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Leader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Leader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eader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R.E.M.) Since ~ 16 ~Oct. ~ Class number:D Postgraduate student : C. Y. CHEN

2 What other countries are doing? The costs of Canada not keeping pace
FRAMEWORK Canada’s commitments Progress to dat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Canadian climate change policy? What is underway? Canada’s international efforts on climate change What other countries are doing? U.S.A、 Germany、Netherlands、United Kingdom、Norway、Australia The costs of Canada not keeping pace Pursuing competitiveness following Kyoto The way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keeping Canada competitive

3 前言 加拿大位居北美洲北部,國土廣大,為面積僅次於俄羅斯的全球第二大國。但人口僅有約3000萬,其中40%居住於安大略省,其餘則散居於廣達10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為一個以冬季氣候惡劣和自然資源豐富著稱之國家。1999年的人均收入為US$25.962。 加拿大為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及沙烏地阿拉伯的全球第五大能源生產國,並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鈾以及水力資源。 由於氣候寒冷、生活水準頗高以及具有許多能源密集工業,因此加拿大為能源消耗大國。1999年之人均能源消耗量為6.2 toe 。

4 自從1992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150餘國簽署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很少國家達成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基準的承諾目標。
前言 自從1992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150餘國簽署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很少國家達成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基準的承諾目標。 加拿大已估量自身超過1990年排放基準8~13%,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存在一個壞印象。 早期加拿大協商的代表Doug 羅素,評論加拿大需如何表現,並與其他國家比較;其相關調查指出目前加拿大無法達到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保持與國際並駕齊驅。

5 前言 氣候變遷是個全球環境真實的議題,所有國家都在對氣候變遷做出貢獻,而且所有的國家也深受影響,但是這些責任與負擔無法均分在地球的每個角落。
目前全球排放CO2量,將近1950的四倍 預估2100年CO2濃度會超越所預估的兩倍,增加地球表面平均約1.0~3.5攝氏溫度(3~8度華氏溫度) 工業國家全體一致同意減少溫室氣體6~8%的排放,於1990年的濃度之下。 加拿大在工業化國家中,預期受到氣候變遷高度的威脅,尤其加拿大西方與北方。

6 Progress to date 在氣候改變的同時,加拿大是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CO2排放量佔全世界第九位。
全球平均溫度增加1~2oC,將會造成加拿大北方溫度增加5~8 oC,許多賴以經濟命脈的自然資源(例如:森林,農業,漁場等)都將可能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

7 Progress to date 若世界½人口的1%計算,加拿大就貢獻了四倍,或佔全球2%溫室氣體排放。
高比例每人分配數字是由於受到加拿大所佔的面積與氣候。

8 Progress to date 加拿大溫室氣體排放從1990年566百萬頓提升1995年619百萬頓,增加了9.2%,已經超越許多OECD國家。 對於加拿大而言,與其他工業化的國家一樣,為了緩和氣候變遷情況,造成基本的公共政策挑戰上政府當局,然而一定要試圖尋找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開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也能夠保護支撐國家的經濟發展。

9 Progress to date 到目前為止,加拿大能源和環境部決定一個行動計畫,而國家策略性的方向是在2000年之前以1990年基準,追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的。 加拿大在1997年舉行的京都會議中,承諾在 年期間將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降低至較1990年排放量減少6%之水準。 加拿大1998年成立”國家氣候變化程序”,以探討實施京都議定書之衝擊。並在 年期間撥款1.5億加幣給氣候變化行動基金(CCAF)以支援此項程序。

10 Progress to date 1999年後加拿大各級政府陸續公佈各項因應氣候變化之全國實施策略與施政計畫
起始施政計畫:係由聯邦與各省(安大略省除外) 共同推出之氣候變化施政策略與計畫。 2000年氣候變化行動計畫:預計可在2008~2012年期間達成每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65Mt之目標。 2001年8月加拿大東岸五省省長與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各州州長簽署GHG減量協議書,約定將在2020年之前較1990年排放水準至少減少10%。

11 Progress to date 但加拿大2002年的排放量卻反比1990年還高出了15%,估計排放量將會持續高升,2010年會達27%, 2020年甚至到41% 。 儘管過去十年內加拿大的再生能源成長了15%,但仍只佔全國電力的0.2% (127 MW) 。 加拿大面對於此並不孤單,諸如OECD國家已經開始感到困難投入於減輕氣候變化上。

