民參與的權力機制 「參與」與「競爭」為多元政治之兩項指標 決策權之控制力對個人及團體而言向來皆是不平等的(Dahl,1956:51、 )。 精英民主論 vs. 參與民主論 精英民主論 多元性之少數政治精英 積極與消極相輔之政治態度 不同社經地位的平衡 若有必要則訴諸行動上潛在活躍的公民 人民權力之極大化只有在領導工作相當簡單的單純社會之中 公投之議題;使權力為一種治能,使手握此權之治者受控制,並使負責的能者在位; 民主政治一方面係透過最小專業及可理解之限制的政治機制以運作之,另一方面則此一機制亦必須與特殊化及科學的需求相配合(Sartori,1987:153、 、80、432-4) 社會不平等、寡頭統治和政治冷漠感 不平等的消費者集合的主權 未完全提供人民消費主權

8 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 (5) 結語 民主體制的權力控制 當前的公民教育缺乏以國家為主體的認識體系
無法保證其憲法及法律不含有國家權力及統治階級濫行壓迫之內容 弱勢政府(weak government)、消極國家;濫權 vs. 僵局 協和式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多數派與少數派的權力分享 權力的分散 公平的權力分配 權力的委任 對權力的正式限制 公民投票經常是政府手中的政治御用工具而非用以對抗政府的武器 結語 當前的公民教育缺乏以國家為主體的認識體系 全球化對教育體系建構的效應:國家提供終身學習的目標定位、終身教育政 策的選擇性及自主性降低、終身教育政策的改革目標受全球人力市場限囿、 國家對終身教育實務範疇的主導性降低、終身教育體系受國際互動影響關係 複雜化、國際終身教育合作的迫切性增加等(許雅惠2001:19)。 決策權之控制力對個人及團體而言向來皆是不平等的(Dahl,1956:51、 )。 公民投票確實促使人們在有待做出決定或有待投票表決的問題上展開一場認真而又廣泛的討論(Arblaste 著,胡建平譯,1992:113-4)。 特別強調為防止民主政治公權力之腐化及濫權,則以:一、立法部門的多元化;二、立法與行政權威之分立;三、國家與地方政府權威之分立;四、司法獨立;五、有限而定期的選舉等方式,防止單一政黨或獨一統治者取得足夠權力以保障自由民主體制(Ricker,1988: )。

9 Adult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1)
From Groucho Marx Social purpose adult education 追求社會正義以達成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強調「實踐」(praxis) It’s a matter of choice about the right action to take 非正式的、自治的 強調關係更甚於階層 建構在對話與信任上的問題假設、以議 題為基礎的批判學習 對於不同文化的尊重 我們面對什麼樣的環境? 風險社會、現代與後現代 不確定性充斥的年代 我們要保持什麼樣的信念? Social purpose adult learning 反抗以經濟需求為中心的論述 成人公民教育的內涵原則─ Inclusive citizenship Plural citizenship Reflexive citizenship Active citizenship detraditionalization plus individualization It is about… Dialectics between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citizenship

10 Adult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2)
反思… interrogating the social purpose tradition Inequality reproduced from… 教育、性別、種族、年齡、地理(geography) From what perspectives… 回到問題的源頭進行思考:性別、階級、種族…等 以在地社區與在地議題作為出發點 女性主義加上後現代主義 = 多重認同、多重角色… One can be both oppressor and oppressed There are still some questions waiting to be resolved… 個人與群體 證書與文憑 被汙名化的群體 過度簡化與樂觀的成人教育觀點 普遍的壓迫 公眾領域與私人領域 消費觀點的教育 Context matters Subjection and autonomy co-exist (Gilber, 1992)

11 Adult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3)
Adult education, adult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成人教育的現況與困境─ Some creative and freer space forged outside formal system. Then adult education has become bound in bureaucratic and managerial paraphernalia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learning outcomes, and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regimes. And here come the quality measures which actually hinder thos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designed for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Thus it may construct non-participation as cultural deficit. Too much economics. 新契機─ from education to learning, and to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civil society, there are flourishing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values of social purpose adult education plus the world of Adult Learning

12 Adult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4)
Inclusive citizenship Pluralistic citizenship 現況─ 原先公眾服務的私有化、過度 依賴福利的危機…etc 既有的教育與訓練的機制,反 而加深了原先的不平等 經濟與社會排除程度的加劇 肯定國家與國際組織的角色 聚焦在社會的共同利益上,同 時含括了個人以及群體的學習, 提升公民意識、促進社會凝聚 與社會正義 差異與認同的對話 促進對話,避免多數暴力 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solidarity in diversity

13 Adult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4)
Reflexive citizenship Active citizenship 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反思 權利(Marshall, 1950) civil political social 實踐,從做中學 強調發聲 對抗霸權 學習在不同領域的轉化 後現代的社會運動 learning links

14 總結 政治學與終身教育 政治學對終身教育之啟示 在國家與人民間的權力平衡議題上,教育是把雙面刃 在政策的推動上,要把持什麼樣的想法?
兩者皆為眾人之事,目的皆在提升個人生活與促進人類發展 政治學對終身教育之啟示 以全體民眾為對象 以生活實踐為內容 以尊重差異為主軸 以尋求共善為目標 在國家與人民間的權力平衡議題上,教育是把雙面刃 Is it liberation or domestication? “no education is neutral” 在政策的推動上,要把持什麼樣的想法? Is it emancipatory or consumer-oriented? “avoid too much economics imperatives” Which is first, the education or the politics? 批判意識的養成,避免落入負面教化意涵

15 參考書目 Field, J.(2000).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new educational order. Stoke-on-Trent: Trentham. Johnston, R.(2006). Adult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In Jarvis, P. ed., From adult education to the learning society: 21 year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NY: Routledge. 李建興(1994)。社會教育新論,頁 。台北市:三民 陳啟清(2003)。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結構意義—以公民、國家、 國家與公民的三個面向討論。實踐通識論叢,1,頁 。


Download ppt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