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之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之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之後

2 長期存活率 第一期 8、9成 第二期 6、7成 第三期 3到6成 第四期 1、2成

3 治療後的追蹤 (1) 第一、二年  每3到6個月追蹤一次 第三年起  每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 內診與其他觸診 每次追蹤時都作 陰道抹片檢查
第一、二年  每半年抹一次 第三年起  每一年抹一次

4 治療後的追蹤 (2) 腫瘤指數 若治療之前,即有腫瘤指數上升的現 象,則每次追蹤時都檢查腫瘤指數 胸部x光檢查 每年一次

5 如果有很嚴重的更年期症候群 復發風險低的患者 (即手術之後不用加其他治療的人)  可以馬上開始補充女性荷爾蒙
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 (即手術之後需要加其他治療的人)  先忍6到12個月;若無復發、轉移,則可以考慮補充女性荷爾蒙

6 女性荷爾蒙 補充女性荷爾蒙 好處: 改善更年期症候群、較不會有骨質 疏鬆、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低 壞處: 乳癌的機率較高、較可能有血栓
(中風、心肌梗塞、肺栓塞) 為子宮內膜癌患者補充女性荷爾蒙,要否加黃體素?

7 以抗憂鬱劑來減少熱潮紅 Venlafaxine (Effexor) 每天75mg  62%的人,感覺改善一半以上 與食物一起服用
副作用:口渴、食慾減低、暫時反胃感、便秘 禁忌:14天以內,不得服用MAO inhibitor

8 植物性雌激素 黃豆類、全穀類食品的攝取量較多者,得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較小
(J Natl Cancer Inst ;95: )

9 下肢淋巴水腫 症狀 下肢腫脹、變重、皮下組織變硬變厚、壓皮膚會凹陷、 發紅發熱、痛 原因 下肢淋巴液的回流受阻
  下肢腫脹、變重、皮下組織變硬變厚、壓皮膚會凹陷、   發紅發熱、痛 原因   下肢淋巴液的回流受阻 手術切除淋巴結、放射治療疤痕、感染、復發 機率    1%-7.4% 開始 手術幾天後,或手術後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或手術後 18-24個月(或更晚)

10 下肢淋巴水腫的危險因子 受傷(蚊蟲叮咬、破皮、燒灼傷等) 感染 大量的淋巴結切除 老年 放射治療 體重過重 營養不夠

11 下肢淋巴水腫的預防(1) 避免感染 # 尤其糖尿病、香港腳患者 # 腳指甲的修剪適可而止(剪太短怕甲溝炎)
# 皮膚護理 (保持清潔,避免乾裂,避免破皮,避免燒 灼傷,蚊蟲叮咬抓傷,穿襪子) # 傷口塗藥、蓋紗布 # 盡量避免扎針 及早就醫 # 發現得越早,處理得越早,恢復得越好 # 皮膚發紅、下肢腫脹、變重、壓皮膚會凹陷、痛 # 自己定期量腿圍(大腿、小腿;量同一處)

12 下肢淋巴水腫的預防(2) 避免太緊的束縛 #彈性束褲要量身訂作 #襪口、腳環或綁腿的鬆緊度 同一坐姿不宜超過半小時; 避免坐著交叉腿部
營養充足; 充足的蛋白質 避免體重過重 適量運動 #促進淋巴回流 #下肢勿過勞

13 下肢淋巴水腫的處理(1) 量身訂作的彈性束褲 # 涵蓋整個淋巴水腫區域 # 彈性褲襪量身訂購處:四寶公司
,或舊大樓2樓維康馬偕店 抬高腳(高過心臟) 輕按摩(由腳往身體的方向)

14 下肢淋巴水腫的處理(2) 間歇性壓縮幫浦 壓縮力道若太強,可能造成傷害;需由專家調整 治療感染 仍在感染的急性期時,不宜穿彈性束褲或壓縮幫
復健治療

15 下肢淋巴水腫的處理(3) 鑑別是否下肢血管栓塞 # 抗凝血劑治療 # 若有下肢血管栓塞,則間歇性壓縮 幫浦可能把血栓推向心肺而造成危險
注意有否排尿或排便困難 # 避免膀胱過脹、尿路逆行性感染


Download ppt "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之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