12 Who is responsible for Canadian climate change policy?
加拿大憲法分配不同權力給每個聯邦省,分配氣候變遷相關權責範圍。 藉由十二個省分,各自都有不同的經濟、社會優先權,找尋氣候變遷因應的手段,去平衡當地發展狀況。 國內的氣候變遷政策,是由聯邦省環境會議上,一年一次檢討氣候變遷承諾的實現與調整的必要性。 與會聯邦部長包括環境部長與自然資源部長,分擔國內聯邦的氣候變遷政策責任。

13 聯邦政府也決議國內和國際氣候變遷政策上,由不同部門間委員會相互支持協助,編組成為因應團隊,包括環境、自然資源、加拿大外交、國際貿易、財政、工業、民間資助基金會、運輸、農耕、國際、海洋與漁業,並且國家省治協進會支持政策發展協調處理所有空氣議題,包括氣候變化、臭氧稀薄化、煙霧、酸雨、空運危險污染物質;也定期請益相關環境保護團體、工業團體與貿易協會。

14 What is underway? 加拿大對聯合國組織的第二次報告書中,主動提出將近200個正在政府間進行或規劃的方案。
由於公眾意識高漲而迫使加強相關研究發展,而使得定量方面相對困難。 然而提出一些長期GHG減量潛勢,卻只提出少部分中短期的方案,然而加拿大真能如期做到減量嗎?雖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畢竟只是少數個案。 加拿大為了達到自身目標,曾經採行經濟生產效率提升措施,去掩飾自願減量與計畫;例如教育、研究發展、能源效率、增列條例與計算排放量等。

15

16 What is underway? 在一些省份運輸工具也實行課稅,也使用一些經濟誘因。以英國哥倫比亞和魁北克省都希望能回到1990年的目標,但是相關報導指出在1995年BC與魁北克省卻上升16%與 2%;其他省分也針對國內與國際間探勘化石能源爭吵許久。 在 1997 年七月加拿大37個聯邦省在國際地方環保行動(ICLEI)有15個省分,率先共同簽署,期許在2005年前達到減量20%,回到1988年排放基準;但是此進度是非常緩慢的,尤其是氣候變遷議題上政策不確定性,瀰漫整個國家。 原因是缺乏明確的政策,與各省受影響的程度,以及沒有適時鼓勵工業界自動參與減量計畫。

17 What is underway? 儘管有600餘家正在參與計畫的事實,目前單一檢討下發現只有73家發展GHG盤查清單,至少承諾未來推行一個行動方案,減少GHG排放。 缺少前瞻政策方向的背後,是以條例與稅金提高或威脅自願減量失敗的公司,然而卻沒有明確的鼓勵刺激廠家參與,儘管先前持續對工業界與政府認知GHG減量行動。 氣候變化志願挑戰登記處(VCR)提出加拿大電力協會說明加入會員的成員,預計在2000年前將會減少大約3百萬頓GHG排放。 對於自然資源,加拿大相信在2010年後上游供應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商,將會保持每年75百萬頓的 CO2排放量,儘管生產商考慮提高生產量。

18 What is underway? 以上的例子是例外,但是加拿大若要應戰GHG排放的目標,必須提出超越自動減量行動方案,除了鼓勵各省簽署外,也必須展現決心與目標。 聯邦政府最近完成國家能源法規建制,規範商業、居住建築能源使用,由省市政府履行完成目標;也創新設計相關供給能源節約方案,推行能源效率提升。 在此計畫下,私部門加碼投資一億二千萬元在每年產出一千七百萬元的能源存蓄;更具意義的是CO2排放控制。 加拿大的能源保護計畫(CIPEC)是自願減量計畫,是在1975年響應能源安全推動,在1992年時將目標放在環境議題上,除協助工業界確認能源效率目標與節能空間拓展外,計畫參與者可與政府研議相關能源政策,並獲得協助,而參與者必須達成自身承諾目標。

19 Canada’s international efforts on climate change
除了在國際性談判積極地參與外,也身為IPCC經濟工作小組為共同主席,直到1996年成為UNFCCC附件一的國家。 在 1996 年七月加拿大與其他的國家區域合作中開始積極參與共同減量。 加拿大共同減量辦公室打算鼓勵加拿大工業參與自動國際減量行動,限制GHG排放,回饋國內的行動方案。 共同減量辦公室擔任信交轉換平台,企劃作為基金與技術資訊,提供給加拿大工業界共同減量契機。 迄今,有10家公司行號回應自願參與探究15個計畫跨國8個不同國家。

20

21

22 另外,聯邦政府以決議四個’承諾宣告’共同減量合作行動(Mexico, China, Korea, and Latvia)
加拿大正在開始參與排放交易有關的國際活動,像是促成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於全球排放交易計畫,加拿大也藉著1997年六月參加研議政策工具設計研討會,試圖扭轉世紀,導向排放交易計畫,挑選UN FCCC交易團體。 加拿大也共同為環境合作發起研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委員會,探究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排放交易可能性。 加拿大積極參與共同減量與導引排放交易,獲得值得的見解與經驗將會在約束的協定減量目標會議上獲得適應。

23 What other countries are doing?
對部分國家來說,要達成京都議定書之GHG減量要求,仍是國際間與產業的嚴苛挑戰。 京都議定書引用三種機制協助國際間採取行動,以達成實際 、長期、可量測且符合經濟有效性之GHG排放減量要求之目的,此三種機制為: 共同減量(Joint Implementation , JI):允許附件一(Annex I )國家間相互合作,以經濟有效之方式達成排放減量目標,締約國得以取得另一個Annex I 國家之GHG排放減量計畫,所達成之減少排放單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 , ERUs)來實現其承諾之減量目標。

24 What other countries are doing?
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允許Annex I 國家之政府或企業,在非Annex I 國家執行GHG排放減量計畫,投資方可獲得該減量計畫所達成的「認可排放單位」(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 CERs),來履行其承諾之減量目標;非 Annex I 國家亦可籌辦單邊之CDM計畫,其所達成之CERs仍被認可為減量成果之一部分。 排放權交易(Emission Trading , ET): 允許Annex I 國家間進行排放減量成國交易,及某一Annex I 國家可將其逾越承諾減量目標之部分,出售另一個無法達成承諾目標之 Annex I國家

25

26 U.S.A 1993 年十月美國氣候變遷行動計劃圓桌會議預估在2000年可達成1990年的排放基準,但是在1997年7月引用兩個理由報告聯邦政府說明達不到減量12.9%的預期目標。 當初1993年調查過去發展計畫,高估燃料的使用價格,卻低估經濟成長與電力需求 。 美國國會完全沒有基金贊助1993年的調查計畫 美國也對聯合國在他們的報告中率直地說:強硬的政治干預和經濟主導優勢,試圖透過彈性控制機制與成本效益計畫,對溫室氣體限制,包含自願減量計畫與市場手段,可是那個是可行的? 在 2000 之後美國才積極以國際與國內排放交易,作為主要方案,去處理氣候變遷問題。

27 EPA與工業界執行「能源之星計畫」,建立變壓器的最低標準,加速高效率變壓器替換。1996年能源之星與綠色照明產業計畫超過2300個投資廠商,投資將近十億美元在改善能源效率方面,抵除二十五億美元的能源帳。 執行「馬達挑戰計畫」(Motor Challenge Program),其因馬達用電佔工業用電量2/3 ,故以提升高效能馬達市場佔有率,此計畫已經減少溫室氣體五百八十萬公噸 。 推動工業設備「黃金卡洛計畫」 ,包含:壓縮機、推進器、馬達、電扇等以財政誘因加速高效省能工業設備,導正市場競爭力。

28 推動公開性自願減量協定行動,包含綠色照明計畫(Green Light)、能源之星標章(Energy Star Labeled Products)氣候智慧計畫(Climate Wise)、氣候挑戰計畫(Climate Challenge)、鋁業自動減量伙伴計畫(VAIP);大部分計畫都由EPA與能源部主導 在1996年美環保署能源之星計畫也消減天然氣管線甲烷的洩漏,相當於3.67百萬頓碳排放量。

29 Germany 德國政府承諾在2005 年以前減少25% CO2排放量,回到1990年排放基準,而德國相關部門在1997 年二月一致同意預期於2010 之前維持低於1990年排放基準的25% 早期1990年代,前共產國家經濟混沌,試圖減少經濟活動,而能源使用也相對減少,目前東西德合併,經濟大幅提升,使GHG排放達到顛峰。 德國聯邦政府的氣候變遷政策的措施自己預估在2005年減少程度超過1990年排放基準8.6~11.5%左右,儘管差距全國目標8~10%,但目前去評斷其削減行動方案所約束排放結果,讓其他國家接受還相形太早。

30 目前德國政府因應方案有以下三點: 承諾投資金額在削減排放計畫上。 擴大稅制的運作。 事實上這些規定與自願同意協商趨勢,對於其他國家產生侵略性特徵,尤其是加拿大跟美國。 東德的經濟轉型除了提高當地經濟發展外也使生產製造效率提升,無效率的市場競爭者必須淘汰,而且聯邦政府也提出許多幫助轉型的計畫。

31 在東德就重大財政與技術革新部分,特別為下列環境目標積極地計算:
減少褐煤作為直接能源 以聯合暖氣發電站提供區域暖氣系統。 以能源革命作為現代化建築依據。 加熱系統改變供輸結構。 經濟現代化。

32 Germany 1995年德國在汽車工業自動承諾減少車隊平均燃料消耗,在其他國家史無前例;從1990開始減少平均燃料消耗達25%目標預計2005達成;最新的承諾在2000年前減少33% 。 此意味德國汽車製造燃料標準,將可達到5.0L/100 km,跟加拿大8.2L/100 km消減比較更嚴苛,也課重稅在運輸與汽車上。 而財政刺激計劃對於能源保存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結合, 使德國安裝許多風能發電,其總計產值比其他國家多(498 megawatts) 在印度世界上最大的風能發電機組(383 megawatts)也是由德國技術轉移而來。

33 Netherlands 荷蘭是個海平面較低的國家,而海平面上升的潛在危機,也鼓動當地居民對於氣候變遷的意識。
荷蘭政府承諾在2000 年前,減少3% CO2排放量,減少10%CH4 排放量,而NOx排放不繼續升高,回到1990年GHG排放基準。 1997 年二月荷蘭排放承諾,在歐盟各國部長協商的同意下,於2010年前減少10% CO2 排放量。 荷蘭自從 1980 年代後期積極地減緩排放相關活動,以控管運作經濟手段,自發性考核氣候達成目標,結合不同政策,尤其是能源、運輸、農耕、與廢棄物處理。

34 能源部分:除了提高能源效率,再生能源在2020年前,增加比例為總能源消耗的10%。
氣候變遷執行目標可藉由1993年通過的環境保護法案作為審核與監督,且年度環境政策法案需提交國會審議。 儘管如此,荷蘭能源年度消耗在1980到1995年間,從0.8%增加到3.4%,主要是家庭能源使用與交通膨脹有關。 總能源運作在這15年間增加42%,超過國內生產毛額31%的成長。

35 從1990到1995年間,電力生產增加了16%,其主因為利用廢熱進行發電。
於1993和1994年間,新的燃煤發電廠操作效率從38%提升到41%,卻相對地增加CO2的排放量。 2020年之前,再生能源取代總能源消耗目標10%似乎太慢,以目前再生能源情況來說約佔1.6%左右。

36 Netherlands 在經濟工具手段的面象中,荷蘭在1995年通過了一個管制能源課稅法案,有關天然氣和電力消費使用上。
此能源管制稅是附加於先前制訂的化石燃料環境稅上;再生能源使用方面可享有免稅金保障。 能源管制稅從1996到1998年間,三年中逐步實施,將能源價格提高15%~20%,課徵此稅的經濟誘因預計能將能源適度節存,稅收產生的收入也會回饋經濟面,去彌補其他稅收的不足。 荷蘭在工業方面重視改善環境污染技術研發,由於有強勢的環保費用徵收,有效的促使業界自動改善污染與耗能方面之製程。

37 Netherlands 以飛利浦公司為例,在荷蘭是以跨國公司中心形態,被期望於2000年前,能源效率提升25%,而且在民法的基礎上清楚地定義預期達成長期協議目標,因此提供了政策穩定與整體方向,也要求子公司作個別面的投資提升改善。 在國際計畫區域中,荷蘭在1995年九月推行共同減量行動(AIJ)在2000年不會成為討罰對象國家,荷蘭也積極提倡共同減量履行制度。 為了落實聯合體系的期待,雙重的會計系統的建立,區隔國內的行動和國際的行動。 而在1995建立共同減量行動(AIJ)中的領航階段計畫,持續執行直到2000年,每年交付年度進度報告於荷蘭國會審議,也同時交付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大會(UN FCCC)。詳見補充資料

38 United Kingdom 英國承諾2010年之前減少10%GHG排放回到1990年的排放基準,做為國際政策目標。英國同意負擔歐盟部分排放義務,在1997年二月歐盟環境部長同意下獲得回應。 在英國自由化能源市場已經減少CO2的貢獻量。(民營化、效率高)激勵能源製造、傳輸、分配、補給、所有改良階段效率提升;許多觀察者感覺英國容易去執行減少排放,主要因素為能源市場改革。 英國也鼓勵再生能源與汽電共生,試圖降低能源供給面的CO2排放,而需求面削減則以控管方式管理。

39 能源市場改革之外,英國主要仰賴自動減量計畫財政工具,達到減量目的,也包含以下方法:
激勵市場進口新的機器或使用再生能源,預計在2000年前達到1,500百萬瓦特產值,可適度消減10%左右。 提升燃料使用效率5%,減少11百萬頓或8.5%碳排放,期待回到1993年前的基準。 能源效率最佳可行計畫的實施,預估可減少12.8百萬頓。 2000年之前建築物標準、條例與活動分類,可節省5.9 百萬頓的能源使用量。

40 排放目標確立於公營事業,將有助於CO2減少0.8百萬頓。
課徵居家能源稅,將提升燃料價格,預測可減少0.4百萬頓。 關於其他溫室氣體,在1995年英國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推行廢棄物管制策略,配合控管與審計,於2000年前達到減少甲烷排放約 20%。 不同於美國、加拿大、荷蘭,英國沒有設定正式的國際氣候變遷計畫,因為事實上認為在國內自身減量就可以達到國際性承諾,然而在排放交易中,還是感興趣地代表英國工業界出席國際會議。

41 Norway 關於CO2議題,挪威當下承諾在2000年前達到不超過 1989年CO2排放水準。
挪威的氣候變遷政策原則上是以穩固做為政策方針,在國際上或國內處理方式儘可能以綜合性的成本效益方式為基礎(掌握GHG的利益)。 挪威經濟活動規模比較小,對輸出和進口方面相較於國內生產毛額部分卻高達約50%。 挪威害怕國際行動減少GHG排放可能改變挪威的經濟外部的結構,造成重要的商品價格波動;例如在 1995 年石油部門(包括石油的製造和運送)貢獻總CO2排放的23%。 挪威天然氣的售賣情形不像加拿大,加拿大天然氣是像供應美國般以管線傳輸到歐洲各個需求的國家,因此產生許多CO2排放。

42 挪威電力供應是完全以水力發電所以不會排放CO2;然而挪威宣稱他們只有小小的空間去減量CO2的排放(相較於煤與天然氣);挪威達成限制排放是運作賦稅機制。

43 採購稅:早期車輛稅是依據價格與車重來徵收的,自1996年以來,能源效率取代價格,成為稅率制定的參考。
燃料稅與車牌稅:政府相信經濟考量是有效的導向工具,所以汽油稅、柴油稅與車牌稅都很高。 消費者資訊:已經開始參考歐盟指令(1999/94/EC),要求促銷新房車時,要提供燃料效率與CO2排放量給消費者參考。 自願協議:是氣候變化行動計畫的方案之一,政府藉著與工業界合作研擬自願協議,來改善能源效率,並降低排放量

44 Norway 碳稅減量排放的一些方法包括: 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較高的價格,與其他能源相較之下。 改變經濟結構 改變能源密度
改變能源混雜程度

45 Australia 澳洲正在爭論UNFCCC下任何的義務不應將此視為實質的約束條文,且應以公平的方式分攤為基礎;澳洲目前沒有計畫方案執行,儘管政府在政策上已經作了在2000 之前回到1988年排放基準,2005年前減量20%,但是政府由於缺乏提出不利於澳洲經濟貿易競爭力衝擊措施,類似其他國家GHG共同減量的行動策略,以致於政府當局不簽署京都議定書。 澳洲國民經濟高,區域能源密集,為世界最大的煤輸出國;澳洲很重視商品加工輸出,包含天然氣、鋁熔煉、燃煤火力電廠;而電廠貢獻將近全國50%的CO2排放,以比例來說高於其他OECD國家 。 在 1973 到1991年間,澳洲總能源消費平均成長約2.5%,每年人口增加1.5%,儘管澳洲從 1970 年後減少製造業能源密集度,與其他OECD國家相較稍嫌緩慢。

46 在1995澳洲提出全國溫室策略,以GHG排放減量與發展為主,針對能源替代、能源效率、天然氣自由貿易以及再生能源的提倡。
1970 年代澳洲改良能源效率方面落後許多OECD國家,當時能源價格低廉,遺憾沒有把握機會推行改進。 澳洲在日內瓦UNFCCC會議中,以京都條文的約束議題拒絕簽署,也指出京都會議未將發展中國家全盤列入目標是不公平的。

47 澳洲主張提出全盤的經濟指標作為考量依據,包括人口成長率、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排放密度與GDP比率、能源輸出與排放密度、化石燃料與排放密度;但是所有的估計方式都是有利於澳洲模式。
刺激澳洲抗拒排放簽署的兩個動機是: 因應內部成本而將不得不減少國內煤製造和消費。 潛在的貿易與國際收支平衡將會流失,澳洲貿易伙伴減少進口煤礦,相對增加排放減量的義務與負擔。

48 Australia 在1992澳洲提出國家行動綱要GHG策略,包含一系列條例、部門因應策略、控管方式、徵稅、以及週期性查核檢討發展方針。
關於策略面相,澳洲政府在第一階段重點逐步執行規劃能源的轉換、分配、使用上;而規劃的重點為 改善電力供給結構 調整在澳洲天然氣自由公平貿易的障礙 訂定能源價格反映經濟、社會和環境成本 訂定機械設備最低度的能源耗損標準 改良新型機動車輛的燃料效率 自從 1991年後改善電力供給工業的結構 然而在澳洲的例子上不像在英國,改善能源結構就能減少CO2排放。

49 Australia 像加拿大自動減量挑戰計畫一樣,在澳洲叫令人注目的是叫做挑戰溫室計畫,也是鼓勵私人企業在運作時減少GHG排放。
對於共同減量觀念澳洲支持,但是在1994年前都沒有特別針對他們如何估計的相關報導,也沒有一些探究參與泛太平洋永續性減量行動計畫。 澳洲指出支持排放交易原則,但是拒絕簽署任何換湯不換藥的多國排放交易方案,而澳洲的氣候變遷策略並不是國際所共同推崇的。

50 Pursuing competitiveness following Kyoto
一般認為履行交易是由京都會議發動,這或許跟下列有比附援引之處: 合法且收束縛的目標,在2010年前GHG穩定地減量5%,較長遠的做法是以全國經濟狀況為基礎,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減少差距 參與履行排放、利用交易,迎合京都議定書。 抗議協商過程,以新的發展中國家為目標,使其承擔義務。 依據上述的局勢加拿大要堅硬決心處理許多的主要政策區域。

51 The way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keeping Canada competitive
提升氣候變遷議題讓公眾注意而且納入加拿大的政治議程。 簽署京都減量,訂定國內新的減量目標與時程。 發展明確的方案,實踐京都目標,包含展現計算方法、強調目標、鼓勵與及時校正。 催促新的京都會後協商,將世界各國納入機制,非單只是工業國。 協商聯邦省分公平分配範圍,以及不同經濟層,預防責任、負擔中樞,且獲得全數同意。 建立市場運作機制,增加課徵碳稅與擴大改良型的生態稅。

52 The way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keeping Canada competitive
排除其他有關化石燃料開採活動補助。 大量運作所謂氣候變遷協商彈性,且獲得之經驗,融入履行國際排放交易。 加強自願性減量,包含監督、報告與執行。 企業所提出的GHG減量計畫或方案必須獲得投資指的信任並確保能夠達成目標。 為加拿大增加在國際商機發展,,像是致力於貿易轉移環保技術代表團方面。 為加拿大設定再生能源目標,優惠稅金,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再生能源的發展。

53 結語 如果世界要成功地改善氣候變遷,必須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其來源必須從化石燃料移轉至可再生性的能源;低碳的能源技術必須從世界已發展國家轉移至發展中國家,而環境成本必須加以內部化為原則。 加拿大想要與各國並駕齊驅並保持國家競爭力漸進地與世界經濟接軌,以此為鑑,應積極提出國內因應氣候變遷計畫,保障氣候變遷所剝削政府及利害團體部分與保護全球商機相關事宜的同時,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對於國內不利的潛在衝擊。

54 IN TAIWAN 我國雖非簽約國,也非附件一成員,但是我國國民所得遠超過一般開發中國家,有可能以新興工業國列入管制。 各國主要削減機制為
美 國:CH4及NO2為優先(經濟有效策略-提昇技術) 德 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少、無碳燃料與經濟誘因) 英 國:能源節約燃料稅(重視經濟誘因) 荷 蘭:再生能源、節能措施(溫和削減化石燃料) 加拿大:強調吸收源(農林部門)與適應氣候變遷方案

55 What can we do? 政策導入經濟工具與誘因。 強化產業結構與能源密集度。 再生能源開發。 氣電共生、綠色科技、節能技術。
重視核能發電(德、英、日)。 推動產業潔淨化生產。 注意國際脈動(參與、目標、風險、 時程)。

56 THANK YOU


Download ppt "Leader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